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图文】图说北京中轴线

合集下载

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

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

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作者:殷伯冬来源:《北京档案》2010年第12期中国儒学有一句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简单的两句话,阐述出了儒者的人生哲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儒家的“中庸之道”不仅伴随着数千年以来的华夏文化,同时它那种中正、稳定、和谐的理念也被建筑者们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

北京城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元代最初的设计者刘秉忠设计修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到现在四通八达的新北京,北京城都保留着这个特点。

一条中轴线贯通城市的南北、主要建筑都对称坐落其上。

什么叫中轴线?中国古代把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叫做“中轴线”,它既显示出“天地之中”的布局,又营造了一种气势浩大的庄严气氛,可以说是整座城市的灵魂线。

中轴线从小方面讲是当初的设计者刘秉忠儒家思想的呈现,从大方面来讲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以及封建帝王皇权至上的大一统思想在古代都城布局中的形象体现。

北京城的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神武门、景山、鼓楼、直至钟楼,贯穿全城,全长约7.8公里。

它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约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中轴线的魅力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尽显无遗。

当时有一个外国的使者到京城朝见皇上,封建制度见皇帝要行三拜九叩大礼,外国使节不愿下跪,清朝的官员就采取了一个礼宾仪式的安排,让他从正阳门沿中轴线走进皇城。

在正阳门之外,也就是外城的北京都是灰墙灰瓦,密密麻麻的四合院,街巷整齐,横平竖直,状如棋盘,是一座感觉很普通、低调的城市。

但是当走进皇城之后使者的感觉大不一样,特别是穿过大清门(现毛主席纪念堂)之后,周围建筑的颜色变成了黄琉璃瓦红墙身,面前一条笔直的大道把他引向天安门。

这条路古代称作御路,就是皇上走的路,也叫千步廊。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课件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课件
31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2
6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钟鼓楼
地安门
景山
太和殿
神武门
中华门
天安门 正阳门
永定门
7
•中轴线上的建筑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分析。
8
北京的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建筑的精髓。
9
高潮
前半极点 前半尾声
序幕
起点(终点)
永 正中太 神 景 地
定 阳华和 武 山 安
门 门门殿 门

北 鼓钟 楼楼
10
像一首雄伟的诗,像一首铿锵有力的歌
11
——
建 筑 是 凝 固 的 音 梁乐 思。 成
12
•中轴线周围的建筑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 行分析。
13
北 京 城 区 分 区 图
14

德胜门
安定门
先农坛
天坛
15
☺了中具轴体线的是形一迹条走,抽甚象进至的文随直建线本筑,:高但度它的因起这伏些而建具筑有而了有
跳动的乐感。它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中轴线及沿线 的建筑上,更体现在它独有的设计理念和因之形 成的城市布局和规模。所以作者盛赞道:“有这 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 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馆堂 内的梁思成铜像
2
☼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的特征的 文章。请思考:
☼文章介绍的事物是什么? ☼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图11
鼓楼是历史上中轴线的北端点。这里的城市结构和
空间关系基本保持完好。
图12前门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传统,将改造成新的文化 商业区。
图13永定门是北京所有城门当中最精致的。20世纪60年 代初在修二环路的时候被破坏,最近重修以保持中轴线的 完整。
图1 4奥林匹克公园用现代的手法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艺 术,是中轴线在北边的新端点。它标志着北京城的公共空 间翻开了新篇章。
图3北京城的区域位置符合风水理论。北边的山阻挡了冬 天冷冽的风.和北部平原的入侵。东西部的群山为北京城 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南边的低地和湿地疏导城内的暴雨. 补充水系统。
图4中国古代城池总能看到轴的关系。
《考工记》里理想
的城池图表明建造一座大城要遵循的原则。
图5随着城市规划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仍然遵循轴 线原则。重要的建筑物一般都建在中轴线上。
毁了.埋在了煤山之F。 北京城的新的中靶线及紫 禁埔依然继承元朝大都的 中轴线,并向南伸展。在 明朝中期,南城叉建立了 外域.中轴线的延伸至南 端的先农坛{0天坛。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 布局和中轴线gB没有发生
调蠢的关系 风水上中轴线和北京的关系
根据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或者说是直觉环境科学.住 宅、村庄和城市的理想位置是背阴朝阳.坐南朝北.背山 面水.左右成被山环抱之势(图2)。这原mI不仅表明
o-----------------…‘_‘

