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整理
生理学重点整理
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具有的反应能力或特性。
2.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
4.可兴奋细胞:凡在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如神经、肌细胞和腺细胞。
5.强直收缩:如果给肌肉以连续的短促刺激,则可产生连续的重合式收缩,称为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
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6.前负荷:在肌肉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称前负荷。
7.后负荷:当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8.渗透压: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单位面积半透膜的力量。
(血浆渗透压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9.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10.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11.(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人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12.呼吸商:某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计提二氧化碳产量与氧气产量的比值。
13.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4.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各种溶质和水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15.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
16.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激素。
17.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18.出胞: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19.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Bible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生物有机体各种技能的科学,对象为人体及高等动物了的各种机能。
其层次分为器官和系统水平,分子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3.什么是稳态homestasis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有哪些部分?内环境:细胞外液,其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内环境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5%,组织液14%,脑脊液和淋巴液较少。
4.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特点是?神经调节: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主导地位,其方式为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快速而精准体液调节: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候体液调节收到神经系统控制。
其特点是:缓慢,但持久而广泛一些。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陈胜适应性的反应。
其特点是:作用比较局限,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尚未参加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5.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急性实验(离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和活体解剖方法等)和慢性实验。
6. 负反馈和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到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负反馈;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反馈信息的作用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到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正反馈;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逐步增强直至完成(分娩和凝血反应)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2.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相对稳定的电位差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细胞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一些列相继的过程。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这门学问啊,那可真是既有趣又实用!它就像我们身体的秘密地图,指引着我们了解自己身体内部的奇妙运作。
先来说说血液循环系统吧。
咱们的心脏就像一个超级勤劳的泵,不停地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你知道吗,我曾经观察过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那些运动员们在场上奔跑、跳跃,一个个气喘吁吁的。
这时候他们的心跳就会加快,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养分,心脏就得更卖力地工作,把血液快速地送到肌肉那里。
这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在应对剧烈运动时的精彩表现。
呼吸系统也很神奇!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都要经过鼻腔、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想象一下,当你在爬山的时候,越往高处走,空气越稀薄,你会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是因为身体感觉到氧气不够了,要拼命地多吸一些进来。
我有一次爬山的经历就特别明显,爬到半山腰我就累得不行,呼吸变得急促,每一次吸气都好像要把周围所有的空气都吸进肺里似的。
消化系统也不简单。
从我们把食物放进嘴里那一刻起,一场神奇的旅程就开始了。
牙齿把食物嚼碎,舌头搅拌着,然后咽下去,食物就进入了食道。
在胃里,胃酸和各种酶开始工作,把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
我记得有一次吃了一顿特别丰盛的大餐,结果肚子胀得不行。
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吃得太多,消化系统忙不过来了,给我发出了“抗议”的信号。
还有泌尿系统,肾脏就像过滤器,把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来,形成尿液。
你有没有试过在冬天,因为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而憋尿?这可不好哦,长期这样会给泌尿系统带来负担。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做出各种反应。
比如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回来,这就是神经系统在保护我们。
我曾经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摸到了热炉子,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就是神经系统传递疼痛信号的结果。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就像青春期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让我们快速长高。
生理学的知识点真的是丰富多彩,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个神奇的“身体机器”。
人体解剖生理学整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整理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2.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对其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的结构称为肾单位。
4.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5.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6.白质:由神经元纤维聚集而成,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7.神经核:由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成的团块,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8.神经节:由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成的团块,位于周围神经系统。
9.单纯扩散:细胞膜两侧的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称为单纯扩散。
(如O2、CO2、NO、脂肪酸等)10.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称为易化扩散。
(如K、Ca、Na离子及葡萄糖等)11.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环节,将物质逆电-化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12.兴奋性:生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1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收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传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15.阈电位:膜上Na离子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临界电位。
16.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17.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8.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19.心指数:由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20.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名解: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负反馈,正反馈举例。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第二节不考)名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域强度、阈电位钠钾泵的功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动作电位传播方式是局部电流,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肌丝滑动的过程,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第三章血液名解: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浆渗透压组成及意义,血浆的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及对应缺乏会导致什么样的贫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负性调节,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够判断某人是ABO血型中的哪一种(不考虑亚型),Rh血型系统,血量改变产生的影响,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概念: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心力储备(搏出量储备+心率储备)、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房室延搁、微循环舒张期和心率相关,性脏泵血的过程与调节机制及相关特点,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自律细胞的基础,兴奋传导速度在心脏中最快和最慢的部位,心脏的起搏,心肌收缩的特点;血管的功能性分类,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式,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高低与什么有关,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各起什么作用,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有效滤过压(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区别),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条神经+1个反射活动(5个成分,2个过程)+2个激素(肾上腺素和N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变兴奋的机制,冠脉循环的特点、调节。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系统科学,主要涉及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1.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细胞膜的通透性、离子平衡、细胞器的功能等。
