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老照片]那一年,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1948年的上海,历史变革前的珍贵照片
1948年的上海,历史变革前的珍贵照片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引发抢购黄金风潮,由于纸币贬值,政府决定每人可以兑换40g黄金。
12月消息一传出,数以千计的人们排队等待,不幸有十人被踩死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穷人撕开码头上的棉包。
很多人在这个冬天被饿死或者冻死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一群孩子在等着慈善机构分发大米。
在那儿,他们接受教育并得到极少的食物,这所学校是宋庆龄女士建立的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一所寺庙中,看门人在睡觉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他是一个街头叫卖的小商贩。
他正在卖花生和香烟,背后商店的橱窗摆着那几个人的肖像画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推车过桥的苦力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被包围的上海,苏州河上的运输完全中断,大量船只停泊在码头
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等待离开的政府官员。
老照片:80年代的上海,一起重温老上海的城市记忆
⽼照⽚:80年代的上海,⼀起重温⽼上海的城市记忆
这是⼀组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照⽚,带⼤家去看那时的上海,去寻回记忆中的⽼上海。
图为
1988年,位于北海宁路上的虹⼝杂粮商店。
图为上海上下天桥的⼈们,那时黄浦江对⾯的陆家嘴还没有东⽅明珠、环球⾦融中⼼、⾦茂⼤
厦。
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车⽭盾、⾏⼈过街难等问题,上海开始⼤规模⼈⾏天桥的建
造。
上海的天桥不仅是⼀个交通设施,更是⼀段记忆。
图为上海第⼆⼯业⼤学前。
很多⼈很好奇为什么叫上海第⼆⼯业⼤学?第⼀呢?因为在这个⼤学之前上海已经有了上海⼯业⼤学。
不过在1994年5⽉27⽇上海⼯业⼤学和上海科学技术⼤学、上海⼤学、上海科技⾼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学。
图为1988年,上海的东门轮渡码头,两位执法阿姨正在对两位乱扔杂物的乘客进⾏罚款。
1986年4⽉1⽇,上海市政府颁发了《关于禁⽌吐痰、禁⽌乱扔杂物的通告》和《关于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简称“两禁三包”。
挂着酒店的幌⼦,门头上悬挂着“咸亨酒店”店匾。
都塞得像沙丁鱼罐头⼀样拥挤。
这是1986年,在⼈民⼴场溜冰的学⽣们。
⽼照⽚中的那个看台已拆除,在这⾥建起了上海⼤剧院。
莎⼠⽐亚曾说过,⼀千个读者眼中就有⼀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每个⼈的记忆也不⼀样。
说说你记忆中的⽼上海。
【老照片】1980年代的上海(第七集)
【老照片】1980年代的上海(第七集)1980年代,是国家改革开放开始的年代,上海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穿越回到那时候的上海,一起温馨怀旧。
第七集301:黄浦、南市、静安、徐汇、卢湾五个区组织全市教师交换住房大会。
看似在某学校操场,这种场面令那些亲历者记忆犹新。
顺便求证大会地址(孙月海,倪彤刚摄于1985年)。
大家看了老照片,大多猜测是光明中学。
302:徐家汇,近衡山路口,警察指挥交通,路口井然有序。
我用手机发的此图是翻拍自《上海画报》一则对徐家汇交警的摄影报道,来源相当可靠,且相信当年拍摄者不会弄错地方的。
但为慎重起见,特将图片发给曾住徐镇老街又当过徐汇警察的老爷叔让他辨认,他一眼就看出是徐家汇近衡山路口,因为路边的挂钟太熟悉了。
辨认此图的关键细节是挂钟,因为我们平时极少看到这个视角的老照片,大多见到的徐家汇路口场景为俯瞰图。
另外右侧的花坛及对面路口原花木商店的建筑细节,也是参考因素。
至于架空线,从这个视角是看不见的。
303:徐家汇交警在肇嘉浜路口相帮过路大娘背行李(图302-304为组图,由杨克林摄影,via1985年《上海画报》)。
304:徐家汇交警相帮过路脚踏货车推行(图302-304为组图,由杨克林摄影,via1985年《上海画报》)。
305:城隍庙附近,这位老太面部表情有点纠结。
306:城隍庙附近,安平餐厅。
路名不详。
网友“格里董”说:“看样子像梧桐路。
”307:南市侯家路,近紫华路口南望。
308:南市,旧校场路。
309:图1可能在上海书城附近,图5像是外滩海关门口。
其他几张就更不能确定,求证地址。
网友“粒粒晒太阳”回忆道:“第一张'浙江中路穆斯林餐厅',现在茶楼拐角处拍摄,茶楼二层以前有个幼儿园。
卖鱼那张也是哪里(图4),以前早上是临时菜场。
20年的记忆了。
”310:九曲桥上。
311:光启路北望方浜中路。
裤衩当街挂,也曾是上海一景。
