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_夏凌翔

合集下载

人际关系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抑郁症

人际关系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抑郁症

人际关系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抑郁症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无论是家庭关系、友谊关系还是职业关系,都可能面临各种复杂的挫折和困扰。

这些挫折往往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问题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人际关系问题的类型与特点1. 家庭关系问题:家庭是每个人最紧密的社会环境,亲密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常常给个体带来压力和挫折。

例如,婆媳关系紧张、夫妻之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友谊关系问题:友谊关系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友谊中的欺骗、背叛、争斗等问题也会让个体感到失望和伤害。

当好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个体往往感到困惑和焦虑,甚至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3. 职业关系问题:职业关系是每个人在工作环境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与同事之间的竞争、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压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个体在职业发展中受挫。

这些问题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对工作效率和个人成就感产生影响。

二、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抑郁症无论是家庭关系问题、友谊关系问题还是职业关系问题,当个体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时,往往会逐渐受到困扰和压力。

这些挫折和压力积累起来,可能最终演化为抑郁症等重大心理问题。

1. 情绪低落与孤独感:人际关系问题给个体带来失望、伤害和不公平感。

个体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逐渐产生情绪低落和孤独感。

2. 自卑感与自责:遭遇人际关系问题时,个体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责,认为自己是问题的根源。

这种负面情绪会抑制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加重抑郁症状。

3. 社交回避与自我封闭: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可能使个体逐渐对社交活动厌倦和回避,进而导致自我封闭和孤立。

这种状况进一步使个体与外界失去联系,加重抑郁的程度。

三、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抑郁症,个体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抑郁症与社交关系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抑郁症与社交关系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抑郁症与社交关系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抑郁症与社交关系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社交关系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抑郁症这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却经常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和处理自己的社交关系。

一、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1.1 心理距离增加: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内心孤独和空虚,他们对其他人的情感投入减少,导致与家人、朋友等亲近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

1.2 社交活动减少:抑郁症会引发对社交活动的兴趣下降,让患者变得不愿参与聚会、集体活动等社交场合。

这种退缩行为导致患者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1.3 投入度降低: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精神状态下滑而无法充分关注和参与与他人的互动。

他们可能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专注、无法积极表达等问题,从而导致与他人的沟通疏离。

二、处理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方法2.1 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

他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逐步缓解抑郁症状,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2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抑郁症患者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家人可以通过倾听、鼓励和陪伴来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状况。

2.3 参与支持团体:抑郁症患者可以考虑参加相关的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正向动力,帮助患者建立社交关系和增加对社交活动的兴趣。

2.4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等,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与他人的互动。

2.5 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来改善人际关系。

例如,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质量,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夏凌翔**1 高 昕1 夏 欣1,2(1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2川北医学院组织部,南充,637000)摘 要 虽然不少学者认为人格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但是目前尚缺乏人格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纵向研究。

根据人际自立与情绪关系的系列研究,假设人际自立特质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74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

结果发现,人际主动、人际灵活显著预测6个月后的认知重评。

这提示某些人格特质可以影响特定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 人际自立 情绪调节 纵向研究 大学生*本研究得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人际自立抵御人际应激的功能与机制研究”(13SKB004)的资助。

** 通讯作者:夏凌翔。

E-mail: xialx@1 引言人际自立是利于个体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人际问题的综合性人际人格,包括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五种特质(夏凌翔,黄希庭, 2008)。

其是自立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为我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优秀人际品质(夏凌翔, 2010),被视为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之一(黄希庭, 2004)。

人际自立与情绪的关系密切。

例如,人际自立是情绪问题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理论观点获得了前期研究的支持,因为这些研究显示人际自立特质可以预测抑郁(夏凌翔, 2010; 夏凌翔, 万黎, 宋艳, 杨翼龙, 2011)、焦虑(夏凌翔, 2010)、创后应激障碍(Xia & Ding, 2011)和疏离感(夏凌翔, 2010)等情绪问题,特别是一项纵向研究( Xia, Ding, Hollon, & Fan, 2012)显示,人际自立特质特别是人际责任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6个月以后的抑郁症状。

本研究期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

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

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一、本文概述人际自立,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又能在需要时寻求并接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这一概念涉及到自我认知、社交技巧、情感管理等多个方面。

而抑郁,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

人际自立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人际自立与抑郁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人际自立对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

