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
千古名句古诗词大全
千古名句古诗词千古名句古诗词大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千古名句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古名句古诗词篇1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宋林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唐张志和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和尚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春景》宋宋祁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宋苏轼1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13、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唐李商隐1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唐杜甫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宋晏殊1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蒋捷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家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2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宋赵师秀2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22、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杨万里2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唐王昌龄24、涉江采芙蓉,蓝泽多芳草。
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设计:东莞中学彭一本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运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2、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舍身利人、为民济世的伟大品质;4、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涵哲理:登高才能望远;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诗人以物喻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8、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9、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10、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1、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通过拟物,化虚为实,以夸张手法表现浓重的哀愁;13、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14、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15、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同时,也用来讴歌无私奉精神;17、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20、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和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1.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2.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一样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3.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中心;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4.你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诗人坚信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1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2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6.请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8.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9.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略作赏评;“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中;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请加以赏析;两句诗中,诗人将映入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来之镜,将辉照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楼,向我们展示了荆门外雄阔壮丽,气势磅礴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倾情赞美12.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作一点赏析;诗句以梨花喻冬雪,新颖奇特,“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1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到达新境界;14.“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点品析;这两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勾画了汉江之水滔滔而去,两岸青山若隐若现,迷迷蒙蒙的画面;15.请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略作赏析;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前句展示了小溪曲折多姿,环绕农田的情景;后句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又写出了山势若奔,争相扑向庭院的动感;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出长江滚滚远去的情景,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17.请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感情;18.说说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19.说说你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理解;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21.说说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人对它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要回来寻旧巢;作者运用“来”和“去”的对比,用燕子的“来”反衬时光的“去”,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渔家傲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⑵;仿佛梦魂归帝所⑶;闻天语⑷,殷勤问我归何处⑸;我报路长嗟日暮⑹,学诗谩有惊人句⑺;九万里风鹏正举⑻;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⑼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6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蛾眉一作: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根据语境填写诗词名句(寒假要背)
小升初常考的古诗文名句语境运用(一)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
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11.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果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物喜悦心情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3.《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两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李煜《相见欢》中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
