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列入福建生态环境建设
小流域治理要求与措施论文
小流域治理要求与措施论文引言小流域是指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的河川水系网络。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流域治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流域治理的要求和措施,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小流域治理的要求小流域治理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 水资源保护小流域作为整个河川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小流域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
2. 生态环境恢复小流域治理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障。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恢复生态平衡。
3. 水灾风险管理小流域治理还需要考虑水灾风险的管理。
小流域易受暴雨、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其治理不仅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还需要加强防洪排涝和干旱应对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水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社会经济发展小流域治理不仅仅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还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小流域治理的措施为实现小流域治理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理措施:1. 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固土工程、梯田和防护林等。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梯田和防护林等工程措施也可以减轻水流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小流域治理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资源利用计划和供水管理等。
通过建设水库和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小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同时,在水资源供水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节约用水和水质保护,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13•【字号】闽发改生态〔2021〕452号•【施行日期】2021.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水污染防治正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发改生态〔2021〕45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7月13日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污水资源化利用,补齐设施建设短板,提升污水资源利用效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实施生态省战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领域为重点,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动我省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省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及平潭等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养殖池塘100亩以上,陆基工厂化养殖水面1万平方米以上)养殖主体全部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产业初具规模。
2002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一、小流域治理的原则1. 综合治理原则: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协调各方面利益,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2. 生态优先原则:小流域治理应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系统思维原则:小流域治理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实施,充分考虑小流域内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避免单一因素的过度强调,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小流域治理应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小流域治理的方法1.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小流域治理的基础。
包括植被恢复、防风固沙、护坡治理等,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和水库的水质。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改善小流域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增加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河道整治与水域生态修复:对小流域内的河流和水域进行整治和修复,清淤疏浚,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和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等手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小流域水质的影响。
5. 生态补偿与社会参与: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小流域治理,共同推动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6. 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小流域的水资源、水质、生态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小流域治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需要遵循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整治与水域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与社会参与等多种方法,通过监测与评估来保证治理效果的实现。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一、问题分析小流域是地球表面的基本自然地理单元之一,其水文、地貌、植被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利用,小流域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水环境问题:小流域的水环境面临着水质恶化、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由于农业、工业废水的排放,水体被大量的污染物所污染,导致水质下降,甚至无法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同时,小流域的自然水源有限,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小流域背水面临缺水问题。
2.土壤侵蚀问题: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移民,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大量土壤暴露在外,易受风雨侵蚀而出现大面积的土壤流失。
这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数量,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生态环境问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承载着众多生物种类的生存与繁衍。
但是,由于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人为活动,导致了植被减少、物种丧失等生态问题。
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还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二、治理目标综合治理小流域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的水环境、土壤侵蚀、生态环境等问题。
基于此,制定以下治理目标:1.水环境治理: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小流域的缺水问题。
2.土壤侵蚀治理:建立农田保护体系,加强土地管理与监测,控制土壤流失,减少洪涝灾害。
3.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三、治理措施1.水环境治理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处理农业、工业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实行科学用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3)开展水源地保护,加强河道清淤和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保护水源涵养功能。