文章首先将对人际自立和抑郁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将回顾已有的相关研究,梳理人际自立与抑郁之间的关联证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人际自立对抑郁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路径。

文章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个体的人际自立水平、预防和缓解抑郁症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人际自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人际自立,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独立、自信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应对人际压力,以及独立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

人际自立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

人际自立的概念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

认知层面指的是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情感层面涉及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行为层面则是个体在实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应对策略。

人际自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质,如自尊、自信、宜人性等,对人际自立有重要影响。

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往往更加自信,更有可能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独立和自主的一面。

家庭环境也是塑造个体人际自立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会对个体的人际自立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民主、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行为模式。

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的人际自立产生影响。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网络等社会因素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有助于个体提升人际自立能力。

社会孤立与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社会孤立与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社会孤立与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疏离感社会孤立与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疏离感社会孤立和抑郁症是当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两大关切点。

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则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定义、原因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定义社会孤立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感到与他人有隔阂、被忽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以及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社会孤立通常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二、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原因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节奏快、人际关系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冷漠与疏离感加剧了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发生。

例如,疏离感可能来自于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使得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缺失。

2. 心理因素:个体的性格特征、自我认同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会影响其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内向、自卑和自我否定的特质容易导致社会孤立感和抑郁症的发生。

3. 生物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而遗传因子也与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密切相关。

生物学上的因素可能通过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受损等途径导致社会孤立。

三、社会孤立和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的影响1. 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

社会孤立感会使抑郁症患者更加自我封闭,进一步加剧了社交场合中的不安和压力,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困扰。

2. 亲密关系受损: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消极情绪、情感倾向于内向与孤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和维系能力降低,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感的加深。

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抑郁症的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3. 缺乏支持网络:社会孤立和抑郁症的双重打击使得抑郁症患者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无法获得情感、物质或信息方面的支持。

这种缺乏支持网络的状态加重了抑郁症症状,进一步加深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应对抑郁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应对抑郁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应对抑郁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内部因素的作用外,抑郁症也常常与人际关系问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抑郁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理解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抑郁症不仅使患者体验到情绪低落、无力感和缺乏兴趣,还可能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往往心情消沉,与他人交往时缺乏积极性,容易变得孤立、沉默寡言。

这种状况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疏离,使得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引发冲突和破裂。

二、重要的沟通与支持在应对抑郁症中人际关系问题时,沟通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友好、开放以及非批评性的沟通方式对于帮助抑郁症患者摆脱病症至关重要。

与抑郁症患者交流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感受与反应,以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扰。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理解、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接受,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三、培养理解与同情心更多的了解和同情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与心理需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故意心情消沉或无法参与社交活动,而是受困于疾病的束缚。

如果我们能将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困境,并用同情心对待他们,那么我们将更容易与抑郁症患者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四、尊重个别差异与需求每个人的抑郁症体验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们要尊重患者的个人差异和需求。

有些人可能希望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保持独立和隐私。

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患者表达需求时,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希望,以便给予更合适的支持与关怀。

五、鼓励寻求专业帮助面对抑郁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有时候我们的支持与理解并不足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鼓励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

专业的心理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科学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问题,同时缓解抑郁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探索抑郁症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探索抑郁症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探索抑郁症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而人际关系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处理与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

首先,抑郁症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患者与亲密关系的疏远。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助、丧失兴趣和情感淡漠。

这些负面情绪会让患者变得孤僻,无法积极与他人交流。

他们可能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不愿与朋友、家人接触。

此外,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独处的倾向,不愿分享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进一步导致与亲密关系的疏离。

其次,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体现在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困难上。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自我价值低下和缺乏自信,这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

他们可能变得话少、沉默寡言,不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这种沟通困难可能会给与患者相关的人带来困惑和不禁感到被忽视或无能为力。

此外,抑郁症对人际关系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情绪传染和压力累积。

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可能会传染给与他们交往的人,使其感染抑郁情绪。

情绪传染不仅会对亲密关系产生影响,也会对朋友和同事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抑郁症患者可能经常面临压力和负担,难以胜任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

这种压力累积可能会导致与他人的争吵和矛盾,进一步破坏人际关系。

针对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了解和理解抑郁症是非常重要的。

亲友、同事和社会大众应该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建议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支持小组等社交活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传染应进行适当的调节,避免让自己被患者的消极情绪所影响。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情感表达渠道对于处理与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增强沟通的效果。

