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 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 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 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 三次科技革命说明的道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 “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大 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 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为什么错过了?(我们在三次科 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 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 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 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 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 展的机遇。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 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产业部门? 1、第一次: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2、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
造船业等。 3、第三次: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 工业、信息工业等。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世界面貌)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的整理
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整理1、发明动力机、能源一革命:动力机--蒸汽机能源—煤炭二革命: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三革命:能源—原子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沼气能2、交通工具一革命:汽船(1807年美—富尔顿)火车(1825年英—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二革命:汽车(1885年德—卡尔本茨汽车之父)飞机(1903年—美莱特兄弟)有轨电车(西门子)3、信息工具二革命:有线电话(美贝尔)有线电报(美莫尔斯)无线电报(意马可尼)三革命:国际互联网、电脑及电子邮件、手机4、对国家地位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工业化国)领先世界;第二次:使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走在世界前列5、对中国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为了获得原料及市场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第二次---促使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第三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高科技计划,追赶世界先进水平6、对生产关系影响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7、对国际关系、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次---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资本主义对世界统治)第二次---加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引发一战;第三次---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8、社会生活:第一次-工业化、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化、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信息化,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彩电、空调、电脑、手机)9、(时间)世纪年代主要标志时代第一次 18 60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蒸汽时代第二次 19 70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第三次20 40-50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信息时代生物工程。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三次科技革命表格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广泛运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发明
珍妮机(开始于棉纺织业)、瓦特改良蒸汽机、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轮船
新能源:电力——发电机、电动机、碳丝灯泡(美国爱迪生)新交通工具:内燃机、汽车(德国卡尔本茨)、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1.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殖民掠夺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2.具有一定物质技术基础。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国家
英国
发展最快的是美国德国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补充说明
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
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德走在前列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④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报国,科技强国。⑤我国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第③④条也可用来回答青少年怎样做,第⑤条也可用来回答国家怎样做)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840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现在
开始标志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电力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发明者+国家)
※瓦特蒸汽机(瓦特·英国)
轮船(富尔顿·美国)
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条件
英国最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生产供不应求
欧美国家、日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需求
自然科学的发展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特点
1.发明者身份多是工匠
2.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
家
2.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3.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主要是重工业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火车机车(史蒂芬孙·英国)
碳丝灯泡1879
(爱迪生·美国)
内燃机、汽车1980s
(卡尔本茨·德国)
飞机1903.12
(莱特兄弟·美国)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新能源
煤炭
石油
原子能(核能)
完成标志
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电力、内燃机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影响
1.创造巨大生产力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项目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 革命
特 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验,科学与技术尚未 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 在英国,其他国家的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 门。 4、进入“蒸汽时 代”,大机器生产取 代手工工场。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1、科学技术 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 转化为直接 生产力的速 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 度加快; 2、科学和技 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 术密切结合, 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 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 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各个领域间 相互渗透, 5、进入“电气时代”, 高度分化又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到来 高度综合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2、社会关系:垄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断与垄断组织形成,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 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 变化--第三产业比重 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 加紧瓜分世界,殖 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3、推动了国际经济 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 格局的调整--扩大了 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 的不平衡加剧,世 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 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 生改变。 遇,又是挑战。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 立; 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德、意、 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 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 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提升:怎样看待科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资产阶级革命(1)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2)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 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 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 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 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 大国。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1)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 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第二次: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 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 并且结果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 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 国继续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1、许多技术发明都 1、有坚实的科学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基础,科学开始与工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验,科学与技术尚未 业生产紧密结合。 真正结合。
特点
2、首先也主要发生 2、同时发生在几个 在英国,其他国家的 资本主义国家,规模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 3、主要在轻工业部 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门。 4、侧重于重工业部 门。
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
4.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美国人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1825年史蒂芬发明的利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作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们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影响
特点
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机器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
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影响:汽车的大辆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汽车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美国人爱迪生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及很多电器产品,1906年使用钨丝的灯泡问世。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作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765---1850年。
