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臭氧、二氧化氯技术比较

紫外线消毒、臭氧、二氧化氯技术比较
紫外线消毒、臭氧、二氧化氯技术比较

紫外线消毒、臭氧、二氧化氯技术比较

目前采用的消毒技术主要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由于液氯消毒带来的二次污染、以及余氯对人体的刺激使得没有类似问题的其它消毒方法得到应用。其中,臭氧、紫外线和二氧化氯是新兴的最为重要的消毒方法。各种消毒杀菌方法的效果和优缺点的比较如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消毒杀菌的有效性方面,臭氧与紫外线差不多,但臭氧的应用范围要比紫外线广泛。在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液氯。但根据对各种消毒方法的总体评价,臭氧是一种非常好杀菌消毒的方法。

二氧化氯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二氧化氯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二氧化氯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按规定穿戴使用好劳动防护用品, 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 二、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加二氧化氯间内,二氧化氯 间、盐酸储存间要上锁。值班人员要定时巡查,发现问题 及时向厂领导报告。 三、如遇停电,要及时检查正在工作的二氧化氯发生 器是否安全可靠,及时关闭相关管路阀门。 四、使用或更换盐酸时,要用专用工具开启盐酸罐, 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开启罐时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不 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五、在设备运行时先打开出二氧化氯阀门,启动控制面板上电源开关,启动盐酸、氯酸钠计量泵。如设备需自动运行,将控制仪上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按至自动状态。 六、在连接和拆卸支管时,必须配戴防毒面具,和防酸橡胶手套。 七、设备停止运行,先关闭控制仪上电源开关,再运行40分钟后关闭出二氧化氯阀。因为在盐酸、氯酸钠计量泵停止工作后,反应罐内还存有大量反应液,需继续反应40分钟才能彻底反应完。设备在长时间停止运行时应打开反应罐放空阀放空残液。 八、预防泄漏和抢救 1、严格按二氧化氯气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泄漏和设备隐患,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2、二氧化氯及盐酸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救护人员必须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金福莱阳光牧场消毒方案 137********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 ,分子量为。 3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沸点为℃,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圈舍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 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dioxide 中文别名2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学C1O2 分子量:品65.5 安 全 主要成分支纯品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明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M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 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 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CASNol 49-0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 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酸性紫R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C ): -59 沸点(C ): 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 3.09(11 C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C):无资料

