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考试浅谈

合集下载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考试的思考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考试的思考
・语 文 教 学 研 究 ・
改革 中等 职 业 学 校语 文教 学 考试 的思 考
彭 文 胜
[ 摘 要] 中等 职 业 学校 的语 文教 学考 试 应 该 与 普 通 高 中有 不 同的 理念 和 方 法 。 中等 职 业 学校 语 文课
程 的 职业 性 决 定 了教 学 目标 不 同于普 通 高 中 ,因此教 学要 注 重 实 用 ,教 学考 试 改 革 则要 突 出多样性 。 [ 关键 词 ]中等 职 业 学校 ;语 文 考试 ;改革 语 文 是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的 一 门基 础课 程 ,教 学 考 试 是 评 价 教 学 效 果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手 段 。 中 等 职 中华 优 秀文 化 、吸 收 人类 进 步 文 明 、提 高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科 学 文化 素 质 的 基 础 。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语 文 教学 大 纲 规 定 : “ 等 职 业 学 校 的 语 文 教 学 目 中 标 是 :在初 中语 文 的基 础 上 ,通 过 课 内外 的 教学 活 动 ,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巩 固 和 扩展 必 需 的语 文 基 础 知 识 ,进 一 步 提 高 现 代 文 阅 读 能 力 、写 作 能 力 和 口语 交 际 能 力 , 培 养 浅 易 文 言 文 的 阅 渎 能 力 、文 学 作 品欣 赏 能 力 以及 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养 成 自学 和 运 用 语 文 的 良好 习惯 ,为 提 高 全 面 素 质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和 适 应 职 业 变 化 的能 力 奠定 基 础 。 ”这 其 中讲 到 的要 进 一 步提 高 的 “ 种能 力 ” 和要 培 养 的 “ 三 三种 能 力 ” ,与 普 通高 中 的语 文 教 学 目标 是 一 样 的 。 所 以 ,基 础性 应 该 是 高 中 阶段 教 育各 类 学校 语 文课 程 的 共性 。 从 现 阶 段 的 生 源 情 况 来 看 ,进 入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学 习 的 初 中 毕 业 生 ,其

中职教师考试申论

中职教师考试申论

中职教师考试申论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中职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探讨中职教育发展之路,为中职教师考试提供思考。

二、中职教育现状及问题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我国,城乡、地区之间中职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2.师资队伍短缺。

中职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紧缺专业领域的教师严重短缺。

3.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与企业、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4.教育质量不高。

部分中职学校过于注重规模扩张,忽视教育质量,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三、中职教育发展之路1.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地区之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中职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领域,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实施订单式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提升教育质量。

中职学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实施者,肩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应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责任心,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以能力为起点——谈职业教育语文科目的考试

以能力为起点——谈职业教育语文科目的考试


有的极 致。但 是挑 战也是存在 的,因为毕竟现在 的教学方式还 比较 陈旧落后, 学设施和教学 对象素质的参差不齐,都对改革提 出了 教 不小的挑战。所以最简便 的方式就是从课堂的效果验收场所:考卷 上进行 改革 ,是最切实有效 的方式。 我认为寻 求一种教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应是可行的。 遵循这一原 则,职校语文考试试题分类分为 “ 积累 运 用” 阅读 理解” 写 、“ 、“ 作”三个部分较为合理。三个部分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目的是 着重 考查 学生 的语 文能 力 。当然 ,难 度应 适 中,难 度 系数 大约 0 0 O 5左右,保证大 多数学生能考好 。 .7 一 .7 我们的学 生毕业 出去走上社会绝大多数都是工人,他们不需要 有 多么深厚 的文化底蕴。上班的时候,不会有客户要求他先背诵唐 诗宋词才开始谈合 同。更不会让他们翻译一段文言文然后才开始 谈 业务 。他们需要的是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养 成,必将对他们 将来 的创业起 到一定 的促进作用。 所 以在有 限的学校学 习生涯 中, 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以培养 学生 能力为本位 。而 “ 累 运用” 阅读理解 ” 写作 ”三种方 积 、“ 、“ 式最能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理解 、 筛选 、概括、写作 、分析等语文综 合能 力。平 时的教学过程和最后的考试 中,都应该 以这些为 目标和 标准 ,去展开教训工作。切实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和服 务。 “ 累 运 用”主要可以考查学生对 “ 、字 、词、句”等小语 积 音 素单位 的掌握情况, 尽量杜绝选择默 写这类过于机械的题型。 例如: 不用选择题 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对错,给出一小段文字,其中有五个 生字给 出了注音,要求学生根据注音写汉字。这样就可以保证大多 数学 生能得分,避免选择题造成全对全错的偶 然性。 “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阅读能 力,这一部分题 型应全 部采用主 观题 型。考查学生台 筛选概括分析 归纳等 能力。而 “ 文”则应贴 勺 作

