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音乐编制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舒曼作品的是( A)A.《桃金娘》 B.《乘着歌声的翅膀》 C.《亡儿之歌》 D.《野玫瑰》2.下列不属于巴赫作品的是( D)A.《法国组曲》 B.《英国组曲》C.《马太受难曲》D.《弥赛亚》3.广东音乐中的粤胡又称为( D)A.中胡 B.板胡 C.椰胡 D.高胡4.下列属于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
A.舒伯特B.李斯特C.亨德尔D.德沃夏克5.下列乐曲中属舞曲体裁的是(B)。
A.蝙蝠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C.四季D.培尔•金特6.下列属于浪漫派作曲家的是(C)。
A.拉威尔 B.海顿C.瓦格纳 D.勋伯格7.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C)。
A.夜曲 B.前奏曲C.无言歌 D.组曲8.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C)。
A.悲怆交响曲 B.1812序曲C.悲怆奏鸣曲 D.《六月》船歌9.《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C)。
A.巴赫B.贝多芬C.莫扎特D.李斯特10.请辨别是哪个民族和地区的民歌。
《酒歌》( A)《一杯酒》( D)A. 藏族民歌B.蒙古族民歌C.江苏民歌D.新疆民歌11.《索兰调》( C )《阿里郎》( B )《你呀,你呀》( A ) 4. 《美丽的小天使( D)A.叙利亚B.朝鲜C.日本D.墨西哥12《流水》( B )《原始守猎图》( C )《苏武牧羊》( D) 4.《梅花三弄》( A)A.骨笛B.古琴C.编钟D.埙13 《绣红旗》( B)《吉普赛之歌》(C)《今夜无人入睡》(D)4.《洪湖水浪打浪》(A)A.《洪湖赤卫队》B.《江姐》C.《卡门》D.《图兰朵》14第40交响曲( D)波莱罗舞曲( A)A.拉威尔B.贝多芬C.海顿D.莫扎特15.《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 A)。
A 巴赫B 贝多芬C 莫扎特 D海顿16.下列哪部歌剧是贝多芬创造的( D)。
A《卡门》 B.《魔笛》 C 《图兰多》D《费德里奥》17. 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是( C)。
舞蹈作品赏析
舞蹈作品赏析1.《红绸舞》原作编导:长春市歌舞团集体创作编曲:刘文金荣获奖项;1951年荣获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一等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
2.《鄂尔多斯舞》原创编导:贾作光舞蹈音乐:明太舞蹈首演:1954年呼和浩特首演团体: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首演演员:贾作光斯琴塔日哈荣获奖项:1955年荣获第三届进步青年学生和友谊联欢节比赛金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
3.《水》女子独舞编导:杨桂珍演员:刀美兰首演:1980年团体:云南省歌舞团刀美兰:原名蝶提娜(傣族名),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20世纪60年代初,东方歌舞团建立之后,刀美兰即调入该团,担任独舞和领舞演员。
由于(金色的孔雀)演出的成功深的傣族人民的喜爱,刀美兰也被广大人民誉为“傣家的金孔雀”此后不久,刀美兰在有关组织的协助下,有推广了”刀美兰独舞晚会’演出作品除了《水》,《金色的孔雀》外还有《蜡条舞》《春到版纳》,《楠鱼》,《新米歌》,《勇士之舞》《快乐的黑姑娘》,《长甲舞》等。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获得成功。
一位舞蹈品论家这样写道:“由杨桂珍为编导,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边沿的舞蹈《水》很像一件工艺品,似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象牙;也像一副水粉画,泼浓墨重彩绘下澜沧落日图;更像一首田园诗,酣畅的诗情给人以美感和纯真的享受。
这部作品恰似一副浓郁生活情趣的傣家风俗画:夕阳下,一位少女挑着水罐到河取水,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他从水中照见自己姣好的身影,脸上涌现出青春的喜悦…他散开秀美的长发,在清理的江水中洗净,他开始坐在岸边用双脚拍水嬉戏,波光粼粼,清澈透明的江水吸引着他,他情不自禁的跳进江水中,冲去一天的疲劳,清风徐来他轻抚洗净晾干的长发,夕阳落山了,只见他起身三转两转,转眼间盘起了傣家少女独具一格的发型,然后挑起水罐,踏着霞光向着炊烟缭绕的竹楼款款走去。
舞蹈赏析53600教学提纲
舞蹈赏析53600教学提纲《一片羽毛》,十九位男舞者动作刚柔并济,表现鸟儿在生存环境遭破坏后,无家可归的哀怨等。
舞蹈通过表现一群候鸟在迁徙的途中遭遇不幸时勇敢地抗击灾难,顽强地与大自然斗争的场景,形象地表述了爱与团结的力量。
正是这个特别的立意使《一片羽毛》在其他充满民族气息的舞蹈中脱颖而出,而姑娘们精湛的表演也完美地诠释了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对生命的热爱。
舞蹈《一片羽毛》的服装就是以宽松的白色大腿裤为主的,演员赤裸上身,显露舞者明显的肌肉结构。
为了表达鸟儿的悲愤,舞蹈最后一分钟动作难度有很大的跨越。
当赤裸上身、背上画着蓝色彩绘的小伙子们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大家眼前一亮,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台上的舞者们用尽全力,下腰、起腿、旋转、跳跃、翻滚,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最佳状态。
两位领舞柔软的舞姿与后来刚劲有力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大家被她们传达出的悲伤却更刚强的精神所打动!舞蹈《小城雨巷》的成功之处在于创作、音乐、舞美和表演的完美结合。
在舒缓、悠长、优美的旋律中,白墙黑瓦、油纸伞、丝质旗袍,这些尘封多年的黑白照片,这些怀旧的文化符号,被编导在舞台上放大,并赋予它一种生命的张力,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高高的风火墙代表的是一种乡情和文化的认同,油纸伞让我们想起了江南多雨的特性,朦胧中显现出生活固有的特质,真实自然。
而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旗袍,将一种夸张的浪漫演绎到极致。
一番她那轻柔、淡雅、婉约、舒缓、空漾、湿润、清丽而又纯净的意境。
《小城雨巷》现代舞。
中国民族舞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对江南美好风光的眷恋,看到《小城雨巷》中那古老的城巷,青青的石板,朦胧的雨气和那柔美、淡雅的撑着油雨伞的女子,听到那悠扬、婉约的乐声《小城雨巷》充分运用了舞蹈的特性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优美的情境。
它看似表现的不是当下的时尚生活,没有多少大开大阖、跌宕起伏,没有多少高难度技巧的展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宏大场景等等,但它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再地回味,在不经意中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张强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舞蹈编导,是舞蹈(舞剧)创作的创造者,是舞蹈排练的指导者,是舞台演出的指挥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