抑郁症对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的影响

抑郁症对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的影响

抑郁症对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还对其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的具体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抑郁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1 沟通障碍: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无助和无望,这种情绪状态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可能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导致与他人的交流变得困难。

1.2 社交回避:抑郁症患者往往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他们可能会避开与他人的接触,选择独处或回避社交场合。

这种回避行为使得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

1.3 情绪不稳定:抑郁症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低落而对他人产生消极情绪,或者因为他人的言行触发自己的敏感点而产生过度反应。

这种情绪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脆弱,容易引发冲突和矛盾。

二、抑郁症对社交活动的影响2.1 社交回避: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而回避参与。

他们可能会拒绝与他人一起参加聚会、活动或旅行,这种回避行为使得他们与他人的联系减少,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2.2 自我评价下降: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能、无用,进而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怀疑。

这种自我评价的下降使得他们在社交活动中缺乏自信,往往表现出退缩和不安。

2.3 活动兴趣减少: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们可能会失去对社交活动的兴趣。

即使他们参与了某些社交活动,也往往无法真正享受其中,这种情况使得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变得表面化和机械化。

三、应对策略3.1 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患者首先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通过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缓解抑郁症状,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

3.2 建立支持网络:抑郁症患者可以寻求亲友的支持,告诉他们自己的困扰和需求。

抑郁症的心理影响与人际关系

抑郁症的心理影响与人际关系

抑郁症的心理影响与人际关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患者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不仅对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一、心理影响1.1 情绪低落和消极思维抑郁症患者常常处于情绪低谷状态,感到无法控制的悲伤和无力感。

这种情绪低落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使得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方式。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并对未来感到绝望,这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抑郁情绪。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着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由于情绪的困扰和焦虑,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日常事务也无法保持充分的关注。

同时,记忆力的减退也使得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健忘或误解他人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与他人的隔阂。

1.3 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负面的评价,这导致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受损。

患者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外貌、智力等方面出现了扭曲的认知,从而给心理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了不合理的怀疑,避免了与他人的交流,加深了疏离感。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2.1 家庭关系的压力增加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会对其家庭成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患者的情绪低落和消极思维往往影响到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情绪,导致整个家庭氛围沉闷和压抑。

同时,患者可能对亲密关系产生疑虑和不安全感,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增加了家庭关系的紧张程度。

2.2 朋友圈子的缩小抑郁症患者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往往避免与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

患者可能会感到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困扰,同时也担心因为身心状态的影响,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

这使得患者的朋友圈子逐渐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孤立。

2.3 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抑郁症对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

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

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患者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方面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人际关系挑战1. 沟通困难:抑郁症患者可能面临着沟通困难,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对外界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沉默寡言、难以表达情感。

2. 情绪波动:抑郁症患者情绪起伏较大,可能时而情绪低落、消沉,时而情绪激动、易怒。

这种情绪的剧烈变化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 自我封闭: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他们可能会变得封闭、退缩,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从而影响了与他人的互动。

二、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1. 接受治疗:首先,抑郁症患者应该积极接受专业治疗,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通过治疗,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增加社交活动: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例如加入兴趣小组、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等。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拓展人际关系圈。

3. 提升沟通技巧: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沟通技巧来改善与他人的交流。

例如,他们可以学习积极倾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人建立更加稳固的联系。

4. 建立支持系统:抑郁症患者可以寻找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此外,他们还可以加入支持性群体,与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心情和经验。

三、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1. 学习社交礼仪: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社交礼仪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

例如,他们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交规范和常识,保持良好的仪态和谦和的态度。

2. 培养兴趣爱好:抑郁症患者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

例如,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3. 关注他人: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关注他人来提高社交技巧。

他们可以多关注他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对他人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4. 慎选社交场合:抑郁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慎选社交场合。

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社交因素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社交因素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社交因素的原因与发病机制在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的社交因素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方面,存在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抑郁症社交因素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则反过来被人际关系问题所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社交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与发病机制。

一、人际关系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指由于表达不当、情绪冲突或不合理期望等因素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

这种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首先,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会支持减少,使得个体感到孤立和无助;其次,长期的人际关系问题会增加个体的压力水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最后,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心理模式,进而影响其认知和情感。

