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

合集下载

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摘要]教育公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平等,而是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

实现教育公平要在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遵循能力差异理念和弱势救济补偿理念。

由于对教育公平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实践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和限制发展的误区。

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本权利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一)公平与平等很多人把公平和平等视为同一概念,在许多场合,将“平等”和“公平”不加区别地混用。

其实,“平等”和“公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提出的“按劳分配”思想为例来做一个说明。

“按劳分配”就其形式而言,是一个公平的权利;但就其内容而言,不同的劳动者收入是不均等的,这又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

在生产力水平低、集体财富尚未极大充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是公平的。

可见“公平”不等于“平等”。

“平等”的基本词义,就是无差别,强调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有差别就是不平等,无差别就是平等。

“公平”的基本词义是无偏见、无偏袒,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而不是“无差别”。

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异”,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

绝对平等以及作为绝对平等表现之一的平均主义,事实上是一种社会不公。

所以,“宁要不平等的公平,不要平等的不公平”正突出了二者的区别。

在厘清了“公平”与“平等”二者概念后,就不难分析教育公平的内涵了。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一般认为,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

通常所说的权利包括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

所谓基本权利,即人权,是人的发展必要的、最低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最低的、基本需要的权利。

非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层次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比较高层次需要的权利。

从实质上说教育权利的公平具有两层涵义:平等的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与成效

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与成效

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与成效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关注的焦点。

只有实施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育公平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

一、制定并完善教育公平政策为促进教育公平,各国纷纷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他们来自于哪个社会阶层或是地区。

政府将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政策,包括提供贫困学生补助金、设立奖学金、提供免费午餐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此外,政府还应该支持优质学校的力量,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减少不同地区、不同社会背景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公平教育的实现。

三、推行教育扶贫政策贫困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积极推行教育扶贫政策。

这包括提供贫困学生的免费教育,并提供资金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特殊的培训项目,提供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提高就业能力。

教育扶贫政策可以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实现教育公平。

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参与除了政府的努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参与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和企业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

同时,他们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和专业人士为弱势群体提供辅导和指导。

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为教育公平事业注入新的力量,扩大公平教育的覆盖面。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教育公平的成效逐渐显现。

在许多国家,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平等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

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通过扶贫政策和社会组织的参与,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得到提高。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教育公平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保障每个学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资源公平。

在现实中,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很大,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无论他们的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歧视或排斥,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公正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和展示机会,避免歧视和排斥现象的发生。

教育公平还需要考虑结果公平。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仍然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那么教育的公平性就值得怀疑。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努力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环境,让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只有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面,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教研系统,以提升教育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六大中心”构想,旨在重新构建教研系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资源中心:该中心负责开发、整合、管理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师培训中心:该中心负责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资料合集目录一、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二、教育公平理论在法国教育中的实践三、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四、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理论研究:内涵、路径与策略五、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对科尔曼教育公平理论的反思六、教育公平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实践七、教育公平理论视域下异地高考问题的探究八、以人为核心评估域新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石兼论新时期教育公平的转型九、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教育的众多议题中,教育公平是核心之一。

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公平和正义的观念。

在西方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伦理的核心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教育领域,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不受种族、性别、贫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公平的教育政策,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学校应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庭和社会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例如,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往往不足,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丰富。

其次,社会阶层差异也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例如,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推行义务教育制度等。

此外,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如“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

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

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引言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无论其背景、经济条件或身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本文将探讨教育公平的意义、现状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一、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繁荣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育公平的意义如下:1.1 推动社会平等:通过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影响,实现社会的平等机会。

1.2 培养人力资源:优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3 促进社会稳定:教育公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二、教育公平的现状然而,当前的教育系统仍然存在不平等的问题。

以下是当前教育公平的现状:2.1 地理差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普遍享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2.2 经济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拉大了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较难接受到优质教育。

2.3 性别差异: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女孩依然面临着教育机会的限制和歧视。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为实现教育公平,可以采取以下途径:3.1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供良好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此外,政府还应推出政策措施,降低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门槛。

3.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公平的关键,他们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3.3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受教育的意识,提高普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3.4 创新教育模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

结语教育公平是每个孩子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基础。

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

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

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一、本文概述二、教育公正的内涵及其意义_机会均等_:教育公正首先要求所有个体,无论其性别、种族、经济状况、地域、文化背景或身体状况,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意味着消除一切形式的制度性障碍,确保每个人都能进入教育体系,并有合理的机会选择和完成适合其发展需求的学习路径。

