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三品”农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前言“三品一标”是指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识。
实施“三品一标”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实施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本文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次“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品一标”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实施“三品一标”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三品一标”实施中的角色和任务。
同时,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
2. 建立“三品一标”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健全“三品一标”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通过建立“三品一标”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 加强标准制定和执行制定“三品一标”的相关标准,以及关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
同时,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整改和处罚。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三品一标”系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向农民普及“三品一标”知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和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推进过程本方案将实施以下推进过程:1. 全面评估当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和目标。
2. 在国家层面实施政策和标准制定,建立“三品一标”质量安全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3. 在地方层面设立“三品一标”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宣传教育,推进“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4. 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品牌建设成为各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山西省作为农业大省之一,也在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
1.品牌推广力度不足:山西省虽然有一些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如“晋中苹果”、“忻州大米”等,但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影响力较小。
2.品牌认知度不高:消费者对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认知度不高,很多消费者对山西农产品的品牌还停留在传统的“地方特产”阶段。
3.品牌建设重视度不够:山西省的品牌建设尚未形成全省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很多县区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缺乏规范和系统性。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网络等。
2.加强品牌管理: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和标准化管理,强化品牌标志的设计和保护,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
3.培养消费信任:制定长效机制,加强品牌信誉与反山寨打假、诚信建设、质量管理等,建立“诚信品牌”的企业文化,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
4.建立品牌联盟:建立山西省农产品品牌联盟,整合各品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联盟品牌”的品牌推广相当于多了一臂之力。
5.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民以及农村社区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的深耕细作。
三、结语
山西省作为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山西省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农产品资源丰富。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在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此,本文将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山西省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问题提出山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
山西省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标准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如何解决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和业绩。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提升山西省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研究目的结束】2. 正文2.1 当前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产品。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力度,一些知名农产品品牌也在逐步崭露头角。
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山西省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多样,但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就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山西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众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山西省农产品出产量逐年提高。
由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农产品缺乏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知名度不高。
山西省的许多农产品都缺乏知名度,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来源,这使得部分农产品在市场上屡遭冷落。
2.营销渠道单一。
山西省的许多农产品营销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贸市场和农户自行销售,而缺乏发展电商渠道和进口渠道。
3.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的限制,部分山西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缺乏市场推广和宣传。
山西省的农产品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做的不足,使得这些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无法形成品牌形象。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来说,山西省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还不够稳固。
二、对策建议1.提高品牌知名度。
山西省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农产品品牌推广,包括组织农产品展销活动、举办农产品推介会、举办农产品品牌评选等,以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拓宽营销渠道。
山西省可以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和进口渠道,引进先进的营销模式和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鼓励农户合作社等组织进行品牌化运营,打造农产品品牌。
3.提高产品质量。
山西省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树立起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4.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
山西省可以通过推行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品牌推广活动、广告宣传等手段,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山西省是一个农产品丰富的省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本文将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山西省虽然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是大部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