二、抑郁症的社交因素与发病机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社交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交因素包括社交支持、社会孤独、社交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与抑郁症的发展和恢复密切相关。

首先,社交支持对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交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信息和实质性的支持。

充足的社交支持能够提供情感上的安慰,提供信息和建议,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其次,社会孤独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社会孤独是指由于缺乏社交关系而感到孤独和与外界脱离联系。

社会孤独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相互强化的关系,社会孤独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展,而抑郁症也会加重个体的社会孤独感。

最后,社交压力也是抑郁症的社交因素之一。

社交压力是指由于来自他人的期望、评价和标准而感到紧张和压力。

社交压力增加了个体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加重。

三、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的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当个体长时间处于人际关系问题之中时,会感到孤立、无助和悲伤,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其次,抑郁症的社交因素可能进一步加剧人际关系问题。

情感孤立情感与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

情感孤立情感与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

情感孤立情感与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情感孤立与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情感孤立是指个体在情感上的孤立感,即对他人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或被他人忽视、排斥的感觉。

而社交孤立感则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感到孤独、无法融入群体或缺乏社交支持的感受。

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因此对于抑郁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孤立与社交孤立感情感孤立与社交孤立感在本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断裂感。

情感孤立主要强调个体情感上的孤立感,认为个体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得不到满足,缺乏亲密感和被理解的需求。

而社交孤立感则更偏向于强调个体社交网络的缺失,即感到无法融入社交群体,缺乏社交支持和认同感。

然而,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情感孤立和社交孤立感往往互相影响。

例如,个体在面对情感孤立时,往往会对社交交往中展示出更加封闭的行为,进而导致社交孤立感的加重。

同时,社交孤立感也会使个体对他人的情感诉求变得更加强烈,从而加剧情感孤立的感受。

二、情感孤立与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持续的低落情绪和丧失兴趣等症状。

情感孤立和社交孤立感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情感孤立和社交孤立感都会加剧抑郁症的发展。

个体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情感的联系,会加深个体内心的孤立感和无助感,从而导致情绪的低落和抑郁的产生。

社交孤立感则使个体缺乏社交支持和关爱,无法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进而加重了抑郁症的症状。

其次,情感孤立和社交孤立感与抑郁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情感孤立和社交孤立感而无法主动寻求社交支持,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孤立感受和抑郁症状。

而孤立感的加深又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三、预防与缓解措施针对情感孤立与社交孤立感对抑郁症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缓解:1. 增加社交交往: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社会团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友谊关系。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抑郁是一种常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心理状态。

当抑郁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长期抑郁时,它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人际关系。

长期抑郁的人往往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这种情绪状态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很难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热情。

比如,在朋友聚会时,他们可能无法融入欢乐的氛围,总是显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

渐渐地,朋友们可能会觉得与他们相处有些压抑,从而减少邀请他们参加活动的次数。

长期抑郁的人通常自我评价较低,充满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关心,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和价值。

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比如,在与朋友交流时,他们可能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对朋友的赞美和鼓励也难以接受。

久而久之,朋友们可能会感到无奈和沮丧,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应。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长期抑郁的人常常在沟通方面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情绪低落而缺乏表达的欲望,或者在表达时显得语无伦次、含糊不清。

这会导致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难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在与家人沟通时,他们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导致家人误解他们的意图,从而引发矛盾和冲突。

长期抑郁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极度的悲伤、愤怒或者焦虑之中。

这种情绪的突然爆发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无所适从和惊恐。

比如,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压力就情绪崩溃,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效率。

同事们可能会因此对他们产生不满和抱怨,进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长期抑郁的人在社交场合中也会表现出退缩和回避的行为。

他们害怕与他人接触,担心自己会被拒绝或者受到伤害。

比如,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提前离开,或者干脆拒绝参加。

这样的行为会让他们逐渐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孤立。

学生抑郁问题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

学生抑郁问题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

学生抑郁问题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更为突出。

学生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未来规划等多重压力,这些问题往往会加剧学生的抑郁情绪。

然而,通过一定的社交技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抑郁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抑郁问题与社交技巧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应对抑郁问题的实用建议。

一、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认识到社交活动的积极影响是缓解抑郁情绪的第一步。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俱乐部、志愿者工作和文化艺术团体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社交圈子,提升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从而减轻抑郁情绪的程度。

