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发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优势。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讲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增强对这类植物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分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3. 分类卡片,用于实践环节的学生分类活动。
教学设计2: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对比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分别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展示自我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标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同时培养辨证地看待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生物进化观点的形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请学生们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前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藻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观察课本第78、79页图片,说出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淡水藻和海水藻有哪些?②结合当地的常见藻类植物(实物标本),观察课本图1.2,然后回答: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海带有根、叶吗?海带靠什么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为什么海带、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而不是绿色呢?(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指的是什么植物?为什么春天湖水才会变绿呢?二、苔藓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苔藓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为什么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②.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痕”指的是哪一类植物?三、蕨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蕨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③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蕨类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准确描述其形态特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类植物的进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如海带、紫菜、水绵、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等。
(2)多媒体课件,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等。
2、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本课为1 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
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
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
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第四节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观赏、食用、药用、做肥料或饲料、与煤的形成有关。
《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六年级生物下册鲁科版】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1.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苔藓、蕨类植物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苔藓植物》图片资源、《【生物世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蕨类植物》图片资源、《【生物世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实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藻类植物,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吧!藻类植物生活环境:多数水中,少数陆地阴湿处形态特征:单细胞或单细胞,无根、茎、叶,无输导组织作用释放氧气鱼类饲料食用药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两种绿色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新知讲解】(一)苔藓植物春夏时节,如果你留意,在阴湿的墙角。
或者清澈的溪流边,就有可能发现苔藓植物的踪迹。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温暖多雨地区的森林中,还会在一些树干上看到它们;有时脚下似乎有一块毛茸茸的绿毯,踩上去非常松软,这些植物主要是苔藓植物。
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苔藓植物。
展示苔藓植物教学图片。
此处插入苔藓植物的图片,并逐步展示。
讨论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讲解: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讨论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与其生活环境有关系吗?讲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们全身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自身所需要的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藻类植物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的植株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它们具有非常简单的假根。
六年级生物下册《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的特征:教师详细讲解苔藓植物的体型、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
(2)蕨类植物的特征:教师详细讲解蕨类植物的体型、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
(3)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
2.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2.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其具体特征、生态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观察、描述生物现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学历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区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3、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4、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植物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
2、难点(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进化上的地位。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些植物高大挺拔,如树木;有些植物则矮小纤细,如小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奥秘。
(二)苔藓植物1、常见种类苔藓植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2、形态特征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只有几厘米高。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
茎和叶的分化不明显,叶又小又薄,大多由一层细胞构成。
3、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墙壁、树干、石头的表面等。
4、生殖方式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
在苔藓植物的叶背面,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孢子囊,里面装满了孢子。
孢子成熟后,会随风飘散,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植株。
(三)蕨类植物1、常见种类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肾蕨、铁线蕨、卷柏、满江红等。
2、形态特征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它们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根通常为不定根,扎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大多为根状茎,在地下蔓延生长。
叶子通常较大,呈羽状分裂。
3、生活环境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森林、山野、溪流边等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4、生殖方式蕨类植物也是通过孢子生殖来繁殖后代。
在叶片的背面,有很多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会破裂,释放出孢子。
(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区别1、形态结构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的分化不明显;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且茎多为根状茎,叶多为羽状分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通过本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学习,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制作PPT 课件、视频、图片等。
【导入新课】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2、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类绿色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打开课件第2页。
【讲授新课】一、苔藓植物教师:出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葫芦藓的生活环境、形态大小,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葫芦藓的个体大小及其生活环境。
教师:出示观察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葫芦藓。
学生:用尺子测量葫芦藓,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茎、叶、假根以及孢蒴。
观察有无叶脉。
教师: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矮小,高约1厘米,一般茂密丛生,呈草绿色。
葫芦藓的基部生有假根,起固着作用。
茎和叶结构简单,叶中没有叶脉。
植物体上长有孢蒴,孢蒴里面充满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教师:出示常见苔藓植物的图片学生:认识常见的苔藓植物。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环境(地面和墙角)2、形态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有的为扁平叶状体)。
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假根仅起固着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差。
3.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生殖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分析学生的观察日记,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参观当地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生长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植物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保护生态环境,关爱植物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植物结构。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总结与反思: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描述植物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植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结构。
3. 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案例资料。
4. 准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案。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多媒体课件。
(2)制作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视频。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如海带、葫芦藓、肾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藻类植物(1)展示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2)提问学生观察到的藻类植物的特点,如颜色、形态、结构等。
(3)讲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大多为单细胞个体或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4)介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5)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释放氧气、食用、药用等。
2、苔藓植物(1)展示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2)提问学生观察到的苔藓植物的特点,如植株的高度、有无根、茎、叶等。
(3)讲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植株矮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植物的特征。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并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本节课采用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
5.作业小结的实践性:教师布置了绘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表格的作业,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这种作业形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植物分类及进化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如藻类植物在水中的净化作用、苔藓植物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作用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繁殖方式;3. 培养学生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 图片、幻灯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环境;2. 实物标本或模型展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这两类植物的兴趣;2. 提问:你们见过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苔藓植物(15分钟)1. 介绍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多细胞体、无根、喜欢潮湿环境等;2. 展示苔藓植物的实物标本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三、探究蕨类植物(15分钟)1. 介绍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有根、有叶、喜欢阴湿环境等;2. 展示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喜欢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引导学生总结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繁殖方式;3. 强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寻找并观察周围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2. 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和生长环境,回到教室后进行分享;3. 鼓励学生提出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保护建议,并展示在教室或学校内。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撰写一篇关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文章,并附上自己拍摄的植物照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等;2. 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照片的质量;3. 学生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表达。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研究。
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分析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本节课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
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在教材的编排中,将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但主要是材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降低了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
在教学中,尽可能带一些同学经常吃过或是经常见到的植物到教室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研究,从而把握课堂重难点。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说出它们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能力目标包括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亲自观察三种植物,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其次,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研究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让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实验、讨论交流、问题回答等,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引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新课内容:详细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三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了解尚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植物分类的认识模糊,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深入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尝试进行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2.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3.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苔藓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教案苔藓植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
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生物教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主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殊适应性;
3. 感受和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海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
3. 实验材料: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海藻的图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测,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藻类植物
2. 苔藓植物
3. 蕨类植物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拓展至其他相关植物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调查报告,包括它们的分类、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践活动、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交流,学生也了解到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形成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四、教学过程:
复习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这通常是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引入本课。
先以贯众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课本上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贯众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2页的图上表示出贯众的根、茎、叶器官。
(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
生长在地下)
3、贯众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特别是叶,能不能看到叶柄?
教师补充总结:贯众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
4、贯众的叶背面有什么?这些斑点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总结出贯众依靠孢子繁殖。
5、再观察几类蕨类植物,看看它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
总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生长在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以葫芦藓为例学习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课本上葫芦藓的结构形态,回答几个问题: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墙角的阴暗处)
2、与蕨类植物比,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的根、茎、叶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有薄,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一般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比较贯众和葫芦藓有什么不同?完成课本上的比较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高等和低等性?
2、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为什么?
3、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种子植物比较又怎么样?
学习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完成学习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