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7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7张ppt)
19C:(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代表作品:《论财产和法制》

切需特 记要别
想 社 会
不重提 要点醒 混关: 淆注
主 义 的
。时 间 与 内
发 展
容 ,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1)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局限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设计未来社 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 正确途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 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三揭示: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一建立: 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③一个目标——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2)重要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P17) 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社__会__主__义___国家,将马克思主 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__科__学__社__会__主__义___ 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__欧__剧__变__、苏联解体,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 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_资__本__主__义__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 会发展的趋势看,_共__产__主__义__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资本
主义的各种矛盾,批判了它的罪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
才的设想,但存在着局限性,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社会主义思
想。这是因为( )
①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不懂得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③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④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
1.(1)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 提示:(1)× (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材“探究与分享 3”
提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 必然性,表现在:①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 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首先由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 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②阶级基 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 __理__性___、__正__义___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 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阶__级__斗__争__,看 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_无__产__阶__级___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 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 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其他社会主义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

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列宁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公正、平等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依存和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才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还强调了以人为本和全球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平等的机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

这种理论也极力反对剥削和压迫,为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

早期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大跃进”政策,试图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这一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导致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粮食歉收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随后,毛泽东提出了“文化大革命”,旨在通过一系列运动来打破官僚主义和形态主义,推进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运动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混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较为稳健地发展经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开放和改革来吸引外资,发展市场经济。

这些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动力,也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总体而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内容、意义及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一)研究对象:关于无产阶级为解放自己和解放世界进行斗争的历史条件、性质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历史条件:由资本主义造成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

性质:消灭一切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一般目的: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就是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由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和差别的社会。

性质和一般目的是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性质:是一门无产阶级的政治科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宏观上研究社会主义如何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各门学科的总论。

三)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范围非常广;2.是一门行动的学科,最富实践性;3.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四)内容: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可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的新制度。

3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4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

5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援助。

6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7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8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达成共产主义。

五)意义:1.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解决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问题;2.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3.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4.使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

六).正确认识当前社会:1.“一个中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2.“三个着眼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阶段,不能脱离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列主义,不能孤立静止的研究马列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科学社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中国等国家探索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理论与实践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下面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其当代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内在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社会制度改革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苏联、中国等国家曾进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国有制经济,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国家还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城市化改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建设。

在社会管理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将国家控制下的经济计划和指导融入国家管理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国家还推动了社会平等、教育普及、医疗卫生保障等社会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包括了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生产力发展不足、计划经济模式下资源配置失调、个体创新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1. 推动社会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发现,单一的国有制经济模式未能实现经济高效运转。

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推动社会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发挥公有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战略重点产业方面的作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经济效率。

2. 坚持开放改革,促进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国家曾长期实行封闭经济政策,导致了技术落后、创新不足等问题。

当今世界,开放和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国家间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

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积极开放市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导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三次重大飞跃。

P3-7(1)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 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飞跃;(3) 社会主义从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特别在中国,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必然性和可能性。

P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有时代的必然性。

19世纪中叶,欧洲实现了产业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它推动了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20年代到40年代短短30年间,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经济危机,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资产阶级理论所鼓吹的那样,是人类理性的体现,相反,它的痼疾已开始暴露。

与此同时,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工人运动的最后被镇压,既证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理论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也说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能指引它解放的科学理论来武装。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运动向何处去?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出了历史的必要性。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以及它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把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

与此同时,欧洲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和近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预示着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将诞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孕育了暴露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方法;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则直接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某些思想的萌芽。

这一切,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历史的可能性。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3.掌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帮助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二、讲授新课(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教师讲授:首先,我们来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探究与分享一: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1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1张PPT)

1、定范围
2、找角度
格式:
答:(1)不同点:
①奴隶社会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②生产过程中胡地位、关系: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③产品如何分配:
(2)相同点:
奴隶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 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 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无偿占有大 量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强起来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 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创立的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条件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科学社 会主义 的实践
1、巴黎公社 2、俄国十月革命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 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
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站起来
富起来
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 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无偿占有大 量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
剩余价 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 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哎,怎么就被镇 压失败了呢?
哎,还不是因为咱 没文化,缺指导!
那就找个理论大 神好好指导呗!
工人运动的相继失败,使无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2.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 的理论,指引着人 03 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04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
01
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的理论,创造性地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牛刀小试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 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 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1)“两个必然” (2)一个政党 (3)一个目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无产阶级政党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党 宣言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人 民的理论,第一 次创立了人民实 现自身解放的思 想体系。02
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终极版: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三杰
自学课本,简要概括三人的做法 你觉得他们会成功吗,为什么?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课件5: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5: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 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 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 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
①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②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③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A
④是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
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开始剧变,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不断蔓延,
3、空想的原因:
(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 美好蓝图。 (2)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 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整理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整理版)

