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20160816审定稿)

合集下载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
反馈县级 复核存疑数据
地级统计人员接受省级 布置统计工作任务 培训县级统计人员, 布置统计工作
接收、汇总县级上报 数据和报表
审核数据
业务指导
人、财、物、教学、科研 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
配合
打印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或 报表说明
单位负责人审定签字
加盖公章,上报省级 教育行政部门
归档 (电子、纸质)
发布
分析
应用
教 育 事 业 统 计 工 作 流 程
县 级
梳理学校(机构作任务
培训学校(机构)统计人员 布置统计工作
组织实施报表填报和汇总
接收、汇总学校(机构) 上报数据和报表
反馈学校(机构) 复核存疑数据
审核数据
打印统计报表,撰写统计 分析或报表说明
单位负责人审定签字
接收、汇总地级及高等教育学校 (机构)上报数据和报表
审核数据
打印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或 报表说明
单位负责人审定签字
加盖公章,上报教育部
业务指导
人、财、物、教学、 科研等相关业务管
理部门
配合
归档 (电子、纸质)
发布
分析
应用
教 育 事 业 统 计 工 作 流 程
地 级
布置并审核县级上报的中职、基 础教育学校(机构)变更情况
审定签字
教 育 事 业 统 计 工 作 流 程
省 级
布置并审定地级上报的中 职、基础教育学校(机构) 变更情况,梳理高等教育 学校(机构)变更情况并
上报
反馈地级 复核存疑数据
省级统计人员接受教育部 布置统计工作任务
培训地级及高等教育学校(机构) 统计人员,布置统计工作
组织高等教育学校(机构) 实施报表填报和汇总

基础教育学校统计报表填报任务分解表参考表样

基础教育学校统计报表填报任务分解表参考表样
数据采集人
(签字)
1
J522
占地面积

16000
6000
10000
总务处
XX学校并入
2
3
4
5
6
学校提交的相关材料:
1、XXX教育局关于XX等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2、关于将XX学校并入XX学校的意见
学校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区教育局审核意见(盖章)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注:1、数据与上年相比变动超过10%填报此表。
人事秘书牵头(相关数据可与教务处对接)
基础基4411
教职工其他情况
人事秘书牵头
基础基4412
专任教师其他情况
人事秘书牵头
基础基442
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
教科室牵头
基础基511-513
校舍情况
总务处(基建)牵头
基础基521-522
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
总务处牵头
基础基531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
信息中心
基础教育学校统计报表填报任务分解表(参考表样)
表号
表名
任务分解
数据提供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
基础基111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办公室牵头
基础基112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办公室牵头
基础基211-214
班数
教务处牵头
基础基311-315
学生数
教务处牵头
基础基331
学生变动情况
教务处牵头
基础基332
在校生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教务处牵头
基础基333
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教务处德育处
基础基341
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学校统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能够提供学校各项工作的指标和数据,并对学校的发展和改进起到指导作用。

下面是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

首先,为了保证学校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数据,比如通过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获取相关数据。

确保每一项数据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统计人员。

接下来,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统计报表的内容和周期。

统计报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中包括学校的人员构成、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财务状况等方面。

统计报表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月报、季报或年报。

然后,学校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统计报表的制作工作。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还需要熟悉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他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

在制作统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数据有误,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进行数据的修正和更新。

最后,学校可以将制作好的统计报表进行审核和汇总,然后形成最终的报表文件。

这些报表文件可以以纸质形式进行归档,也可以保存在电子文档中,以备查询和分析。

总之,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需要有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明确统计报表的内容和周期,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制作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形成最终的报表文件。

通过统计报表,学校能够了解各项工作的状况和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图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图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图引言:教育事业统计是对学校、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这项工作对于制定教育政策、改进教育质量以及满足教育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流程图,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任务。

一、数据收集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部门负责收集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学生人数、教师数量、就读率、毕业率等。

具体流程如下:1. 学校报送数据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根据要求,将相关数据报送给教育部门或统计部门。

数据报送可以通过纸质报表或电子化系统完成。

2. 数据审核与整理教育部门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审核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数据错误或缺失,将与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沟通并要求提供正确的数据。

3. 数据录入与存储经过审核和整理后的数据被录入计算机系统,并进行存储,以备后续的分析和报告制作。

二、数据分析和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统计部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有关教育事业的相关指标和结论。

具体流程如下:1. 数据清洗与筛选首先,统计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

然后根据需要,筛选出与教育事业相关的数据。

2. 数据统计与计算得到清洗和筛选后的有效数据后,统计部门将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包括计算学生人数、教师比例、毕业率等指标。

3. 统计报表制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统计部门制作相应的统计报表。

这些报表包括校际比较、年度变化趋势分析、教育投入和产出等内容。

三、数据报告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统计部门的分析结果和报表制作,教育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改进教育质量以及满足教育需求。