这门舞蹈艺术呈现,表现于手段上的特殊性,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剧目内容和思想情感,塑造剧目中的形象,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对想表达的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编排与设计、肢体动作与表演呈现在舞台之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编”和"导”也是紧密且不可分割的。
通过我们对舞蹈编导的了解,那么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对自己创作的舞蹈作品《四面楚歌》进行分析和讲解。
该作品获得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加苏州市新人新作舞蹈展演获得"一等奖”。
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苏州市艺术节“一等奖”。
入选全国专家奖“荷花少年”评奖。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作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69-02“四面楚歌”讲的是秦朝末期,楚汉争霸,楚军被汉军围攻在垓下,当时的楚军已经是身陷绝境,汉军为了减少伤亡,用唱楚国家乡的歌曲来攻破楚军的心防,达到削弱楚军战斗力的一个心理战术。
最终项羽带领骑士突围,最终剩下几十人,项羽感到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边。
一、创作构思舞蹈主要表现楚军被围攻垓下时,将士、将军的内心情感。
当楚军将士们听到熟悉的家乡歌曲时,内心产生了多种心理变化,有伤感、有悔恨、有无奈等等……是战,是降?各种情绪交织在其中,这便是《四面楚歌》这个舞蹈作品创作的中心思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远远高于生活。
作品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支撑,笔者不断揣摩士兵、将士、将军的内心,设身处地的思考他们的心理变化。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1. 引言1.1 舞蹈《四面楚歌》的背景介绍舞蹈《四面楚歌》是一部以历史故事《四面楚歌》为创作素材的舞蹈作品。
《四面楚歌》是指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楚国被秦国围困,四面受敌,形势危急。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君主楚怀王为了保卫国家,最终选择了自刎殉国,展现出一种无畏的忠义精神。
这个传统故事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传颂。
舞蹈《四面楚歌》以此为背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出楚怀王和楚国人民的豪情壮志,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忠义精神。
通过舞蹈《四面楚歌》的呈现,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那段悲壮的历史,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敬仰。
这部舞蹈作品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是一部值得珍藏和推广的优秀舞蹈作品。
1.2 舞蹈创作的目的和意义舞蹈创作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对历史故事的诠释和再现,传达出情感和情绪。
舞蹈《四面楚歌》以历史故事《四面楚歌》为创作题材,意在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这段历史事件呈现给观众,并借此传达出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舞蹈的编排和表演,艺术家们能够将故事中的紧张、矛盾、悲壮等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震撼。
2. 正文2.1 选材:历史故事《四面楚歌》的取材与改编舞蹈《四面楚歌》的选材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楚汉之战中汉朝与楚国交战,楚国军队困于汉军围城之中,处境艰难,因此形成了“四面楚歌”之境。
这一历史事件蕴含着丰富的战争背景和人性情感,具有极大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在选材过程中,舞蹈创作者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挖掘故事中的内涵与情感。
为了使舞蹈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创作者进行了对故事情节的改编和提炼,突出主题,增强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选材的精心取舍和改编,舞蹈《四面楚歌》成功将古代历史故事与当代舞蹈艺术相结合,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战争主题的表现力。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四面楚歌》是一首以古代历史典故为选材的舞蹈作品。
选材方面,舞蹈《四面楚歌》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为背景,以楚国长江以南为据点,与周边各方展开激烈战斗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古代战争场面。
在创作手法上,《四面楚歌》主要使用了舞蹈、音乐、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表现古代战争的氛围和场面。
舞蹈手法方面,通过运用大量具有战斗特色的动作和造型,表现了古代战士的勇猛和威武。
舞者们以刚猛有力的舞步、矫健的身姿展示出战士们英勇的形象,以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舞者们还模仿了古代战士的攻击和防御动作,如舞刀、舞剑等,以强调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在音乐方面,《四面楚歌》的音乐选材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代军乐和战争鼓点等。
音乐以激昂、震撼人心的节奏为基础,突出了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音乐还融入了一些战争场景的音效,如刀剑交击声和呐喊声等,增强了战斗的真实感和冲击力。
在服装方面,《四面楚歌》的服装设计着重表现了战士们的威严和力量。
舞者们身穿古代士兵的战袍和盔甲,以短发或发饰,展现出矫健的身姿和英勇的形象。
服饰的材质和色彩也经过精心设计,以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战斗的氛围。
在《四面楚歌》的创作中,选材和创作手法的选择都与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相一致。