浅谈臭氧和紫外灯的利弊

浅谈食品车间各种空气消毒设备的利弊 天气炎热,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急待提高,采购人员在选择空气消毒设备时,却感叹面对的是各大设备厂家间的尔虞我诈、互相抵伪、虚假宣传,最终导致无从选择。本文通过对各种空气消毒设备的利弊进行分析,讲清相应的杀菌原理及利弊,为车间环境的卫生安全提供依据,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食品动态消毒机 名词解释: 静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设备对人体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在针对空气消毒时,操作人员需要配备防护措施,其他人不能留在正在消毒的空间,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静态消毒。 动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设备对人体无任何危害,针对空气消毒时人员无需离开消毒场所,人机同场同步杀菌,对人不存在任何副作用,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动态消毒。 正文: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某一种或一款消毒设备就能彻底保障食品安全,而是需要各种消毒设备的合理搭配,因为空气消毒设备中没有全能王。只有通过科学、公正的分析与评价其利弊,才能拨开其神秘面纱,便于企业因地制宜的采购所需要的消毒产品。 1、紫外线杀菌利弊 1.1、简介:当有机污染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区域时,紫外线会穿透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核,破坏DNA的分子键,使其失去复制能力或失去活性。因此细胞不能复制,微生物不久就会死亡。 1.2、优点:紫外线消毒机对经过其照射范围内的微生物产生累加的影响,也就是说,对第一次经过紫外线照射区域没有被杀死的微生物,在随后的循环中将会被杀死,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单个细菌在24小时内会繁殖成百上千甚至上百万细菌,这意味着即使最有效的空气过滤器也不能完全去除微生物,所以利用紫外线灭菌是治本之道。微生物被紫外线杀灭所需要的剂量取决于紫外光强度和照射时间。 紫外线(UV)消毒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技术,能够有效地灭活致病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因此,在净水、污水、回用水和工业水处理的消毒中,UV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消毒技术。由于紫外线具有对隐孢子虫的高效杀灭作用和不产生副产物等特点,使其在给水处理中显示了很好的市场潜力。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 。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mg/L ,作用3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可杀灭或破坏其中所有微生物及其毒素,并能改善水质。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消毒空气:对密空间的空气用5-10 mg/ 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分钟。 九、注意事项:由于臭氧为强氧化剂,对物品损害较大,很少用作熏蒸消毒,规定大气中允许0.2 mg/ m3,故消毒宜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十、含量测定:在500ml 锥形带塞玻璃瓶中,加入350ml 蒸馏水和20ml20%KI 溶液,在排气管分流取臭氧气2L 通入锥形瓶,再滴5ml 浓度为3mol/L 的H2S O 4溶液,静置5分钟后用0.1000mol/L 的Na2S 2O 3滴定,反应至浅黄色时加1ml0.5%的淀粉指示剂,滴定至无色,计算消耗的量,每毫升mol/l 的Na2S 2O 3溶液相当于48.00mg 的O 3。 O 3浓度(毫克/升)=M×V×48×1000/2×2×100=12MV 式中:M=克分子浓度,应标定小数点后四位;V=消耗毫升数。 当O 3浓度较高时,可以取1升臭氧化气,则计算公式为O 3浓度(毫克/升)=24MV 臭氧灭菌原理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素也很有效。"1、臭氧的灭菌机制及过程类属于生物化反应学过程。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2、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 、RNA ,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产和繁殖过程到破坏。3、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并且将死亡菌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枝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 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 综观无菌技术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应用臭氧作灭菌、消毒是属于溶菌。所谓溶菌,即可达到“彻底、永久地消灭空气及物体表面所有微生物”的效果。 传统灭菌与臭氧灭菌的比较 1.我国GMP 条例对药品生产(特别是无菌产品)、食品生产、医疗单位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在GMP 验证过程中大力推荐臭氧灭菌、消毒方法,与各种传统灭菌、消毒方法相比臭氧灭菌、消毒有许多特点。那么在食品生产中同样如此: 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二氧化氯发生器说明书

化学法二氧化氯说明书 一、概述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是我厂吸收美国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新颖消毒设备, 该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基本不需维修、运行费用低等特点,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二、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性能及其应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或橙色的气体,与氯有相似的难闻的臭味和类似 硝酸的气味,当CLO2气体很薄时,具有臭氧味,其性质不稳定,只能现场制备使用。 二氧化氯的杀菌能力优于液氯,杀生速度快,对异养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等的杀菌效果都比液氯杀菌效果好。 二氧化氯可化PH3-9 范围内有效地杀灭细菌,而液氯或次氯酸盐类杀生剂只有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因此在循环冷却水碱性环境中,比氯气或次氯酸盐杀生效果好,二氧化氯用作循环冷却不杀生剂,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受氨影响小,比氯气杀生效果好,对于化肥厂冷却水泄漏氨的情况下使用,其性能更为优良,二氧化氯在水中作用126 小时,仍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上,不仅杀菌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无致癌物质产生,其灭藻效果也相当好,而且还可除铁、除锰、脱臭、提高水质的新鲜度,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可直接替代次氯酸钠发生器,氯投加装置,电解法二氯发生器及其它一些消杀设备。

由于该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进速得到了推广,目前已广泛用于饮用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工业循环水等领域。 三、工作原理、产品 该产品是以盐酸与氯酸钠溶液,在一定温度及催化剂和负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反应式为: NaCLO+2HC1 CO2+1/2Cl2+NaC1+H)生成的混合气体经水射器吸收制成的一定浓度的消毒液,即可通入待处理水中。 该产品是由原料供给系统、反应系统、温控系统、安全系统及残液自动处理系统组成。 四、工艺流程图 自来水H------------ 计量泵亍 盐罐NaCIO

臭氧灭菌灯和紫外线消毒的原理

臭氧灭菌灯和紫外线消毒的原理 臭氧杀菌: 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的双键反应,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臭氧还作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坏DNA。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使膜构成成份受损伤,而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臭氧继续渗透穿透膜,而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 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 这些人正在消耗你。 01. 不守承诺的人 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 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02. 不守时间的人 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03. 时常抱怨的人 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看到生活前进的方向,努力前进。而不是在自怨自艾,同时还把消极的思想传递给别人。这样的人呢,一遇到困难便停滞不前,巴不得别人来帮他一把。本来你是积极向上的,可是如果受到这种人的影响,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应该警惕。 04. 斤斤计较的人