具体流程如下:1. 政策制定和调整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报表及分析结果,政府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比如调整学校招生计划、增加教师编制等。

2. 教育质量改进根据报表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简明操作指南)

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简明操作指南)

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
--------简明操作指南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
一、学校级单位使用系统指南
首次使用系统时需先进行单位设置
单位设置:
单位类型中选择:学校。

学校类型、学校类别、直属关系、单位名称、所属地区信息、单位代码、授权码必须按照上级单位指定的信息进行设置。

注:1、学校级单位代码为12位数字代码,首6位填写在第一个输入框中,末6位填写在第二个输入框中。

2、采取文件上报的单位可以不填写授权码。

报表填写上报步骤:
第一步:报表录入
1、点击菜单栏的基表录入菜单中的学校基表中选择学校类型(中学或小学)。

2、填写报表:报表中不能有空项,空项必须补0。

填写时注意实验教学人员合计级图书室管理人员合计的逻辑关系:合计=专职+兼职=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3、保存报表
第二步:主管审核
第三步:数据上报
报表填写错误被上级单位打回再次上报步骤:
第一步:接收被上级单位打回的报表(注:采取文件上报方式的用户不进行这一步操作)
点击数据加载的网络加载。

第二步:修改报表
第三步:主管审核
第四部:数据上报:点击数据上报按钮进行网络或者文件上报。

县教育局仪器站备注:单位代码、授权码和密码必须派专人到仪器站领取,授权码、密码必须严格保密,以防统计数据被他人恶意篡改。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 - 岳麓区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 - 岳麓区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均应填报本报表。

具体填报参见《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

2.报送时间: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工读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弱智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其中: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3.附设教学班:是指受当地条件、资源所限,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教职工、办学条件等),举办的其他层次(形式)的教学班,包括:附设幼儿班、附设小学班、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附设特教班、附设中职班。

4.附属学校(园):是指附属于高等学校的幼儿园、初、中等学校。

5.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学校事业统计业务工作流程

学校事业统计业务工作流程

**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学校(幼儿园)工作流程综合统计科室各业务科室学校各级领导一、参加上级工作布置及业务三、任务:提供统计基础资料,创建填报工六、各业务分管培训作表,与上级对口业务科室、学校统计人员校长审核签字协商,完成统计报表填报工作。

确认。

返还各业二、召集各业务科室学习报表分工情况:务科室。

学生情况 --- 教导处(教务处处、学生处)制度和指标解释,分解统计报表和指标到业务科室,指导业九、校长审核教职工情况--- 组织人事处资产情况 --- 财务处、总务处、资产处务科室完成报表填报工作签字确认。

其他指标 --- 办公室或其他相关科室统计基础资料:学生学籍情况表、教职工基四、收集基础资料、工作表、统本情况表、固定资产情况表,学生、教师、计报表,依据资料对报表初审并资产等变动文件依据,填报工作表。

修正错误,将数据录入微机,形成上报统计报表初表,写出统计报表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五、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分别将统计报表、基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础资料、报表说明等情况签字确认,并向业说明),将说明和报表返还各业务分管校长汇报审核。

务科室。

七、各业务科室将分管校长签字后的报表,八、完成报表录入工作,打印纸报综合统计科室。

质报表套表,报校长审签。

上报资料:统计报表、报表填报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说明、各业务校长审签表等)十、报表上报县区教育局。

上报资料: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报表、电子报表、报表填报说明(内容同上)。

十一、接收上级审核返还数据,打印纸质套表,报校长签字加盖公章,连同报表基础资料、报表填报说明等资料,一并整档保管。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 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全国基础教育统计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第一部分系统安装安装好后,在开始新的年度统计工作之前,应确认系统无其他数据,可以使用“数据清空”,完成这项工作;使用系统录入我们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必须首先要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顺序,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数。

下面是处理数据的工作流程图:§3.1 启动系统依照第二部分“系统进入”的方法,启动本系统,根据学校报表性质分别选择小学、普通中学、特殊教育进行点击。

这里以选择“普通中学”为例:然后在“请选择使用单位级别”选择按钮组中选“县级使用D”;在“请选择基表类型”选择按钮组中选“学校基表H”;在“省级设定”下拉组合框中,点击后面的倒三角,选取“浙江省330000000000”;在“地级设定”下拉组合框中,选取“湖州市330500000000”;在“县级设定”下拉组合框中,选取“市辖区330501000000”;点击“确定Y”命令按钮,进入本系统的主菜单。