通过选择楚汉之争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选材,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厚重感。
通过多种舞蹈技巧、音乐和服装等艺术形式的运用,使作品的表现更加鲜活和生动,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和威武。
这些选择与创作手法的运用共同构成了《四面楚歌》这一舞蹈作品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舞蹈《四面楚歌》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舞蹈作品,该舞蹈以汉代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中的悲壮场面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本文将从舞蹈《四面楚歌》的创作选材和创作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材1.历史故事舞蹈《四面楚歌》选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战争、权谋和悲壮情感的时期。
刘备和曹操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
选择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作为舞蹈题材,既能吸引观众的兴趣,又能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战争场面,给舞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震撼力。
2.文学作品舞蹈《四面楚歌》选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文学作品,其中以《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国风·卫风·木瓜》等诗歌为主要灵感。
这些诗歌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战争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成为舞蹈的灵感之源,为舞蹈的情感表达和舞蹈语言的塑造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3.文学传统舞蹈《四面楚歌》还选材自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战争题材作品,其中以《史记》《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参照。
这些文学作品描绘了三国时期各种战争的场面和人物的形象,为舞蹈提供了丰富的战争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刻画。
舞蹈《四面楚歌》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综合利用,丰富了舞蹈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
二、创作手法1.舞蹈编排舞蹈《四面楚歌》的编排充分发挥了舞蹈语言的表现力,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战争的场面和人物的情感。
在舞蹈编排上,舞者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和道具的运用,展现了战争中的英勇与悲壮,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编排中运用了大量的群舞和细腻的个体动作,以及情感化的表演手法,使舞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
2.音乐配乐舞蹈《四面楚歌》的音乐配乐也是其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舞蹈选用了旋律悠扬、节奏鲜明的音乐,既能够带动舞者的情绪和动作,又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节。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四面楚歌》是一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现代舞蹈作品。
它选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故事——楚汉之争。
作品以楚王项羽败于刘邦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舞者们的表演展现了楚国的衰落与楚王的孤独与悲壮。
在选材方面,创作者选择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楚汉之争。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的统一,也影响了后来的演绎与传说。
《四面楚歌》以楚王项羽的一次失败为切入点,通过他的孤独与悲壮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的衰落与战争的残酷。
在创作手法方面,创作者将中国古代的元素与现代舞蹈技巧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舞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舞蹈动作和动作的组合,结合了现代舞的流动性、创造性和运动范围的扩大。
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在舞蹈中传达出更加灵动和具有现代气息的信息。
创作者还运用了舞台艺术的手法来展示楚汉之争的战争和悲剧。
他们通过精确的舞台设计、灯光效果和服装,为观众创造了一个逼真的战争场景。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力量和舞蹈技巧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生命的脆弱。
创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和声音效果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他们选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元素,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战争的紧张和悲哀。
他们还使用了配乐、战争的鼓声和人声的呐喊等声音效果,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沉浸于舞蹈的氛围中。
舞蹈《四面楚歌》选材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楚汉之争,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
创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舞蹈手法、舞台艺术和音乐声效来展示战争的残酷和人类命运的悲剧。
通过这支作品,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
舞者们的精湛演技和舞台上的艺术表现也使得这支舞蹈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四面楚歌》是一首反映楚国遭受围攻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楚国孤军奋战的艰难处境,是楚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舞蹈《四面楚歌》作为对楚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演绎,其选
