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三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c.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 课堂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虽有嘉肴》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Leabharlann . 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 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问题,教学相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着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理提炼课文主旨,要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互相说一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一、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比如节选的这篇课文所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上看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值得重视。

2.题目解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

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准确理解课文,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

3.注意课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实词和虚词。

2.体会文言文体裁——“记”的特点。

3.体会本课文简洁、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4.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2.基础达标(1)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4.20 虽有嘉肴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20 虽有嘉肴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虽有嘉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时2课时课型精读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个成语叫“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老师对这一点很有体会。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谁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举实例,教师总结:对于这方面的道理,古人早已有所阐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这篇课文,看看教和学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2.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聆听,思考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听老师朗读关于冰心的话,体会其中的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基本情况,积累语文常识。

(二)自主学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_____ 弗食_____ 教学相长_____ 兑命_____ 学学半_____2.解释。

(1)虽(2)旨(3)至道(4)善(5)困(6)是故(7)自反(8)自强(9)教学相长(10)学学半3.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礼记集解》)。

《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_________编撰。

4.翻译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熟读课文,感知内容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二、疏通文意,积累词语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嘉肴:旨:译文:2.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译文: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困:译文: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自反:自强:译文:5.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6.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学学半:其:译文:三、分析课文,质疑解难1.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2. 读完本文,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3.你还了解《学记》中的其他有关学习的内容吗?四、梳理归纳,盘点提升几种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今义:)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虽有至.道(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2.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

”兑:【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共收集论文49篇,大多成文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由汉代哲学家戴圣选编成书。

无论从理论的重要性和流传的广泛性上说,这本《礼记》都远远超过由戴圣之兄戴德所选编的另一本称作《大戴礼记》的选集。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一“经”。

《礼记》对包括冠礼、婚礼、燕射礼(交往礼)、丧礼、祭礼这五大礼作了全面的规范,使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的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有“礼”可循。

除了“礼”,文集还收集了多篇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文献。

《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最富哲学和伦理思想的文献,它提出了影响中国社会二千多年的社会伦理和人生修养理论。

宋代哲学家朱熹将这两篇文章抽取出来作为单行本与《论语》、《孟子》一起列为“四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性教材。

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最终定稿)

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最终定稿)

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课题虽有嘉肴总第课时备课时间20__年__月__日主讲人学科语文年级七班级教案集体备课修改意见备注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考点、易错点:1.默写。

2.文言词语及语句翻译。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二、自学指导三、学生先学四、检测(15分钟左右)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七、教学反思教案集体备课修改意见备注教学设计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十二章。

请看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屏幕显示: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一遍,如有生字请举手。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4.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得顺口。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教师指名朗读,他生听后纠错。

教师板书生字。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课文。

屏幕显示:自学指导一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自学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及手头资料翻译课文,标出疑难处。

2.小组交流疑难。

3.6分钟后比比谁翻译的比较好。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教师指名翻译,其他同学补充,强调圈画重点词语。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指导二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能否在课文中找出清楚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圈画批注。

2.有疑难可同桌小声交流。

3.6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好。

交流明确:1.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虽有嘉肴》学案设计

《虽有嘉肴》学案设计

20课《虽有嘉肴》学案学案设计人:陈子绵检查人:初一语文组成员使用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学习难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学法、研讨法。

学习准备:了解初中议论文中的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中的类比认证和比喻认证。

学习课时:1-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记得学《〈论语〉十二章》时老师给你们提过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书籍吗?请同学们回忆出来。

二. 走进新课1.请你介绍《学记》《礼记》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嘉肴.()弗.()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学习课文(一)读(1)听录音,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朗读:练-试—评。

(二)译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至道..()(3)不知其善.()(4)是故..()..()(5)知困.()(6)自反..()(7)自强(8)教学相长.()(9)学.学.半()②准确翻译课文。

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点句?)2.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这样有什么好处?(四)试背全文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同学们,刚才我们明白了《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自身的“学”和“教”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使得教师不断进步。

那同学们想想看,“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否也可以针对我们自己而言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积累了本课的重点词语,也疏通了文意。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至道”类比,引入对“”和“”的关系的推理,最后得出“”这个结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积累文言文字词。

口头试译全文。

3.能够说出《虽有嘉肴》蕴涵的道理,理解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本文所蕴涵的道理。

【难点预设】理解本文中蕴涵的道理,本文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学法导引】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半文言生字词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弗食不知其旨也”,食:
i ao)
文,理解其文意
积累字词。


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角
搜集由传统文化【收获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教学相长(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fú)( zhǐ)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xúe)(2)、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 虽有佳肴《礼记》课前自学读一读,记住以下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一、“虽有佳(jiā)肴(Yáo)”,“虽”,连词,尽管。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二、“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五、“是故”,连词。

因此;因此。

六、“困”,不通,明白得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八、“自强(qiǎng)”,意思是自己尽力。

“强”,极力,尽力。

九、“故”,连词,因此。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相互增进,教他人,也能增加自己的学问。

1一、兑(yuè)命。

1二、“学(xiào)学半”,意思是教育他人,能学习一半。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式,教育进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窗之间的关系。

知识积存:学习进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学目标:一、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存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堂活动一、给以下红字注音:佳肴..( jiā)(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二、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说明以下字词。

虽.(即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益处)困.(不通,明白得不了)是故..(因此)自强..(检讨自己)..(自我勉励)自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课前探究】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预习交流】小组相互检查课前探究内容【互助提升】(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 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二)深层探究1.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一、了解《礼记》《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兑(yuè)学学半(xiào)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⑵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⑶特殊句式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

(用“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三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三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三、预习交流:1、读准字音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关注特殊词句。

(1)通假字《兑命》曰(2)古今异义虽有至道不能知其旨也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3)解释下列词语:旨:虽:至道:教学相长:学学半:四、阅读理解与探究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作者是怎样论述的3、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2021-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一、知识链接:2.题目解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

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准确理解课文,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

3.注意课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实词和虚词。

2.体会文言文体裁——“记”的特点。

3.体会本课文简洁、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4.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2.基础达标(1)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嘉肴()弗食()旨()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嘉肴:旨: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词类活用。

通假字:兑.命: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2)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5.把握文本三读文章,自主学习:语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读”,只有经过反复的读,才能慢慢的疏通文意,从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真正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1)初读,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疏通文意,感悟理解。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至道”、“相长”、“困”、“学(xiao)”、“虽”等重点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导学过程】一、导课新课: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走进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虽有嘉肴》
班级:小组: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三、预习交流:
1、读准字音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关注特殊词句。

(1)通假字
《兑命》曰
(2)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不能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3)解释下列词语:
旨:
虽:
至道:
教学相长:
学学半:
四、阅读理解与探究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2、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3、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五、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