关于职业教育学生考试评价方法的讨论

关于职业教育学生考试评价方法的讨论

关于职业教育学生考试评价方法的讨论摘要: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化学校考试改革,实现学校的内涵建设。

要求我们在考试评价方法上要做到科学合理明确,使考试能发挥其相应的诊断作用,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考试评价方法学科心理特质学生发展1、认知考试的必要性1.1 合理认识学校内部考试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经过我们教学后形成学科心理特质,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以便以后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等等。

但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只是简单的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这门课乃至整个学习的成就,不科学的分析考试结果的成因,这样长此以往,考试变的越来越盲目,甚至严重偏离考试的目的。

因此,在判分时大都是根据学生每题作答情况记分,试卷的总分为学生的合计分数。

这个总分虽然可以表示学生总体作答情况,但是它最大的弊端就是模糊了学生在每个试题上的差异,那么这个考试分数来表现学生的实际学业能力就是有特定性的。

1.2 科学的使用考试结果长期以来的考试中,大家都注重比较考试成绩的高低,最多使用平均成绩做一些考试成绩,而不分析造成这些结果的内在与外在原因,这就造成了考试逐渐背离教育目的,弱化了考试本身的内涵,抹杀了考试的教学诊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歪曲了考试的教育作用。

因此,我国的教育被打上了“应试教育”的标签。

只用考试总分来作为学生优秀与否的选择标准,我们就逐渐失去了对丰富的考试数据关注的兴趣。

忽视考试的统计数量关系中隐藏的教育信息,使考试自身的作用下降,甚至不能促进教育与学生的学习。

所以说这种只关注考分,是低层次的教学管理与控制组织形式,已成为制约我们教学提高的因素。

因此,在使用考试分数时,必须客观深入的解释学生的学科心理特质,分析形成不同分数的心理原因,深刻认知学生的心理学规律和个性特点,以便彰显考试对学生的诊断作用。

1.3 正确发挥考试的诊断功能我系每次考试结果都有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考试数量关系中的一些有用信息,从而正确的发挥了考试对学生的诊断作用。

职业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方案

职业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方案

职业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职业教育学校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和强化职业教育学校的考试管理工作,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方案。

二、考试内容1. 考试科目: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确定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

2. 考试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实操、口试等各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水平。

3. 考试内容:对各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考试题目与教学大纲相符,涵盖重点、难点和考核要点。

三、考试安排1. 考试时间:根据学期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确保考试和教学工作的衔接。

2. 考试地点:确定考试地点并提前通知学生,保证考场环境的安静和整洁。

3. 考试监考:组织专业教师作为监考人员,确保考试的公平和规范进行。

四、考试评价1. 成绩评定:根据考试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确保评分公正准确。

2. 成绩公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公示成绩,提供学生查询成绩的渠道,确保成绩公开透明。

3. 成绩复核:对于有争议的成绩,学生可以提出复核申请,经过核实后进行成绩调整。

五、考试管理1. 考试安全:加强考试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

2. 考试备案:对于每次考试,进行全面的备案工作,包括考试试卷、答卷、评卷记录等。

3. 考试数据统计分析: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六、监督及督导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考试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 督导评估:定期进行考试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七、宣传与培训1. 宣传工作:加强对考试管理工作的宣传,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考试政策和规定。

2. 培训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试管理能力。

结论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强化职业教育学校的考试管理工作,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为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提供有效保障。