卫生部臭氧消毒的技术规范样本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 分子式为O3, 分子量为 48.00 一、理化特性: 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 有特臭, 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 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 其液体密度为1.71, 沸点为 -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 但因分压较低, 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 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 含臭氧的溶液, 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 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 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 因此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能够用瓶贮存, 一般为现场生产, 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 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 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 若PH增高, 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 用臭氧熏蒸消毒时, 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 低则效果差, 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 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 可增强其消毒作用, 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 如水温为4-

6℃时, 臭氧杀菌用量为100, 水温10-21℃时为160, 水温36-38℃时则为320, 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 浓度达到1mg/L时, 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 在2.5-5mg/L时, 可引起脉搏加速, 疲倦、头痛, 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 以至死亡, 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 0.2mg/m3。 五、腐蚀性: 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 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 停止发生后, 通风30-60分钟后, 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 在消毒方面, 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 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 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 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 水产品加工, 贮存和冷藏等。 八、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氧化氯(CLO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lO 2 分子量:65.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0049-04-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酸性紫R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59 沸点(℃):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3.09(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紫外线消毒的剂量与强度关系.

紫外线消毒的剂量与强度关系 3.1.4 紫外线消毒 3.1. 4.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3.1. 4.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 C 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 200nm~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 250nm~270nm,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3)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 60%、温度为 20℃时,辐射的 253.7nm 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普通 30W 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 1 m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的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应取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

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cm2 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 70%(功率 <30W)的时间,应不低于 1000h。紫外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 (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 1) 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 40W、30W、20W、15W等。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7nm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m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功率 >30W 灯,≥90μW/cm2;功率 >20W灯,≥60μW/cm2;功率15W 灯,≥20μW/cm2。由于这种灯在辐射 253.7nm 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 184.9nm 紫外线,故可产生臭氧。 2) 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 253.7nm 紫外线的强度(在灯管中心垂直距离 1m处测定)为:功率 30W 灯,>170μW/cm2;11W 灯, >40μW/cm2。 3) 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也是热阴极低压汞灯,可为直管型或 H 型,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故臭氧产量很低,要求臭氧产量 <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由于采取了特殊工艺,这种灯产生较大比例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安全、高效、广谱的消毒杀菌剂。它的有效氯是氯的倍,氧化能力约为氯的倍,灭菌效果是次氯酸的5倍左右;特别是它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不生成三氯甲烷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被确认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保鲜、饮水和工业循环水等方面消毒杀菌理想药剂,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安全杀菌剂。 【应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加工厂(如乳品厂、饮料厂、水厂等) 、制药厂、养殖场、医院等的设备、管道、容器、用具、空间的杀菌消毒、防霉、除臭;餐饮业的餐具、织物、用品、水体等的消毒。 【主要成分】二氧化氯,含量2% 【产品规格】25kg/桶 【使用方法】本品浓度: 2% (20000ppm) 按10份本品中加入1份活化剂(柠檬酸)的配比加入活化剂,搅拌后静置10分钟,此时浓度为20000ppm。使用时参考下表浓度稀释: 消毒对象使用浓度(ppm)使用方法 使用时间 管道消毒50—80CIP 循环消毒 15—20分钟 食品加工厂、饮料厂、酒厂、制药厂 等行业的管道、工器具、设备、生产线等设施30~80 浸泡、冲洗、 擦拭 10~20 分钟 车间、医院、家庭及公共场所的墙壁、 地面 30—80喷淋、冲刷 饮料瓶、纯净(矿泉)水包装桶、奶瓶、酒瓶等容器、储罐50—80 浸泡、高压冲 洗 ~5分 钟 水果、蔬菜的保鲜30—50浸泡、喷淋10分钟 环境空间20—50喷雾30分钟3000熏蒸连续 员工手50—100浸泡、浸泡1分钟工作服60—80浸泡浸泡