很多农产品以散货形式出售,缺乏统一的品牌宣传和包装,使得消费者很难从中挑选到优质的农产品。
由于没有明显的品牌特色,使得山西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强。
2. 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在山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宣传和推广上的投入不足,使得品牌推广效果不佳。
一些农产品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品牌建设的效果。
3. 品牌管理和保护不完善山西省在农产品品牌管理和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冒充名牌农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名副其实的名牌农产品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和维护机制,使得一些原本有潜力的农产品品牌难以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为了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
通过增加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山西农产品。
2. 打造特色品牌山西省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对当地优质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加工,推出一系列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保护山西的农产品品牌,需要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和保护体系,严格打击冒充名牌的行为。
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障农产品品牌的合法权益,促进品牌的持续发展。
4. 增强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山西省的农产品企业应加强对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忻州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忻 ( 93 , , 18 一) 女 山西忻州人 , 硕士, 主要从 事环境保 护监测研 究。
l S IT CH NOVA I C- E I N T ON& P ODU I I R CT V TY
D 一 一
: 0 o l o 0 t . 0 ! aN 2 T
决 策 参
向质量 发 展 。然 而 随着 工 业 “ 废 ”排放 量 加 大 , 三
台一 系列 措 施 和办 法 。一 是 禁止 对 工业 三 废 大量 地 排 放 ,造 成 空气 、水 质 、土壤 等 环 境严 重 污染 地 区 种 植农 作 物 ;二 是 对农 作 物 病虫 害 进行 防治 .严 禁
大 区 ,以羊牛猪 养殖 为主 的生态 畜牧 经济 区 。 由于 忻 州 市 特 有 的 地理 位 置 、生 态 环 境 和产 业 结 构 优 势 ,且工矿 企业少 ,工 业 “ 三废 ”对农 业 的污染 很 轻 ,农 业 投入 品 对 土地 、作 物 没有 造 成大 的危 害 , 形成 了忻 州市发 展无公 害绿 色食 品的独特 优势 。 近年来 ,中共忻州 市委 、忻 州市 人 民政 府 与时 俱进 ,抓住 无公 害农产 品认 证 的契机 。大 力整治 环 境 污染 ,发 展无公 害农 业生 产 ,有力 地促 进 了忻 州
9 0万 h z 7 m ,是 一个 以大秋 作 物 及 杂粮 为 主 的农 业
易 拓宽 市场 ,赢 得 消费 者 的青 睐 。加之 近 年来 ,中 共 忻州 市委 、忻 州 市人 民政 府 狠抓 节能 减 排环 境保 护 工作 ,以水 和大 气污 染 防治 为重 点 ,依 法关 停 了
10多 家 污 染 严 重 的各 类 小 型企 业 ,对 多 处 废 水 、 8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业在该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山西省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高等问题。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仍然依靠人力,农田的管理和耕作工作较为繁琐而且耗时。
农产品生产的效益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山西省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
虽然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这些资源利用率较低。
部分农民还存在着追求面积扩大而忽略品质提高的问题,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资源浪费。
此外,山西省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大大损害了山西农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山西省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这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成本。
其次,加强土地
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保护好农业生产区的生态环境。
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也存在着改善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改革创新和积极探索,山西省的农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和改善。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产品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强,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因此,本文将围绕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1、品牌知名度不高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品牌知名度成为了农产品竞争的重要因素。
然而,目前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山西省农产品了解不够,这也限制了销售和市场的拓展。
2、品种单一,缺少特色目前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粮食等方面。
但是,在品种上缺乏特色,与其他省份相比缺乏差异化,从而难以在市场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3、生产和销售分离在山西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对分离,在生产环节中农民通常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业化水平低,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并不高,这也影响了山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拓展。
二、对策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农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山西省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和引导。
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加强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推广,增加品牌知名度。
2、挖掘农产品特色价值山西省可以以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作为品牌建设的抓手,加强农产品品牌特点和本土气息的打造。
通过挖掘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使其在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提高山西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3、产销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山西省可以推动产销融合,将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建立起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流程。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得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设与提升。
4、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所以,山西省应该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开发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平台,提高销售渠道的多样性和渠道覆盖度。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简介: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加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产品种类丰富,但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山西省农产品种类繁多,如小麦、苹果、葡萄、煤炭等,但大部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品牌标识和推广力度。
2.品质不稳定,缺乏标准化生产。
山西省农产品的品质波动较大,部分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影响了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3.缺乏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