2.土壤侵蚀治理措施:(1)加强土地整治,推广耕地轮作、休耕、梯田等措施,减少耕地的农作次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强度,降低土壤侵蚀风险。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概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小型水域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和治理,以改善水质、保护环境、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通常包括土地利用管控、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常见措施和应用案例。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型1. 土地利用管控土地利用管控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
常见的土地利用管控措施包括:•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种植区、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域。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土地利用权的监管和管理。
•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的扩张,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保护小流域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重要措施,对于减轻水灾和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林网布置,通过植树造林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建设土石坝和沟渠,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推广耕地轮作和间作种植,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3. 水资源调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供需,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常见的水资源调度措施包括:•建设水库和水塘,储存雨水和洪水,供水用于灌溉、城市供水等。
•制定水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4.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修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建设湿地和森林保护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水污染治理等。
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小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某小流域位于农业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质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为了解决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1.修建水库,增加水资源的蓄存能力,解决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问题。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的小河流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健康。
那么,这个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小河流域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得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的一种区域。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绿色家园”,只不过这个“家园”可比我们小时候的大多了。
那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其实,导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划与设计:这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基础。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要考虑到小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提高水质;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环境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5. 社会参与与宣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6. 经济与政策支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小流域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单元,其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对于指导后续治理策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量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因素,以下是评估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六个关键方面:一、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评估应包括土壤侵蚀量的减少、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沟壑治理的成效等。
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实地测量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评估治理措施如梯田、水土保持林、草被恢复等对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资源的成效。
二、水质与水量改善水质和水量的改善是衡量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设置水质监测站,定期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评估治理措施对改善水质的贡献。
同时,监测流域内水量的变化,评估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是综合治理的长期目标。
评估应关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情况,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
通过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态链结构等生态指标的监测,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评估应包括耕地质量的改善、灌溉系统的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等。
通过分析农作物产量、农民收入的变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评价综合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五、社区参与和社会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
评估应关注社区居民对治理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治理项目对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的贡献。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治理成效的感受,评估综合治理的社会接受度和经济效益,包括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政策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机制是保障综合治理持续实施的保障。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三)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面源污染是水体受到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2. 污染源控制:对小流域内的各类污染源进行管控,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水质监测:建立小流域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4. 社会参与: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大家参与到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中来。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划,包括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等。
2. 生态修复:根据规划,对小流域进行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 污染源控制:对小流域内的各类污染源进行管控,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4. 水质监测:建立小流域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5. 社会参与: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大家参与到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中来。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各类小流域,包括城市小流域、农村小流域和工业园区小流域等。