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维普资讯
CHENGREN AOVU JI
蠢番●●
263 第3 0/ 总 2 期 00 0
文章编 号 :0 1 7 4 2 0 )3—0 3 0 10 —8 9 (0 6 0 0 5— 2
圈豳圈围困圜豳 圜圈豳豳
王 瑛
( 云南财贸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 60 0 ) 云南 5 11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教 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 改革高职教 育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目前对高职教 育考试制度 和方法 的改革 。 应从转 变传统的考核观念、 改革考试 内容、 构建 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 系等几 方面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考试制度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7 8 5 c 1 . 文献标识码 : A
结合离职教育的培养 目标和教育特点。 转变 传统 的考核 观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 目 标是培养德 、 、 美全面 智 体、 发展 , 具有 良好职业道德 , 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需 要 ,具 有 必要 的理 论知 识基 础和 较 强实践 动 手能 力的应用型专 门人才。其教 学过程和培养 目标有三 个显著特点: 一是注重 岗位能力培养, 根据 “ 按需施 教 、 以致用 ”的原 则 , 学 组织课 程教 学 、 试验 和 实 习; 二是 强调 课 程体 系 的针对 性 ,课程 设置 不是 从 学科 出发 , 而是 从 职业 岗位 的需求 考虑 ; 是合 理选 择教 三 学 手段 , 重理论 联 系实 际和高 超 的职业技 能培 养 , 注 使学生具有适应一线 岗位的基本素质。这些特点既 符合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指导意见和高职教育的发 展 方 向,也符 合社 会和 经济 发展对 多规格 、多层 次 、 多类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因此, 高职教育考试 改革要 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先导,以高等技术应用型 人才培养为 目 , 标 构建 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导 向、 检 测、 鉴定 功 能 , 有利 于促 进和 客观 评价 学 生综合运 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 以保证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考试 的引导 作用 , 提高 学生 的知 识运用 能力 、 分析和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 科学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 、 人才 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力发 展 的考试 观念 ,不要 单纯 的以课 程 和教 材 知识 的难度 、 深度 和考 试 的分数来 衡 量学 生 , 而要把考 试 真正 当作是实现教育 目标过程 中的一项有效手段。 高职 高专 的考 试 目的和 指 向应 该更 加 明确 , 紧紧 围 绕人才 培养 目标 , 强化 能力 、 能考 核 , 技 通过 考试 建 立正确 的教 育教 学 导 向 ,更 充分 地发 挥 好考 试在 培 养一 线技 能性 、 实用 型人才 方 面 的功 能和 作用 。 二、 改革考 试 内容 , 立 考试 的能 力导 向 确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 为生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张岚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课程考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新的形势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考试的改革更显迫切。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考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就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22-123,96)
【作者】张岚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改革 [J], 徐结海
2.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改革 [J], 徐结海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 [J], 吴琦
4.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J], 张岚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 [J], 王彦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学》考试课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课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知识点绪论1.什么是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3.重要教育家。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际应用课程,在国语学校开设有机械工艺原理课程,拉丁语学校开设医学、农学、机械工艺学等课程。

代表著作《大教学论》。

(2)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劳作教育,代表著作《劳作学校的概念》。

(3)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其代表著作之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列了“教育与职业”一章。

4.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1)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

(3)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

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

(5)关于职业指导工作。

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6)此外,黄炎培还对职业教育的学制、招生、考核、经费、师资培养、行政管理、实习、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做过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1.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在本质上的区别:教育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

