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推进“文化立国”方略(下)

合集下载

文化立国

文化立国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十七大报告一、文化立国概述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解决了工业经济时代以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的诸多问题,文化工作者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发展。

诸多国家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鼎力扶持和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就业政策导向,使文化产业与就业及其相关政策已经演化为一项国家策略和城市战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即增强国家、区域和地方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进行解放思想的精辟阐述。

其中,有一个理论创新,就是强调了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

即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环境文化、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建设。

文化既然是一种综合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那么文化立国就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已走上文化立国之路。

二、文化立国的战略意义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

文化是立国之本,力量之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交融,文化功能越来越强,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因此,文化立国正成为中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

三、文化立国的重要特征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文化软实力外延宽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现实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经济作用国家的兴衰、世界力量重心的转移,表面上看取决于资本、资源、军事实力等物质层面的东西,实际上,起根本作用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

13~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培育了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米兰等城市的资本主义星星之火,16~17 世纪“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以开放的文化环境,吸引了欧洲其他地区遭受宗教压制的工匠和学者,他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思想,使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的经济重心。

17~18世纪,英国完备的专利保护和产权保护文化,对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19世纪,以“新教伦理精神”为文化导向的殖民者在北美促成了美国的崛起。

20世纪,日本和德国在战败后得以崛起,除了美国的保护与扶持以外,也得益于各自的民族精神文化。

而“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崛起,如果离开了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的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2)通过影响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3)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1)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文化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文化含量的主要因素。

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解读

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解读

《战略》认为,日本是“文化资源大国”,日本的流行文化及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好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艺术和工艺等,都是培育文化产品的土壤。但是,日本并不因此就是文化产业大国。必须将文化资源与产业相联系,与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才有可能维持文化产业的活力。“如果培育得当,文化资源就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第三,重视“从娃娃抓起”。该文件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起始时间设定为儿童时期,类似于中国的“从娃娃抓起”。《战略》在相关章节中首先主张鼓励和支持儿童从事设计、手工、图画等活动,要求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充实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其后才提到大学和专业机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问题。同时,《战略》还将这种儿童时期的整体养成教育,视为培育一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
《战略》还强调,“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要解决安全、环境等国际问题,必须向世界宣传我国‘尊重多样性’、‘与自然共生’等价值观”。“(文化产业)不仅有助于经济利益和‘日本品牌’价值的增加,还可以加强日本与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因此必须超越单纯的产业振兴层面, 制订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战略。”
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解读
2011-10-13 12:26:07 来源:《参考消息》 阅读:271 【大 中 小】
被过滤广告日本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一个渐进过程。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文化产业在客观需求下快速发展,但政府对经济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重大长厚”型制造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价值逐步凸显,日本政府才将文化产业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立国”的口号。
具体政策“事无巨细”
在这份《战略》中,日本人以其特有的“事无巨细”的风格,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

中国近邻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立国”的口号,在文化领域一直领跑世界,几乎很少有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日本知名动漫人物的,单是日本动漫产业的产值就达到日本GDP的10%。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促使日本政府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

从1995年日本确立文化立国方略开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振兴文化产业发展。

为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到实处,日本政府还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第一,政策内容明确具体。

1995年确立了日本在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日本的“文化政策促进会议”提交《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初步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2001年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要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

对振兴地区和地方文化,日本政府也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政府应支援地区文化活动,包括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制定长期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综合援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手举办全国规模的文化节。

第二,经济配套措施全面护航。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来扶植和保护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财政政策方面,日本采取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的机制。

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企业的证券发行,在文化产业中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而且日本文化产业内部建立了由社会各方共同投资的文化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例如,吉卜力工作室代表作《千与千寻》就是在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支持下获得了巨大成功)。

·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

该法经过20多次修改,于2001年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并开始实施。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1996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表示要继续扩大国际文化交往,在文化上做出国际贡献并传播文化。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提出贸易立国的目标,80年代又喊出技术立国口号,而文化立国新国家规划的出台,是日本政府适应形势变化而进行的新的战略调整。