五、创新要点1. 强调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2.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小流域内的各类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实现全面的污染防治。
3. 强化监测与评估:建立小流域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体质量,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1. 小流域的特点:该小流域位于山区地带,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基本目标: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措施1. 水资源管理a.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规划,加强水资源监测。
b. 提高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
c.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禁止乱占水源和水源污染。
2. 水污染防治a.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b. 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c. 加强监测与执法,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生态环境恢复a. 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b.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c. 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 水土保持a.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b.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c. 推广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林草结合、水草结合等。
5. 社会经济发展a. 政府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b.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c.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旅游等。
三、实施步骤1. 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开展流域水资源调查,了解各类水资源情况。
3.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4.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力量监测水质,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惩。
5.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6.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7.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8.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福建省流域水环境的保护,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福建省境内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流域水环境保护应遵循科学、统筹、综合、循环、公开原则。
第四条福建省人民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第五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应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六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应统筹考虑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平衡。
第七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配置。
第八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应加强水污染防治,切实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环境质量。
第三章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数据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三条禁止向流域水体排放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废水和污染物。
第十四条禁止违法占用、破坏流域湿地、水域、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
第十五条对流域内重点污染源,应制定污染排放许可制度,实行准入制管理。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法处以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有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福建省流域水环境监测标准》3.《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4.《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常见问题解答》法律名词及注释:1.生态优先: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字号】泉政文〔2017〕19号•【施行日期】2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泉政文〔2017〕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已经第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质量,保障全市水生态安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闽政〔2016〕29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整治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长效导向、共治导向,进一步推进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水环境保护新机制,实现小流域“水清、河畅、岸绿、生态”,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的福利。
二、基本原则党政同责,落实责任。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市、县、乡、村四级职责,落实部门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上下协同联动的小流域治理格局。
源头管控,综合治理。
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源头管控、综合施策,加强对全市小流域污染情况的监测梳理,加强分类指导,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重点行业、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
浅析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与存在的问题
浅析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与存在的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不断加重。
现阶段,中小河流的河道演变较为缓慢,而且与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包括蓄水灌溉、饮用水源、渔业养殖等。
从中小河流域的特点来看,它受外界环境影响严重。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的不规范排放可能会对中小河流域水环境造成不同的污染,需要通过修复和治理技术的应用避免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合理性。
关键词: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优化措施引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们日趋重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
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主要采用传统治理理念和技术,没有深入贯彻生态修复理念,导致水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不到恢复,难以保证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
面对这种情况,要深入创新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积极应用新型生态修复措施,以便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
1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主要因素城市河道包含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可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调节,并为城市运转提供必要的水资源。