山西省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较弱,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和市场推广策略,导致产品的知名度较低。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产品品质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
2.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
建立农产品品牌推广平台,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
加大对农产品市场调研力度,了解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健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注重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
将农产品品牌理念与文化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形成品牌魅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5.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山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品牌建设滞后、品质不稳定、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农产品品质管理、推动品牌建设和推广、加强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山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山西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生产状况山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种植业一直以来稳定发展,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同时,山西还具备一定的畜牧业基础,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家禽养殖、牛羊养殖、猪养殖等都有不错的发展。
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加。
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西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特色种植、高效农业转变,山西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
发展了以苹果、杏子、葡萄、蔬菜等特色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生态环境保护山西农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农药滥用等。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山西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加强了农药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加大了农田复绿工程,推进农业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四、农民收入增长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的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五、农村人口流失随着山西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村面临着人员空心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政府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
综上所述,山西农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山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极为丰富的省份。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探究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发展现状1.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的有所取得。
比如著名的“太原窑馍”、"芮城柿子"、"永济红枣"、"吕梁苹果"等,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已经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同,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市场竞争力。
2. 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比如,品牌建设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农产品,而对一些新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并不充分。
此外,还存在一些品牌的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价值不明显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1. 缺乏专业的品牌策划和营销人才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专业的策划和营销人才,但是现实中农业领域的从业人员缺乏品牌策划和营销方面的专业技能,品牌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2. 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这是普通农业生产者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
3. 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差距大部分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较差,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品牌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专业化的品牌策划和营销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品牌建设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来提升专业人才的水平,也可以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
2.加大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进行更多的支持。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园区水电路房等配套设施齐全 , 共配备农产品安全速测仪
1 8 0台 。 已创 建 3 个部级蔬菜标准园 、 6个 省 级蔬 菜 标 准
园。 忻府区被确定为一县一业蔬菜生产基地。 全市形成蔬
菜“ 一村一 品” 村 7 0 个, 蔬菜专业合 作社 7 7个 , 蔬菜 “ 三
品” 认 证 园 区有 4 个5 2 个 品种 。
目前 , 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偏关模式 的新型下凹式 日 光温室建造新技术 , 克服 了传统温室冬季加热且保温效果 不稳定的弊端 。 新建温室大多采用钢结构框架 , 经久耐用 , 抗灾能力强。 新建 园区更加注重新品种 、 新技术 、 新材料 的 应用 。9 0 %以上园区采用 了防水复合保温棉被 、 自动卷帘
平辣 椒产业 区 0 . 2 4×1 4 0 h m 。设 施 农 业 面 积 、 产 量 突 飞
猛进 。
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过程 中 , 全市逐渐形成了“ 政府
引导 、 企业主导 、 农民参与 、 市场运作” 的新机制。 建设 主体
呈现多元化 , 主要有专业合作社 、 村组织主导型 、 企业运作 型、 合作开发型、 项 目引进型。 繁峙县集义庄乡果园村抓住
经过调查 , 目前忻州 市移动大棚 收入普 遍在 8 0 0 0 ~ 1 0 0 0 0 元/ 0 . 0 6 7 h m 2 , 日 光温室收入普遍在 2 0 0 0 0 ~ 3 0 0 0 0元
/ 0 . 0 6 7 h m 2  ̄ , 设施蔬菜纯收入普遍是露地蔬菜 的 5 ~ 7 倍, 是 粮食作物的 1 0 ~ 2 0 倍 。在忻府区北义井乡部落村 、 北合索 园区 、 定襄北庄 , 一棚温室甜瓜最高收入达 5 0 0 0 0 ~ 7 0 0 0 0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促进贫困户精准脱贫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促进贫困户精准脱贫作者:郭福贵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2期摘要:农产品“三品一标”是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品一标”认证是品牌农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使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
以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发展模式及对策为例,阐述了“三品一标”认证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精准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品一标”认证;农业农村经济;脱贫;对策措施0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我县贫困山区生产的纯天然、无污染农产品,怎样走出大山,走入都市,走上餐桌,实现优质优价,助力我县广大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农业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1宁武县的基本情况宁武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是三晋母亲河—汾河与桑干河的发源地。