对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考试的几点看法

对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考试的几点看法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和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改革 的不断 深入 ,逐步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培养 面向生产 、 建 设、 管理和服 务第一线 的技 术应用型人才 ; 建构了以培养职业能 力 和 基 本 素 质 为 主线 、 以职业 能 力 为 本 位 的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基 本 框 架 ; 本 形 成 了 面 向 基层 、 对 岗 位 、 调 应用 、 重 实 践 的教 基 针 强 注 育 教 学 特 色 ; 在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并 教学 内 容 与课 程 体 系 、 学 方 法 教 手段改革和以产学研结合为标志的办学模式改革 、 以强化人才培 养质量控制 为主题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改革等方 面取 得了突 出 2 高职 教育 考试 的 目的 进展和显著成果 。 但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程 考试 目的是考试主体根据客观需要对考试 活动功能 和价值 度 的考 试 手 段还 没 有 进 行 有 效地 改革 没 有 引起 普遍 足 够 的重 视 。 的 主动 选 择 和 确定 , 考试 活动 的出 发 点 和 归 宿 地 。 考 试 目的 直 是 考试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 , 现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 接决 定考 试的种类 、 程序 、 内容、 准及组织形式 。 标 导引考试 活动 是” 知识本位 ” 式 。 模 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目标 的能力本位要求 的方 向, 是设计和完成考试活动 的首要前 提。 从教育本质上看 , 考 存在着诸 多不适应 , 甚至在很多方面严重掣肘 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试本身不是 目的,仅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 和 教 育 教学 质 量 的提 高 。 考试 应服 从于教育教学 目标 , 考试 不仅要着眼现在和过去 , 应 更 着眼于未来,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标 和推力 。对 高等职业教育 1 目前高职 教 育考试 存在 的问题 而 言 , 试 是 基 于 培养 目标 需 要 , 学 生 某 方 面 或 诸 方 面 的 知 识 、 考 对 11对高职教育的考试缺 乏研究、 . 对考试的作用认识不深入 技能 、 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 、 甄别和评价的教 育活动 。 考试 的 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 的束缚 , 没有真正构建起与其适 作用一方 面在 于全 面客观地 评价教学 目标 的实现程度 和鉴别学 应 的考 试 观 和 考 试 模 式 , 试 实践 中缺 乏 科 学 的 考 试 观 的 理 论指 生 的差 异 性 ; 一 方 面 在 于 学 校 管 理 部 门借 助考 试 手 段 , 以判 考 另 用 导 , 于 凭 经验 行 事 , 在着 主观 随 意 性和 盲 目性 。 过 存 定教学质量升降 , 检验教学工作 成效 , 出问题原因 , 找 进而寻求针 12考 试 的 内 容 结构 不 合 理 . 对 性 地 改进 措 施 。 制 、 进 和 保 障 教学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 教 学 工 控 改 对 重 知 识 考 核 。 技 能 、 力 和 素 质 考核 ; 试 的 内 容 与专 业 人 作 实 施全 面质 量 管 理 ; 更 重要 的作 用 在 于通 过 考 试 测 量 这 一 手 轻 能 考 而 才 培养 目标 、 课程 目标的要求脱节 。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 。 高职 段 。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 发学习兴趣 。 激 培养进 取精神 , 引导教 高专教 育形 成了 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 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 学 发展 方 向 , 进 学 生 能力 和 素质 的发 展 提 高 。 促 因此 , 职高 专 教 高 模式 ,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 近或超 育考试 的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督导激励 、 评学促教和教学管理功 过 1 1但 目前 绝 大 多 数 学 校 技 能 和 能 力 的考 核 比重 仅 占考 试 的 能 , 动 学 校 、 师 和学 生 各 方 面 的 主动 性 和 积极 性 , 证 和 促 进 :, 调 教 保 2 %左 右 , 至 于个 别 院 校 根 本不 进行 技 能 和 能 力 的 考 核 。 0 甚 比例 人才培养 目标的完全 实现 。 明 显 失 衡 ;考试 内 容仍 材 和 局 限 于教 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讲 授 范 围 。 侧重于考核知识 的识记和掌握 。而不注重知识 的迁移 和综 合应 3 高职教 育考试 内容 用 , 致学生“ 课记笔记 , 前背笔记 , 导 上 考 考后 多忘 记 ”技 能 和 能 ; 科 学 的 考 试 应 基于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以及 与 之 相 应 的课 程 目标 , 力考试标 准不 明确 , 命题及评分欠科 学 , 考试程序不 严谨 , 组织实 选择能够 充分 体现课 程 目标 要求 的具体知识 、 技能与能力 , 尤其 施不严密 , 考试 的信度和效度不 高, 从整体上看来实践教学 考试 是 课 程 最 基 础 、 关键 、 核 心 和有 特 色 的 内容 , 当 确定 考核 内 最 最 恰 仍处于探索阶段 , 尚无成型有效经验 ;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的指标 容 的广度与深度 以及技 能与能力层次 的要求 ,保证 考试 的全 面 体系 、 评价 方式及组织体系不完善 , 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鉴 定结 性 、 客观性和综合性。高职高专教育考试 内容包 括国家职业资格 果 的客观性 尚难被社会 用人单位认可。 鉴 定 和 学 校学 业 考 试 两个 方 面 。 1 . 试 形 式 ( 法 ) 一 3考 方 单 31国家 职 业 资格 鉴定 . 许 多 学 校 的课 程考 试 仍 然 基 本上 是 闭卷 笔 试 , 多样 化 的考 试 考试国家职业资格 内容及要求在 国家颁布 的职业标 准或考 形 式 结 构 尚未 普遍 形 成 。学 校 教 学 管理 部 门对 期 末 考 试 形 式 、 时 试规范中都有系统清晰的表述。 这些 “ 准” 标 是国家组 织行业专家 间和空间等规 定太死 , 不利 于教师根据课 程性质和特点 以及学生 根据近期产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岗位对知 识 、 技能与能力要求而制 个性差异 选择考试方法 , 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教 育考试改 定的 。 而且会 随着社会 、 经济和科技 的发展不断对其修订。 国家职 革研究和探索 的积极性 。更不利 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 、 业 标 准具 有 权 威 性和 规 范 性 , 业 院校 必 须 依 此 来 规 范 和 组 织 相 职 技 能 和能 力 。 关 教学和考 试工作 , 学生 掌握“ 准” 使 标 中要求 的“ 应知 、 应会” 内 14重 期末 总结 性鉴定 性 考试 。轻 教 学过 程中 的形成性 诊断 性考试 . 容, 以便 于学生参加并通过 与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等 对学 生 课 业 成 绩 的 评定 过 分 依 赖 单 一 的 期末 总 结性 考 试 。 其 级 考 试 。 化 岗位 培 养 的针 对 性 , 强 就 业 能 力 。 强 增 成绩往往 占课程总成绩 8 %左右 。 0 这种 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 32学校 学业 考 试 _ 课业成绩 的做法 , 导致学生不 注重平 时学 习 , 过分依赖期末死记 与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 的高职高专校内学业考 试 内 硬背搞突击 , 使考试 的导学促教功能难 以发挥。 容主要 体现在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设置 的各门课程中。 正确地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改革探索