但是在工业化水平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原本功能逐渐丧失,危害城市饮用水安全,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是引起城市河道水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走向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河道基础设施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严重降低了河道自身的水循环能力,而且难以对河道中的淤泥、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性清除,致使河道底泥严重淤积,造成严重的内污染源;此外,工业化水平提升,工业生产规模拓展,导致工业用水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多,对城市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种现象导致整体城市河道水环境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危害人们生产生活饮用水安全。
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持续性污染,导致水资源自净再生能力降低,河道中的污染物增多,导致水体黑臭,甚至厌氧菌落大量滋生,致使水面覆盖了大量的藻类植物,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大量鱼类因为缺氧而死亡,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难以进行重组,而且城市河道水资源的持续性污染,也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和破坏,危害城市水源的安全,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流域,保护好流域水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福建省制定了相关的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组织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
工业企业是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福建省要求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入工业集聚区。
工业集聚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已建成的工业集聚区,其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或者排放不达标的,应当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达标的,依法责令停业、关闭。
同时,禁止在流域内新建、扩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流域水环境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
福建省鼓励和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禁止在流域内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
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样不可忽视。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5•【字号】闽政办〔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5日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的总体要求,为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改善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盘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安全保障、污染防控、生态修复、保护开发等工作,努力把闽江建设成为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幸福河。
(二)工作目标。
2021—2022年,闽江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保持在96%以上,其中Ⅰ~Ⅱ类优质水比例保持在60%以上。
到2021年底,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生态修复有序推进,保护修复机制初步建立;到2022年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全面完成,闽江流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改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美丽河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初步显现幸福河美好景象。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25年省级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城市(县城)的通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25年省级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城市(县城)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09.29•【字号】闽建管函〔2024〕60号•【施行日期】2024.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25年省级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城市(县城)的通知闽建管函〔2024〕60号各设区市住建局、城管局(委)、财政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财金局: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4-2025年)》要求,深入推进全省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现就组织申报2025年省级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城市(县城)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原则和目标(一)工作原则省住建厅和财政厅通过竞争性选拔,重点培育部分积极性高、实施方案明确详细、成效可达性强的城市(县城),发挥示范引领、经验推广的作用。
省级财政对重点城市(县城)给予定额补助。
重点城市(县城)要制定实施方案,聚焦污水集中收集率和进水BOD浓度等指标提升,聚焦建立管网专业化运营维护长效机制,统筹使用财政资金。
2025年确定重点城市(县城)17个(城市6个、县城11个)。
评选时,综合考虑城市(县城)已有污水收集处理建设工作基础、项目成熟度等因素,向筹资能力强、指标增幅明显、投资拉动效益明显的市县倾斜。
(二)工作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有力措施,到2025年底,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上年度增加5个百分点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平均进水BOD浓度增加5mg/L或达到100mg/L,基本消除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和生活污水直排口。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4.07.16•【文号】办水保[2014]143号•【施行日期】2014.07.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4]143号)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近年来,各地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 (水保 [2011]504号)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有一批水土保持工程被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通知如下:一、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重要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支撑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对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集中地体现在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现状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仍亟待加强,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现象仍然存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等。
为此,迫切需要各级水利部门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抓好和树立起一批新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样板,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工作。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_1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12-20T08:57:49.096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0期作者:张林[导读]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业的不断进步张林彬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省彬州市 713500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业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引言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力度,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以及水土保持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水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流域治理的现状分析小流域主要是指总面积小于50km2的流域,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治理的过程中,重点是确保供水量满足需求、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为农业、林业以及渔业等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建立防治体系,确保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关系。