我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
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无霜期120~130天。
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
全县平均海拔1600m,总面积1987.7km2,耕地面积4.36万hm2,常年播种面积1.93万hm2,种草面积6666.67hm2。
现辖4镇10乡464个行政村、总人口16.4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
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251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4.1%。
2016年脱贫50村3171户,6327人。
目前,还有8913户21430人未脱贫,其中:涉及贫困村201个,贫困村内贫困人口6235户14828人。
计划在2017年~2019年实现未脱贫人员全部脱贫,20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报告总结
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报告总结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报告总结本次忻州市农产品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忻州市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忻州市农产品生产的调研,我们发现忻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
其中,忻州市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产量较高。
在蔬菜和水果方面,忻州市主要种植了土豆、白菜、葡萄、苹果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畜禽产品方面,养殖业发达,猪肉、鸡蛋、牛奶等畜禽产品也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
然而,忻州市农产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导致产量不稳定。
其次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等问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存疑。
此外,忻州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农产品上市后往往没有有效的渠道销售到外地市场,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忻州市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中心、派遣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忻州市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
只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忻州市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和运输的支持。
可以通过与外地批发商和超市合作,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快速运输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
最后,忻州市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农产品的独特性和品牌优势,增加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推出农产品品牌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忻州市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总之,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显示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阐述了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忻州市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山西忻州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1-2]。
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土地效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忻州市地处东经112°,北纬38°,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 ℃,年降水量为345~588 mm。
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差异性大。
70%的农业耕地为旱地,农业产出较少,农民增收的困难较大,但从各地设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来看,又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适宜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忻州市近年来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生产、销售等环节还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今后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壮大。
1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从2009年开始,忻州市委、市政府每年拨款2 000万元对新建设施农业进行奖励性补贴,掀起了忻州市设施农业建设高潮。
以节能温室和移动大棚为主要建设内容的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到2009年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为2 700 hm2,其中仅2009年1年新发展设施农业436.4 hm2,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16.2%,相当于过去20年的1/3。
1.1推广标准模式,凸显规模效益忻州市此次发展设施农业吸取了2代温室砖混结构不保温的教训,预先编制了温室和大棚的建造模式与标准。
主要推广新型下凹式厚土墙节能温室模式,技术上强调田面下凹、厚土墙、厚后坡,从而免加温的目的。
大棚主要引进长治市长子县“生贵式”移动大棚,成本较低,建设简便。
在推广标准模式的基础上,财政扶持资金向规模建设片区倾斜,鼓励引导各地开展规模建设,力求形成“一村一园、一村一品”。
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报告
忻州市农产品调研报告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经过调研发现,忻州市的农产品主要以粮食、果蔬和畜牧业为主。
以下是对忻州市农产品的详细调研报告。
首先,忻州市是山西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该市拥有较大的耕地面积,并且种植了大量的小麦、玉米和高粱等主要粮食作物。
据统计,忻州市的粮食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年产量达到了几十万吨。
这些粮食作物以其优质的品种和丰富的产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忻州市的果蔬种植业也非常发达。
该市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果蔬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忻州市主要种植的果树有苹果、葡萄、梨子等,而蔬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辣椒等。
这些果蔬品种不仅产量高,并且品质上乘,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最后,畜牧业也是忻州市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忻州市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宜牧养各类动物。
该市的畜牧业主要包括养殖猪、养殖牛、养殖羊和养殖鸡等。
这些畜牧业不仅满足了本地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出口到周边地区。
综上所述,忻州市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品质优良。
市场对忻州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产销畅通。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应该提高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支持力度,全面促进忻州市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忻州农业工作总结
忻州农业工作总结忻州地处山西省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忻州农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忻州农业工作的情况。
首先,忻州农业工作在种植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年,忻州农民在秋季种植了大量的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收获了丰收的成果。