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学会倾听他人,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积极与他人沟通。

通过与他人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支持和理解,减轻抑郁问题带来的困扰。

三、培养情感管理技巧抑郁问题常常伴随情绪管理的困难。

学生应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爆发和情绪积累。

情绪管理的技巧包括正面思考、寻求支持者的帮助、放松和冥想技巧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寻找适合的支持系统建立一个健康的支持系统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寻找可以依靠和倾诉的亲友、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等。

将抑郁问题与他人分享,可以获得专业帮助和情感支持,减轻负面情绪的压力。

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抑郁情绪。

喜欢阅读、运动、绘画或者音乐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提升情绪状态。

拥有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为学生提供快乐和满足感,减轻抑郁的影响。

总结起来,学生抑郁问题与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情感管理以及寻找适当的支持系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抑郁问题,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症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抑郁症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抑郁症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人际关系问题是抑郁症患者常面临的挑战之一,而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抑郁感受。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人际关系问题之间的关联,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抑郁症患者往往面临着与他人的交往困难。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无价值感,这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此外,抑郁症的症状,如情绪低落、消极思维和疲倦,也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互动。

这种负面情绪和行为模式可能导致他们避免社交场合,进一步加剧了孤独感和无助感。

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患者可能经历着与亲密关系的破裂、友谊的疏远或工作环境的不友好,这些都可能加重他们的抑郁症状。

此外,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过度反思,对他们的情绪和自尊心造成进一步的打击。

那么,如何应对抑郁症与人际关系问题呢?首先,患者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也可能是一个选择,但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建立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寻找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家人或者参加支持群体。

这些人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进一步,患者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

他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来改善人际关系。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增进理解,并建立更加健康的关系。

此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是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尽管抑郁症可能使他们感到困难和不舒服,但逐渐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户外运动、艺术班或志愿者工作,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和社交能力。

最后,患者需要学会关注和照顾自己。

抑郁症患者常常倾向于把自己放在最后,而忽视自己的需求。

然而,只有当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并保持身心健康时,才能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总之,抑郁症与人际关系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患者往往面临着与他人的交往困难,并可能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抑郁症的孤独感和社交孤立的心理调节

抑郁症的孤独感和社交孤立的心理调节

抑郁症的孤独感和社交孤立的心理调节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悲伤、失去兴趣和愉快感以及能量和注意力减退。

患者常常感到内心的孤独和与社交环境的孤立,这种情感无疑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孤独感和社交孤立,以及一些心理调节方法。

一、抑郁症的孤独感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内心的孤独,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他们也感到与周围的人疏离和无法交流。

这种孤独感源于他们内心的沉重和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更容易感到与他人的隔阂,从而增加了孤独感。

二、社交孤立的原因抑郁症患者的社交孤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自我保护机制: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悲观思维,往往会避免与他人交往,以避免被拒绝和伤害。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导致他们与社交环境的疏远。

2. 沟通困难: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沉重和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往往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入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导致与他人的疏离。

3. 感知失调:抑郁症患者对外界的感知存在扭曲,他们更容易察觉到他人的不友善和自己的孤立,而忽视了可能的友好和支持。

这种感知失调也使得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困难。

三、心理调节方法虽然抑郁症患者面临着孤独感和社交孤立的挑战,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改善情况。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方法:1. 社交支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寻求社交支持是缓解抑郁症患者孤独感的重要途径。

他们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者寻找专业的抑郁症支持团体,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

2. 积极沟通:抑郁症患者需要学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可以学习沟通技巧,如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

3. 自我接纳:抑郁症患者需要从内心接纳自己的状况,并摒弃负面的自我评价。

他们可以通过培养自尊和自信,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减轻与他人的疏离感。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患者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长期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抑郁是一种常见却又常常被误解的心理状态。

当抑郁长期存在时,它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不仅笼罩着个人的内心世界,还会对其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期抑郁会使人变得情绪低落、缺乏活力,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在与他人交往中,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往往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比如,朋友邀请一起参加聚会或者活动,抑郁的人可能会因为提不起精神而拒绝,一次两次或许朋友还能理解,但次数多了,朋友可能会觉得被冷落或者不被重视,从而导致关系逐渐疏远。

长期抑郁的人往往自我评价很低,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关心。

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互动。

在与朋友交流时,可能会过度敏感,对一些无心的话语过度解读,认为是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