小流域治理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通常包括蓄水工程、补水工程、截流工程等。
小流域治理工作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其治理目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地区仍会存在水量供给问题、水质问题以及水污染问题,因此还需要长期性完善并执行,在不同的地区,小流域治理的目标也不相同,但其重点仍旧一致,落在水源调配储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
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建议
2021年3月第3期总第171期海峡科学Straits ScienceMarch2021No.3,Total171st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建议吴㊀娟(南平市建瓯环境监测站,福建㊀南平㊀353100)[摘要]为获得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状况,利用2018 2020年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和达标率统计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2018 2020年建瓯市小流域各点位年均值均能达到水质功能区目标,氨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㊂对此,从养殖污染整治㊁水土流失整治㊁农业面源控制㊁农村生活垃圾㊁污水收集处理㊁完善监测体系方面提出小流域污染防治对策,为区域内小流域水质管理及小流域整治提供建议㊂[关键词]小流域㊀水质监测㊀污染防治㊀建瓯市[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83(2021)03-0036-03㊀㊀2018年起,建瓯市完成小流域监测全覆盖,境内总体水质优良,但有些小流域存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㊁水土流失㊁农业面源污染㊁城乡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小流域污染不容忽视㊂对此,需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㊂1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1.1㊀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省小流域水环境监测点位设置方案“,建瓯市小流域监测断面为15个,均为考核断面,其中杉口尾(吉溪/迪口溪)和垄上中桥(高阳溪)为交界断面[1]㊂按照南平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监测频次为: 2018年3次(5月㊁9月㊁11月),2019年4次(1月㊁5月㊁9月㊁11月),2020年6次(双月必测,单月选测)㊂监测项目为:pH㊁溶解氧㊁高锰酸盐指数㊁5日生化需氧量㊁氨氮㊁总磷㊂本文对2018 2020年建瓯市区域内的13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㊂1.2㊀评价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 2011 22号)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采用单因子评价水质类别[2-3],即将实测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取指标最高的一项确定断面的水质类别;仅对断面达标率进行统计;断面水质年度评价以每年各期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4]㊂2㊀结果分析2018年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的达标率为100%;2019年水质达标率为93.3%,池畲溪为Ⅴ类;2020年水质达标率为100%㊂2020年Ⅱ类水质比例为61.11%,Ⅲ类水质比例为37.78%,Ⅴ类水质比例为1.11%㊂与2019年相比,Ⅲ类水质比例提高7.01个百分点,Ⅴ类水质比例下降6.58个百分点㊂与2018年的监测数据相比,(桂美溪)西溪口桥㊁(坤口溪)坤口桥两个考核断面的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池畲溪口水质也由Ⅴ类恢复到Ⅲ类,小流域总体水质状况改善,氨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㊂各年度小流域水质状况见图1㊂图1㊀2018 2020年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状况3㊀污染来源分析3.1㊀畜禽养殖污染经过2017年的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并对保留的28㊃63㊃2021年第3期海峡科学HAI XIA KE XUE家生猪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治理了农村养殖污染,但继续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仍是农村环保的重大难题,表现在:①除部分达到规模化的养殖场㊁养殖小区,仍普遍存在未达到规模化㊁分散养殖等情况;②畜禽养殖场负责人环保意识不强,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外环境;③养殖场没有配套建设污染物治理设施,或是处理工艺设备落后;④环境监管困难,畜禽养殖业分散,没有统一准入制度,导致部分畜禽养殖游离在监管之外㊂3.2㊀水产养殖污染建瓯市养鱼传统历史悠久,但依然存在不少污染源,表现为以下三种污染方式:①高密度㊁饲料养殖导致废水中有机物㊁氮磷含量丰富,水体理化性质改变;②药剂及药量的滥用㊁不规范用药和使用违禁药等,导致养殖废水中毒性增强;③残留饵料及排泄物沉积㊁积累形成高浓度的底泥㊂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㊁底泥最终进入外环境,导致水域环境恶化㊁生态系统失衡㊂3.3㊀水土流失建瓯市是 中国锥栗之乡 ,也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地㊂全市现有锥栗园57.6万亩,现有茶园12.45万亩㊂建瓯锥栗产区大多分布在海拔400~500m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坡度变化大,且大面积的林地裸露㊂据调查,全市约70%的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中度流失占45%,强度流失占25%[5]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陡坡㊁顺坡种植,为集中连片开发种植,种植户将坡度30ʎ以上的山地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②耕作不合理,将锥栗园全面锄草,形成林下地表常年裸露,垦复锄草造成地表土壤松散,易被地表径流冲刷;③滥施化肥,单一的施化肥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土壤酸化㊁板结,抗蚀㊁抗冲能力㊁涵养水源能力减弱;④未建设必要的蓄排水系统等水土保持措施㊂由于磷肥大多被土壤吸收,导致广泛性面状的土壤富磷化,当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量大㊁面广时,可能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大量携带进入水体㊂3.4㊀农业面源污染建瓯市农业高度发达,但农民在化肥㊁农药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凭经验盲目撒施,不能针对性补充土壤所需元素,导致化肥用量增加,残留在土壤的各种有机物质㊁氮㊁磷㊁钾等愈发增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越严重㊂同时农药中的杀虫剂㊁杀菌剂㊁除草剂普遍使用㊂以锥栗种植为例,为了抑制林下表面草类生长,建瓯市栗农常用草甘膦除草剂代替人工锄草方式,使草类根系腐烂,导致土质疏松,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㊂另外,农药使用过程中70%~80%的农药洒落于环境中,随地表径流㊁雨水淋溶向水体迁移㊂3.5㊀未纳管生活污水建瓯市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乡镇有东游镇㊁东峰镇㊁徐墩镇㊁南雅镇㊁川石乡㊁玉山镇和小松镇,其余乡镇均未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㊂此外,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乡镇还未形成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统,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偏低,且运行不稳定,不能保证尾水达标排放,使各小流域水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㊂4 小流域污染防治对策根据建瓯市近三年小流域水质状况,结合‘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㊁‘建瓯市小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要提升建瓯市小流域水质,必须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㊁水环境㊁水生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点源㊁面源㊁内源污染同治理,减排与增容齐发力,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㊂4.1㊀养殖污染整治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可采用异位生物发酵床等先进的粪污治理模式,养殖场内进行雨污分流㊁储液池建设;建设配套有机肥加工厂,将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㊂实施退渔还湖,逐步缩减围网,减少喂养投料,提倡生态养殖㊂对于保留或暂时保留的围网,合理调整养殖密度,科学规划放养品种与放养量;立体养殖,利用各鱼种间相互依存的生存关系,减少药物和饵料的投入㊂通过构建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区 