b…_一一
田10 田1
Imagel Imagel0
署一
围1 2 Imagel2
研究结果 研究根据北京城的发展历史把中轴线分成三个部分。 通过仔细地研究空间结构、土地使用以及中辊线上的城市 风景.我{门确定了每个部分的具体问鼢(圈i1)。 中央部分的问题中轴线上的一些中史建筑物己经不 要存正了。由于中轴线上没有控制好六规模的建设.空 徊的整体感被一些现代建筑破坏了,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 改变以及传统住宅区的消失.当地的^文文化和商业文化 在衰落。要解决好保护历史和满足现代变通之间的矛盾。 北京原来有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系统.有湖、河道、湿地, 还有能排暴惩.集货运,客运.观光于体的淘渠。水系 统蜿蜒穿过中辘线.但是经过这么多年.遭到了很大的破 坏。其中有些中车由线上的水道己经不见了(国12)。 南边的同题南边的总体芨展要落后于北边,但是发 展的压力还是集中在中轴线上。南由轴线上新建的楼罕 主要是商业楼群.白天车流辆和人流量都很天.到晚上就 一片寂静。南苑是由轴线的南端.从1905年以来在总体计 划巾一直作为首都的南大门.不过它的空瓦形态和特征都 有待确定(图13)。 北边的问题北二环和奥杯匹克公园之间延长的中轴 线已经看不出来了。两删的建筑物的高度被控触在30米到 45米。地重线、建筑群相空间关系变得很单调。这一部分 成为应对快速交通的动脉。际了实现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北京中轴线的定义与特点 (3)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 (4)2.1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 (5)2.2 现代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与发展 (7)三、北京中轴线的构成要素 (8)3.1 地理位置与空间布局 (9)3.2 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10)3.3 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11)四、北京中轴线的城市影响 (12)4.1 城市形象与品牌塑造 (13)4.2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15)4.3 社会文化与旅游体验 (16)五、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 (16)5.1 保护规划与政策支持 (18)5.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8)5.3 传承与发展策略 (20)六、结论与展望 (21)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中轴线作为北京古城的核心规划,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显著特色。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轴线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象征,揭示了中轴线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轴线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唤起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并探讨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北京中轴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现状评估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深层价值,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中轴线,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线路,起始于元大都的丽正门,终止于明清两朝的钟鼓楼,全长约公里。