比如朋友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太好”,他们可能会理解为“我整个人都很糟糕”,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引发争吵,破坏彼此的关系。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石,而长期抑郁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

抑郁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可能会欲言又止,或者说话含糊不清,让对方感到困惑和无奈。

久而久之,对方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而感到疲惫,从而选择减少交流。

长期抑郁还可能使人在社交中表现出退缩和回避的行为。

他们害怕与人接触,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别人,或者害怕被别人拒绝和嘲笑。

比如在新的社交场合,他们可能会躲在角落里,不愿意主动与人打招呼或者参与交流。

这种退缩行为会限制他们结识新朋友和拓展人际关系的机会。

在亲密关系中,长期抑郁的影响更为显著。

对于伴侣来说,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

抑郁的一方可能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对伴侣发脾气、无理取闹,或者变得冷漠、疏离。

这会让伴侣感到疲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感情出现裂痕,甚至走向破裂。

对于家人来说,长期抑郁的亲人会让家庭氛围变得沉重和压抑。

抑郁症与人际关系如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抑郁症与人际关系如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抑郁症与人际关系如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抑郁症是当下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困扰,也对其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作为患者的朋友,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与抑郁症患者的朋友建立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理解抑郁症首先,我们需要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沮丧、失去兴趣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思考能力、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

因此,在处理与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保持理解和同理心。

二、倾听与支持在与抑郁症患者的交流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主动询问患者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困惑。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告诉他们我们会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他们带来正能量。

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支持中,我们更要注重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例如陪伴他们去医院就诊、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等。

三、注意沟通方式与抑郁症患者的交流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责备、批评或负面情绪的言语,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情绪压力。

相反,我们可以采用鼓励、理解和积极的语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给予患者一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尊重他们的需要和感受,并且理解他们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因为疾病而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或事情。

四、引导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鼓励他们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让他们获得更科学的治疗方式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推荐一些有用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抑郁症。

五、保持友谊和支持尽管抑郁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间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和对社交活动的回避,但我们不应放弃与他们的友谊和支持。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安慰,以及提供一些能够缓解压力和提升情绪的活动或建议。

人际关系与抑郁症

人际关系与抑郁症

人际关系与抑郁症人会在什么时候感到幸福呢?做自己感兴趣的时候吗?或是品尝美食的时候?又或是工作顺利的时候?喜悦时有人可以一起分享,成功时有人为自己祝福,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应该增加很多吧!然而,当我们与所信赖的人起冲突或是被背叛时,所引起的烦恼之强烈,必然会比因为工作疏忽导致食物或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烦恼更甚。

在那时,我们甚至有时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地为人带来幸福或不幸,也因此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巨大。

许多时候,人际关系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

有时我们承受的压力看似由其它问题所引起,但经过一番认真的检讨,我们常会发现,问题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人际关系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认真倾听那些因为工作忙,责任重而感到压力的人的心声,可能会发现,许多这样的人,由于在职场缺乏可以信赖的同事或上司,或由于家庭的问题而导致他对压力更为敏感。

反之,常一起在喝酒时说些没头没脑的蠢话,如“工作好累,想辞职”的人,一旦交了男女朋友,便突然精神百倍,每天神采奕奕地充实度日的也不少。

这是人际关系与心理状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例子。

所以,我们可以说,现代人的压力多半起因于人际关系的问题,这和抑郁症的发病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精神医疗中有一种治疗方法是—将焦点着重于人际关系,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来减轻内心痛苦。

这种治疗法与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相同,都是得到各国研究证明,对抑郁症的疗效与药物相同,甚至更有效。

感觉痛苦或悲伤,并不是疾病。

但是当一个人无法控制他人情绪,痛苦与悲伤无法止息,并长时期持续时,就成为一种问题了。

这种问题,大多与人际间的压力密切相关。

比如说,罹患厌食症的少女,大多是被同学耻笑“肥胖”之后而发病。

这与少女过度在意同学的话语,又无法予以反驳,因而陷入“肥胖的自己,真是个糟糕的人”的扭曲思想有关。

然而,此时诺是她有亲友或男女朋友在身旁,并与双亲的关系良好,人际网络健全,即使因为被说肥胖而一时陷入情绪低潮,应该也不至于验证到形成厌食症。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沈潘艳;万黎;夏凌翔【摘要】为了考察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一般他人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132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一般他人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外倾性、宜人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与人际信任、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宜人性和外倾性后,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人际开放和人际责任能够直接预测人际信任.这些结果说明,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具有外倾性和宜人性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一般他人评价中介模型.【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6页(P85-90)【关键词】人际特质;人际信任;一般他人评价;中介作用【作者】沈潘艳;万黎;夏凌翔【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市 400715;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市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8一、引言人际特质是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种类[1]。