材与创作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舞蹈《四面楚歌》选材上突出了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歌曲中四面楚歌、万
众一心、致死不渝等元素被转化成了舞蹈语言,强烈地表现出楚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不屈
精神。
同时,舞蹈《四面楚歌》的选材也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接受度,通过深入理解观众群
体的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物料和音乐,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
其次,舞蹈《四面楚歌》在创作手法上注重了形态、节奏和情感的统一。
作品选择了
极富特色的楚式舞蹈和现代舞蹈相结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欧美文化的元素,体
现了舞蹈作品的时代性和国际化。
此外,舞蹈《四面楚歌》在音乐上选用了独具韵律美的
古典音乐和具有强烈现代色彩的流行音乐,并通过音乐的设置来营造出舞蹈中情感的高潮
和低谷,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个饱满有力的态势。
最后,舞蹈《四面楚歌》在表达主题和人物形象上极具魅力。
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舞
蹈动作来展示楚国人民的奋斗姿态和坚毅精神,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人物
形象塑造上,舞蹈《四面楚歌》尤其注重对女性形象的描绘,通过女性优雅的形态和柔美
的舞蹈动作,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尊重和重视。
综上所述,舞蹈《四面楚歌》在选材和创作手法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
现代国际化的趋势,通过精心的舞蹈及音乐创作,使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精神内涵深入
人心,并达到艺术欣赏的效果。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四面楚歌》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剧情源自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场战役。
该作品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当时楚国遭受四面围攻的愁绪和苦涩。
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选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和考虑: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革剧烈、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这场战役是其中一次重要的事件。
创作者通过选取这个主题,可以将历史上的人物、情节和场景进行再现和演绎,将观众带入那个充满火药味的年代。
历史事件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记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创作《四面楚歌》,可以使观众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有更多的感受和认知。
历史事件也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反思战争和冲突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历史事件可以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
战国时期的服饰、音乐、舞蹈等都具有浓郁的古代风情,可以成为创作时的灵感和素材。
历史事件中的情感和冲突也可以成为创作者表达的对象,通过舞蹈的动作、肢体语言和编排手法,将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创作手法上,舞蹈《四面楚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和舞蹈元素。
舞蹈编排着重突出了战争的紧张与残酷。
舞蹈者通过快速的动作、短促的跳跃和剧烈的身体对抗,表现了战国时期的战争环境。
在舞蹈的动作中,融入了武术的技巧和姿势,使观众感受到刀光剑影和战争的残酷。
舞蹈《四面楚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舞蹈中,舞蹈者透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了楚国士兵的忧愁、疲惫和绝望。
他们的肢体动作通过流畅的舞蹈语言,传递出战争带给他们的苦难和无奈。
舞蹈《四面楚歌》还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和道具的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古代气息。
舞蹈伴奏使用了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营造出古韵悠远的氛围。
舞蹈中运用的道具如剑、盔甲等也增加了舞蹈的真实感和战争的氛围。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四面楚歌》是一首历史上著名的古乐曲,该曲描述了楚国在楚汉战争中的孤掌难鸣、四面被敌人包围的悲壮情境。
该曲融合了楚国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以其独特的音乐美
感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舞蹈《四面楚歌》就是以这首曲子为基础,依托其强烈的情感表现和历史感染力,借
助舞蹈语言塑造出一幅震撼人心的舞台画面。
在选材方面,该舞蹈选择了中国历史上著名
的楚汉战争作为创作背景,立意深刻、鲜活生动。
同时,该舞蹈还采用了多种视觉元素,
如服装、舞台布景、灯光等,将歌曲的深情内涵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创作手法方面,《四面楚歌》采用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中国传统舞蹈的元素,使这首历史古曲通过现代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化,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舞蹈的编排方式自如灵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令整个舞蹈具有了强烈的
感染力。
除此之外,《四面楚歌》还讲究了舞者的演技和技术表现,尤其是情感的表达和舞蹈
的瞬间,都需要舞者借助精湛的技巧,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使得舞蹈更加具有感
染力和生动性,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舞蹈《四面楚歌》的选材和创作手法在将历史文化、音乐艺术与现代舞蹈