312:金陵东路永安路口茶水摊。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如果推溯上海的建城历史,则当为元朝至正二十九年,即公园1292年。
图为老上海城墙北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2年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而后,其他列强如美、法等过相继来到上海设立租界。
图为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
图为上海南京路的茶馆。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因为当时上海自由开放的大环境,故而大量外国资本被吸引到了上海。
一时间,上海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
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但租界的保护却为上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图为上海山东路上的行人。
上海码头。
赶集的人们。
上海福州路,正在庆贺新年的中国妇女,她们好奇地看着外国摄影师。
上海热水店。
上海红庙。
上海龙华寺鼓楼。
上海静安寺路。
上海周边田间用于灌溉农田的水车。
正在田间做棉经的上海老百姓。
正在劳作的上海老百姓。
得益于本国以及外国的资本涌入,上海迅速繁华起来。
当时,繁华的大上海一度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
图为黄浦江山往来的货船,上海的繁华离不开它们。
正是因为上海地区纵横的河流,才使得当时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上海周边也随之繁华。
图为苏州河上装运好的货船。
太湖流域的一座拱桥。
太湖流域静静流淌的河流。
老照片:上海滩,流逝百年的记忆,时间带走了什么?
老照片:上海滩,流逝百年的记忆,时间带走了什么?
图片中的建筑是1857年修建的上海外滩海关大楼,此楼在1891年拆除,是第一代海关大楼
拍摄于1860-1880之间的上海新北门,位置大概在现在的丽水路人民路口
图片拍摄的是1880年的上海南京路
1890年,上海外滩,黄包车夫
图片拍摄的是1902年的苏州河,背景是第一代的外白渡桥,此桥建于1856年,当时称“威尔斯桥”
这是1902年拍摄的乍浦路
1907年,黄浦江上捕鱼的渔民
1910年,上海外滩,正在等活的黄包车夫和马车夫
照片中的建筑是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建于1846年),拍摄于1911年-1914年之间,图片左侧就是外白渡桥
拍摄于1907年,上海豫园湖心亭
拍摄于1910年,上海徐家汇李公祠,图中铜像是建于1906年的李鸿章铜像(李公祠位于现在的上海复旦中学)
1902年的集市。
老照片旧时光:上海记录(1912-1949)
老照片旧时光:上海记录(1912-1949)1912年1月1日,上海北站,上海各界人士欢送孙中山前往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合影。
1913年,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万国储蓄会内景。
1914年,上海九江路外滩,赫德纪念像。
1915年,上海精武体育会自建之新会所。
1916年,上海总商会第三任会董合影。
1917年夏,宋耀如一家在上海拍摄的全家福,这是民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前排为宋子安,二排右起宋庆龄、宋子文、宋蔼龄;后排右起宋美龄、倪桂珍、宋耀如、宋子良。
1918年,上海港口,清华留美学生在上海登船远赴大洋彼岸。
1919年,上海祥生汽车出租公司。
1920年,上海,南京东路。
1921年,上海,吃饭的劳动者。
1922年,上海,女子肖像。
1923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救护车和警察赶到犯罪现场。
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夫妇来到上海,在寓所接见各界代表。
1925年,上海,永安公司门口的骚乱与火灾。
1926年,蒋介石到上海孔祥熙寓所做客,孔夫人宋霭龄全力赞成他们的婚姻。
宋美龄手执介绍蒋介石的伦敦新闻画报偕同外甥孔令杰与蒋中正合影于庭院。
宋美龄时年29岁。
1927年,上海街头,手持警棍的美国海军。
1928年,上海外滩。
1929年,上海,中央造币厂。
1930年1月4日,上海,鲁迅全家福。
周海婴百日全家照。
1931年初夏,上海,洪灾。
1932年9月,上海,赛马场。
1933年2月17日,上海宋庆龄住宅院内,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1934年,上海外泊渡桥,某日。
1935年,上海大世界。
1936年,上海市政府办公楼。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日军进攻上海。
1938年,上海,手推车。
1939年,在日军控制下,正在修缮被毁房屋的上海市民。
1940年,上海大世界夜景。
1941年,上海,美海军陆战队巡逻。
1942年,上海,日军巡逻兵。
1943年,张爱玲与著名影星李香兰(山口淑子)在上海寓所。