饮用水地下水~投加-井水~1投加-地表水1~2投加- 【注意事项】 1、本品于低温、避光、干燥处保存; 2、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3、稀释宜用塑料、玻璃容器; 4、高浓度本品不慎接触人眼,用清水冲洗; 5、高浓度本品具有漂白性,应置于塑料器避免接触衣物和皮肤; 【保质期限】一年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Disinfection Products 1 消毒产品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 1.1.1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消毒剂鉴定和日常检测,用来评价各种用途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按此方法进行的试验,只是对消毒剂的杀菌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行验证,侧重反映消毒剂的实用剂量与杀菌能力。不能反映消毒剂的全面特性。 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试验 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1.1.9 真菌杀灭试验 1.1.10 病毒灭活试验 1.1.11 能量试验 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1.2 消毒剂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1.2.5消毒剂对手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6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8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1.2.9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1.2.10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1.3.1 目的 检测消毒器械或消毒剂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和清除作用,以验证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其他方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亦可参照本试验的有关原则进行。 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1.3.3 试验阶段 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1.3.5 现场试验

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

二氧化氯( CLO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lO 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 10049-04-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 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 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 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 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酸性紫R 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紧急事态抢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 (℃ ): -59 沸点 (℃ ):,爆炸 ) 相对密度 (水 =1): (11℃ )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 =1): 饱和蒸气压 (kPa):无资料 燃烧热 (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 ):无资料 临界压力 (MPa):无资料 辛醇 /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 (℃ ):无意义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爆炸上限 %(V/V):无意义 爆炸下限 %(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空气灭菌消毒技术 臭氧:利用空气或纯氧通过电晕放电法(常用法)或电解法获得。目前常用于污水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器,有效灭菌时间为30min左右。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有利,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不利。 紫外线:波长200~300nm,易穿透洁净的水和空气,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目前常做成紫外线灭菌灯,现被医院广泛使用于室内净化。有效灭菌时间在2小时以上,同时对人体有副作用。 光触媒:利于光将氧化钛表面激活,产生电子e和正孔。电子将还原空气中的氧,正孔则将氧化并分解表面的吸附物质,实现空气净化、防污、抗菌。目前常用于室外和物体表面抗菌防污处理。 等离子体:利用电晕放电或电场辉光放电将空气中的各成分处理成等离子体,破坏微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实现对空气的灭菌消毒。目前有与静电除尘相结合的电离除尘器,常用于室内净化机,应该说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技术不全。 抗菌剂材料:目前有不少过滤器厂家推出带抑菌剂或抗菌剂的过滤器,从材料上抑制微生物体的繁殖滋生,取到一定的净化效果。有些过滤材料用抗微生物剂处理后具有一定的灭菌消毒效果。如酵素过滤器等。

臭氧消毒浓度和 条件

臭氧消毒浓度和条件 尽管在中国许多公司使用臭氧对洁净室进行消毒,许多业内人士对其消毒效果也将信将疑。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不同法规/指南对臭氧消毒浓度及其条件的要求,供大家参考: 消毒技术规范和GB 28232《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空气消毒: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采用 20mg/m3 浓度的臭氧,作用 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 以上。 表面消毒:用臭氧气体消毒,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 60mg/m3 ,相对湿度≥70%,作用 60 min~ 120min 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验证指南 消毒时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即开始工作。如每日做空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如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 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为(10~15)×10^-6

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min 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1~1.5h),即可达到对机器设备和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杀灭的目的。 PDA TR 70 无菌生产设施的清洁消毒程序原理 用气体处理小范围或大规模操作可选的另一种方式是使用臭氧。臭氧是通过氧气加高电压制成。该系统使用了高浓度的臭氧气体,集成一个气体发生器向待消毒区域内释放臭氧。该系统的设计规范通常为臭氧浓度200ppm或更高(注释:臭氧1ppm≈2mg/m3, 200ppm≈400mg/m3),相对湿度80%或更高,处理时间取决于区域的大小,自身的生物负载和区域内的障碍物情况。这个系统已经在多个产业环境内使用,并且现在正在被考虑作为GMP操作中可能的备选。 每当化学剂用于大规模气体处理或雾化处理洁净室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如果未采用正确的防范措施来保证化学消毒剂被遏制在拟处理区域范围内,那么所讨论的所有消毒剂都能够导致人员的伤害或死亡。 对于所讨论的大部分消毒剂而言,在与产品接触表面的残留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评估。 尽管这些消毒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它们不能取代清洁和消毒洁净室区域的例行程序。如果它们作为标准实践使用,那么应当对其进行验证以证明它们能够使生物负载降低适当水平。实施这个验证时应当将洁净区内的构造材质考虑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