在日本最早提出文化立国口号的则是大平正芳。

1979年1月大平在就任首相的施政演说中,指出了战后30多年来日本为经济发展所做努力的功过、明治以来以欧美为范本的近代化模式以及近代物质文明本身的局限性,认为日本已经从经济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了重视文化的时代。

同年,大平创设的政策研究会文化的时代研究小组召集了200多位有识之士讨论日本的未来,于1980年发表了《文化的时代》报告书,对日本的文化行政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重视文化建设的转变,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转变,提高人民对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振兴地方文化建设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政策性建议。

这一构想由铃木内阁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并在中曾根内阁时期发展成为如下发展战略:对内科技立国,对外立足亚太,以东盟为主导推动在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日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

竹下内阁是倡导国际文化交流的先锋。

竹下内阁强化了实施文化交流的体制,同时强化传播日本真实面貌的宣传功能。

其中,日本政府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向亚洲地区输出电视节目。

例如,创下62.9%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收视率最高纪录的((阿信》(1983年),在1980年代后半期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通过其文化交流项目购买版权后,先后无偿提供给中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世界上59个国家和地区播放,通过展现八佰伴公司创始人一生坎坷而又辉煌的创业经历,向世界传递了日本人民善良、真诚、坚韧、永不放弃的人性之光。

电视剧在中国和东南亚播出时,深受观众喜爱。

2003年日本政府通过国际交流基金会向伊拉克无偿提供这部配上阿拉伯语字幕的电视剧,希望通过展现一位克服千难万险、走过动荡时代的日本女性的形象,激励正在着手战后重建的伊拉克人民。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沈思涵[摘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助推文化发展的方式,实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日本文旅融合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日本政府主导,借由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驾护航,并经由日本官方和民间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文化资源禀赋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础,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对日本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活化作用,是日本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换挡转型的重要推手。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采用了体验经济盛行下的“沉浸式”空间生产、从政府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向等措施助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实践经验也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者简介:沈思涵,女,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①魏红江:《日本旅游业转型发展研究———基于与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关联耦合分析》,载《调研世界》2017年第6期。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即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人们的社会需求重心也逐渐由物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转变。

①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高增值、高就业、高收益的新兴产业,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社会性、精神性的消费需求,因而在日本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的统计,2017年国内外游客赴日旅行消费额高达27.1兆日元,比上一年增长2.8%,带动零售业、食品产业、农林水产业、住宿业、运输业、旅行服务业等周边产业,产生波及效果55.2兆日元,解决472万人就业。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助推文化发展的方式,实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在政府主导、民间力量添砖加瓦的共同作用下,早已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实现了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日本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将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不仅自身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带动其他产业增长的规模效应也很明显,在日本很受重视,其产业发展轨迹也具有很强的日本特色。

日本在1990 年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和艺术权威组成的文化政策促进会议,作为文化厅长官的咨询机构。

1995 年7 月,文化政策促进会议提出《新的文化
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报告,开启了文化立国战略的初步设想。

1996 年7 月,文化厅正式提出了《21 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
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

文化立国战略的核心即是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

2003 年,日本政府组建了由小泉纯一郎首相挂帅的知识财产战略本部,下设内容产业专业调查会;2004 年,内容产业专业调查会发表《内容产业振兴政策软实力时代的国家战略》,将内容产业定位于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明确提出10 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2009 年,日本内阁官房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事务局又宣布了知识产权战略方案2009,2010 年确定《文化产业大国战略》。

围绕这一战略,日本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本,以法律法规等制度形式将文化立国战略固定下来。

如2001 年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2 年《知识财产基本法》,2004 年又推出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等。

新的法律颁布后,往往还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见与实施方针。

比如,同《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相配套的就是《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与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与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与经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确立了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的地位。