1944年,上海宁海路,八仙桥菜市场。
1934年上海老照片,难得一见的“上海滩”,看看有多繁华
1934年上海老照片,难得一见的“上海滩”,看看有多繁华下面这组图片拍摄于1934年,地点为上海,这些图片真实反映了30年代上海的街头风貌和景点景观!是一份难得一见的历史文化资料,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当年是什么样子的!(时间久远,图片有所损坏,敬请谅解!)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黄浦江图为1934年的上海黄浦江,黄浦江流经上海市区,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具有航运、排洪排涝、渔业以及旅游等重要作用。
黄浦江两岸汇集了无数著名景观,可以说是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所在。
看到图中黄浦江非常开阔,江上来往的船只非常多,彰显了那时上海滩的繁华!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百老汇大厦图为百老汇大厦,百老汇大厦由英国建筑设计师弗雷泽设计,承建者为新仁记等六家营造厂。
百老汇大厦于1934年完工,此时该大厦为接近完工状态!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河滨大楼图为1934年的上海河滨大楼,该大楼位于虹口北外滩区域,由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有“远东第一公寓楼”之称。
看到该大楼建筑设计十分新颖,与今天的商品住宅楼别无二致!图为1934年的上海四川路桥,该桥始建于1878年,原来是一座木桥,后老木桥被拆除重建,因其位于邮政局大楼旁,所以该桥又称“邮政局大桥”!因为该桥较矮,所以经过的船只需要放倒桅杆才能通过!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乍浦路桥上景象图为1934年的乍浦路桥,该桥南接虎丘路,北连乍浦路,是那年代上海重要的过江桥梁。
看到图中的大桥桥面宽阔,路况非常好,此时正有一辆满载货物的板车从桥上经过!图为1934年苏州河边的一个码头处,两名码头工人正抬着重物前行。
那年代上海滩的码头工人是上海的一大特色!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外滩景象图为1934年的上海外滩景象,看到黄浦江上船只密密麻麻非常多,而岸上的马路也是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人力车图为1934年的上海街头,一群在街头休息等客的人力车夫,人力车又被称为“黄包车”,是那时代上海的特色产物,可以说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上面照片是1934年的上海,外白渡桥图为1934年的上海外白渡桥,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桥始建于1856年,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
老照片里的上海--上海琐记(九)
老照片里的上海--上海琐记(九)在1862年-1945年之间,南京西路叫“静安寺路”。
很难想象,在1862年以前,如今的南京西路沿线,是水稻田,如同江南水乡一般,无数的小河浜纵横其间;在大片精耕细作的农田中间,还有无数个村落,沿着小河浜呈带状分布。
20世纪初的静安寺路街景(约1908年),当时刚有有轨电车,照片里可以清晰看到电车轨道。
1923年雪后的静安寺路。
从20世纪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的十余年间,在上海经商致富的洋行大班们(多数是英国人),纷纷选择在静安寺路兴建大型独立式花园别墅,不久这条马路沿线就形成上海最早的一片高级花园住宅区。
如沧州别墅(1900年建,已拆除,今锦沧文华大酒店处)、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1906年建,已拆除,今上海商城处)、意大利总领事馆。
不过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则是犹太房地产大亨哈同在1909年建成的爱俪园(今上海展览中心处)。
1910年左右静安寺路附近的欧式豪华住宅,花园宏大。
1908年静安寺路意大利总领事馆,主体建筑也是三段式、讲究对称的古典风格。
20世纪初静安寺路意大利总领事馆大门。
1910年初富商马克斯·穆塔格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上的豪宅。
哈同花园(爱俪园)大门。
充满乡村气息的爱俪园一角,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致。
1934年,张光宇美术作品:上海沧州饭店。
原址后来建造了锦沧文华大酒店。
沧州饭店(Burlington Hotel),由英商上海饭店公司投资,占地8800平方米,是当年沪西最著名的豪华旅馆。
沧州饭店建筑呈直角手枪型,弧形回廊,罗马式圆柱,外观令人震撼。
1930年代沧州饭店客人行李牌。