送》 课 程 设 计 强 化 了学 生参 与过 程 的 考 核 , 对 整 个 设 计 过 程 确 定 四个 考 核 点 实施 考 核 并 按 O . 3 、 0 . 2 、 0 . 3 、 0 . 2 的 权 重 综 合 评 定 成绩 , 其 中设 计 方 案 优 选 、 设 计 计 算 和 方 案 实 施 三 个 观 测 点 采 用 学 生 自我评 价 、同 组 学 生 评 价 和 指 导 教 师 评 价 相 结 合 的方 法给定成绩 , 设 计 完 成 后 采 用答 辩 的方 式 考 核 。 上述 考试 方 法 与 内 容 的 改 革 实 践 , 突 出 了 知识 的应 用 、 技 能 与 能 力 的考 核 , 推 动 了教 学 内容 与 方 法 的改 革 . 强 化 了学 生 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 促 进 了学 生 自主学 习 , 提 高 了教 学 质 量 和 高技 能实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质 量 . 使广大学生受 益 . 赢得 了 广 泛 好评 。

_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考 试 改 革 探 索
许 丹 王 娜
(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南京 摘 要 :考试 是 高 等 职 业 院校 教 学 工 作 的重 要 环 节 。 目 前 高校 现 行 课 程 考 试 制 度 存 在 形 式 单 一 、 内容 陈腐 、 试 题 质 量 不 高、 教 师 自 由空 间 小等 弊 端 , 严 重 影 响 了高 校 教 学 质 量 . 应 进 行 改 革 。要 树 立 科 学的 考 试 观 念 , 明 确 考 试 目标 , 丰 富 考 试 形 式, 更 新 考 试 内容 , 培 养 高素 质人 才 。 文 章 通 过 分 析 3 0 多门 成 功 的 考 试 改 革 课 程 ,根 据 我 院 的 实 际情 况提 炼 出考 试 改 革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作为学生在该阶段主要的学业考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就业和未来发展。

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需要有效的对策才能够得以解决。

1.考试趋同化严重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往往以应试为导向,存在趋同化严重的问题。

各地考试难度、组卷方式和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经常因名次、政绩等因素导致涉及院校就业的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和重视,这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发挥和公平公正的考试。

2.考试内容落后,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还存在着以传统、学科知识为主的问题,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而且考试题型单一,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考试工具单一,亟待更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的工具主要仍然是纸质试卷,所以试题质量和涵盖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而对于在线考试和机考等新型考试工具的应用和普及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二、应对策略1.推进“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适度增加”的改革为了解决当前趋同化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考试的分类管理和优化考试机制。

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制定不同的考试方案,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和留学计划,适当增加和强调重点科目的考试难度和案例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减少限制性、繁琐的考试内容,真正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育。

2.更新考试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特点为了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加入当前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等内容,这既能够丰富考试内容,又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多元化的考试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当前单一的试卷考试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广、宣传和应用在线考试和机考等多元化的考试工具,促进考试工具的多元化和科技化,为考试提供更加完善的考试基础和保障。

浅谈“职教高考”制度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

浅谈“职教高考”制度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

浅谈“职教高考”制度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也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了“职教高考”制度的出现。

然而,这一制度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职教高考”制度在中职人才培养改革中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传统的中职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培养。

而“职教高考”制度的出现,使得中职生可以选择参加高考,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实施这一制度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职教高考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综合性,中职学生对于考试内容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差异,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些问题给中职人才培养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首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改善教育条件。

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条件的改善,以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合理设定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向,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同时,中职学校也需要加强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的合作,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和实践实训基地的共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再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实训的开展,并将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