从规模上看,1998年其文化产业产值就已超过了航天航空业,位居军事工业之后,是美国第二大产业。

2001年,美国文化产业产值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1999年的GDP总量。

美国拥有全球“文化巨无霸企业”的50%以上,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文化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1)自由发展。

美国倡导自由主义理念,这也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调。

美国政府不设文化部,政府也没有文化政策。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体现在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与严格的法律保障。

美国政府更注重的是文化产业发展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凡是违法的依法给予取缔,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是严惩不贷。

当然,美国这个法治国家对文化也有道德的监督,比如电影的分级制和MTV的监察制等。

(2)包容态度。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共同熔铸着美国多元的“文化共同体”。

在美国文化发展中,无论是来自非洲的美国后裔,还是来自拉美和亚洲的移民,都功不可没。

如后来成为世界音乐主流的摇滚乐,就以黑人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为其最初的源头之一。

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世界各种文化文明的顶级代表物都有其展示的空间。

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出对外来优秀文化汲取的痕迹。

(3)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的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在商业机构的运作机制方面,美国文化产业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投资,而这些跨国公司的大部分又都不以美国为主体。

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中,哥伦比亚三星是日本的Sony公司控股,福克斯则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控股。

在流行音乐产业部门更是如此,在美国市场上获取利润的是日本的Sony、荷兰的Polygram、德国的BMG、英国的Thorn -EMI公司等。

这些跨国公司由外国商人掌控,却又受美国文化的支配,美国仍是最大的收益者。

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者:安宇沈山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解决了工业经济时代以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的诸多问题,文化工作者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发展。

诸多国家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鼎力扶持和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就业政策导向,使文化产业与就业及其相关政策已经演化为一项国家策略和城市战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即增强国家、区域和地方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政策1.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确立100多年来,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军事立国战略阶段(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立国战略阶段(二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文化立国战略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二战以后,日本高举“科技与贸易”的大旗,实施“经济立国”战略,经济发展创造了“日本奇迹”。

20多年来,日本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接近10%,成为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人均GNP、国民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可以和美国、欧洲相抗衡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负效应,如1960年代的严重公害问题、全国环境破坏问题等。

日本政府和国民开始认识到,经济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物质与文化的建设严重失衡;物质的富足促使人们对生活方式、环境质量和精神生活提出新的标准,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化的热切向往和要求建立舒适的文化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在社会朝着地域分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各州道县纷纷从本地实际出发,用新的思维方式积极发掘地域文化特色,以体现本地域的文化主体性。

70年代后期,日本关西地区倡导“文化行政”,神奈川县知事长州一二提出了“地方时代”的口号,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

所谓的“地方时代”,旨在全面提高地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创建地域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将文化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建立起地域社会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律性。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感悟分享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感悟分享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感悟分享
日本古来以来一直被立国神谕精神所长期指导,定义了日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方向,但也在近代的有集体斗争中,日本将统治体制从古老的制度转变到现代的体系,以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其中以维护多元文化以及尊重他者为基础的新日本的心态可谓一个新的历史呈现。

日本的多元文化包括各种历史、文化、宗教等融合,是多元文化艺术在日本的具体表现;而尊重他者则是根据个人认知,排除歧视思维,当面对不同文化时,深刻了解自身文化的优良功能、原则以及使用方式,维护他者文化存在感,避免他国把自己文化按照自己标准定义,而出现傲慢态度。

在构建新日本的过程中,转变传统观念,推进多元文化以及现代化升级,解决社会的残疾数量的减少,推动民主人权文化的发展,以及培养国内外人们的文化交流,进行日本社会的开放式沟通,这些都是日本新时期的关键点,所以,要构建新日本,积极探索发展多元文化和尊重他者的大同文化、推进现代民主文明和节俭文化的进步,是新日本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行程,它是日本新时代的基石。