这包括但不限于公平的入学政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扶持措施以及对教育信息的透明公开。

_过程公平_:教育公正不仅关注个体是否能进入教育系统,更强调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与待遇。

过程公平意味着每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能得到尊重、支持和鼓励,享有同等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指导及个性化学习机会。

教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偏见或刻板印象而导致的差异化对待,确保评价体系公正、反馈及时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_结果公平_:教育公正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即确保个体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后续的社会经济地位提升不因其出身背景而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教育系统不仅要关注入学率和毕业率等量化指标,更要评估教育对缩小社会经济差距、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实际贡献,以及学生在情感健康、公民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是否不受其初始社会位置的影响。

a. 社会正义的基石:教育作为个体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并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直接影响社会结构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教育公正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实现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维护社会正义。

b. 个体发展的保障: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潜能和发展需求,教育公正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与其能力、兴趣相匹配的教育机会,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个体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c.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个公正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技能和知识的需求,提高整体人力资源质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创新。

d. 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者:教育公正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各种文化传统,确保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我认同与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存。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如下:1、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3、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重大教育政策及举措前,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4、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使受教育者不在乎学历的高低,而是重视人本身的能力,将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以到达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

延伸阅读教育机构活动怎样切入销售环节1、将广告嵌进故事中。

2、教育机构是指进行各种教育工作的场所和教育管理机关。

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

广义指各种类型和程度的学校(如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辅导站),成人教育机构(函授学院、电视大学、广播大学、成人自学考试站等),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教育科等),教育研究机构。

残疾儿童如何教育1、家长应该从痛苦,焦虑的阴影中走出来,抓紧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慰和教育,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等方面发展,使其尽可能地进入正常的系统教育。

2、教育孩子要珍惜生命,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如霍金、张海迪等,用生动的实例鼓励孩子战胜困难,不向命运屈服。

3、残疾儿童比正常孩子更需要关怀,平时应该要对呵护他们。

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能够使孩子感到温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坚定他们的信心增加家庭的温暖。

如何教育好小狗教育好小狗方法:1、观察小狗,如果到处闻东西,表示即将大便或是小便,准备几张报纸扑在厕所,把小狗带到厕所,报纸的味道对小狗有刺激性,时间一长小狗会习惯性在报纸上大便或小便。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教育公平是指无论身处何种不同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正性。

但是事实上,教育公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受到家庭背景、地区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没有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所以,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以下是一些针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方式。

1.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是要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扶持。

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加强教育投入,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确立教育责任共担的理念。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经费的覆盖面和质量,还能够改善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除了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现在很多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一些核心区域,而像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等少数人群却没有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

因此,应该制定一些优化教育资源的政策,如将优质的学校资源向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倾斜,使那些在偏远地区和困难家庭内的学生能够获得接近城市学校水平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应该推广“学区制”,将每个学区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3. 推进课程改革除了加大教育投入和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推进课程改革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的是符合标准的知识技能,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更密切关联的课程。

很多年轻人缺乏实际生活技能,这样会导致他们难以适应职场生活。

因此,推动课程改革,强调注重本领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4. 推进终身教育最后,推进终身教育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教育是个体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会导致社会不公,形成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问题。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教育公平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通过公平的教育,孩子们可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些孩子可能因贫困、地域等因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为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其次,完善教育政策和制度。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公平、公正的教育政策,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例如,可以通过招生政策的改革,减少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确保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同时,应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府和学校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在品德、心理、体能等方面的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和发展机会。

最后,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教育公平问题也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到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学生们的第一任老师,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相应的教育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政府和学校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这包括教育经费的分配、校园建设、教学设备和教材等方面。

此外,也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引入现代技术,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拓宽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的多元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另一种手段。

多元化体系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学徒制等多种教育形式。

这些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同时也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让教育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

推进区域协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育公平问题往往有区域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教育经验、资源和需求不尽相同。

因此,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推进区域协作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教育机构联合体等方式,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跨区域交流和互动,提高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环境可以对学生的认知、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这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上,还包括教育质量、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教育成果的公平实现。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涉及社会经济背景、地区差异、性别平等、特殊人群的教育权利等多个方面。