完美融合的同时,也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一种坚韧、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值得一看。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四面楚歌》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舞蹈作品,选材自中国战国时期的楚汉争霸。
这段历史中,楚国被围困在四面楚歌的局势下,最终战败给了汉国。
该舞蹈以楚国被困孤军奋战、壮烈牺牲为主要创作内容。
通过展现楚国军民的悲壮和不屈精神,表达了个人尊严与国家尊严紧密相连的主题。
在《四面楚歌》中,创作师们注重还原历史细节,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
舞蹈中出现了楚国军民以及历史人物项羽、刘邦等,他们通过舞姿、动作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楚国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和付出的代价。
创作师们还在选材和创作手法上注重表达舞蹈主题。
选取楚汉争霸这段历史事件,使得舞蹈具有了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舞蹈技巧和形体语言,传达出楚国军民奋战到底的精神,以及在命运面前的不屈与坚持。
舞蹈中的编舞手法多样,既有群舞表现庞大场面,也有个体舞者的个性展示。
舞蹈中有一段描写楚军与敌人交战的部分,通过紧凑的编排和快速的舞蹈动作表达出战斗的激烈与紧张。
还运用了舞蹈的对比手法,如对比楚国军民的悲壮与敌人的嘲笑,以及对比士兵的坚毅和将领的虚荣,使得舞蹈更加生动有力。
舞蹈中运用的道具和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特色,增强了舞蹈的视觉效果。
创作师们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得舞蹈更具时代感和观众的共鸣。
舞蹈中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舞蹈更加富有活力和现代感。
通过舞蹈中人物的沟通和情感表达,展现出了普世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
舞蹈《四面楚歌》通过精心选择选材和创作手法,以楚国军民苦战与壮烈牺牲为主题,展现出了悲壮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命运,传达出坚毅不屈的精神,也引入了现代元素,使得舞蹈更具时代感和观众共鸣。
舞蹈中的编舞手法多样,运用了群舞和个人表演的结合,以及对比和现代元素的加入,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摘要】舞蹈《四面楚歌》的选材背景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选材过程中融入了战争、背叛和忠诚等元素。
创作手法采用了现代舞蹈技巧以及传统舞蹈元素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蹈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忠诚与背叛的探索,主题深刻而富有张力。
舞蹈情节安排紧凑,通过精心设计的编排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面楚歌》的独特性在于创作手法的新颖并且主题的深刻。
舞蹈创作的意义在于传递历史文化并激发观众对于人生与忠诚的思考。
展望未来,舞蹈《四面楚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继续在舞蹈艺术领域发光发热。
【关键词】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创作手法、舞蹈表达主题、舞蹈情节安排、独特性、创作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舞蹈《四面楚歌》是一部以中国历史故事为背景的舞蹈作品,选材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发生在楚国和赵国之间的四面楚歌事件。
在选择这一历史事件作为舞蹈创作题材的背景时,制作团队考虑到了其戏剧性、情感强烈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以及在时光漫长中仍然具有启发和反思的意义。
选材的过程中,制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试图从不同角度去呈现这一历史故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创作者们在选材时尤为注重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塑造,力求将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命运展现得深入骨髓。
在创作手法上,舞蹈《四面楚歌》采用了现代舞的表现形式,结合了古代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要求,通过舞蹈的技巧和动作语言来诠释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内心世界。
这种创作手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又与时俱进,展现了舞蹈创作者对历史故事的独特理解和创作风格。
2. 正文2.1 选材背景《四面楚歌》是一部以历史传奇为题材的舞蹈作品,选材背景主要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国与汉国争霸的时期。
这场战争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多个势力的对抗和角逐,充满了悲壮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手法分析
作者: 田野[1]
作者机构: [1]海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海口570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34-13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6期
主题词: 《四面楚歌》;创作选材;手法;分析
摘要:在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四面楚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手法,可以使观众在欣赏的时候体会到楚汉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场面,同时也能感受到战争双方士兵内心所表现出的情感,使观众获得良好的欣赏体验.所以文章将对舞蹈《四面楚歌》的故事背景、创作选材以及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灯暗数行虞氏泪,夜深四面楚歌声——埙曲《楚歌》文化意蕴与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要素分析