回顾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历史上取得真正成功的改革,本质上都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敬畏历史的,认真研究、分析和利用历史学习成果,汲取非凡的教训,以来据实施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政策,而新日本正是以这种思想为核心,来维护并实现多元文化和尊重他者文化的共同进步,让历史重演,走向新的日本新社会。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作者:刘雪妍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2期【摘要】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阶段,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与日本的国情和日本政府高效益的推进型发展模式的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介绍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并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文化力;文化消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扩大内需的新着眼点。

对一个国家来说,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增加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以培养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对保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本和我国都是亚洲国家,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了解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为我国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一、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十分低迷,是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

但是这一时期,日本的文化产业却发展得十分迅速,并在政府的推动下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1995年,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正式启动这一方略的标志是在日本文化厅确立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

此后,日本政府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对文化立国这一目标进行延展和深化,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2001年,日本政府再次修订《著作权法》,并将其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200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2004年确立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动促进基本法》;2007年5月,日本政府又颁布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

以上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标志着日本“日本文化”战略的全面启动。

不难看出,除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之外,日本的文化产业迅速蓬勃发展,并且迅速成长为世界文化强国,与日本所实行的文化战略和产业发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解读日本(古代)

解读日本(古代)

《解读日本》结课论文姓名:杨妍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班学号:120414062一、摘要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4世纪初,这5、6百年,在日本考古学上称为弥生文化时代。

关于弥生时代的形成,日本学者有独立发展说、大陆传入说、大陆文化与绳文文化结合说等各种见解,我比较赞同结合说。

佐原真指出弥生文化由三个因素构成:“大陆传来的因素”、“继承绳纹文化传统的因素”、“绳文文化自身形成的因素”。

弥生时代正值中国战国时代和秦汉帝国交替而向四方扩展的时期。

以采集经济为特征、高度发达的绳文文化为弥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大陆新的先进文化的传入为弥生文化的形成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绳文文化与大陆文明相结合产生了弥生文化自身固有的因素。

弥生时代,北九州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它既是吸收大陆文化的中心,又是日本列岛的政治中心。

然而进入古坟时代后,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畿内,随之吸收大陆文化的中心也由北九州转移到畿内。

畿内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了先进的地位,但到德川时代和近代,江户和东京又取代畿内的位置,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和吸收大陆文化和西方文明的中心。

从历史的长河看,吸收外来文化的中心和政治中心一致,并由西向东移动,这是日本历史发展的有一种规律性现象。

而这种现象在弥生文化的地区性中已可见其端倪。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

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

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

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社会组织——农村公社取代了原始社会。

公社首长一方面具有阶级统治者的性质,另一方面作为公社的代表,又收到公社的顽强制约。

文化立国战略

文化立国战略

文化立国战略关于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战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从国际的视野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硬实力的提升举世瞩目。

而审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与我们世界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文化的发展与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

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是严重“入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所以,中国要真正地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光出口电视机是不够的,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应该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

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指出,现在中国国民整体缺乏两个重要元素:“诗”和“原则”。

“我们文雅的风气从明代开始就一天一天地没落了,文化的世俗化就开始了。

”在多年从事电影编剧的经历中,苏叔阳深感传统文化的匮乏对中国电影事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们的女演员里有多少(像《诗经》里描写的那样)…深情的含有真切的爱‟的眼睛,顶多算勾人。

”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堂而皇之地上市。

二、.文化立国战略的作用在美、日、韩表现得非常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文化产业大国,每年出口的视听产品占全球市场的57.6%,其中音乐唱片占全球消费量的60%。

美国电影产量虽然仅占全球的6%,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

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

[1]美国以其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向世界大规模推行着自己的文化价值。

这种推行如此常见,但又如此深刻,使得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迅速被边缘化和异国情调化。

美国的文化标准左右了“非美国”的文化世界。

日本:从“经济立国”到“文化立国”。

文化产业概论学科知识整理(全)

文化产业概论学科知识整理(全)