省级、地级、县级代码一次选定后,一般不用再重新选定,下次直接点击“确定Y”按钮,进入主菜单。

§3.2 数据清空本功能在系统安装好后第一次使用时必须数据清空。

选【数据管理】→【数据清空】→【全部基表数据、代码清空】。

在日常操作中一般不再做数据清空,否则会将你录入的报表全部清空。

§3.3 输入学校代码学校代码输入方法为:【代码管理】→【学校基表代码管理】→【学校基表代码编辑】,这时在屏幕上将出现普通中学学校基表代码编辑弹出窗口。

按【添加学校】功能,将预先编制好的学校代码输入(12位数)按回车键,然后输入学校名称,再分别按“▲”键选择类别、办别、城乡、规定年制、规定入学年龄。

这些代码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教育局规定的代码填报。

再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输入邮政编码、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报出日期、校长、填表人。

最后按【保存置换】→【退出】。

待全部输入完毕,要进行学校代码校验,选择【代码管理】→【学校基表代码管理】→【学校基表代码校验】确保学校代码正确。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20160816审定稿)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20160816审定稿)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在每学年开学初(9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

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

(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

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

(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

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

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

二、数据采集(一)学生信息采集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报情况说明。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统计报表目标:首先,需要确定统计报表的目标,包括统计的内容、统计周期等。

根据学校的需求,确定需要统计的数据内容,例如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课程数量等。

确定统计周期,例如每月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统计。

2.收集数据:在确定了统计报表的目标后,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数据,例如通过学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等收集学生的相关数据;通过教师工资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等收集教师和课程的相关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其他需要的数据。

3.整理数据: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然后,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统一格式和单位;最后,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按照需要的统计指标进行整理。

4.制作报表: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可以开始制作统计报表。

首先,确定需要使用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例如平均值、总和、比例等;然后,根据需要使用的统计方法,选择合适的报表形式,例如表格、图表等;最后,根据报表形式,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例如Excel、SPSS等,进行报表的制作。

5.分析数据:制作好统计报表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学校的现状和趋势,发现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方向。

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释。

6.报告和反馈: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写报告并进行反馈。

报告应当包括统计的结果和分析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报告可以通过面谈、会议、邮件等多种形式向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传达和解读,以促进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改进。

综上所述,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包括确定统计报表目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报表、分析数据和报告和反馈等步骤。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学校的统计工作,并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基础教育事业统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全国范围内各级教育机构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的监督,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级报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下面,本人从填报工作流程方面进行讲解。

第一步:确定填报主体确定填报主体是指确定填报这份学校级报表的单位,对于学校来说,主体较为明确,即就是本校。

但如果是一些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的学校,则需要确定具体的主体,确定从哪个单位填报此份报表。

第二步:收集数据数据收集是填报工作的重要前提,学校应该从各方面收集与统计工作相关的数据,如师资队伍情况、学生情况、课程设置、学校设施情况等等。

在数据收集方面,建议学校应该规范数据汇总,防止遗漏或者出现数据重复等错误。

第三步:制定填报计划制定填报计划是指在填报工作开始之前,学校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填报计划,包括填报时间、填报人员等要素,以确保填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批量化的数据填报工作,学校还需要制定数据的合理分配方案,确保数据填报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第四步:数据整理核对在收集到数据之后,学校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因此,在填报之前,数据负责人要进行严格的数据审核和校验,以保证填写的数据是准确的。

第五步:填写学校级报表填写学校级报表是整个事业统计的关键环节。

在填写报表时,需要按照固定的格式和条款进行填写,确保填写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并且,应该检查所有填写的账号是否正确,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步:报表审核填写完学校级报表之后,学校还需要对其进行审核。

这是为了排除可能的错误和误差,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开展针对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细致讨论与反思,以提高下一次填报的效率和质量。

第七步:报表上报在完成了所有的填报步骤之后,学校需要将学校级报表提交至统计部门。

通常来说,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上报、邮寄、快递等方式进行报表的上报。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学校级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学校级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校 ( 机 构 ) 台
学 生 台 账
教 职 工 台 账
资 产 信 息 台 账
校 舍 信 息 台 账

学校(机构)部门领导审核签字
学校(机构)分管领导审核签字
依据原始统计资料和统计台账录入教育统计管理 信息系统
打印学校(机构)年度纸质报表 校对 打印整套报表召开相关人员统计分析会 ,审核通过后,由事业统计分析报告和数据质量核查报告
上报统计电子数据包和纸质台账
学校级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参加上级级学校(机构)代码维护培训布置会,根据会议要求做好机构代码维护工作
参加上级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布置及培训会
向校长汇报 会议精神
成立统计工作领导 小组和工作方案
由校长组织召开领导 小组工作安排会议
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进 行数据采集准备工作
准备学校(机构)年度纸质报表台账
上报统计电子数据包和纸质台账
学校级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参加上级级学校(机构)代码维护培训布置会,根据会议要求做好机构代码维护工作
参加上级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布置及培训会
向校长汇报 会议精神
成立统计工作领导 小组和工作方案
由校长组织召开领导 小组工作安排会议
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进 行数据采集准备工作
准备学校(机构)年度纸质报表台账