16.《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人们常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古代诗词名句名言加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名言加赏析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歌的时候不仅仅要背诵古诗名句,对于一些古诗的名句我们更要懂得如何去赏析。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名言加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名句名言加赏析(一)(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赏析:“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诗句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古代诗词名句名言加赏析(二)12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银河相隔,情意相通。
古诗的赏析怎样写(文档6篇)
古诗的赏析怎样写(文档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古诗的赏析怎样写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怎样赏析古诗词的情感第一篇怎样赏析古诗词的情感作者: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二中八年级学生:徐欢静辅导教师:赵利联系电话:[1**********]优秀的古诗词,记录着时代和社会的内容,抒发着作者独特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随着新课标的要求,赏析诗词成为考试语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赏析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从古诗词特定氛围的角度赏析不少古诗词借助于特定的氛围,使全诗笼罩在这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使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还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赏析这些古诗词时,要抓住特定的情感命脉,能很快的领悟到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例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中的第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这样一句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径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创作的。
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作者用这两句诗的“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诗人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是作者感叹自己的愤激之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后人用此诗句,是另有新意: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比现在会更加美好。
二、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角度赏析在赏析古诗词时,我们不但要抓住作者的自身情感,还要联系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因为作者的情感大多与时代分不开的,所以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去体会古诗词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会更加完美。
关于学习的诗词名句
关于学习的诗词名句1、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3、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14、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16、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17、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8、刀不快,石上磨。
人不会,世上学。
19、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20、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学习确是件困难的事,但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有谁生下来就是文学家,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学习同样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不经历这样的磨练,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2、学习如果没有目标,迟早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总的来说学习目标大致有两方面:一是提升自身修养;二是学以致用。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孔子读书时多次磨破串竹简的牛皮带子,便有了“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他最终成为了令万世景仰的圣人,而战国时赵国的赵括从小读兵书,与他人讨论兵法,无人能及,赵王将兵权交给了他,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人的丧生。
这时知道赵括是纸上谈兵,晚矣。
3、在失败中不断总结学习的方法,那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的场所不一定非得是学堂,盖恣连中学还没毕业呢,不也成了世界第一首富吗?但学堂却给大家提供了好的条件,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很多人一起解决,但是,自己绝不能等待别人来解决,不断在学习中思考解决的方法,那才是学习者。
4、因为学习,才有荀况的“学不可以已”,才有刘向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因为学习,才有顾宪武的“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才有鲁迅的’“倘有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写作文引用诗句开头后面该怎么写
写作文引用诗句开头后面该怎么写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
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面就是写下那件事)2、“世上只有妈妈不好,存有妈的孩子像是块宝。
”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存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使我们为母亲过一个节日吧!3、“允文允武不不懈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啊。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我们的生活中,搞每一件事,都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5、“友情就是我们生活的照明灯。
”自从看过了《夏洛的网》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友情无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为的名篇中,就存有多处提及诗词。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柔和;郝铭鉴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荔枝蜜》中,杨朔仅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就写出了荔枝的妙处。
一些杰出作文,也就是依靠提及诗词抢眼的。
基准1.《今天的篮球赛》……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赢了,这一次就是最后的机会。
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心中一紧:“该上场了!”2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我领略了孟子的发奋;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里,我理解了责任的深沉。
从“谁言寸草心,抓得三春晖”中,我明白了子女对父母的拳拳之心。
从鲁迅的一张小照中,我懂得的了“我以我故乡情”的博大胸襟。