1906年,英商汇丰银行大班克莱格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376号近西康路)口建了一幢3层砖木结构带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住宅,其建筑红砖、红瓦配上白色大理石券廊、柱式,做工精致、地道,是20世纪初典型的上海豪宅。
1980年代初原汇丰银行大班住宅外景,时为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等单位办公用房,1985年拆除让人叹惜。
【老照片】1937年的上海旧影
【老照片】1937年的上海旧影
摄影:哈里森·福尔曼
1.大街的两边,招牌林立,可以看见吴良材的牌子。
2.远东饭店和大光明照相馆
3.街边有家鸟笼店
4.这栋楼和现代的居民楼没太大区别。
5.空地的旁边有不少小洋楼。
6.这栋楼现在在上海还有吗?
7.东方饭店
8.这几个女子是干什么的?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这张照片不知道是不是拍摄在日军占领上海以后拍的,如果是日军占领上海以后拍的,那这几个女子可能就是日本女子,从服饰上看,有点像。
9.上海外滩,经过近百年,还能基本上保持原貌,非常难得。
【四年级作文】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四年级作文】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这张老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军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每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想起日本人的罪恶行为。
那天,上海火车南站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人们都急忙逃命,忽然,只听见“轰隆隆”
的声音,接着又响起一声“轰——”的巨响,日本人投下了一颗炸弹。
天桥坍塌了,紧接
着房屋倒塌,所有建筑物在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妈妈,爸爸!”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在铁轨中间哇哇地痛哭,他不时地向左右看去,他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他除了其他亲人吗?他为什么在痛哭?也许他的亲人都被甩在废墟
里面了。
刚才还在美好地享用亲情的孩子,在一瞬间就变成了孤儿。
过了一会儿,一位幸存者看到这个小孩在哭,觉得很可怜,就把他给带回了家,他以
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谁也不知道。
无耻的日本人,你们想要过丧失家人的体会吗?你们想要过入侵他国的后果吗?恳请
抽起你们的野心吧,你们就是不能顺利的!。
一张震惊世界的老相片
一张震惊世界的老相片
杨世泽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将要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1937年8月28日中午2点多多一家来到了上海火车南站。
多多一家三口惊呆了!南站上人山人海,站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小泥鳅一样向前挤去,想在火车来的时候早点上去。
呜---呜---呜---呜……这声音越来越近,显然是火车来了,大家抢着往前冲。
火车在人们的迫切期待中停了下来。
大家蜂拥而上,还没几分钟,车厢里挤满了人。
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人们以为是几只蜜蜂在车厢外,直到几架飞机冲了下来,人们才喊:飞机来了!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这时,数架日本零战盘旋在上海火车南站上空,子弹像雨点般从天而泻,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烟和火焰随着爆炸声腾空而起……爆炸后的上海火车站像一个垃圾场。
多多这个可怜的孩子,坐在废墟中,他望了望周围的垃圾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眼前的残砖断瓦,用稚嫩的手一点一点的搬开压在自已脚上的砖头,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话,他和他的家人早就已经离开上海了!他的家人又在那里呢?原来他的家人用全身护住了自已的孩子,不幸被炸死,这个孩子活了下来,但他身上血迹斑斑,有一些伤口还在血流不止。
直到几个小时后,一名苏联战地记者看见了他,拍下了这一幕。
日本人来了,他们手拿着大刀,身穿战衣,从多多身边走过。
突然,大刀从小男孩的脖子砍过去,可怜的多多当场死亡!日本人太坏了,坏得失去了人性!日本人,你们太无耻了!文章。
一张照片_小学四年级作文300字
一张照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张旧照片,那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南站时,被记者拍下的真实情景。
1937年8月28日,黑暗弥漫着整个上海的天空。