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职业教育考试命题之我见

职业教育考试命题之我见

传 统蕴含着 丰富的教育 内容 ,对学 生的养成教育起 着 巨大作用 ,而养 成教育是 对 学 生 行 为 指 导 与 良好 习惯 培 养 的一 种教 育 模 式 。纵 观
人 的 一 生 , 凡 有 所 作 为 , 有 所 成
3 .确定话语含义实质的策略。话语含义 实质可以通过重读或非重读方法加以确定。 在
数 中国英语 学 习者在课外练 习英语 的机会
甚少, 所以觉得 听力理解难度很大。在这样
测到是在进 行一场宴会 。人际关 系包 括确
定 讲 话 人 的 身 份 、他 们 之 间 的 秉 疏 程 度 以

的环境下 , 我们认 为, 听力课 以及 整个语言 学 习过程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 师如何组
二 、基于策略的 教学法在中国英 语学 习者听 力教学中的应用
为 了有 助 于 学 生 的 理 解 , 教 师 的 关 键
基础。 中小 学生是祖 国 的未 来 、 家 庭 的 希 望 ,只有 充分 发挥 传 统 美
质含义。 教师应在使用基于策略的教学法中注 意下面几点: ) ( 了解学生在听力理解中所存在 1
是根植 于策略培训 中的一种方法。 它的主
要 目的是 教 给 学 生 如何 有 效地 听 。首 先 , 使
学 习者意识 到语言 产 生某种功 能 的方 式; 其次 ,使 学 习者意识到 他们 所使 用 的各种 策略 , 即就 是说发展他们 的无策略意识 , 因 此教 师的任务就在于教 给学 习者使 用更 多 的能有助 于他 们解决听力任 务的策略。 为 了让 学 生在 听 力课 堂有效地 进 行 听 力 活 动 ,教 师首先 必须明 白在基 于策略的听力 课 中的一个核心单元 的结构原则。

试谈职业教育考试的改革

试谈职业教育考试的改革

试谈职业教育考试的改革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而目前的职教专业考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现行的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标签:职业教育;考试改革1.目前职业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考试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而传统上,我们国家教育中大多采用采用书面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考查,甚至很多时候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的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不可能真正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运用程度。

以分数决定一切的考试形式对职教类的专业更为不适用。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目前职教类专业的考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把握不甚明了,观念上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惯性影响,没有真正理解现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对考试的本质、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树立与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2]没有建立起适合培养国家现代化教育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模式。

(2)考试的形式上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大都可以通过简单机械的记忆来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无法全面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做出考查。

学生对于这样的考试缺乏足够的兴趣,考试只是应付差事,而且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这无疑中助长了学生群体中的坏风气。

(3)考试的内容上与所学专业脱节,没有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

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职教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一般都能达到 1 ∶1,甚至更高,但是在考试的内容上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比重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比例关系。

命题(如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大多要求复述课本或教师讲授过的内容,以大量客观性题目组成的标准化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样的考试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考试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考试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考试的几点思考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整体表现为对语文的自学抱著无所谓态度,常常就是听课想要听到就听到,不敢听到就不听到;课后作业存有时间就搞,没有时间就不搞甚或想要搞就搞,不敢搞就不搞。

特别就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指出语文过去研习得极好,可以先放一摆,临上阵前再搞出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进了“冷宫”。

他们指出语文可以学可不学,因为研习得再深入细致,在中考中也干点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深入细致学,分数也高没哪儿回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忧虑恐惧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自学语文的重要性存有充份的重新认识,但由于基本功高和自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自学上代价了一定的不懈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踪影提升甚至发生退步,于是,他们便对语文自学丧失了信心,害怕上语文课,害怕碰到语文书,对若想努力学习语文存有担忧。

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心情极度紧绷;考试时无法分散注意力,无意识范围变宽,思维刻板,情绪慌忙,时刻害怕失利,并想象失利后的情境,无法充分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涅槃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晓得该怎么办才不好。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现状及原因、教学和考试的关系等方面着手,分析了高职课程考试的性质、目的、形式和考试管理的全过程,诠释了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考试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高职;课程考试;命题标准;反馈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考试是测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就考试的性质看,高职的课程考试(结业考试)应该是一种总结性的目标参照性考试,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便是学生阶段性学业成绩是否达到教育教学培养标准的尺度,考试主要是为了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能力的增长等方面的情况,所以考试只需考查学生学习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标准的程度),其结果的评判应该是是否合格。

就考试功能而言,课程考试更是兼有提供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双方活动和对评价对象的活动作出总结的作用,即兼有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的功能。

“三教统筹”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规模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之而来的就是关注教学质量,而考试,作为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的课程考试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考试命题、阅卷方面,许多课程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阐卷,教师一般是根据自己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命,题,而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