在内涵方面,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上。

无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如何,所有儿童都应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这意味着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在入学政策、招生标准等方面去除歧视,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同时,教育机会的平等也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优先考虑经济困难地区和家庭的需求,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所需的教育支持。

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教育结果的公平实现。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具备一定能力和素养的人才。

在这方面,应关注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在学业表现、升学率和就业机会等方面。

教育公平要求尽可能消除因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别或种族等因素带来的学习障碍,确保每位学生能在教育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除了教育机会和结果的公平外,教育公平的内涵还包括教育质量的均衡。

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还受制于学校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及其管理模式。

在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低。

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水平,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以保证所有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

在外延方面,教育公平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地理因素影响教育公平。

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匮乏和基础设施不足,教育资源极其稀缺,这就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城市和乡村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

政策制定者应注重这些差距,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教育扶持项目等措施,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使所有学生均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政策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教育政策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教育政策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摘要]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代我国教育政策基本的价值选择。

教育政策仅仅具备教育平等与公平的理念远远不够,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保障。

本文阐述了教育政策公平的内涵,然后从理念和实践层面阐述了教育政策公平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公平教育政策公平途径现代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无论是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还是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非义务教育,其不容置疑的公共性、公益性要求教育政策在价值追求方面首选公平性。

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政策。

一、教育政策公平内涵1、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一个主观的、动态的、历史的、区域的概念,受其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制约。

教育公平的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

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

(2)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所谓的教育权利,指的是“受教育”权利,是相对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利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

(3)机会均等原则。

良好的教育制度,乃是使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有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

(4)差别性对待原则。

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际遇而不同。

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故实现教育公平必需对每一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

其中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

2、公平——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公平是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具有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的概念。

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提出了关于公平的著名的三条原则:(1)每个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2)人获得的不均等的待遇,其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向所有人开放:(3)如起始状态(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

现代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及其实现的途径

教育公平及其实现的途径

教育公平及其实现的途径教育公平是指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出生背景、社会经济条件或其他各种限制因素。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持久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以下是几种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1.提供普惠教育机会: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基本的教育机会。

这可能包括提供免费的公立学校、提供财政援助、设立网络学校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资助寄宿制学校的交通费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获得教育机会。

2.减少教育资源差距: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向全体学生提供。

政府应该投资基础教育设施和设备,确保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教育补贴、提供教师培训等手段,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4.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

教师应该接受公平而严格的选拔和评价,以确保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5.实施综合评估制度:综合评估制度应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该评估制度应该公正、透明,并鼓励学校和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减少教育机会不平等。

6.加强教育宣传和意识普及工作: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教育宣传和意识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应该鼓励家庭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才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消除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尽管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源1.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城市的优质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则面临着师资短缺、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明显。

2.家庭背景与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也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辅导班等,而贫困家庭则往往无法承担这些费用,孩子们的机会就会受到限制。

3.升学制度存在缺陷升学制度存在缺陷也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之一。

当前,高中阶段普遍存在的“升学率至上”导致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化,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而其他培养方面的需求则往往被忽视。

二、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途径1.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放资助金、设立奖学金等措施,帮助贫困学生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

2.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建立跨校区的师资、设施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3.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减少升学竞争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减少对升学考试的重视。

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升学竞争的压力。

4.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发布教育公平指数,倒逼各地教育部门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得以实现。

5.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提升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有效途径

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有效途径

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有效途径教育公平性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它不仅关乎每个孩子的未来,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然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导致了教育公平性的挑战。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性的提升,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在政策、资源、机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策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教育公平性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并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

例如,可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入,确保其享有与城市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真正惠及每个孩子。

二、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是导致教育公平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向贫困地区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倾斜。

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2.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学校的区位布局,使学校的分布更加均衡,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同时,要确保教育设施和设备的公平配置,保证每个学校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3. 加强学校管理与评估: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估机制,对学校进行定期的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此外,要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监管,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扩大教育机会和资源获取途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往往导致教育公平性的缺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地理和时间限制,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共享和获取。

通过建设优质的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课程,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内容。

2. 建立奖助学金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构建公正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的公平性并不完全得到保障。

因此,寻找途径来实现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的实现途径。

1. 政策改革政策改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合理分配,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资源需给予重点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措施减少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如提供免费午餐和教科书,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招生政策,避免因户籍、贫富差异等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机会产生不公。