几十架日本轰炸机像猛兽一般扑来,一瞬间,那一片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废墟,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
明明的亲人和父母也随着一声声爆炸声离他而去,被炸得面目全非。
三岁的明明坐在尸体成堆、血流成河的废墟上撕心裂肺的哭喊着,仿佛在向苍天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暴行。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当今世界上的一个悲惨的角落——伊拉克,那里的人们同样也在哭泣。
停止吧,战争!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在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在失去父亲。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1959年上海珍贵老照片:图2让人怀念、图4让人羡慕、图6已经绝迹
1959年上海珍贵老照片:图2让人怀念、图4让人羡慕、图6已经绝迹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图为50年代的上海苏州河。
上个世纪工业的兴起促进了上海的发展,也造成了苏州河的污染。
苏州河遭遇严重污染,黑臭日益严重,曾经令人骄傲的苏州河不但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也有损上海的大都市形象。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整治,苏州河现在已经复活,河水变清。
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图为4个小男孩吃着冰棍过马路,冰棍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夏天止渴解暑食品。
以前没有哈根达斯、可爱多,但是曾经我们吃过的那些最简单的冰棍,却成了一生忘不了的味道,或许我们记忆里那香甜的味道不是来自冰棍,而是来自卖冰棍的吆喝声和吱吱作响的自行车。
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图为位于上海南京路的新世界百货商场,新世界于1915年开业,当时叫“新世界游乐场”,1957年,公私合营挂牌“新世界百货商场”,是二十世纪上海最早的钢筋水泥结构商业楼。
1992年新世界上市,成为上海商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年轻妈妈用小竹推车推着小孩走在街道上,吸引了一大群路人的目光。
这种小竹推车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属于“奢侈品”,那会儿一辆小竹车将近10元钱,而一个月工资才十几元,很少人买的起。
在那个年代小孩出门大都是由大人抱在手上,到了七八十年代后,就开始满大街都是推着小竹车遛孩子的,如今曾经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小竹车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图为一家人搬入工人新村,非常的开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上海为了解决城市工人住宅问题,建了一批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建造、样式参照苏联集体农庄的工人住宅。
1959年上海珍贵历史老照片:在民国初年至上个世纪50年代前,黄包车风靡上海街头,到了1949年後,脚踏三轮车兴起,黄包车逐渐被淘汰。
1955年上海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了博物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一线城市的上海,现在大街上已经见不到这种脚踏三轮车了。
历史老照片: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火车头上挤满逃难者逃难者火车上海
历史老照片: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火车头上挤满逃难者逃难
者火车上海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逃难者挤满木船
1949年3月,上海北站,逃难者挤满了南下的列车。
1949年5月,上海四川路上的国军“胜利”游行。
1949年3月,上海北站,逃难者挤满了南下的列车。
1949年4月,与黄包车夫讨价还价的外国海员
1949年3月,南下逃难者挤在一火车头上。
1949年5月,一村民拉着他的所有家产向市区进发。
1949年5月,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在上海郊区建立的防守开阔地。
1949年5月,撤离的外国人行李等待装船。
1949年5月,挤满舢板的苏州河
1949年5月,已遭战火破坏的上海虹桥地区。
1949年老照片:实拍上海解放,图2市民迎接解放军战士入城!
1949年老照片:实拍上海解放,图2市民迎接解放军战士入
城!