2.在试卷分析方面,或是没有进行分析,或往往较多地进行了分数的统计分析及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方面的分析,而对试卷本身的质量和通过试卷反映出的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分析有限,特别是对于如何改进教学,进言甚少。

3.在考试管理方面,尽管各高职也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考试管理,但由于考试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大的系统工程,与教学、考试的形式选择、命题、考场管理、阅卷等考试环节以及与教风,学风都息息相关,单一地抓考场管理这一个环节很难取得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高职院校考试考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考试考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考试考务工作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输出的质量和数量,在本文中,针对以往高职院校考试考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高职教育考试内容、考试安排、考试形式、考试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社会上大热的计算机专业中,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标签:高职院校考试考务思考前言最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突飞猛進的发展态势,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保持优势,以及如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成为每所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教学框架,尤其在考试中,受传统的考试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监管不严,学生和学校不够重视,以及考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提升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传统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趁着时代的春风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

高职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偏向于实践,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是为社会提供专业的IT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当前软件工程专业的考试设置中,还普遍延续以往落后的考试制度,没有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调整,导致考试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不大,严重制约了软件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根据大量的实例分析,我们将目前软件工程专业考试考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列为以下几点。

1.考试定位不当,观念陈旧传统的考试模式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并根据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否获得学分、奖学金、荣誉称号和学位。