中轴线The axis of Beijing

中轴线The axis of Beijing

中轴线The axis of Beijing北京城就是一座辉煌雄伟的都市,在它的中心有一条非同寻常的中轴线,如果登上景山的制高点向南向北眺望,就可将这条中轴线串起的奇观尽收眼底.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建设元大都时,其规划示意图利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湖泊的开阔水面和明媚风光来营造城市.为了使中轴线不被湖水隔断,元大都的设计师在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的直线,也即今天中轴线的原型.,明朝时,中轴线的位置被保存并向南延伸,一直修到北京城,于是形成了我们今日可见的汇集着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紫禁城,景山,鼓楼,钟楼等雄伟建筑的城市生命线.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观者可以纵览到北京城市风光的最精华之处:紫禁城的中线既是北京中轴线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当时全国的中央子午线,它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它贯穿于紫禁城内,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将整个城市连接在一起.这既是地理形式的团结为一,也是思想意识上的团结为一,意为团结在皇权的脚下.位于最中部的紫禁城,是人间皇帝居住的地方;两旁左祖右社,即紫禁城左前方为皇家祭祖的太庙(今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紫禁城右前方为皇家祭神的社稷坛(今为中山公园);镇山在紫禁城之北,也即是内城的中心制点~~景山(今为景山公园).此三处景色皆属于皇家禁苑范畴,它们与紫禁城一起,阐释了古都北京所蕴含的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这条中轴线不但串起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筑,形成了北京城极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它本身也由此具有了非常独特的形式美感: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不一,其节奏感的起伏,使这条线宛如一曲华丽的乐章跌宕婉转;这些皇家建筑大都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在阳光的照耀下,这绚丽的色彩与周边居民的青砖灰瓦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反差.在牵系着北京城命脉的同时,这条中轴线也拥有了它自己鲜活的生命.故宫The Palace Museum北京故宫亦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1420年).在这片深宫高墙内,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明清朝廷与后宫生活的历史片段:24位皇帝在此执政,生活和终老,这里也曾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如今故宫的华丽,恢宏与沉寂仿佛正娓娓讲述着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兴衰.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宫,内有房屋九千多间,周围建有十多米高的城墙,宫墙四隅各有一座供卫兵警戒的角楼,墙外有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建筑群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其主体建筑依次坐落在纵横南北的中轴线上.外朝主体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行使权力及于群臣共议国是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等,是皇帝处日常政务及与嫔妃们居住休闲的地方.故宫建筑群虽然浩繁,但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秩序井然,功能明晰.此外,故宫还藏有几十万件艺术品,因此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和珍宝馆.除却深厚的历史含义和实用的建筑功能,故宫还带给今人许多独特的美感体验.比如紫禁城里的红墙黄瓦,蕴含了古人审美的标准以及中国古老的五行学说理念,同时,它们又与蓝色的天空相连,天空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视觉上的鲜明对比如此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建筑对自然的借景.如果从太和殿东路往北直奔宁寿宫西夹道,游客能够看到两面红墙形成的长长甬道.漫步于此,抬头仰望,你会发现两道宫墙将天空切割得那样诗意.最适合观看紫禁城全景的地方是景山公园的万春亭,这也是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站在此处向南眺望,紫禁城仍是带着它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一片辉煌.在紫禁城外安静的筒子河边漫步,也是游览故宫不可缺少的体验.看着角楼和城墙在天际形成雄浑的线条,总会在心中浮起一些无名的感叹和惆怅,所谓历史的沉淀正是于这些无意间处处凸现出来的.天坛the temple of heaven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深藏着对天地山川和日月星辰的敬畏之情.这种感情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演变为隆重的祭祀仪式,其中祭天之礼最为重要.北京天坛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神和祈祷丰收的场所.天坛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273万平方米,约是紫禁城的四倍,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天之广阔的估量.天坛的主题建筑集中在一天中轴线上:北端的祈年殿用于祈祷丰年,步入祈年殿可以看到内部空间升高向中间聚拢,其外部台基和屋檐呈圆形也层层收缩向上,这使得祈年殿既有强烈的向上动势,又有端庄,稳重之感.圆形的建筑和蓝色的琉璃瓦象征着苍穹天色,自有一种霸气存在.位于南端的圜丘坛用于祭天,这个露天的圆坛象征着遥远的天庭,它分为三层,每层的四面均有九级台阶,坛面由艾叶青石建成,坛周各层都围以汉白玉围栏.由”祈年殿”去”圜丘坛”要穿过漫长的”神道”,这条通路又名”丹陛桥”.神道悠长,遥遥望去,似乎走在像要通向天国的”天路”一般遥远莫测.。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 14、从大明门到午门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 14、从大明门到午门