1.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基本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的空中楼阁,而是在原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这样,经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特殊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同时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历史矛盾。

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国内普遍面临的一个状况是封建主义在各方面的影响。

表现在经济上,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因而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大量的小生产和小私有制经济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表现在政治上,个人集权制.终身制.等级制.家长制等流毒未肃清,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表现在文化上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两个极端思想的影响深远,干扰着社会主义文学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这种状况就形成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代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工人阶级和个体小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本性和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民主的要求同经济文化落后.缺乏民主传统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领导能够正确对待封建主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以及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关系。

我们从后面对于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领导人对于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特殊矛盾,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同资本主义.以及同共产主义的关系,有一个认识过程。

除了国内面临的特殊环境外,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国际上还面临特殊环境和特殊矛盾。

首先,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要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十分艰巨.复杂。

既要防备.对付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又要防备,对付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还要善于在同帝国主义和平共处中发展多种联系并利用其内部矛盾。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使命
4.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自《共产党宣言》 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 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关于《共产党 宣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
然性 ② 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指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
剩余价 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 让工人知道被 剥削、压迫的 秘密,促使工 人觉醒。
2. 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
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 诞生,它使社会主义从 空想变成了科学,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3.《共产党宣言》 的核心内容
(教材P17~P18)
2.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 以是空想,不能用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原因在 于它(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斗争 ③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④反对阶级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 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
说服感化
? (P12第一段)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未触 及本质问题)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 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想法 天真,路还不对)
把希望寄托于资本家的良心发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现代工人革命运动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基本矛盾往往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推翻和代替资产阶级的统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仅解放无产阶级,也将使人类社会彻底摆脱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

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压迫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2、《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为理论基点,科学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二、《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正文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地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三,《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四、《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标志:1848马恩《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标志:191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3、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越、朝鲜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二、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真理、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5个方面的论述,四个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他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永远不会过时。

当代世界变化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他真理性的进一步证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终将完成最后的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1)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2)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

(3)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在创造性运用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这个理论。

(4)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不能以理论的久远来作为判定其科学性的依据。

(5)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在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赢得了更高的发展速度,在西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要灭亡的时候,中国却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中国的成功,即是坚持科学社会理论的伟大胜利,又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胜利。

“划清四个界限”: 1、划清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2、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所有的界限;3、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4、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科学性质的社会理论,其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调整,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在理论层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理论体系。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消除剥削与压迫,建立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制度。

在实践层面,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

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指导,也是理论的落脚点。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实现。

在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并不断发展、丰富和修正。

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实践路径和经验。

无论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特定国情下的具体应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考验。

如何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权保障的背景下,保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是摆在科学社会主义面前的重要课题。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传统的社会主义范式在某些方面已经显示出不适应的迹象,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如何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处理好市场与计划、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等矛盾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话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全)

问答题: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的历史意义及其根本缺陷历史意义:1.对资本主义剥削现象深刻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2.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3.对工人阶级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根本缺陷: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2.空想思想家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无法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正确道路;3.空想思想家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始终无法找到埋葬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可靠的社会力量。

2.为什么说“两个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意义在于: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在社会物质生活领域;2.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生产活动的结果,肯定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4.唯物史观指示出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解放,通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在于:1.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3.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利益、经济根源上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4.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也为科学阐明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提供了依据。

4.“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主要内容及给我们的启示。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农村公社劳动组合关系的结合,使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避免蒙受资本主义剥削所带来的苦难,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启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具体设想,而是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即依据时代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转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总论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生产资料社会化的途径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学说。

它同时也指按这种学说建立的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改造,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石,全面揭示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结和落脚点。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空想社会主义及其思想代表空想社会主义反对剥削制度,主张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但是其学说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的,因而是空想的。

2、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①创立了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②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③正确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④正确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⑤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⑥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基本内容1、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规律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规律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4、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规律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6、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律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规律8、社会主义实现科学发展的规律9、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的规律10、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160余年的曲曲折折、风风雨雨、分分合合、起起落落,表明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旨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本文将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特点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以社会经济形态变革为核心。