选自《责任的呼唤》3.日中寻古,是陶潜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是魏帝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豪壮;是易安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欢快;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洒脱;日中寻古,是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是杜工部的“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亲”的自信;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惊喜。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实践
逐渐形成。 因此 ,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 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
句 , 胆 地 运 用 到 口语 交 际 中 , 大 尝试 写 进 习 作 中 。让 学 生 在 “ 动 积 累 一活 主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南梁 ] 王籍《 入若耶溪》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 宋 范仲淹《苏幕遮》 常恐秋 节至. 妮黄华叶衰。——汉 乐府民歌《 长歌行》
2 开 发课 外 书籍 资 源 , . 看见 感 受深 刻 的诗 句 都 摘 录 下来 。
( 汤赋》) ” 《 。 即便是君子也 会犯错。最要 紧的是 , 错能改 , 知 这正 是“ 人谁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要做 的事就是 找到相应 的名言 , 给他 们一定 的时
有 其 他 的 教 学任 务 , 给 时 间 最 多 不 超 过 五 分 钟 。 由 于 目 标 集 中 , 已 经 所 又
3 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 右下角 留出一块 , . 专门用来 书 写名 句, 无过 , 过而能改 , 善莫大焉f 左传》) ” 《 。 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 , 按座号顺序上去 书写, 天一人 , 每 书写的内容不能 句以上 , 单在黑板上出现 , 学生抬眼就能看见 的名句就有 2 0多句。如 : 2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 门关。—— [ ] 唐 王之涣《 凉州词》
二 、 用 串联 记 忆 法 , 采 高效 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 点” 化“ 记忆为“ 记忆, 线” 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1 教 师 示 范 , 生仿 照 . 学 开 始 第 一 两 堂 课 , 师率 先 作 示 范 工 作 : 堂 课 定 一 个 主 题 。 择 7~ 教 每 选
起 钩来 , 运 用 于 其 中 , 成 诵 记 、 解 和 应 用 的 一 步 到 位 。 下 面 , 笔 者 l 并 完 理 是 O句名言, 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 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 , 如修身。
古诗词名句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大全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言语文字的表达能力,会采纳不同体裁表情达意,而议论文这种体裁使用频率较高,无论高考应是还是平常工作都要经常用到它。
因此,应当重视议论文的教学,着力于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把诸多亮丽的古诗词名句提供应学生,让他们先作到“三会〞〔会背、会释、会写〕,然后引导他们用到议论文写作中,以求文章生辉添彩。
一、长流水,不断线充分利用课堂这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课文,采纳灵敏多样的方法,把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介绍给学生,并作出评价,援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的审美价值。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这些名诗佳句,犹如一串串晶莹明亮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每读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
只有读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体会佳句的妙处。
众所皆知,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言语艺术,具有鲜亮的节奏韵律,通过诵读诗歌,有助于领悟、观赏它的优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接受艺术的薰染。
难怪人们常说“佳句不厌百回读〞。
使学生会背诵,会解释,这是为运用打下根底,为把佳句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制造条件。
结合诗词单元教学,重点讲析诗词中的佳句,多方面诱发学生在领会原句的根底上,教师引导怎样运用在写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
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
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根底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说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
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中国的文学,分为四句与无韵之文两大类。
中古时期,只有押韵的韵文才叫“文”,不押韵的文只能叫“笔”。
韵文包括诗、赋、词、曲以及箴铭、颂赞、诔祭等。
比如大家熟悉的《陋室铭》,就属于必须押韵的箴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以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为韵脚,念起来十分谐和。
诗文有了韵,就意味着某个特定的音节,在一定的位置擦除有规律地重复,我们在诵读时,就会感到一种整饬之美、节奏之美,有韵的诗文,既美听,又易记,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感情。
诗词都属于韵文,因此也就必须押韵。
但由于两个原因,今天很多人缺乏写诗词必须要押上韵的意识。
一是古今音的巨大差异,使得很多东部的朋友,在读到古人本来押韵的诗词时,却以为是不怎么押韵的。
比如下面这两首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不但说普通话、北方方言的人,大多觉得不押韵,许多南方地区的人读来,也不觉得押韵。
但在潮汕地区的人充满著,第一首诗中的“者”念“贾”,和“下”字是押韵的。
而第二首中的“期”与“儿”,在讲粵语或吴语的人念起来,也完全押韵,因为粵语中“儿”念成了“移”的音,吴语里“儿”念成了“泥”的音。
学个诗词难道还得把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先模仿不但一遍不成?当然不用!请大家站在古书的立场上想一想,中国这个幅员辽阔、方音杂处的大国,要想让诗文作品通行全国,让各州各县的人都念起来觉得谐和,该怎么办?当然是树立一个全国通行的技术标准呀!古人的标准就是韵书。
我们判断一首诗是否押韵,不是看它在甲地的人念来押韵,或乙地的人念来不押韵,而是看诗中的韵脚是否在韵书里同一个韵部中。
古诗作文(精选15篇)
古诗作文(精选15篇)古诗作文(精选15篇)古诗作文(一):我喜欢古诗。
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
每一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欢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
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必须是一幅十分甜美的春景图啊!”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一样的际遇,不一样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一样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并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古诗作文(二):诗词,成长的种子纵横千古,畅游诗词。
在一开一合,一颦一笑中,我发现,诗词,你竟是成长的种子。
悠然晋诗,陶潜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循着踪迹,见一桃花林。
花草鲜美,落花缤纷,宛若仙境。
男耕女织,鸡犬夜鸣。
黄发重垂于腰间,有如绝世美人,落花纷纷,佳人倾城一笑,煞是美丽。
好听的五开诗词名句
好听的五开诗词名句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4《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
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5《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有忧愁,皆从心来。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往事不可追,与其感伤,不如珍惜。
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年华。
唯有心境洒脱,真正让心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领悟别人无法感受的风景。