摄制:孙琦厚、王新谋、李惠志修改:王新谋北京城中轴线系列幻灯片(14)点左键换页从大明门到午门皇城皇城位于紫禁城与内城之间,四周由城墙环绕,并设置城门。

有人说皇城有四个城门,即正门天安门、北门地安门,东门东安门,西门西安门。

但天安门前还有三个门,即大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它们围成一个T形广场,称为皇城“外郛”,因此皇城有七个门。

其中大明门、天安门、地安门在中轴线上。

这一集介绍从大明门到午门的建筑,重点为大明门、天安门和端门。

皇城的七个门,除天安门外,其他六个门均不复存在。

介绍这些门时用的旧照片都来自网上。

清朝时期皇城平面图皇城“外郛”天安门南有大明门,东有长安左门,西有长安右门。

四门之间有红墙相连,形成一个T形广场,称皇城“外郛”。

广场中间有一条御道贯穿南北,御道两侧分别有廊房各110间。

廊房向北至今长安街南侧之后,分别向左右折,形成朝向北面的廊房各34间。

狭长的廊房称千步廊。

千步廊两侧是各部官衙办公之地,文官在东千步廊之后,武官在西千步廊之后。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之间长370米、宽60米、用青石板铺成,叫天街。

颁诏时群臣在这里跪听诏书。

这是清代千步廊及官衙布局图*与明朝没有太大区别。

大明门大明门位于天安门以南、正阳门以北,在北京城中轴线上,是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

大明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

该门在明代叫大明门,清朝改称大清门,民国成立后改称中华门。

1959年中华门被拆除,其址成为广场南部的绿地。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开始在原来中华门的位置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这是清朝时的照片,大明门已改名为大清门。

大门正中有一条御道,北至天安门,南至正阳门。

这张照片是清末拍摄的,从天安门向南拍摄。

中间御道直穿南面的大清门,御道左边的廊房就是千步廊。

这是民国时期的照片,大清门已改名中华门。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建成、中华门还存在。

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中华门被拆除。

北京 中轴线

北京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传说在大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的使者要到北京来朝见皇上。

在古代中国,朝见皇上要下跪。

但是这位外国使节表示不想给中国的皇帝下跪。

于是,中国清朝的官员采取了一个礼宾仪式的安排,让这个外国使节从前门走进北京这个皇城。

使节从前门走进皇城之后,迎面看到的是清朝时候存在的第一道大门,大清门,也就是现在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个位置。

使节走进皇城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不一样了。

因为他刚进到北京城的时候,发现北京城是一个灰墙灰瓦,街巷整齐的城市,道路两边是建筑体量不是很高的四合院。

从元代就定都在北京,胡同很整齐,横平竖直,都是东西向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灰色的砖墙灰色的瓦。

但是,当外国时节走进皇城之后,他发觉他看到的景象与前面的不一样了,特别走过大清门,他发觉建筑物的颜色都是黄琉璃瓦红墙身,而且一条大道把他一直引向天安门。

就是从现在毛主席纪念堂这个地方,当年是皇城的大门,从这个门进来之后是一条御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还可以看到,在广场正中间是大块的条石铺成的一条路,正对天安门正中的门路,这就是中轴线上的路,在古代中国,这条路叫作御路,也就是皇上走的路。

外国使节在进了皇城大门大清门之后,视线一下子就被引向了天安门。

他看到天安门上黄琉璃瓦,红柱子,红红的墙身,前面衬托着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白色的石狮子。

在蓝天白云衬映下,他体会到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截然不同。

天安门宫殿式的大屋顶,体现了浓郁的东方特色。

当他穿过金水桥,走过天安门后,迎面又是一座和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建筑,这就是端门。

走过端门之后,迎面是一个广场,就是穿过端门广场,迎面看到的是午门,午门城墙两面伸出来,像个巨人伸出手来,欢迎到来的使者。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街道,它贯穿北京市,连接了故宫和天坛。

它是
一个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和变迁。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街道的“前
世今生”。