校 ( 机 构 ) 台
学 生 台 账
教 职 工 台 账
资 产 信 息 台 账
校 舍 信 息 台 账

学校(机构)部门领导审核签字
学校(机构)分管领导审核签字
依据原始统计资料和统计台账录入教育统计管理 信息系统
打印学校(机构)年度纸质报表 校对 打印整套报表召开相关人员统计分析会 ,审核通过后,由校(园)长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上报。 和存档 存档 撰写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告和数据质量核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在每学年开学初( 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

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

(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

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

(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

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

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

二、数据采集(一)学生信息采集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报情况说明。

主要做法是: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学校要求各班摸清学生基本情况,并维护、更新、完善相关表册。

- 1 -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在校学生信息台账(模版 )学校名称(公章): 校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班主填报范围: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学前教育事业统计在园(班)幼儿信息台账(模版1-1)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

当年新招学生信息采集:每学期开学新生报名时,要求家长带户口簿到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少数民族、家庭地址、家长信息、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寄宿等<详见模版>)等指标进行采集,同时要认真做好【模版1、模版1-1】所有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班主任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审核签字。

通过对【模版1、模版1-1】相关学生信息整理,导入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版和省网学籍模版后上传至学籍管理系- 2 -统,同时完成当年新生学籍信息的数据采集审核工作。

老生在校学生信息采集: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学生花名册电子数据,将国网信息系统中现有的学生信息对应导入到【模版1、模版1-1】相关列中,然后将【模版1、模版1-1】表册按班级打印下发到各班班主任手中,各班对学籍有变动的学生进行增加和删减,并对学生基础信息逐一进行认真核实,对信息有变动的学生及时修改、补充完善。

在采集学生信息时,确保【模版1、模版1-1】中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教务主任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等)的情况,在【模版1、模版1-1】一览表中“备注”栏中说明情况,最终完成【模版1、模版1-1】指标和国网、省网学籍的学生信息的采集审核工作。

【模版1、1-1相关指标解释】1、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2、出生日期:在校生年龄以九月一日满周岁计算。

在校生年龄界定:以公历8月31日为年界线,公历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计算;在9月1日后(含9月1日)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减1计算。

3、身份证件号:18位身份证号码各位的含义: 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倒数第二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18位为校验码,0-9和X。

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把前十七位数字带入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是0-10,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

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

4、户口所在地:(1)户籍所在的地区。

(2)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户口所在地。

(如: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3 -5、户口性质:我国户口性质只有两种:(1)农业户口;(2)非农户口。

6、就读方式:走读生、寄宿生7、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填报说明:本指标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9、农村留守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10、随班就读:指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残疾人。

11、残疾类型: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12、就读状态:在读、转出、转入、毕业、复学、休学、退学、结业、死亡。

13、退学原因:失能、家庭、厌学、路途遥远、出国、其他。

注意事项:注意各指标与基础基331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中退学列数据对应。

(1)失能:指因身体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能力,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2)家庭:指因家庭贫困或家长意志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3)厌学:指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造成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 4 -(4)路途遥远:指因居住地据学校路程太远或途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14、政治面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备注: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请在备注栏表示:“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字样。

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幼儿园(基础基211、基础基311、基础基341);小学(基础基212、基础基312、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初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3、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普通高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4、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特殊教育(基础基214、基础基315、基础基331、基础基332、基础基333、基础基341)。

基础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死亡实名制基本情况统计台账(模版2)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政教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死亡学生信息采集:每年做报表时,将“基础教育学生死亡实名制统计台账”表印发各班主任核实填报。

死亡类型:事故灾难类(溺水、交通、拥挤踩踏、房屋倒塌、坠楼坠崖、中毒、爆炸、火灾);社会安全类(打架斗殴、校园伤害、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类(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暴雨、冰雹、雪灾、龙卷风):其他(自杀、猝死、传染病、其他)。

1、打架斗殴:指由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死亡。

2、校园伤害:指由于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造成的死亡。

- 5 -3、刑事案件:指由于外来人员入侵,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实施犯罪造成的死亡。

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基础基332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面表基础基112表中小学上学年体验学生中各个等次学生数,主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中采集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

(二)教职工信息采集数据采集:将学校现有教职工花名册信息或教职工人事管理系统相关表册对应导入到【模版3、4】相关列中,将导好数据的【模版3、4】表打印下发给各位教职工,教职工对本人信息进行核对,对年龄、职称、所任科目、学历等<详见附表>有变动的信息进行修改完善,签字确认后交教务处审核确认汇总。

教务主任在对教职工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的基础上,还应对【模版3、4】相关数据就行认真审核、补充、修改完善所有信息,并准确掌握学校教职工增减变动信息;教职工中党员、团员信息;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参加国培计划、省市县级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职工中骨干教师等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