故乡,是灵魂的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开天辟地的诗词名句
写开天辟地的诗词名句开天辟地的诗词名句,是中华文明史上璀璨的一笔。
它们寄托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表达了对大千世界的赞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意蕴丰富,气魄雄浑。
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向上,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恬淡之感。
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名句。
它凝练了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无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来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亲情的赞美,意味着无论天涯海角,朋友间的真挚情谊都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
“落花时节又逢君,东风握手共芳菲。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它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寓意着诗人对友谊和友谊的珍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唐代诗人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名句。
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它激励着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这些开天辟地的诗词名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古代文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品味这些诗词之美,去追寻古人的智慧,让这些诗词名句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故诗词名句
1、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4、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5、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
来世你渡我,可愿?6、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7、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8、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9、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
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0、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
——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1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1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3、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4、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15、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6、月光的森然,乐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稍纵即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7、总在不经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18、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9、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20、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1、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22、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3、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24、我总是在想,我的记忆是不是活在长街的那头,而我的年轮死在长街的这头、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25、你是不是一直这样,安静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无家可归的忧伤。
怎样写一段古诗词的鉴赏文字
怎样写一段古诗词的鉴赏文字写段80字左右的诗词鉴赏文字是整个诗词欣赏部分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它的分值一般是4分左右,要占整个诗词部分的分值的一半,而且我们前面所讲解所有内容,如诗词的主旨,思想感情,语言,艺术手法,都是鉴赏诗词的一个切入点。
很好地理解它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写好最后一段的鉴赏文字。
当然我还想指出的一点是,虽然鉴赏是很重要的,是关键,但基础却是理解,也就是要读懂诗词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认真地阅读诗词,包括序言,注释一类,很好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一段恰如其分的精彩的鉴赏文字。
否则连看都没看懂,更何谈去欣赏呢,对吗?下面我就具体地讲解,辅导一下如何写一段鉴赏文字。
我想先请大家看一个例子,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的赏析。
下面我们先看几位同学写的赏析文字:短文一: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桑树没有叶子,还有箫管,水龙。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土象生烟一样,到处吹吹打打的景象。
短文二:这首诗是描写农村里遭受了旱灾的严重的景象。
桑树都枯得没有了叶子,土地就像冒了烟一样。
没有科学知识,所以只能向老天祈求下雨。
他们在龙王庙前吹吹打打地,表现了农民春阴的焦急心理。
短文三:这首诗歌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前面两句话和后面两句话互相形成了衬托。
朱门说的是当官的人家,他们享受地看着唱歌跳舞,而农民在看着旱灾的严重。
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心里十分焦急。
于是他们只能到龙王庙前祈求下雨。
这也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种同情心理。
以上这几段同学们写的赏析文字有的没有读懂诗词的内容,内容都理解得不准确,或不完整,当然就写不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一)鹧鸪天·离情文/碧落残阳尽日厌厌不展颜,薰风十里动离弦。
云纤有恨莺频语,柳老无心花欲燃。
敲玉键,弄清泉。
对窗欹枕未成眠。
一春斜月知人苦,昨夜半弯今半圆!愁苦甘甜总是缘快乐的老顽童无故晴天换雨天,如从初夏到秋前。
新积宿雨淹低处,度往黑云罩远巅。
花木浴淋今免费,溪流获水不须钱。
世间万物皆归命,愁苦甘甜总是缘。
应博友的要求,今将我的《怎样写好诗词》一文修改后重新发布。
由于时间紧张、精力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各位博友尽力发现其中的错处,并及时向我指点,我这里先行致谢了!写作参考的资料主要有:清·舒梦兰《白香词谱》、龙榆生《诗韵词韵简编》、王力《诗词格律》、孟庆文主编《〈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孟庆文主编《〈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刘永利《宋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等。
归纳融合唐宋以来各大诗词名家的写作风范,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如下归纳和整理,文中对于平仄声律的标示,没有采用原来的黑白圆圈式符号,而是采用汉字“平”、“仄”和“可平可仄”,“可平可仄”者外加“()”:“(平)”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平”为佳;“(仄)”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仄”为佳。
所以,这种“可平可仄”的记谱方式,可以显示出用字要求的倾向性。
“▲”前为平声韵脚所在字位;“▼”前为仄声韵脚所在字位。
怎样写好诗词(一)——为潜学者支快招文/·燕园学子·(石子翁)自唐、宋以来兴起的旧体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国粹”京剧艺术的先基和源泉,也是其它戏曲艺术的基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一极其晶莹高雅的文种,目前几乎到了被遗忘的地步。
因此,对于诗词艺术的挽救、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便成为我们国家青年一代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为了便于热心潜学的人群学习和掌握,现将常用旧体诗词的格律整理简介如下。