在明朝时期,北京中轴线被称为“明成皇道”,是明朝皇帝在东西方向上巩固政治权
力和行政管理的主要道路。

它的位置直接反映了当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位置。

在这条路上,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天安门、故宫、北京市政府大楼等。

这些建筑是北京历史和文化的
重要遗产,也是人们学习和了解北京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20世纪初,北京中轴线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轴线
上的大量建筑被拆除或改造。

这些变化直接反映了新的国家形象和意识形态。

几十年后,
中轴线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许多新的建筑物被建立在这
条路旁边,如大礼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

这些新的建筑物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新
意识形态和现代化的思想。

今天,中轴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条路上欣赏到北京的历史
和文化价值。

中轴线的许多建筑现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许多游客。

总之,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现代化的建
筑共同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变革。

今天,中轴线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人们
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中轴线的前世和今生都是令人惊叹的,让我们继续关注它
的未来。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看到照片中间这条路吗?对,这就是北京的中轴线,从尽头的永定门城 楼开始,它会笔直地穿过北京城。
1:46
清冷的秋雨,清冷的街道。现在前门步行街的建筑 也是近年来建成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种古城 风情。让我们共同祈祷这些建筑可以长命百岁,因 为至少在100年后,这些建筑也可以称为“历史建 筑”了。虽然这里的建筑缺乏历史感,但这里的吃 食还是非常有历史感的,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店、都 一处烧麦馆什么
中轴线的形成
• 元大都实际上确定了现有轴 线的具体方位和走向。作为 中国封建政权中央集权的巅 峰,明清两朝耗数十代时间 打造和完善着中国最具皇权 象征意义的城市,整个帝都 围绕着紫禁城南北和东西方 向延伸,这种规划的影响到 现在依然明显。
中轴线的形成
• 实轴中轴线的特点便是,其 轴线并不是实际的道路,而 是在轴线上坐落了各种建筑, 以此来反应和强调整个轴线。
这是一个秋雨绵绵日子,是预示着北京准备完全进入冬季的日子。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天气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但绝对是我喜 欢的,因为这样的天气正好可以徒步。于是,我决定从位于北京中 轴线南部端点的永定门,步行到北部的端点钟楼。
这是1957年被拆除,又在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11:07,我 从这里出发。
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布局的影响
图示高亮区域为改革开放后中 轴线上重点发展的区域,可见 影响直至4环以外。
北京的中轴线,是帝都百余年权力中心的真实写照,中轴线上的每座建筑,每块青 砖,都烙下了数个王朝兴衰沉浮的记忆,中轴线文化是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典型的 中央集权的表现,也是在用建筑和地理去书写一个权力中心的诞生和兴起,而百年 后,这些过往的象征似乎在新兴城市发展的冲击下残破不堪,却又在其中默默的书 写着仍属于数个世纪前的往事,而新时代下的中轴线,在活力和创新下展现着自己 蜕变后的文化精神。

中轴线上的故事

中轴线上的故事

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北京鼓楼南、北钟楼之间连线为界的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整个北京城,而且从南到北依次串联起一系列重要的建筑和景点,如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鼓楼和钟楼等。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

当时,元大都的建设规划就已确定了两条并行的东西中轴线,南起宫城,经皇城的正门和景山,到达钟鼓楼。

明朝时期,对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中轴线的改造和完善。

明朝时期的中轴线比元朝时期更加突出,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和景点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天安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故宫则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

景山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御苑,也是北京城最高的地方之一。

北海是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之一。

鼓楼和钟楼则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在古代是用来报时的,而钟楼则是用来报警的。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的脊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尊卑有序、对称平衡等。

同时,它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北京城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和游览,领略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看北京城之中轴线

看北京城之中轴线

中轴线北京城有一条了不起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城市整体布局的基准,也是见证老北京文明并展现新北京发展的脉络。

我认为中轴线的“中”字很有讲究,“中”在方位里指的是居于中心,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里,“中”这个字包含了很多的意义,儒家推崇“中庸”,古人讲究“中正”“中和”,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字表现的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代表了突出的核心的地位。