老照片: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1949年5月12日,横渡长江后的解放军,大概30多万解放军兵力开始攻取上海,经过16天的上海战役,在1949年5月27日,上海得以解放。
图为上海解放当天,解放军入城接管上海,市民坐在坦克上庆祝解放。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解放军入城。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百姓载歌载舞庆祝解放,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老照片: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百姓庆祝上海解放。
1937年上海老照片淞沪会战中的上海城市风貌
1937年上海老照片淞沪会战中的上海城市风貌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3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
以下为本组老照片预览:
《世紀の黎明を描く上海の戦跡》系列明信片封面
闸北、上海北停车场
白川桥附近
闸北、商务印书馆
白川桥
闸北民居内的战壕
江湾镇赛马场
闸北路边的沙袋及防御工事
市政府残迹
吴淞镇
庙行镇、爆弾三勇士之碑
大场镇表忠塔
上海北停车场、鉄路管理局の残骸
爆弾三勇士之碑
戦跡视察伜献远�
市街戦の人柱、北四川路に于ける我英霊碑の一部
大场镇
大场镇未完成的防御工事
吴淞炮台
我们可以看到战火中的上海,到处倒是废墟,日军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三年级作文写景:上海旧照
三年级作文写景:上海旧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1937年8月28日,正是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站的真实情景。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特别繁华的景象,突然,许多炸弹从空中飞下,“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时,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不一会儿,只见周围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火车都被炸毁了,铁轨也断裂了,许许多多的房屋都倒塌了,地上都是碎片。
这时,有个大概两三岁的小男孩独自坐在废墟旁边嚎啕大哭,他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呢,一个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也许他的爸爸妈妈已经被埋在废墟下面了吧,他一定很伤心,很害怕,所以嚎啕大哭吧。
我相信他一定会被好心人收留的,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泪奔,一组1993年的上海老照片,带你走进那时的上海人家
泪奔,一组1993年的上海老照片,带你走进那时的上海人家跟人聊天,说起十年前,我的第一反应会是1997,而不是2007,仿佛自己还停留在从前,不愿承认时间的脚步竟如此匆匆。
十年,一个漫长的字眼,可是当我们暮然回首,却会发现,原来,已经十年过去了。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如今住的那么舒适的高楼房子,但似乎过得比现在更开心,更无忧无虑。
近日,微博上一组摄影师Stuart Franklin 拍的1993年的上海老照片火了,记录了当时上海人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顿时涌现。
1993年,一个说早不早,说晚也不晚的年代。
可能当时的你还没有出生,可能你还在牙牙学语,也可能你已经开始记事。
这组记忆老照片,足以带你重回1993。
△家庭烹饪。
上海,1993年当时的人家都是住在这种老式房子里,窄小的一条弄堂,但是邻里之间都是相互很熟的关系。
那时候的厨房不叫厨房,叫灶披间或者灶头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城市家庭开始告别煤球炉使用煤气罐。
现在的人们都开始搬进新公寓,那种烧菜没有油烟机,只靠一扇小窗排气的灶披间已经不再。
看上去整齐干净很多。
△上学路上的孩子。
上海,1993年一些矮平房,看这张照片感觉这一片地方正在等待拆迁,当时的小孩就是三五好友约着一起去上学放学,不禁想到自己的外婆家那时候也正面临着拆迁,从对面已经拆迁掉的“小山堆”穿过去,瞬间路程近了一大半。
现在的孩子可能就会有父母起着自行车送着上下学,自从摩拜这类共享单车出来后,小朋友更是自己骑车上下学了。
△家庭卡拉 OK 演唱。
上海,1993年那年代要是家里有个卡拉OK的,就已经算是土豪了。
那时候我家里,如果来客人了什么的,吃好晚饭老爸就会打开这个卡拉OK,邀请他们高歌一曲~现在,来了亲朋好友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到外面聚餐,过后就去KTV里嗨一场,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套路。
不知道现在你们家里的卡拉OK都还在吗?△传统新年。
上海,1993年那时候的新年有多热闹,是现在再也回不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