一、考试范围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伯明翰学派的主要观点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价值生产链分析法文化产业链与文化价值链的关系以某行业为例分析其产业链形态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主要内容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文化产业人才有那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文化产业模式韩国模式及其启示日本模式及其启示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系统比较不同生产方式中的创意策划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依据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管理体制的框架比较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关系文化产业集群的类型和特点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产业链打造文化资源的整合)二、对应的课件内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1.金钱的驱动性金钱是“文化工业”运转的枢纽和动力、目的和根源。

2.技术的程序化文化工业以完善的技术为后盾,走向程序化,造就“单向度的人”。

3.内容的世俗性文化工业丧失了艺术的超越性精神,立足于世俗社会。

伯明翰学派的主要观点第一:拒绝高雅与低俗的传统划分,取消文化产品中审美标准的首要地位。

第二:文化研究的重点转向流通过程,更关心文化产品的用法与用途。

第三:认为文化产业的文本是开放的,受众虽不参与内容的生产,却可以参与文本的解读,从而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接受文化产业产品。

价值生产链分析法(1)创意的形成:这表现了创造性过程本身。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创造性过程必然是与专利、版权和商标联系在一起的。

(作品形成的过程)(2)从创意到产品:那些推动生产过程的角色――经理、生产商、编辑、设备供应商、电影和照片实验室、技师等。

(产品的形成过程)(3)流通:文化产品如何被传播――代理商、发行人及各种参与促进流通的中间人。

(商品的形成过程)(4)发送机构:发行的结构因素――剧院、电影院、书店、音乐厅、电视频道、博物馆、杂志。

(5)最终消费者的接受:批评家的角色、市场营销和公开行业。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独特的东亚岛国,其民族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社会和生活。

日本的民族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核心思想是:和、敬、清。

一、和和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指的是和谐、团结、合作、协调等概念。

和的概念贯穿于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日本的社交礼仪、工作方式、家庭关系、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在日本社交礼仪中,人们需要尊重他人,有礼貌、友好、谦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工作方式中,日本人实行团队协作的方式,尊重上级,遵循集体决策。

在家庭关系中,人们注重家庭团结,强调彼此关心互相照顾,共同分担生活中的一切。

在政治文化中,日本政府追求文明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二、敬敬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二个核心思想,指的是尊重、崇拜、敬畏等概念。

敬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神、家长、师长、上司等具有权威的人或事物保持敬畏之心,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和礼节的体现。

例如,日本人出外就餐时要先向店家行礼,离开时还要再次向店家行礼;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要对老师保持恭敬的态度,因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在公司中,员工也要对上司尊敬,这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

这种敬畏之心不单是对人的尊重,也包括对自然、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反映出日本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传承文化遗产的珍视。

三、清清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指的是整洁、干净、清爽、简单等概念。

这个概念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日本人追求的是一种简洁、极简、清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会把丢弃的垃圾分类整理好再进行垃圾处理;在家居装修方面,家具和装饰要简约而精致;在精益生产理论上,日本公司推崇“五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纪律)管理法,强调结构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这种清新、简约、干净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物质只是手段,不应成为目的”的追求,它寓意着对生命与天地的敬畏与爱护。