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外倾性被认为是最典型和最基本的人际特质,可以涵盖大多数已经提出的人际特质[2]。

人际特质涉及人际交互倾向和认知模式[2,3],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与行为,如人际环形理论涉及的人际特质(如热情关爱)就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密切[4,5]。

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也发现,外倾性、宜人性都能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且在大五人格的五个因素中,宜人性(特别是顺从和诚实两个子维度)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外倾性(特别是热情子维度)[6,7,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75−1184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75收稿日期: 2010-09-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396)、2010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GJ-0249)和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度扶持课题(NSKD08011)资助。

通讯作者: 夏凌翔, E-mail: xialx@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夏凌翔1 万 黎2 宋 艳1 杨翼龙1(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2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00)摘 要 前期研究显示人际自立与抑郁负相关, 本研究用两个调查来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的价值与特点。

研究一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依赖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自评抑郁量表对47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①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与社会依赖无关; ②在控制了社会依赖后, 人际自立对抑郁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研究二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7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调节模型不被支持, 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开放、人际主动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际自立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很可能不会受其他抑郁相关人格的明显影响, 很可能是新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 人际因素很可能在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 人际自立; 抑郁; 保护性人格因素; 社会支持中介模型 分类号 B8481 前言抑郁是一种易发的情感障碍, 有研究(Michaud, Murray, & Bloom, 2001)显示在全世界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的影响因素中, 1999年时抑郁排第4位, 预计到2020年将排到第2位。

近年来的调查(冯正直, 张大均, 2005; 吴泽俊, 张洪波, 许娟, 王君, 王坚杰, 2007) 显示,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也是居高不下。

因此, 青少年学生的抑郁研究值得关注。

人格一直被视为影响抑郁的发作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Monroe & Simons, 1991)。

到了20世纪中期, 抑郁的易感性人格(personality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的概念开始出现, 并逐步受到认可(Monroe & Simons, 1991)。

所谓抑郁的易感性人格是指使得个体易于罹患抑郁症或者导致抑郁情绪持续增长的个体内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显然, 这类研究主要是从消极角度来探讨容易导致抑郁的人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开始从“积极”角度认识抑郁问题, 开始强调积极因素在抑郁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周雅, 刘翔平, 苏洋, 冉俐雯, 2010)。

在人格与抑郁领域则表现为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protective personality factor)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

其中, 乐观是受到研究较多, 并较受认可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Grote, Bledsoe, Larkin, Lemay, & Brown, 2007; Zenger, Brix, Borowski, Stolzenburg, & Hin, 2009; 陶沙, 2006)。

不过, 目前对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研究还很薄弱, 主要表现为:第一, 受到广泛研究和认可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不多; 第二, 对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与抑郁关系的性质与特点的研究相对缺乏。

此外, 目前受到认可的抑郁的易感性或保护性人格因素基本都是由西方学者提出, 立足中国文化或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抑郁的易感性或保护性人格因素还很难见到。

根据已有的立足中国文化的自立人格研究以及抑郁相关人格的研究成果, 可以提出一个新的理1176 心理学报 43卷论观点:人际自立(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是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

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第一, 人际自立是自立人格(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的重要方面, 而自立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积极人格品质(夏凌翔, 2010), 并被视为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黄希庭, 郑涌, 李宏翰, 2006)、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人格因素(夏凌翔, 2010)。

前期研究(林天兴, 夏凌翔, 2010; 夏凌翔, 2010, 2011)支持了自立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观点, 并且发现在与心身症状(包括抑郁症状)的负向关系方面, 人际自立比个人自立的表现更为突出。