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认为考试只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分数,把考试作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学生本身也将考试作为拿到毕业文凭和学位的主要途径,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动力被磨灭,综合素质的发展受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写论 文 已不 适 用 于职 业 教 育 ,对 中职 类 学校 学生仍采 用应试 教育 ,会造成职 业
要】 传统 的教育考试方 法代 应 的教材成 了学生们 的 “ 天 书”,对 其 内容 往往不求 甚解 ,死记硬背 ,更不 要
学校 的 毕 业 生 操 作 能 力 差 和 综 合 素 质 低 的现象。 因此 ,职业教 育必须更新 考试
要 用途 。
由此 可 看 出 , 现 有 的 这种 题 型单 一 、 答案单一 、形式单一 、时间单一的考试 , 很难达到检 验学生真实 的知识水平 、检 验学生 的实际能力 ,发挥考试 的教育功 能, 以满足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因此 , 我们必须要 更新考试观念 。科 学的考试 方法必须 为素质教育过 程服务 ,为促进 学生个性 发展服务 。考试 不仅 要考察学 生掌握科 学文化知识状 况 ,基本技能水 平 ,而且要 考察学生认 知能力 、动手 能 力 、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和 自学能力 、 创造 能力 ,并 且能显示 出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意志 、习惯 、品质等非智 力因素 对 学 习的影 响 ,要达到上述 要求就必须 根 据教 学内容采用 开放的 ,灵活 的多种 考 试考 核方法。要考察学 生的常识性 知识 可采 用闭卷 的形式 考试 ,要考察学 生实 验操 作能力 、技能 操作能力 、实践 动手 能力 等可采用实 验操作 、技能操作 和小 制作 竞赛 的形式 考试 ,要考察学生 知识 转化能力、 应用能力 、 实际解决问题 能力 、 自学能力等可采 用全开卷 ,半 开卷 和小 论文 的形式进行 , 要考察学生综合素质 、 分 析力 、想象力 、感 悟力 、创造思 维等 则 可采用写 心得 体会 ,问题设 置和现场 能力测试的形式考试等等 。 综上所述 :职业教育必 须改革考试 内容 ,从仅考原理 ,公式,基本知识转化 到重点考 核实际应用能力 和综合素质上 来 ,这样才能实现 “ 教是为 了不教 ,学是 为了 自 学”的最佳 目 标。作为 以 培养技术 型人才为重点 的学校 ,应根据职业类学校 学生 的学 习特点和社会 对中技类学 生的 要求 , 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做准备 ,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采取较科学 的教学方法外, 方法来配合教学。它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 直延伸到学期考 试 , 致 使学生考试 时作 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还可以检验知识 与运 弊。 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 ( 3 )由于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 ,相 复合型人才做准备 。
一 一
【 摘 要】 探 究教 学作为一种基本教 学方式 , 是 新课改 大力提 倡的教 学方式 ,它对 学生的科 学 说 更 深 层 次 的反 向 思 考 或 质 疑 了 ,而 这 素养发展起 着十分 巨大的作用 ,学 生在探 究活动 种学 习方法在试卷 考试 中屡屡 奏效。但 中提 高 了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同 时 也 培 由于没有真正地理解 ,考试完不出几天 , 养 了创新 能力,体会到像科 学 家那样研 究科 学的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李春富 考试 前所记 的内容会全部 忘记 ,最终是 过 程 。 本 文 结 合 氢 氧 化 钙 性 质 的 教 学 , 谈 谈 探 究 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到他应该 掌握 的知识。 教学在具体化学教 学中的 实施。 由于学生 只是 一味地追求 高分数 ,使得 【 关键词 】化学 ;探 究;教学 这种考试制度造就了一批 “ 高分低能儿” 。 ( 4)当前 ,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意 创设教学情境 ,引入新课 识非常强 ,他们对 自己学成后 能否马上 【 教师 】 投影 、配乐 朗诵 :明代爱 国诗人 于 就业更感兴 趣,而采取试卷考 试这种形 谦所著的 《 石灰吟》的诗朗诵 。这是一首反映了诗 式是很难 满足学生 的期望值 的,因此 , 人不怕牺牲 、 不畏艰难 、刚直不阿的高 尚情操 的诗 , 学生的学习非常松散 ,热情不高。 但诗句里包含了一个物质 的性质 , 这个物质的性质 , ( 5)由于试卷考试在考试形式上的 就是今天我们需要探究的知 特点 ,注定 了其无法实现 操作性 的工作 识 。那么,大家想一想 ,熟 内容 。只要 掌握 了理论 知识 ,就可 以通 石灰 c a( O H) 具 有 哪些 过考试 ,完 成学业 。学生 在学习 的过 程 性质呢? 中只重视理论知识 的学习 ,对这个 知识
观念 。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应试 教育 ;
负面影 响
我国的教育系统一直是 以测 验考试 的成绩来评价 学生的学习结果 。考 试的 主要形式是采 取试卷考试 的形式 ,用成 绩来衡量学生某 一门课程 的知识 掌握情 况和完成学业 的情况 ,这种考试 制度在 定程度 上可以促进学生 的基础 理论知 识 的学 习,而由于考核 内容 统一 ,评判 标准较 为客观 ,能较好地体 现考 试的公 平性。因此 ,这种考试制度被广为运用 , 并沿用 至今。但是教 师都 深刻地清 楚,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为 了促进 学生个性 的 全 面发 展。然而 ,受传 统教 学思 想 的影 响 ,教 师却 将学 生的个 性发展 标定 在升学 或就 业标 准 的模式里 。 “ 成绩好”、 “ 就业 ”成 了教 学 的唯 目的 , 以分数论英雄 , 教学 中考什么就教什么 , 考 什么 就学 什么 ,不 考 就 不教 ,不考 就不 学 , 许 多学 生不得 不尽力 压 制 自己的个 性 ,没有 自 己的 兴趣 、爱 好 ,学 生 “ 变成了考试的奴隶”, 失去 了学 习的动 力 ,以 至学 生知识 结构 畸形 , 个性 发展狭 隘及至萎缩 。 对 中等职业 类学校 的学 生仍采 取这 种试卷 考试 的形 式,对学 生 的知识 运用 能力 、解 决 问题能 力、 学 习与再学习能力 、 知识 转化 和创新 能力 的 考核 方面缺 乏应 有的功 能 ,造 成 职 业 学 校 的 毕 业生 操作 能力差 和综合 素质低 的现象 ,严重影 响职业教育办学 宗旨的实现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 目前 ,职业教育考试方法仍采用应 试教育这种传 统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 可能导致以下几个负面影响。 ( 1 )由于采取试卷考试 ,在 出题时 会考虑 到考试 的 内容 围绕 书本 的 内容 , 在帮助学生 复习时往往给 出了复习范围 和复 习重点 ,学生只要掌握 了复习内容 就可 以考试过关 ,顺利毕 业,更 不用说 他们会查询课本 以外的知识点了。 ( 2)由于采用试卷考试 ,学生会产 生这 样一种想法 :全面地 复习不如有针 对性 的复习效率高 。这样 就使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 中产生强 烈的依赖思想 ,依赖 老师给考试重点 ,而这 种依赖情绪会 一
职业教育教学考试浅谈


点最 终在实际 的工作 中到底该怎样具 体 运用 却不去理会 。因此 ,我们 的学 生往 往在 上岗初 时没 办法马上投入 工作 ,还 要对 其进行二次 培训甚至更长一 段时间 的培训 ,这样我们 培养出来 的学 生就无 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学生 】 “ 粉 身 碎 骨 浑不怕”说 明了熟石灰的制 作 过 程 ,它 由 C a C O 加 热 变成 C a O,再 由 C a O与 水 反应后得到的; “ 要留清 白 在人 间”说明了熟石灰 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