灯暗数行虞氏泪,夜深四面楚歌声——埙曲《楚歌》文化意蕴与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要素分析朱静文【摘要】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色简洁、清晰、深沉、庄重,非常独特.从埙曲《楚歌》的源起与文化意蕴、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于埙曲《楚歌》进行审美特征分析,并以黄河泥埙九孔埙吹奏实践用为案例来验证.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埙教学之方法,探究埙乐谱之韵涵,借鉴中国与西方之音乐元素,挖掘传统与现代之创作手法,才能不断赋予黄河泥埙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黄河泥埙艺术,将其发扬光大.【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埙曲;《楚歌》;审美特征【作者】朱静文【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统称为八音。
埙属于土类众多乐器之一。
埙曲《楚歌》是陈重、杜次文老师为满足大众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根据琵琶曲《霸王卸甲》中的部分段落改编而成的。
杜老师于1984年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艺术节上吹奏的就是改编后的《楚歌》,其音色简单、浑厚、悲怆,犹如天籁。
它如人声般诉说着一种“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的悲壮、一段“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传奇,感动了无数观众。
改编后的《楚歌》讲述了: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伤凄婉的故事。
一、埙曲《楚歌》的源起与文化意蕴(一)埙曲《楚歌》的源起1.楚汉之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五年(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发动了一场大的战争。
汉元年十月,项羽在知道刘邦抢先夺取胜利果实之时,意图消灭刘邦,但刘邦意欲归顺,遂其放刘邦离去。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号召本部及塞、翟、魏、赵、代五国诸侯联军一举而占楚都彭城。
音乐专业基础知识
这些都是平时老师上课提到的一些比较常识的东西,有很多都是经典。
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和门德尔松的《伊利亚》3. 中国乐器有哪几类呢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4.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呢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器乐!5. 西方乐器如何分类呢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6. 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呢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其实还有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公认的世界最难钢琴曲。
7.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8.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呢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老师提的问题,很遗憾当时没有答上。
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12·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赫的,《钢琴十二平均律曲集》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这是去年考试没有答上的问题!13 ·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之王),老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其最出名的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押尾曲目.爱德华·斯特劳斯。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一、选材《四面楚歌》这支舞蹈作品的选材是取自于古代历史战争的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传,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楚国受到包围时,楚怀王在楚国灭亡之际,向死而生,自焚身死。
楚怀王的自裁激发了楚国士兵的斗志,他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开展了最后的反抗,表现了民族精神和抗争意志。
这段历史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所以,选用《四面楚歌》这一历史题材,不仅使得舞蹈作品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也符合了当代中国人对历史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二、创作手法1. 舞蹈动作《四面楚歌》这支舞蹈作品的舞蹈动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代战争时期的战斗场景和动作特点。
舞蹈中的动作力度往往较大,表现出壮志豪情和勇敢无畏的态度。
还有一些表现出疲惫、无力的动作,以突显楚国士兵在战争中的艰难与抗争。
整个舞蹈动作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古代战争场景的特点,还要能够表现出战士们内心的挣扎和情感。
2. 舞蹈编排舞蹈《四面楚歌》的编排需要突出史诗般的气势和战争的残酷。
舞蹈编排要考虑到人物关系、场景转换、情节发展等因素,通过构思合理的舞蹈场景和人物动作来展现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在表现主题时要突出楚国士兵们的团结和英勇,在表现情感时要突出他们的挣扎和无奈。
通过合理的舞蹈编排,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3. 音乐配合音乐是舞蹈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衬托出舞蹈动作和情感内涵。
舞蹈《四面楚歌》的音乐也应该取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音乐素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现出战争的悲壮和壮烈。
音乐的节奏和动感能够激发舞者们的斗志和表演力度,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和有力。
音乐的情感渲染也能够更好地传达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舞美设计舞美设计在舞蹈作品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通过舞美道具和场景布置来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舞蹈《四面楚歌》的舞美设计应该采用古代战争场景的元素,如战鼓、战旗、兵器等,通过这些道具的布置和利用,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战争的氛围和场景,使观众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古典舞《楚优》艺术特色分析