第二, 两项横断面调查发现:①大学生(n=907)人际自立的5种特质均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所测量的抑郁症状存在显著(p<0.01)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在−0.35到−0.09之间, 且有4种特质与抑郁的相关都小于−0.28 (林天兴, 夏凌翔, 2010); ②大学生(n=200)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人际开放这5种人际自立特质上的得分与在Beck抑郁自评量表上的得分的相关分别是−0.23 (p<0.01)、−0.29 (p<0.05)、−0.15 (p<0.01)、−0.06、−0.23 (p<0.01) (夏凌翔, 2010)。

第三, 人际特质容易与抑郁产生联系。

大量研究显示, 诸如社会依赖(sociotropy; Beck, 1983; Coyne & Whiffen, 1995; Hammen, 2005)、依赖(dependency; Blatt, 1974, 1990; Coyne & Whiffen, 1995)、外向(Clark, Watson, & Mineka, 1994; Enns & Cox, 1997)、社会抑制(social inhibition; Pedersen & Denollet, 2004; Spindler, Kruse, Zwisler, & Pedersen, 2009)等人际特质都与抑郁关系密切。

前期的横断面调查显示了人际自立与抑郁的负相关, 但是这种关系的价值、特点与影响因素等重要问题尚不清楚。

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方面的两个重要问题:第一, 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是否会被其他的抑郁相关的人格特质所取代, 即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是否有意义, 人际自立是否是一种新的抑郁相关的人格因素。

第二, 环境因素在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

为此, 设计了两个研究。

研究一是考察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是否会被社会依赖所取代。

这项研究的结果决定了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的研究(包括是否有必要从事研究二)。

研究二是考察社会支持这种抑郁的保护性环境因素在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2 研究一:人际自立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 控制社会依赖因素在学者们提出的众多的与抑郁相关的人际特质中, 社会依赖(Beck, 1983)和依赖(Blatt, 1974, 1990)最为有名。

从理论上看, 它们与人际自立有不少类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让个体倾向于积极建立人际关系。

因此, 如果要提出人际自立是一种新的与抑郁相关的人格因素, 那么就需要检验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是否会受到社会依赖(或依赖)的影响。

换句话说, 在控制社会依赖(或依赖)因素后, 人际自立是否还具有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

据此, 研究一的假设是: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不会受到社会依赖的明显影响, 在控制社会依赖后人际自立仍具有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假设1)。

由于社会依赖和依赖通常被认为是同类特质, 社会依赖作为抑郁的易感性人格因素获得了大量研究的支持(e.g. Connor-Smith & Compas, 2002; Iacoviello, Grant, Alloy, & Abramson, 2009; Robins & Block, 1988)。

因此本研究只关注社会依赖, 其是指个体试图投入巨大精力和他人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 主要特点包括被动获取的意愿、自恋意愿, 自己的信念与行为需要得到不断的外界反馈来确定等(Beck, 1983)。

高社会依赖的个体倾向于投入大量的精力与他人建立情感依附的稳固关系, 渴望被他人接受、理解以及得到社会支持, 对来自他人的批评和拒绝敏感而害怕, 通过建立安全的人际关系以提高自尊, 否则就会产生无助、虚弱感以及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 从而更容易在人际压力情景下烦躁不安、产生抑郁。

2.1研究方法2.1.1被试采用整班抽样的方法对来自陕西、黑龙江、山东、河南和重庆等地的5所大学的5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获得有效被试471名。

其中, 女生274人, 男生174人(未填23人); 一年级82人, 二年级153人, 三年级124人, 四年级87(未填25人); 文科131人, 理科237人, 工科85人(未填18人); 重点大学223人, 非重点大学236人(未填12人)。

2.1.2研究工具(1)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of Adolescent Students, ISSS- AS)该量表是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夏凌翔,10期夏凌翔等: 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1177黄希庭, 2008)的一个分量表, 有26个项目, 包含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人际开放5个维度以及印象管理量表和一道效度题, 为5点评分, 得分越高表示相关特质的水平越高。

前期研究(夏凌翔, 黄希庭, 2009)显示其信度和效度较佳。

在本次调查中该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68、0.63、0.59、0.60和0.59。

(2)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的中文版自评抑郁量表(Zung, 1965) 的中文版(舒良, 1999)包括20个项目, 4点评分, 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其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抑郁测评工具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8。

(3)社会依赖量表中文修订版社会依赖量表是社会依赖-自主量表(Sociotropy- Autonomy Scale, SAS;Beck, Epstein, Harrison, & Emery, 1983)的一个分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