第二次:1850---1940.第三次:1945---至今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时间:1765年珍妮机发明;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火车;1885年汽油内燃机车;1903年飞机;1945年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飞跃性意义:人类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开始于英国。
2、珍妮机由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
3、珍妮机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器,被称为解放“手”的发明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创了“蒸汽时代”;5、蒸汽机代表了“原动机”的出现,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6、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即火车,开创了“火车时代”;史蒂芬孙命名的火车:“布拉策号”(在1814年,最早的火车),“旅行者号”(1825年)7、火车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火车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重大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
8、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与活动范围,开创了“蒸汽时代”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业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2、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将“电”传到人间的天使3、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4、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流水线生产汽车。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 响
单项选择题
读图判断,与第一 次工业革命无关的 是:( C)
A
B
C
D
�
子计算机的应用
(1946年美国-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诞生)为代 表,还包括人工合成 ,
材料, 材料,分子生物学和 遗传工程)等高新技
术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革命的成果? 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E
G
H
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1首先了生在英 首先了生在英 国,从发明和使用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 产机器; 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 开始于轻工业 棉纺织)部门, (棉纺织)部门, 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 人和技师; 人和技师; 3大机器生产代 大机器生产代 替工场手工业 1有坚实的科学基 础,科学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紧密结合,与技术结 合.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 发生,规模广泛, 发生,规模广泛,发 展迅速; 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 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 合相互促进; 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间相互渗透, 间相互渗透,高度分 化又高度综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点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影响比较
次第 项目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生产力迅猛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 2社会关系:垄断与 社会关系: 广泛建立; 广泛建立; 垄断组织形成, 垄断组织形成,主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入帝国主义阶段; 大对立阶级; 大对立阶级;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瓜分世界,殖民侵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瓜分世界,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略进入以资本输出 为主的时期;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为主的时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方从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平衡加剧,世界力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平衡加剧, 量对比格局发生改 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 量对比格局发生改 变. 品输出为主时期. 品输出为主时期.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的手段改变;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 生活发生变革; 生活发生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的调整-- --扩大了发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又是挑战.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1.“比较三次科技革命,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工业带来的交通、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后,它们以世界为市场,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外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以印度为例,英国对印度的棉纱输出造成印度棉织工业急剧2、科技是柄双刃剑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请谈谈你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
4、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上网问题?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加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5、“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A.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B.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
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C.答案提示: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
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请讨论:
说明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 么历史时期, 么历史时期,为什么三次都没有得到 发展? 发展?并简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别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 历史时期: 中国 未得到 发展原因 对中国 的影响 清朝中后期 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机遇期: 第二次机遇期:中日的洋务运动竞赛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19世纪末期 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 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 学习.中日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历史向中日两国提供的机遇也相差不 学习.中日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 但在这次机遇面前,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 多。但在这次机遇面前,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在 与中国的竞争中打败了中国,后又击败俄罗斯, 与中国的竞争中打败了中国,后又击败俄罗斯,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 世界大国,也是惟一的非西方大国。 世界大国,也是惟一的非西方大国。 中国也强烈意识到了这次机会, 中国也强烈意识到了这次机会,同时以洋务派为中心力量的改革派在发 展军事力方面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当时北洋水师的总吨位、 展军事力方面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当时北洋水师的总吨位、铁甲的厚度及装 备的大炮,并不比日本海军逊色,结果甲午海战一败,充分说明了“ 备的大炮,并不比日本海军逊色,结果甲午海战一败,充分说明了“中学为 西学为用”的改革方式的低效。 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方式的低效。 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一开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一开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而是在传统的以 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进行试图调和矛盾的逐步自我反省、 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进行试图调和矛盾的逐步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 织,勉强地扩大仿效西方模式的领域。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朝廷覆 勉强地扩大仿效西方模式的领域。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朝廷覆 1911 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领域扩大的过程与线索,先是军事领域, 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领域扩大的过程与线索,先是军事领域,其次在经 济领域,再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最后终于发展到政治领域。 济领域,再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最后终于发展到政治领域。 甲午海战的失败对这样一种努力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并不致命, 甲午海战的失败对这样一种努力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并不致命,甚至戊 戍变法的夭折也不一定注定中国政治领域改革希望的彻底破灭, 戍变法的夭折也不一定注定中国政治领域改革希望的彻底破灭,但历史给予 的战略机遇期不会专门为中国而延长,随后的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的战略机遇期不会专门为中国而延长,随后的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多次 的国内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发展自我的战略机遇期一去不返, 的国内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发展自我的战略机遇期一去不返,直到 冷战格局形成。 冷战格局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④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确立;生产技术—
—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资
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
掠夺;④市场——世界市场的初
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
需求。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
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
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
化;④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
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
展经济的要求)。
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
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④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
结合。
(最突出特点)同
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
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
交叉进行;④侧重于重工业。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
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
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
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
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
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
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
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
期;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
改变。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
发展;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
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
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极化。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