中轴线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了这个“中”字。

老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稍微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的布局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

中轴线纵贯全城,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

全长7.8千米。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开始于金代,到了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是依据儒家传统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建城原则建设的。

《周礼•考工记》篇中这样规定周代都城的形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也就是说,匠人规划和营建都城,都城的规模是九里见方的正方形,每面开有三个城门,城内南北和东西道路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的宽度为九轨(轨宽为8尺)。

城内帝王的祖庙(即太庙)在左边居东,社稷坛在右边居西,朝廷在前(即南部),商市即市场居后(即北部),王朝宫室居正中心。

就是我们说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而北京中轴线,则是北京城规划中的核心部分,连接了故宫、天坛、天安门等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

这条“神往的中轴线”,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变迁,承载了无数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今天,我们将带您穿越时空,来一场关于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的探索之旅。

第一篇:前世我们来看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

北京中轴线的初期设计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时的大都(现北京)城规划即已具有中轴线概念。

到了明清两代,中轴线逐渐成为了皇家城市的规划主轴,串联了故宫、天坛、天安门等一系列皇家重要建筑和寺庙。

而在清朝时期,中轴线更是得到了深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格局。

故宫,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始点,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而在故宫的南端,是天坛,这是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祭天之礼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再往南是朱墙一般的天安门,这是中国现代政治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再看看中轴线的两侧,构筑了一系列古代的宫殿、牌坊、城墙等,如今依然保存完整,成为了现代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有力见证。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中轴线不仅仅是一条城市规划中的主要轴线,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和象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兴盛和衰落,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中轴线的“前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和传承。

第二篇:今生而当今的北京中轴线,则承载着和展示着古老中国文明的也展现着现代北京的发展与变革。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中轴线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如今的中轴线早已不再是仅仅一条传统规划中的轴线,更是连接了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桥梁。

中轴线的建筑保护与修复成为了现代文明的一部分。

故宫、天坛等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旨在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不被现代文明侵蚀。

北京中轴线申遗全景图

北京中轴线申遗全景图

北京中轴线申遗全景图北京中轴线申遗全景图北京中轴线被誉为中国古都北京的精神与文化之脊梁,是中国古代宏伟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为了保护和弘扬北京中轴线的独特价值,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北京中轴线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全景图”为主题,展示这一壮丽工程的独特魅力。

北京中轴线起于北京市的永定门城楼,经过天安门广场、故宫、鼓楼、动物园、西山等多个重要文化和历史景观,终于到达北京西山的香山。

这条线的总长度超过30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

它以其完整性、独特性和杰出的文化价值而备受世人瞩目。

中轴线的建设始于明代,达到全盛时期的清代。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兴建了永定门城楼,为中轴线的起点。

建城之初,皇帝就考虑到宫城与外城之间的联系,并设计了北京中轴线。

在历经多代皇帝的修建与完善后,中轴线的规划逐渐形成并得以保留至今。

中轴线上最著名的建筑无疑是位于故宫内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为木质结构,高约33.7米,宽约63.96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城门之一。

城楼正中悬挂着巨大的国徽,表达着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强大。

每天,成千上万的游人涌向这个地方,纷纷向祖国母亲的象征致以崇高的敬意。

继天安门之后,中轴线进入了故宫,这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

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内的建筑群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是明代建筑的杰作,也是古代中国衡量修建质量的标志之一。

在故宫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帝的威严与庄重,也可以体味到古代浩瀚雄奇的建筑艺术。

在走出故宫之后,中轴线进入了北京市区。

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古老而独特的鼓楼。

鼓楼建于元代,在明代和清代进行了多次修缮,是中国最大的木质鼓楼。

鼓楼上面设有巨大的铜质鼓,每到整点,鼓声响彻云霄,向人们报告时间。

今天,鼓楼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地标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来首博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北京中轴线,又称“王道”,是一条分割北京城的南北中心线,起点为天安门广场,终点为后海,全长7.8公里,贯穿北京城的核心区域。