采取公平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所有学生开放,并提供平等机会,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公平。

2. 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环节。

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名校,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提升教学质量。

投入资金,兴建、修缮学校建筑,更新教育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增派高质量教师到贫困地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向贫困地区输送优秀的教育资源。

通过设立教育合作项目,引入名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促进全区域资源的整体提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供远程教育,让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到名校的优秀教育资源。

这些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3.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重视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不论家庭贫富,都应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家长在子女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成长素质和能力,以增强他们面对竞争的自信心和适应力。

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供给。

非营利组织、企业、社会团体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公益事业,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同时,社会应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路径。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个体不论其出身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资源和享受公平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均衡,教育成果公平。

理论基础部分,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公平理论基于“机会均等”的原则。

教育公平的基础是确保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不因为人的出身、家庭背景等条件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其次,教育公平理论基于“个体差异”的尊重。

教育公平并非要求每个人都取得相同的成绩,而是根据个体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再者,教育公平理论基于“资源公平”的追求。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公平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通过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对于实践路径,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路径:政府作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方,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理念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公平意识,推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服务。

学校作为落实教育公平政策的具体执行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公平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是影响学生教育机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鼓励并支持孩子的教育发展,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教育公平改革,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营造有利于教育公平实现的社会环境。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

收稿日期:2009-06-12作者简介:刘成玉(1964-),男,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蔡定昆,男,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刘成玉,蔡定昆(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610074)摘 要:教育公平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

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科学解读,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公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F 08;G 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9)03-0010-05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对教育公平的说法更是耳熟能详,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往往过于理想化,甚至还存在诸多误区。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切合实际的解读,提出更符合教育公平实质、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教育公平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探索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路径与对策。

一、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本文将教育公平定义为: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这个定义与主流的定义有所不同。

(1)教育公平主要是理论上的公平。

我们强调的教育公平主要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权利述求,因此,人人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只是一种理想目标。

受条件、能力和需求的影响,人们实际受教育的程度不可能均等。

(2)教育公平所强调的是制度公平。

我们认为,研究制度性因素(比如户籍制度)对于教育不公问题的治理更有主动性和现实意义,因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客观因素总是存在,永远没有办法消除。

由于客观条件导致的教育不均衡也是一种不公平,但却不能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它只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延伸。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摘要: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错综复杂的当代社会,教育公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方面。

其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是迈向教育公平的基础,均等的教育机会是走向教育公平的关键,公正的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代教育公平由教育自由、教育平等、教育公正三要素构成,教育自由是教育公平的第一要义,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正是教育公平的内在品质。

审视当前教育发展现状,“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秉持程序公正原则、建立教育补偿机制、深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实现当代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制度长期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得到了普遍关注。

本文试图以当前教育公平研究现状为基础,对教育公平这一话题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进而阐释当代社会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公平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一、当代教育公平内涵解析沿着教育公平演变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而是时代与理念结合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时期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表征。

目前我国所倡导的教育公平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公平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公平,前者基于社会问题审视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静态形式,即实现公平;后者基于教育问题认知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动态发展,即注重公平。

就当前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已有研究来看,对于“何谓教育公平”这一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人们都普遍认为当代教育公平理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保证教育权利的平等,而且还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追求教育制度的公正。

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个看似相互包含实则着力点不同的术语有机组合在一起全面地诠释了当代教育公平的内涵。

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随着我国近年来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的深化教育改革,由教育公平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教育公平的多方面原因,重点阐述了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概念影响要素有效途径一、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是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1] 教育公平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公平审视的角度,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才能全面把握教育公平的丰富内涵。

[2]教育公平的内涵应该包含很多层面,如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

即从尊重人权保护个人发展角度讲,教育权利要平等、要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从相应的国家政策、制度保障上体现和维护整个教育过程公平;最终在教育目标和质量层面上体现出学生学业水平考核结果公平。

二、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1.不同阶层教育资源的差异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这种分化主要是劳动收入差异造成的。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顶层设计理念,收入差异化逐步显现,阶层也随之出现。

相对来说,高收入群体对国家方针更为敏感,更愿意在子女教育上增加投入;而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努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子女教育问题增加关注、增加投入。

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必将导致未来职业路径选择的差异化,从而演变成阶层固化、寒门无贵子等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容易促使社会矛盾扩大化。