湿地净化区系统,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㊂4.2㊀水土流失整治4.2.1㊀坡改梯通过改变坡面长度㊁分段截流的方式,达到防治坡㊃73㊃HAI XIA KE XUE海峡科学2021年第3期耕地水土流失㊁改善土地资源状况和提高土地产出率的目的㊂根据小流域内坡耕地特点,建议优先选择坡度较缓,土层较厚㊁土质较好㊁离村庄较近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㊂4.2.2㊀农药使用在种植经济作物过程中,要彻底改变使用草甘膦代替人工除草方式,草甘膦对土壤危害极大,破坏了土壤,使果实减产或绝收㊂合理施肥,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少用或慎用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剧毒㊁高残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㊂4.2.3㊀封禁治理封禁措施主要以封山育林为主,封禁范围主要针对在人畜活动频繁㊁郁闭度0.2以下的疏林地㊁灌木林地㊁幼林地等,以及海拔500m以上,植被生长状况相对较好,人和牲畜活动难以到达的区域㊂4.3㊀农业面源控制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㊁节水灌溉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测土配方,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科学指导合理轮作㊁间作,达到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与养分的高效利用㊂4.4㊀农村生活垃圾㊁污水收集处理加快建瓯市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㊂建瓯市农村地区各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可以建设人工湿地等水生态循环利用处理技术;对于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分散型农户,周边有足够的田地㊁山地的,可采用户厕三格化粪池就地处理方式,尾水排入田地㊁山地等消纳利用㊂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率,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㊂在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可试行农村生活垃圾的简易分类和就地减量处理㊂4.5㊀完善监测体系近几年建瓯市水环境监测能力虽有较大提升,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水质监测尚未覆盖建瓯市境内全部水功能区,生态和富营养化指标的监测尚未普及,纳管水质缺乏足够监测,水量水质监测尚未有效结合,信息传输手段比较落后,水质预警系统尚未建成,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实时调度缺乏技术支撑㊂建议在现有的监测站网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建立水环境监控与保护预警平台,有效整合水量㊁水质㊁水生态㊁气象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实现对小流域水质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㊁排入城镇排水管网及乡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水量㊁水质信息的实时监视㊁预警㊁评价和预测预报,为建瓯市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㊁水资源保护及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㊂参考文献:[1]福建省小流域水环境监测点位设置方案(闽环保科 2017 1号)[Z].[2]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 2011 22号)[Z].[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4]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水质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闽环保科 2017 2号)[Z].[5]陈翠兰,邓汉明.建瓯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8(1):33-34.㊃83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列入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福建省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省河流众多,水系密布,自成体系,独流入海,尤其是小导读:福建流域星罗密布。
干流是由无数条这样的小流域汇聚而成,小流域就像“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堵了,脏了,“大血管”整洁、通常也就难以实现。
小流域面临哪些问题?要如何治理?2016 年5 月23 日,省政协就“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召开了专题协商会,省长于伟国出席并讲话,省政协主席张昌平主持会议,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直相关部门和设区市政府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来自小流域治理一线的16 名基层河段长,参加此次专题协商,共谋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的良策。
福建省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特邀嘉宾也列席了本次协商会。
一、为何要“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1、小流域的定义小流域是指干流以外的支流,即广义的小流域。
据统计,福建省广义的小流域数量高达694 条。
2、小流域治理面临迫切需求2015年,福建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全优,水域功能达标率98.1%,I-III 类水质占比为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福建省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但是,I-II 优质水比例却下降明显,仅为35.4%,比2014 年下降4%,比2010年下降15.7%。
如果小流域污染久拖不治,久治不愈,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小流域变成“臭水沟、“黑水河”、“牛奶溪”,量变将会引起质变,导致干流水质的恶化,直接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
3、小流域污染问题复杂多样小流域污染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问题有这些:•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低,散养户点多面广,不少小流域成为养殖排污沟,水体黑脏臭;• 农药化肥流失量大,我省化肥使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而利用率却不到40%;• 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缺口大,有的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又在“晒太阳”;• 乡镇厂矿治污不到位,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治理设施不配套;1 / 6• 矿山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河道及沿线水产养殖,排泄物和过剩饵料污染也不容忽视;• 小水电过度开发加剧污染,江成湖、河变库、溪水断流、水发臭。
二、福建省小流域治理面临的困境这次专题协商会上,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表示要正视小流域污染现状,要求现场发言只说问题建议不说成绩:“都说自己治理得好,我们今天何必开会?”1、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可清代表课题调研组介绍了福建省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目前,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情况严重。
全省约有400 多个乡镇,近万个行政村尚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别约占总数的46%和75%。
而已建成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多数因为管网不配套,收集率低、管理费用高,建成后难以运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情况严重?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思想观念偏差严重。
对污水直接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现在只停留在一般治水,而没有集中力量直接治污。
小流域治理资金未能集中使用。
2015 年我省生态环保资金投入达46 亿元之多,但由于这些资金分散在省直相关部门,且多数是专项资金,难以直接用于污水治理。
全民共治的局面没有形成。
农村污染治理对政府依赖程度过高,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
这种被动式的治理,难以持之以恒。
群众爱护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的自觉性没有充分调动。
2、基层河段长讲述小流域治理困难与需求201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一名政府领导、村干部担任河长、河段长、专管员。
这次政协协商会上,基层河段长也纷纷发言,说出了在治理小流域污染中的困难与需求:履职难,乡镇河段长责任大权力小,对流域内的企业监管等方面工作难,所以建议完善河段长的工作机制;执法难,要给水质不达标的惩罚,也要给水质提升的奖励,所以建议完善水质监管治理联动机制。