在春季,他们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为当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同时,忻州农业部门还积极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忻州畜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忻州农民在养殖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家禽和畜牛养殖方面。
他们采用了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禽的养殖效益,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禽蛋产品。
再次,忻州农业工作在农业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忻州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积极开展了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帮助农民掌握了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水平。
同时,农业部门还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忻州农业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忻州农民通过种植和养殖取得了丰厚的收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村旅游业和乡村民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忻州农业工作在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忻州农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忻州农业部门能够继续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农业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农业三品工程提升方案
农业三品工程提升方案一、引言农业三品工程是指农业产品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三品工程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三品工程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提升方案,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农业三品工程的现状1. 优质我国农产品的优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质不稳定,品种品质参差不齐;二是农产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三是农产品加工工艺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2. 高产虽然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居于较高水平,但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田利用率低,农产品产量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不足;二是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劳动力收益低,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低。
3. 高效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不高是农业三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产品生产的耗能量过大,成本较高,同时因农产品的流通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生产效率低;再者是因农产品的加工方式较为简单,附加值不高,导致农产品生产的效益不够。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三品工程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业三品工程提升方案。
三、方案1. 优质(1)加强新品种品质选育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严格规范农产品的质量。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保障国民饮食的安全。
(3)提高农产品加工工艺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广推动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 高产(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土地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加强对土地肥力的管理与保护,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2)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大力推广推行前沿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劳动力的收益率。
忻州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忻州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省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土壤干旱贫瘠, 严重制约着本市农业发展。
近年来, 本市有机旱作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表明, 强力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发展集水节水灌溉、改造中低产田是本市有机旱作农业的根本出路。
1、本市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本市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探索和发展了深耕纳墒、耙耱保墒、磙压提墒的三墒整地保水技术;积沤农肥、增施有机肥的以肥调水技术;间作套种、轮作倒茬的用地养地技术;挖鱼鳞坑、植树造林、平田整地、水平沟、水平阶种植等保持水土的"三保";技术;挑水点种、集小泉水、提河流水的集水、引水抗旱技术, 优选培育出适宜本市自然气候特点的耐旱作物谷子、燕麦、糜黍、马铃薯、豆类、胡麻等众多的优质特色耐旱抗旱品种等。
进入20世纪以来, 传统有机旱作技术与机械化旱作技术相结合, 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的抗旱节水保水技术得到不断推广, 使传统旱作农业加快向现代有机旱作农业转变, 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1、地膜覆盖集水保墒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以达到增温蓄水保墒增产效果, 使播种期提前15天, 降水利用率提高18%, 亩增产8%~15%。
特别是冷凉地区, 产量甚至达到翻番的效果, 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响应, 2010年后, 地膜覆盖在全市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年推广面积200万亩左右, 占全市播种面积的25%。
1.2、秸秆还田培肥改土技术从90年代末开始示范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 到2014年, 秸秆还田面积稳定在170万亩, 占全市粮田播种面积的28%, 秸秆肥料化利用率达到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忻州市“三品”农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
作者:吕雅琴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3期
作者简介:吕雅琴,女,1964年生,山西忻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三品”认证工作。
摘要:忻州市坚持“三品”农业的推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今后要准确把握发展重心,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
关键词:“三品”农业;品牌;发展
农业“三品”是经国家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是当前国内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的发展重点。
近年来,忻州市坚持“三品”农业的推动发展,通过政府扶持、部门努力,认证企业不断增加,认定产地,认证产品不断扩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忻州要准确把握“三品”事业发展重心,更加注重优质高效,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实施品牌宣传战略,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1 忻州市“三品”农业发展现状
我市的“三品”农业从2002年开始起步,按照“围绕特色定产品,围绕产品定基地,围绕基地定龙头,支持龙头抓认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当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1.1.1 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各具优势。
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比较优越。
我市地域辽阔,山地较多,工业又欠发达,所以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对农业的污染较轻,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三品”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是有机旱作农业面积广泛。