一、旧体诗的写法这里所说的旧体诗,实际上是古代诗作中的“近体诗”,古诗中的“古体诗”是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
“近体诗”基本可分为四句和八句两种形式:四句成篇者叫做“绝句”,八句成篇者叫做“律诗”。
在律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
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
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便出现了“奇偶相对”的规律;在两个联句之间,即二与三、四与五、六与七句之间,上联的偶句(对句)与下联的奇句(出句),两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粘(相同),因此又出现了“偶奇相粘”的规律。
这样,在旧体诗写作过程中,只要牢记“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法则,句型的变化规律就算基本掌握了。
要写旧体诗词,必须搞清每一个用字的平仄声属。
平仄声属,就是你所使用的每个字,是属于平声、还是仄声。
所谓“平声”,就是指古代五声中的“阴平”和“阳平”,相当于现代四声中的“一声”和“二声”:例如“阴、因、亲、申、真”等字均属于阴平;“阳、扬、强、常、房”等字均属于阳平。
“阴平”、“阳平”中的“阴”和“阳”与八卦中的“阴阳”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是取“阴”与“阳”的声次,表示“阴平”的平声正如“阴”字之声,“阳平”的平声正如“阳”字之声,不是指“内”与“外”、“下”与“上”的关系,因此有人把“阴平”说成“上平”、把“阳平”说成“下平”是不贴切的。
“仄声”是指古代五声中的“上(shǎng音同赏)声”、“去声”和“入声”。
“上声、去声”相当于现代的三声、四声:例如“赏、好、小、跑、保”等字均属上声;“去、报、电、让、放”等字均属去声;“入声”在现代普通话的字典中已经没有,但掌握“入声”字却非常重要,因为旧体诗词写作中必须懂得、并会使用“入声”字。
属于“入声”的字,被分别归入其它各声,例如“发、杀、拨、桌、歇、喝、接、织、吃、湿、失、哭、突、出、曲、戌、鞠”等字,被归入一声;“夹、挟、茁、国、则、责、结、值、石、急、竹、菊”等字,被归入二声;“甲、椁、褶、只、属、曲”等少数字,被归入三声;“洽、辣、墨、漠、勒、立、密、矗、肃、律”等字,被归入四声。
综上所述,更加准确地说这五声应该是“阴平声”、“阳平声”、“上仄声”、“去仄声”和“入仄声”。
从上面的字类看,这些“入声”字的发音部位大多靠前,属于唇齿音,发音短促“入地”;其次,它们的韵母大多属于a、o、e 和i、u、ü;其它尚未发现更多规律性。
然而,掌握“入声”字的运用对于旧体诗词的写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词的写作,有不少的“词牌子”(曲牌子)常常惯用“入声”韵。
因此,准备学写旧体诗词的人必须掌握这一声韵的运用。
否则,会把归入一、二声的“入声”字错误地当作“平声”使用,结果出现“无平句”或“孤平句”。
为了学习“入声”字,建议潜学者不妨学一学古秦赵地区的方言和吴越地区的方言,熟悉并注意他们的发音方式和特点,特别是那些发音短促、部位靠前的字。
所谓“无平句”就是一句之中除了末字必为平声之字以外,全句再无平声字;所谓“孤平句”就是除了末字为平声之外,全句只有一字为平声。
“无平句”和“孤平句”都是撰写旧体诗词时的一大忌讳,尤其是对七言诗律,不仅不能有无平句、也不能有孤平句。
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如果出现无平句和孤平句,应在本句或下句予以补救。
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应“仄”之处改用“平”声之字。
诗的韵脚均在偶句尾字;首句尾字入韵亦可,不入亦可,无必入要求。
诗韵必是平声,简称“诗韵必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旧体诗词的书写格律,并主要从声、韵格式上举例说明之。
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在五言诗中,平仄声的运用素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
但从下面四种格式看,处于第三位置的字灵活性并不大,如有转换,则在本句或下句应有所补救。
为了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的出现,公整的五言诗只有在“()”内的平仄才可灵活转换,即既可用平、亦可用仄。
顺便提及,绝句常常是律诗的一半,即相当于律诗的上阕或下阕;但也有不少绝句不是这样的。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的五言绝句的格律,其中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
有的作者说“仄起句为正格,平起句为偏格”,这种说法不完全,很容易使人理解为“仄头起句”和“平头起句”,那样的话五言和七言的正、偏格就会正好相反,所以应该说全。
无论对于五言还是对于七言,全应说成“首句以仄起仄收者为正格一,首句以仄起平收者为偏格一,首句以平起仄收者为正格二,首句以平起平收者为偏格二”。
▲为平声韵脚,处于韵脚的字必须合辙押韵。
从入韵的角度讲,对于首句的尾字没有严格要求,入韵更好,不入韵也可以。
五言诗的粘、对规律与七言诗相同,都是“奇偶句相对、偶奇句相粘”。
五绝的格律四式如下。
(1)正格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例如,(唐)王维《五绝·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2)正格二:(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如,石子翁《五绝·金秋胜春》:秋风千里露,凉沥沁人心;(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格外黄花傲,无春胜有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偏格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如,(唐)王涯《五绝·闺人赠远五首之一》: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沟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4)偏格二: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例如,(唐)元稹《五绝·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二)2009-04-10 21:05分类:诗词课堂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怎样写好诗词(二)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又称七绝。
在七言诗中,平仄制约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实此说也不是绝对的,准确地说只有在()内实行平仄转换,才能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即第一、三字的变化是绝对的,第五个字的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在变换第五字时,不能出现末三字为“仄仄仄” 或“平平平”的情况;其次,不能够出现“无平句”,还要尽量避免“孤平句”。
所谓“无平句”就是除句尾一字为平声外,整句之中再无平声字;“孤平句”就是除末一字外,整句之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因此从声律上严格地说,七言诗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五言诗是“一不论、二分明”。
在七言诗中,句型的规律也是“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关系。
与五言诗一样,也是“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
同样,所有的偶数句尾字都是“韵脚”。
首句入韵更好,不入也不为忌讳。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工整的七绝格律。
(1)正格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王维《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正格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石子翁《七绝·雨袭窗外菊》:婆娑菊影窗棱绣,飒爽琳琅喜点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转瞬乌云淹晏月,花垂叶冷雨飞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偏格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唐)张旭《七绝·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偏格二:(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唐)王昌龄《七绝·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月凝装上翠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常被简称为五律。
五律的平仄转换、论与不论的规定,以及句型的粘、对格式,均与五言绝句相同。
第一句与第二句叫做“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句、八句叫“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真正构成“对联”,即相对应的词类在含义、声律上必须对仗,而对首、尾两联则一般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