它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古代,中轴线被视为王朝的象征。

它作为中国皇帝的行宫、祭祀、会见外交使节和开幕仪式等重要活动的场所,建成后便逐渐成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朱元璋将紫禁城(皇帝的宫殿)正式建在中轴线上,成为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而后,这条轴线便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和建设。

清朝时期,皇帝崇尚理性之风,更注重建筑的规律和对称性。

在这一时期,许多以规律和对称性为特点的建筑出现在中轴线上,如故宫、天坛、圆明园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对文化的保护。

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帝国主义和国内政局动荡加剧,中轴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摧毁。

在行政区划的变化中,中轴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曾经的宏伟气势也逐渐被磨损了。

虽然后来在全国抗战中,一些建筑被破坏了,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中轴线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再度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景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北京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

中轴线被重点建设,众多的高科技建筑、现代化的商业街和各类文化遗址在中轴线两侧拔地而起。

除了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之外,现代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地融入到这条中轴线之中,推动了北京城的改变。

在这场变革中,北京的中轴线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组合。

中国传统文化之与现代文化形成强烈对比,这里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今天的中轴线不仅仅是一条街道,它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象征。

对于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会、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说北京中轴线
提起北京的中轴线,人们都不会陌生。

可是如果说到由中轴线串联起的建筑,恐怕不会都能说全。

这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明清时的北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

说起中轴线的魅力,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

清朝时有个外国使者要到北京来朝见皇上,但他表示不想给中国皇帝下跪。

于是,中国清朝的官员让这个外国使节从前门走进北京的皇城。

这个使节进入前门后,看到了清朝的第一道门,大清门,他发觉眼前的景物不一样了。

在此之前,北京城全是灰墙灰瓦,然而走过大清门,他看到建筑物的颜色都是黄瓦红墙,一条大道把他一直引向天安门。

他看到天安门上黄琉璃瓦,红柱子,红墙身,前面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白色的石狮子。

当他走过金水桥、天安门后,又见到一座和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建筑——端门。

走过端门、穿过端门广场,看到的是午门。

午门城墙两面伸出来,像个巨人伸出双手,欢迎使者。

在高大的城墙面前,人显得很渺小。

午门上有吹号的迎宾队伍,午门前有一个钟楼,一个鼓楼,有钟鼓齐鸣。

接着,使节又走过内金水桥,终于到达皇城。

在见到中国皇帝之前,他还需要走过太和门。

他跟着礼部官员走过太和门,看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建在一个高大的三层石台阶上。

爬到石台阶上之后,外国使节说,我不得不下跪了,我跪的不是中国皇帝,而是中国如此辉煌的建筑。

外国使节走过的,只是北京中轴线很小的一部分。

现在,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立,使北京的中轴线向北延伸,长度达到了25公里。

下面的图片从中轴线的起点永定门开始,一直引领你沿着中轴线从古老走向现代。

永定门箭楼原貌(1957年拆除)
原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
民国时期的永定门
2005年重建的永定门
起始点为永定门的中轴线已有850年的历史
按照传统的“隆庙社、崇阙坛”规制,在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各种坛庙建筑物。

先农坛
先农坛里的祭坛
连接天坛的中轴线
天坛
天坛鸟瞰
天桥(1934年拆除)
民国时期的正阳门箭楼、城楼和中华门
正阳门箭楼、城楼及天安门广场、故宫
改建后的前门大街,现在是步行街。

重建的正阳桥坊,也称五牌楼,原桥坊1958年拆除
正阳桥坊(五牌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城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城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城楼
中华门原貌,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
民国时期的中华门
现在的毛泽东纪念堂就建在中华门的原址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建在中轴线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建在中轴线东侧的国家博物馆
从天安门城楼俯望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天安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