古典舞《楚优》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古典舞《楚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其舞蹈动作特点独特,优美大气,展现了古代楚国的风情与气质。
在服饰道具设计上,舞者身着华丽的汉服,搭配精美的饰品,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音乐伴奏则采用传统的古乐器,如琵琶、箫等,为舞蹈增添了古典气息。
舞剧主题多取材于楚国历史典故,富有故事性与情感。
古典舞《楚优》在传统舞蹈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其艺术魅力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得以彰显。
古典舞《楚优》在现代舞台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通过对古典舞《楚优》的艺术特色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优美的舞蹈形式。
【关键词】古典舞《楚优》、艺术特色、历史渊源、舞蹈动作特点、服饰道具设计、音乐伴奏、舞剧主题、传统舞蹈、地位、艺术魅力、现代表现。
1. 引言1.1 古典舞《楚优》艺术特色分析古典舞《楚优》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舞蹈动作特点、服饰道具设计、音乐伴奏和舞剧主题等方面对《楚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传统舞蹈中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以及其在现代的表现。
通过对这一古典舞蹈形式的全面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独特之处,以及在艺术表现上所展现出的魅力和影响。
古典舞《楚优》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表现力极强的舞蹈形式,其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相信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典舞《楚优》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历史渊源古典舞《楚优》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
楚国是一个以歌舞文化著称的古代国家,而“楚优”则是楚国舞蹈的代表作品之一。
据史料记载,楚国的舞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舞蹈形式以婉转悠扬、刚柔相济为特点。
在各种历史文献和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楚人在舞蹈的形象。
楚文化传承了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楚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少儿舞
第一节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少儿舞 一、《扑蝶舞》扑蝶舞,女性群舞。
编导:乔志良。
作曲:卜炎。
1955年全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会演,滁县代表队演出扑蝶舞。
两人表演:一男青年手执约五尺长的细竹丝,竹丝顶端扎一白纸块,形似蝴蝶,称放蝶者。
另一女青年左手持手巾,右手持折扇,称扑蝶者。
表演中,放蝶者使竹丝弯曲将小纸块握于手心,蝴蝶隐去。
忽而竹丝弹出,纸块随着竹丝颤抖,如蝴蝶飞舞。
扑蝶者用扇子、手巾上下左右扑捉蝴蝶。
放蝶者先放出一只,再放出两只、三只,最后放出一把竹丝,恰似群蝶纷飞。
观众在远处只见纸片抖动,看不见细竹丝,颇有情趣。
放蝶者使用蹲步、弓步、翻身、下腰、探海动作,以增加舞蹈性。
会演结束后,省文化局确定由乔志良、卜炎对这个节目重新创作,改为女群舞,改··474细竹丝为极细的钢丝弹簧。
舞蹈有一人放蝶,一人扑;一人放,两人扑;多人放,多人扑。
演员是放蝶者,又是扑蝶者。
1955年3月参加全国工农青年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大会,受到好评。
会演结束后,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记录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二、《双回门》双回门,编导:杨奇如、杨义萍、吴英鹏、朱维栋。
作曲:李剑肖。
舞蹈源于戏曲中一段抬花轿的表演。
1956年秋,省歌剧团建立,杨奇如被派往阜阳采风,偶而看到梆子戏中一段抬花轿的舞蹈表演,动作虽然简单,但伴随着唢呐曲牌《欢乐曲》的音乐节奏逐步加快速度后,很有艺术效果,因此触发了创作欲望。
后来经过在淮北地区一段时间的采访,了解到当地新婚夫妇结婚三日后必须双双回门叩拜父母,以及接新媳妇时有拦轿、闹新人的习俗。
于是由杨奇如编舞、李剑肖编曲,创作了带有喜闹情节和人物个性的舞蹈《双回门》。
舞蹈有4个人物:新娘,美丽、大胆带有羞涩;新郎,英俊而缅腆;大轿夫,身高体壮,忠厚老诚;小轿夫,精明矮小,喜闹爱逗。
演出时使用的报幕词“新郎扶轿,新娘坐轿,两个抬轿的小伙子调皮爱闹,一路上紧走慢跑,逗得新娘害臊,急得新郎直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四面楚歌》创作选材与创作手法
作者:张强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21期
摘要:舞蹈编导,是舞蹈(舞剧)创作的创造者,是舞蹈排练的指导者,是舞台演出的指揮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
这门舞蹈艺术呈现,表现于手段上的特殊性,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剧目内容和思想情感,塑造剧目中的形象,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对想表达的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编排与设计、肢体动作与表演呈现在舞台之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编”和“导”也是紧密且不可分割的。
通过我们对舞蹈编导的了解,那么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对自己创作的舞蹈作品《四面楚歌》进行分析和讲解。
该作品获得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加苏州市新人新作舞蹈展演获得“一等奖”。
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苏州市艺术节“一等奖”。
入选全国专家奖“荷花少年”评奖。
关键词:舞蹈; ;编导; ;创作
中图分类号:J7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69-02
“四面楚歌”讲的是秦朝末期,楚汉争霸,楚军被汉军围攻在垓下,当时的楚军已经是身陷绝境,汉军为了减少伤亡,用唱楚国家乡的歌曲来攻破楚军的心防,达到削弱楚军战斗力的一个心理战术。
最终项羽带领骑士突围,最终剩下几十人,项羽感到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边。
一、创作构思