要想避免阶层差异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教育公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2.不同地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在农村,尤其是老偏穷的山区,依然存在着九年义务教育无法保障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颍上县谢桥中心校栾矿摘要: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倡导的一种教育理想,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以及延伸。

教育公平理论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合理平等配置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局部差异原则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

研究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以及教育公平在当今教育界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和谐等重大现实教育问题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教育公平理论内涵教育现状发展路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

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并深刻研究的课题。

自建国以来,在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理论内涵的认识有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这些不均衡的发展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呈现更加复杂深刻多样的内容,本文试图用当代教育的多方位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在对现代教育公平现状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些基本路径。

一、教育公平理论内涵的研究及其新的扩展(一)学术界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一般总结概括教育学术界先后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普遍认为教育公平是一种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理想,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合理性原则。

1、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平等性原则。

关于这一点,曾经有人做出过错误的研究,有人单纯地认为教育公平中的“公平”是一种狭义的“平等”。

这个观点显然是局限的。

因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之间是有严格的划分的。

公平所强调的是一种合理、公正的状态,而平等所强调的是一种绝对理想状态的对等和无差异状态。

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来说,应该是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权利平等是一种法律范畴的规定,即教育法以及相关法律所规定的任何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体的“平等性”以及现代教育的“非歧视性”。

权利平等是一切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

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强调的一种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主要包括了入学的平等机会以及取得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

即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保障每个人享受同等的成功的机会,而不可以采取偏袒的方式刻意增加一部分人的成功机会而忽略另外一些人的成功机会。

刚才所说的教育平等,是个狭义概念,因为它强调任何人都应该取得同样的成功才能叫平等,然而教育不可能实现每个人共同级别的成功。

教育公平的科学性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一种结果的平等,而是取得良好结果的过程中的平等的机会和可能性。

2、教育过程中的差异性原则。

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平等,相反,应该允许教育差异的存在。

教育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

各地区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实现绝对的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用平等的教育手段面对学生集体是不科学的。

因此,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是符合差异性原则的,并且对于学生来说,是公平的。

总之,用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发挥就是差异性原则在教育公平理论中的践行。

这个差异原则其实也是由素质教育的内涵延伸而来,因为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就是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实现不同的学业目标。

教育资源的配置更要正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和地区差异的存在,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多元的课程,多样的考核认定体系,多样的教育目标等都是对教育差异原则的尊重和认同。

3、教育公平同样也包括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补偿原则。

所谓的补偿原则,事实上是在教育差异原则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差异的弥补手段。

差异原则关注了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而补偿原则是实际提出了弥补手段。

即对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个人条件等较为落后的受教育者给予教育资源配置上的补偿。

现代农村教育中的“两免一补”以及国家大力推行的对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教育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已经出台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免费教育的政策,都体现了教育公平过程中的补偿原则。

(二)当代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的发展延伸当代的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教育内容丰富化,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具备了新的特征和内涵。

暂且归结如下:1、教育公平要包括地区教育考核体制的公平。

简单地说,当今日益严重的高考移民现象就是教育公平领域内出现的新问题。

高考移民的出现已经证实了各地区教育考核体系的不公平。

同时,各地相继出现的中考固定名额保送制度从表面上是一种教育公平补偿政策,但是事实上严格论证的话就知道这是一种考核体制的不公平。

除此之外,高考中考的一些政策加分因素中也凸显出了对公平考核体制的违背。

2、教育公平必须要考虑城乡师资、特别是教师待遇的地区差异。

现代教育界有人认为城乡教育差异的源头不在于学生先天条件的差异,因为学生的先天差异并没有因为城乡的区别而严重差异。

而是,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质量隐患。

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骨干经过层层地提拔都被调往各地的中心学校或者更高级别的城市学校,那么,原本教育质量就贫瘠的农村地区以及落后教育地区的人才难以留守。

追其原因,其实也可以从教师待遇上获知许多问题。

农村地区以及教育落后的非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普遍上低于城镇教师的待遇,这样,一来是滋生了农村教师向城市学校迁移的思想,而来打击了这些地区的师资积极性。

另外,教育部门各项教育考核制度都有所偏重的强调了城市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发展。

3、教育公平同时包括了各学科之间关系的平衡。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普遍的轻视非考试学科科目的教学。