由于农牧业结构协调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施有机肥多、施化肥少、施农药少,农业的物质投入对土壤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大部分农田符合“三品”生产的要求。
三是产品结构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小杂粮、甜糯玉米、马铃薯、油料、中药材、瓜菜、酥梨等特色种植多分布在没有污染的土地上,特色生态畜牧业牛羊等养殖多数以天然牧场坡饲养为主,农牧生产形成了无污染、品质好、质量高的独特优势。
1.1.2 政府支持有力。
资金投入是推进“三品”工作的强大助推力,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三品”工作扶持力度:一是政策扶持。
忻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意见》(忻政发〔2010〕9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的积极性。
二是资金扶持。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对新认证“三品”及保持续认“三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以奖代补。
从2010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县级财政不低于20万元用于对获得“三品”认证的单位进行以奖代补。
三是宣传营销。
结合上级的农业项目建设投入,特别是针对实施项目的企业,开展“三品”认证的宣传和标准化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加强管理、宣传营销产品,改善生产条件。
近年来,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名优产品参加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经贸洽谈活动。
1.2 “三品”认证数量稳定增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1年底,全市“三品”认证生产企业(合作社)96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3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0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农产品254个,共申领无公害标识115.4万枚。
认证产品主要集中在特色初级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
其中水果、蔬菜、马铃薯、小杂粮、鸡蛋等初级农产品占67%;甜糯玉米、红芸豆、胡麻油、淀粉、黑豚猪肉等初级加工产品占27%。
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面积近十万公顷,“三品”实物总量达八百多万吨。
1.3 各项基础性工作开展顺利。
1.3.1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
我市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载体,积极制定配套地方标准。
先后制定并经市质监局发布了《优质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优质红芸豆等级标准》、《优质梨生产技术规程》、《优质葡萄生产技术规程》、《优质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和《优质杏生产技术规程》6项地方标准。
编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4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6项,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依据和考核指标。
1.3.2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于2008年11月经市编办批准成立,现有化验室100多平方米,2009年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专项抽样监测工作。
14个县级农业部门中,12个已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编办发文)。
其中:忻府区、定襄、原平3个县市区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0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现已建设完成;五台、岢岚两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1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代县、静乐、神池3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2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宁武、河曲、偏关3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已列入2013年中央投资项目。
同时抓紧18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目前建设完成率11.7%,在建率38.8%。
2 今后的推进措施
目前,我市“三品”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三品”企业大多规模小,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比例很少,技术含量低,带动实力不强,没有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质量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的推进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强化质量监管。
2012年农业部启动“着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山西省农业厅将2012年定为认证农产品监管年,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三品”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监管上来。
一是加强对认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尤其加强对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和督促获证单位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
对每个获证单位组织开展产地环境及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要切实做到任务、责任到人,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督促获证单位开展经常性自查。
二是加大认证产品抽检覆盖率。
突出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重点产品,特别加大节日供应产品的抽检力度。
三是加强市场监察。
范围尽可能覆盖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甚至零售摊点,打击假冒和不规范用标行为。
四是建立监管信息发布制度。
利用媒体及时发布监管信息,对不合格产品、不诚信企业进行公开披露,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2.2 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基地建设,有效解决生产标准的统一性问题和减轻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风险,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全市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生产方式上,推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统一种子种苗,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收获,统一品牌等,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关键环节进行记载。
在技术措施上,一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
合理搭配使用农药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
二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做到技术服务到位,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2.3 加强品牌宣传战略。
采取多种方式,对我市的认证品牌进行展示和宣传,如积极策划举办“三品”宣传周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农博会、绿博会,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识,提高我市认证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品牌效应拓展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拉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4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各县市区农业认证工作机构,要立足服务“三农”工作的大局,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开展业务工作中做到:现场检查要仔细,材料审核要细致,产品抽样要规范,企业年检要到位。
结合科技下乡进企活动,采取实地指导、专题授课、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强对“三品”生产企业和种植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高效工作运行机制,提高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