舞蹈主要表现楚军被围攻垓下时,将士、将军的内心情感。
当楚军将士们听到熟悉的家乡歌曲时,内心产生了多种心理变化,有伤感、有悔恨、有无奈等等……是战,是降?各种情绪交织在其中,这便是《四面楚歌》这个舞蹈作品创作的中心思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远远高于生活。
作品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支撑,笔者不断揣摩士兵、将士、将军的内心,设身处地的思考他们的心理变化。
在创作初期,首先第一步要考虑的是,确定好了题材,作为作品的创作者,在舞蹈作品中,该表现什么,如何表现,要不要做段体,怎么段,如何段。
看似啰嗦的话语,但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无数个通宵,不断思考,不断揣摩,不断推翻而来,但这仅仅是舞蹈创作的开始。
音乐出处:在确立好了舞蹈构思和框架后,下一步,就是音乐。
一种是作曲,一种是剪接。
学校舞蹈创作这块,尤其是音乐创作经费是没有的,那么只能自行搜集音乐素材做剪接。
在搜集音乐素材中,往往会被音乐的旋律所带入,把你带入到另外的一种情景中,这时,音乐会带着你的思路走,音乐停时,又觉得扑朔迷离,具有着水平低或不可实施性。
经过不断的寻找音乐素材,和当初构思的舞蹈框架以及想表现的内容形式做融合,找到是你想要的这种感觉,接下来,可以对音乐做出剪接和拼接,但一定要符合音乐的旋律,在音乐剪接与拼接中,就像做科技产品一样,每一个主体或颜色都是合理拼接。
在剪接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问题,音乐旋律不同,出现无法拼接的状况,这时寻找的音乐素材是否合适。
最后,也可以求助作曲专业人才,进行MIDI制作。
表现形式:在前面做了一系列准备后,接下来就是进入实践编排了。
学生都是零基础,该舞蹈作品构思的初衷是中国古典舞素材,但没有基础的学生,是掌握不了中国古典舞的身法和韵律。
经过反复琢磨,最终还是想用古典舞舞姿的素材,和当代舞动作轨迹相结合,出来的舞姿还是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味道。
这样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动作的链接和古典舞的风格要求。
经过前期的作品构思,动作要为作品服务,秉尊着这样的原则,作品动作按着当代舞动作运动方式,直接、明了。
创作手法:电影、电视剧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再现历史战争画面,但舞蹈很难再现真实的流血战争的画面,但是编导可以通过演员的肢体和编创的角度来更深层次的让观众感受到将士的内心情感,这种表现手法很抽象,但是更能走进观众的内心。
作品在作品初期不想用项羽的个人的事迹来表现一个英雄人物,而采用将士的一种内心手段来再现四面楚歌的场景。
服装设计:我们传统中国古典舞,表现古代士兵或古代战争,设计素材都来自于古代展示盔甲,该作品《四面楚歌》在最初构思时,就想着脱离以前编导家所做的重重盔甲的感觉,毕竟是中国古典舞素材,结合当代舞的创造手法,想着还是用古代盔甲风格为主调,搭载现代元素。
最终在服装设计师孙颖老师设计下,完美的呈现出和舞蹈作品风格的融洽。
灯光设计:作为一名实践性舞蹈编导,从“编”到“导”,都要花好大的心思。
有了舞蹈的构思,结合服装的色调,开始灯光的设计。
主色调、配色调,在有限的时间里,最科学的做出多少个Q,都要考虑到。
抓大放小,既主要的灯光来。
和灯光老师讲述作品结构和表现形式后,灯光老师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最终敲定了主要灯光和其他配光。
二、作品讲解
第一段:开始阶段,扣主题,表现楚国军队被围攻垓下,那种恐慌、挣扎,内心产生了多种心理变化,有伤感、有悔恨、有无奈等等……是战,是降?28名舞蹈演员面对外面,围成两个圆圈,将军在中间,呈现出被围攻的场景,在动作上,要简单直接,扣主题。
跪地,双手捂住耳朵,张着嘴巴,不断的摇晃,呈现出不想听,内心极度挣扎的情景。
经过前期的铺垫,利用音乐上的转换,把场景带入到了当时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所向披靡的场景。
衔接开始的队形,两个圆圈,一个顺时针奔跑,一个逆时针奔跑,将领在中间,呈现出一种兵戎交错、鼎盛时期的场景。
一个鼎盛时期的部队,必定有着严格并科学的训练方式,那么,接下
来,就是表现如何练兵。
练兵,有多种形式,有身体上的素质训练,有打斗中的定式动作,有团战练习的队形。
第二段:经过音乐的变化,音乐中体现出了一种幻想感觉的旋律,把舞蹈作品带入到了另外的一个垓下之前,集体战争的场景。
队形形成一横排,在舞台的最后段,体现出规整有序、气势恢宏的场景,士兵相连,向前推进,表现出进攻的气势。
在团战中,有队形的变化,几位将领为鼓舞士气,在横排中脱颖而出,展现楚军将领的勇猛。
在经过不断的团战,士兵越拼越少,发现这种情况,集中兵力,再次进攻,所有舞蹈演员集中在舞台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阵势,动作上,就是拼杀和防御,并有序的做出自己的进攻动作。
厮杀过后,情景转换垓下,将士们为了保护将军,呈被围局势,在舞蹈上呈现出两个圆圈,面向外厮杀,拼劲最后一丝力气,只为军人那份神圣的承诺:忠诚。
第三段:经过厮杀过后,已经发现无法改变失败的局面,将士们对将军的那份感情开始体现出来了。
将军体恤自己的下属,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一心想让将士们投降来保住性命,但将士们一心护主,不愿离去,只为这份情。
经過最后的商讨后,将士们决定追随将军突围。
临时组建阵型,以最佳的方式进行突围,突围的结果就是在将军的眼下,士兵一个一个的倒下,看着自己的将士,将军内心起伏波澜,奋进拼杀,直到只剩下自己,大势已去,将军用无奈的眼神扫视全场,此情此景,已无力回天,那种无奈,那种无助感涌向心头。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历史悲壮的,之所以2000年前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其实还是人们心系英雄,向往英雄,通过故事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通过艺术形式的体现,作品最后的结束,呈现出一种壮举,一种军人精神,将士们对这份职业的尊崇,所有舞蹈演员呈现集中三角的队形,双手向天抱拳礼,可以称之为对职业的尊崇,也可以称之为对将军的礼仪。
将军在三角中间,高高举起,双手呈现打开拥抱的姿势,英雄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的收尾的意义,给演员和所有观众呈现出“士兵精神”,而这种不服输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伴随着最后一个造型,便永远的传递下来。
三、结语
从舞蹈作品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排练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题材选择、音乐创作与剪接、舞蹈构思,每一项节点都需要反反复复的不断去思考,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想法,精益求精,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比较不错的舞蹈作品。
然后进入实践环节,由于舞蹈演员是非专业演员,在编动作时,也要适合学生,动作太难,不但学生完成不了,反而效果也未必好,说白了,就是一种量身定做,专门为这群非专业的孩子去创作。
在舞蹈创作结束后,再进行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
在舞蹈作品中,一个用心做出来的作品,是经得起观众的推敲的。
好的东西肯定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在舞蹈创作中,也需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