37141200

37141200

欧洲安全 与合 作组织 ( SE 20 O Z ) 03年年鉴上 刊登了思龙 ( t l .S a ) S n yR l n 等人 的题为《 ae o 答案 是“ 软实力 ” ——欧洲内外 的美欧关系》 的长文, 指
出“ 当制定 软 实力 文 化 战 略 , 应 向他 人展 示 我们 的
国主义 的性质 。 加 拿 大 麦 吉 尔 大 学 的帕 拉 维 ( i P. e eCr yu em u alv) r yiCrs y orPhai在其博 士论 文《 r l T 总
体外交 : 全球信息 时代的外交政策》 中也分析了在 根据奈 的观 点 , 国家 的 软实 力 主 要来 自三 种 信息革命 后新 的外交 环境 下 , 星 电视 、 “ 卫 高速 网络 、 资源: 文化 、 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所谓“ 文化 数字广播 等在 总体外 交 和美 国形 象 塑造 中的作用 ,
[ 摘 要 ] 约 瑟夫 ・ 最早 明确提 出的 “ 实 力” 念 , 仅 引起 了许 多 国 家、 府 决 策者 的 高度 重 奈 软 概 不 政 视, 也引起 了文化学界的普遍 关注和热烈讨论 。文章就软 实力研 究的热点和 重点——“ 文化软 实力” 问 题 , 国外 学者 重点探 讨 的文化 软 实力的 战略意 义、 对 文化 软 实力资 源和运作 模 式研 究 以及 中国文化软 实力
中 ,文化软 实力 ” 构 筑 约 瑟夫 ・ “ 实力 ” “ 是 奈 软 概
念 的一个重要 方面 。
实力对于美 国的战略意义 , 布热津斯基 ( b n w Zi i ge Bzz s ) 大棋局》 r i k 在《 en i 中指 出, 美国争夺欧亚大陆 的结果最终将 由非军事 手段决定 , 政治上的生命 力、 意识形态上 的灵活性 、 经济上的活力和文化上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1996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表示要继续扩大国际文化交往,在文化上做出国际贡献并传播文化。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提出“贸易立国”的目标,80年代又喊出“技术立国”口号,而“文化立国”新国家规划的出台,是日本政府适应形势变化而进行的新的战略调整。

在日本最早提出“文化立国”口号的则是大平正芳。

1979年1月大平在就任首相的施政演说中,指出了战后30多年来日本为经济发展所做努力的功过、明治以来以欧美为范本的近代化模式以及近代物质文明本身的局限性,认为日本已经从“经济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了重视文化的时代”。

同年,大平创设的政策研究会“文化的时代研究小组”召集了200多位有识之士讨论日本的未来,于1980年发表了《文化的时代》报告书,对日本的文化行政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重视文化建设的转变,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转变,提高人民对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振兴地方文化建设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政策性建议。

这一构想由铃木内阁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并在中曾根内阁时期发展成为如下发展战略:对内“科技立国”,对外“立足亚太”,以东盟为主导推动在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日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

竹下内阁是倡导国际文化交流的先锋。

竹下内阁强化了实施文化交流的体制,同时强化传播日本真实面貌的宣传功能。

其中,日本政府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向亚洲地区输出电视节目。

例如,创下62.9%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收视率最高纪录的《阿信》(1983年),在1980年代后半期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通过其文化交流项目购买版权后,先后无偿提供给中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世界上59个国家和地区播放,通过展现八佰伴公司创始人一生坎坷而又辉煌的创业经历,向世界传递了日本人民善良、真诚、坚韧、永不放弃的人性之光。

电视剧在中国和东南亚播出时,深受观众喜爱。

2003年日本政府通过国际交流基金会向伊拉克无偿提供这部配上阿拉伯语字幕的电视剧,希望“通过展现一位克服千难万险、走过动荡时代的日本女性的形象,激励正在着手战后重建的伊拉克人民”。

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随着文化资源与科技、市场、经济的日益融合,全球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而且成为输出本国价值观、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强化政府引导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早在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对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进行资助。

从1960年代开始,美国将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日本确立在21世纪“文化立国”的方略,认为“文化独创力关系国家兴亡”。

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XX年,日本成立文化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支持日本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使产业发展重心从工业等硬实力领域转向文化等软实力领域。

日本经产省专设文化产业政策关联课,负责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培育发展文化市场。

同时,日本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明确规定文化艺术的基本概念、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责任、文化市场的运作规范等,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韩国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20XX年,韩国成立由文化观光部牵头、各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国会议员参加的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

为推动文化产业在区域间均衡发展,政府在各重要城市都设立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

加大资金投入美国通过多渠道资金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政府投资。

联邦政府每年都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等机构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市镇政府和联邦政府相关部门也提供必要的资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