治污难,目前治污技术种类繁多,但成本不低效果不理想,建议省里要加大指导、加强准入把关和后续政策扶持,及时下发治污的资金等,同时也保护民间参与治污的积极性。
2 / 6 治污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难,为了治理污染,一些地方需要关闭生猪养殖场等,这样保护了环境,但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也成了困难所在。
治污成本高,所需整治资金太多,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资金支持。
三、福建省各界人士为小流域治理支招治理小流域污染,让细水长流,应如何做?这次专题协商会上,福建省各界人士为小流域治理支招。
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卢金来建议福建省出台开征水污染治理费,各级财政要逐年递增治污资金,考虑发行环保地方债权,拓宽资金渠道,同时统筹使用生态补偿资金,集中用于治理小流域治理。
福建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刘健则建议打造上下游利益共同体,根据上游供应水质的情况,上浮下调生态补偿资金。
上游来的是优质水,可以提高价格; 劣质水,则价格低。
莆田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长吴健明建议借鉴莆田治理东圳水库水源地的做法,构筑“三道防线” ,建设生态清洁的小流域。
一是强化封山育林,构筑“生态保护”防线; 二是控制面源污染,构筑“生态治理”防线; 三是建设河湖缓冲带,构筑“生态修复”防线。
福建省政协委员、省疾控中心主任潘亮建议加大公益性水质监测的经费保障,健全市、县、乡环保志愿队伍,发挥环保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在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中的作用。
福建省环科院副院长张玉珍建议省里早日研究、合理确定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同时根据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和各地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类型、工艺的污水处理方式。
福建省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金盾建议借助于先进的监管系统来实现,构建“小流域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用大数据实现小流域生态水质的监测预警、防范突发水环境事件及次生灾害风险的发生。
福建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咨询专家、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苏玉萍说群众对家门口水质改善,愿望迫切但又缺乏参与,保护意识薄弱,建议省里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和小流域治理示范点,加大科普宣传教育,以点带面,提高保护意识。
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总干事邓梦璇说,要提高农村农民的环境意识,增强责任和担当,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氛围,发挥老百姓在治理中的作用。
四、福建省各部门对小流域治理积极回应福建省环保厅、农业厅、水利厅、住建厅、财政厅等政府有关部门负3 / 6责人现场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省水利厅:推进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治理。
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的决策部署,今年全省计划实施项目84 个,治理水系1024 公里,“十三五”力争完成水系治理5000 公里以上。
深化拓展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推广企业化运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落实“河长制”,通过责任的落实,营造全面动员、全体参与、全社会关注的治水治污氛围。
省住建厅:落实农村污水治理目标任务。
组织起草的《关于推进全省农村污水垃圾整治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省直部门意见,拟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
实施方案提出,2018 年底前所有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再完成3900 个行政村污水处理。
指导各地编制县城农村污水治理规划。
加强技术指导。
鼓励专业化捆绑建设运营。
积极开展典型示范,指导推动安溪县、永春县、将乐县3 个县建设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县。
继续推进以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市县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
省农业厅: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进度,力争2018 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生猪规模场改造升级任务,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对在规定时限内改造不到位的生猪养殖场一律关闭拆除。
协调配合禁养区生猪养殖场拆除扫尾工作。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今年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在40个县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40 万亩,每亩补贴50 元,辐射带动60 万亩。
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督查考核,今年省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列入“立项挂牌办理”项目,省农业厅会同环保等部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专项督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全年考评制度。
省环保厅:全面设点,着力推进小流域监测网络全覆盖,力争到2020 年,全省10 公里以上小流域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着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健全小流域相关法规;出台小流域《整治计划》;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严格落实“河长制”。
着力强化小流域环境监管。
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执法;强化信息公开;推行网格化监管。
着力构建高效的小流域工作推进机制。
开展环保督察;实施季度通报;严格考核约束;推动全民参与。
省财政厅:近几年来,省财政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突出支持重点等方式,有力支持了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省级以上共投入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相关资金46 亿元。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水土流失治理,“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力度,2016 年已下达水土流失治理资金3.98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08 亿元、省级财政2.9 亿元;支持中小河流治理;支持万里安全生态水 4 / 6 系建设;支持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支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支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环境统一监测管理平台;支持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五、福建省政府将小流域治理列入环保工作的重点1、省长高度重视这次专题协商会上于伟国省长说:专题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民主协商中的具体体现。
这次专题协商务实高效,题目选得好,准备很充分,协商氛围浓,大家所提的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
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政协形成的建议案及本次会议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要逐项研究、逐一反馈,切实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的要求,将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作为“十三五”期间全省环保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强化重点攻坚。
着力打好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小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四大攻坚战。
二是强化属地责任。
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河长责任体系,层层分解水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三是强化监测监管。
推动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向小流域延伸,构建覆盖全省、布局合理、上下协同的小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四是强化部门合力。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全程管理,提高综合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