剩余价值论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基础,揭示了剥削阶级通过剩余价值获取利润的本质。

这两个基础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点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作为历史进步力量,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追求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

奋斗目标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进动力,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社会进步: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普遍性,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有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解决社会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有力解决了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不公等问题,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4.促进国际合作: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间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倡导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 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 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 三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拒腐防变是我们党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邓小平、江泽民都曾反复强调,反 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其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结构合理、 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 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监督。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三、用政治文明破解两大历史性课题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 性课题、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 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决 策。
•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本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 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 基层民主。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 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 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回答的首要问题, 就是回答什么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党 的性质、宗旨、任务,作出了一个新的理 论概括。这个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 性,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 进性,巩固执政党的地位,统一于党领导 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全过程 。
• 二、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 理论,内容丰富,应抓住“关键在坚持与 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主要方面。
• • • • • •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 3.党内民主建设的恢复与发展 • 4.两个《条例》的产生——党内民主有了制 度保障 • 5.党代表常任制的再次提出——把毛泽东邓 小平想做而没有做完的事做起来 • 6.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提高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的能力
• (二)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发展的宝贵经验 •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总结出这样几条宝贵 经验。 • 1.党内民主的发展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 • 2.党内民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的有 力保障 • 3.民主本身就是监督 • 4.纪律是维护党内民主运作的保证
• 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在党章中除 了工人阶级先锋队又加上了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先锋队,表明了在党的性质问题 认识上的发展,同时又是紧密结合当代中 国的实际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结果。
• (二)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 党以前依靠的队伍主要有五种力量即: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随着改革开放的 社会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 阶层,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将其归结为六种人有: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 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第二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 历史的
• 一、“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 部” • 是否能做到“始终”代表,在严峻的国际 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共产党如何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有三个因 素至关重要: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二是能否坚持和巩固马克 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人民 对执政党的态度。
• 邓小平也多次强调: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 导”。其基本原理是: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 导,必须努力改进党的 建设;只有改进党的建 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和 加强党的领导。
二、“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 着新的考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十余年 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此基础 上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个大课题的破解。
教学内容:
• 第一节: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 第二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 第三节:两个先锋队
第一节: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 建设
一、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 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 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 成功;
• 从“一个先锋队”增加为“两个先锋队”, 是对党成立80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中国共 产党执政以前,为民族独立的人民利益赴 汤蹈火、冲锋陷阵;执政以后为国家富强 的人民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 族的复兴,不仅仅是工人阶级与共产党的 复兴,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两个先锋队
•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一)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的发 展 • 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改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 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增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从“一个先锋队”增加为“两 个先锋队”。这一重大的理论发展也是经历了一 个过程的,在党内甚至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一、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 须改进党的建设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人民力 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 久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 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 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调节和协调各方 面的须改进党的建设
• 否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党内在一段 时间内曾有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私营 企业主”是否有剥削?他们的利润是否是 剩余价值?
• 我们应该面对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是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 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历史性跨越和 伟大成就是怎么得来的?是出现了新的资 产阶级靠剥削得来的,还是靠亿万人民群 众辛勤劳动创造的?显然是后者。二是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有些人成功了, 说他是剥削者、是坏的,不成功的人却是 先进的,那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市场经 济还怎么搞下去?
三、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发展的 历史与经验
• (一)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 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按照其发展的推进 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从民主集中制的确立到党内民主的提出
• 2.党内民主的新认识与新设想 • 新认识:监督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 主生活。 • 新设想:党代表常任制的提出。
• 二、既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工作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基 石。但是,邓小平从来就没有放弃共产党人的最 高理想。他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 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 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 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
• • • • • • • • • • • • •
本章教学重点: 1.党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 3.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进党的建设 本章教学难点: 1.理解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的发展 2.如何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3.理解推进党的建设是解决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 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讨论 2.使用多媒体课件 3. 播放相关影视录象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九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必须改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 出,正是在总结十余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 个大课题的破解。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 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 持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 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 推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思考题:
• 1.党的性质 • 2.如何理解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 队”的发展? • 3.如何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 • 4.理解推进党的建设是解决执政党建设的一 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 断努力 ?
• 参考文献:
•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 2.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4 •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 6.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 7.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