这是素质教育所不提倡的。

同时,中小学仅仅为了升学考试而刻意加大语文数学等主科目的学习而放弃所谓的地理生物等副科目的学习的做法在某中程度上抑制了教育多元化的目标。

各科目是不能平等对待,因为科目本身的难度和内容不同,但是至少在教育公平的观点上,应该不过分严重的科目歧视教育。

4、教育公平也要注重各教育机构的发展实力的均衡。

简单地说,是各学校之间的建设平衡性。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高考报考志愿的措施都可以看出,国家在积极调节各高校之间的建设失衡现象。

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区域平衡和人才的均衡分布。

我们中小学也应该从中看出端倪,不能刻意强调重点学校、中心学校的示范作用,而是要兼顾对落后学校的人力、财礼补偿和促进。

二、教育公平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其实,任何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是依据现实的问题而来。

教育公平的理论提出也是针对了教育公平的种种问题,所以,由以上关于对教育公平理论的论述就不难得出现在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城乡经济的差异导致了师资、政策、学业考核制度的差异,从而促进了落后地区优秀教师向优秀地区迁移,使贫瘠教育地区更加贫瘠,从而更得不到有效关注和治理,出现恶性循环的态势。

2、重点学校,中心学校,示范学校等各种学校考核制度不完备。

各种对学校质量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主观选择,从而滋生“择校风”。

事实上,强调高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没有错的,但是过度的进行学校分类的做法事实上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违背。

应该在学校教育质量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关注落后学校的合理整合。

促进落后学校缩小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

3、地区之间的学业考核制度仍要完善。

有些地区甚至实行地区性的教育保护,比如不接纳其他地区的考生或者学生,比如降低本地区学校对本区考生的录取线等等。

这些考核制度严重阻碍了考试公平,同时对教育绩效的公平考核也是一种人为扭曲。

4、中小学要注重合理的安排各学科课程,不能出现严重的失衡。

大学里面分门别类的学习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人才,而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其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而基本素质的培养就要求学校不得不重视曾经被视为“副科”的各科目的合理编排。

5、教育部门对师资队伍本身的培养仍笈待提升。

特别是教育落后地区,大多数教育部门对这些落后地区所采用的手段是调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予以救济而忽略了对该地区原本的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升培养。

教育部中南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曾经指出,对一个落后教育地区,仅仅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来救济是不能解决长久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现有人才培训提升体制。

促进优秀人才的“本土化生产”。

6、农村教育地区,政府对教育资金的保障力度不够。

特别是对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投入和监测不足。

7、各校(尤其是重点高中)在扩大自主招生权利的过程中,出现了变相教育腐败。

尤其是现在一些学校提出了本校教师子弟免试入学等措施,为干部子弟、“关系户”等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

三、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几点建议教育公平是一个教育理想,也是一个纠正改进的教育过程。

为了实现教育相对公平,笔者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指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学校建设差距。

要优先解决好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2、教育部门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升落后地区的教师水平。

严格教师录用资格和教师职称评定程序。

灵活调动高水平的教师和教育领导干部到落后地区发挥光热,并使优秀骨干产生辐射作用,提高落后地区教师的能力素质。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促使教师时刻“成长”。

3、建立综合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鼓励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职称判定薪酬标准。

要同时引入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个人进修情况等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制。

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

4、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门应该联合采取有效手段控制教育地域保护和地域差异。

同时要着力研究新滋生的学校自主管理中的教育腐败问题。

确保受教育者真正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抑制“计划外”“条子生”“子弟生”等非公平情况的产生。

指引有关学校切实贯彻教育公平的考核录取制度。

5、正确处理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的关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应该重新审视,到底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事实上,合理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重合。

要并重公平与效率。

6、各级教师应该继续强化自身学习,认识到受教育者差异的存在,同时结合教师职业修养采取公正、公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手段。

不能以同等的要求和方法面对全体学生。

7、城乡之间应该高度配合,重点学校、中心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协助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发展,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开展远程协助等信息传递手段,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和交流。

参考文献:[1]:郭彩琴.《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 江海学刊. 2003[2]: 杨东平. 《教育公平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东方文化. 2005[3]: 兰明博. 《从素质教育内涵谈和谐教育》. 科技咨询导报2006[4]: 刘复兴. 《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卢乃桂. 《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