其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基础。
2.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元的发放活动、突触传递、神经调节等。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神经调节对于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调节至关重要。
3.肌肉生理学:研究肌纤维的收缩和放松过程。
肌肉的收缩是通过肌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而神经冲动则是触发肌肉收缩的重要信号。
4.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细胞的产生、发育和成熟过程,探讨生殖周期和激素调节。
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周期对于种群繁衍和进化至关重要。
5.循环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管的收缩和扩张等。
心血管系统通过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至全身,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6.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肺的通气和氧合作用。
呼吸是机体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过程,保证细胞正常的代谢和生存。
7.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胃、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
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生存所需。
8.代谢生理学:研究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利用和代谢过程,探讨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
代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包括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
9.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控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血液循环,调节和协调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过程。
10.免疫生理学: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以及免疫反应的调节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侵害。
综上所述,生理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泛,涉及到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方面面。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是关于生命和生命体系的学科,探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生理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细胞、器官、系统、生物体整体等多个层次。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部分: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理学研究至关重要。
本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内信号、细胞器等知识点。
1.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膜,具有物质传递、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构成,其中的蛋白质具有筛选和传递物质的功能。
细胞膜还具有吸收、排泄、感知、调节等生理功能。
2.细胞内信号细胞内信号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内源性化学物质等类型。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理反应。
细胞内信号在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细胞器细胞器指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不同的细胞器在细胞代谢、能量转化、物质合成等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部分:器官生理学器官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多个细胞构成的结构,器官生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器官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对整体生理过程的影响。
本部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知识点。
1.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多个器官,主要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等。
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生命的运转至关重要。
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肺、气管等多个器官,主要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多个器官,主要负责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代谢产物的排泄等。
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营养物质的平衡和生理代谢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系统生理学系统生理学是关注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眼于整体生理学问题,并结合响应机制和生理学反应等方面,探讨机体平衡调节的机制和影响。
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反射——是批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5.膜电位——生物细胞心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8.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
10.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血型——指血细胞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
12.血液凝固——血液从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4.心输出量——也称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1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窖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55%-65%。
16.呼吸——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
或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
18.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9.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呼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1.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2. 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发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理解)4.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第⼆章单纯扩散定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
如:O2,CO2 ,⼄醇,尿素,⽔等易化扩散定义:⽔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质,从⾼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耗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跨膜转运的过程。
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转运体为泵。
如:钠钾泵,H+泵,碘泵(2) 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泵建⽴的Na+势能贮备,跨膜主动转运物质的过程。
如葡萄糖,氨基酸、H+和Ca2+等物质跨膜转运的⽅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胞。
四.动作电位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细胞两侧产⽣的快速、可逆、⽆衰减扩布的膜电位变化。
是细胞兴奋的表现,具有周期性。
AP分去极化(钠离⼦外流)和复极化(钾离⼦内流)期。
AP具有全或⽆的特征。
动作电位特征:全或⽆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刺激。
阈强度: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下刺激仅使细胞产⽣局部电位,该电位⽆不应期,随刺激强度增⼤⽽增⼤,随传播⽽衰减,但可总和五.神经肌⾁接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轴突末梢AP—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N受体结合—终板电位—肌细胞膜AP六.⾻骼肌收缩的形式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作等张收缩时长度缩短,张⼒不变。
等长收缩:肌⾁作等长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增加。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肌⾁受到⼀次刺激,爆发⼀次动作电位引起⼀次收缩强直收缩—在连续刺激下,肌⾁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产⽣单收缩的复合,包括不完全/完全强直收缩七.影响肌⾁收缩的因素1.前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2.后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3.肌⾁收缩能⼒对肌⾁收缩的影响(内因)第四章⼼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幅值: -90 mV 离⼦基础: K+外流、与⾻骼肌、神经细胞类似⼆.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特点:(1)最⼤复极电位⼩, 阈电位⼩(2)0期去极幅度低(70mV) 速度慢(10V/s),时程长(7ms)(3)⽆明显的1、2期(4)4期⾃动去极速度快(0.1V/s)离⼦基础4期⾃动去极:①K+外流(IK)逐渐减少②Ca2+缓慢内流(ICa-T)③Na+内流(If)进⾏性增加0期去极:Ca2+内流(ICa-L)三.影响⼼肌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RP): 胞外K+⽔平②阈电位(TP)③Na+ (Ca2+)离⼦通道的状态四.期前收缩:窦性节律外的刺激产⽣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代偿间歇:⼀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段较长的舒张期五.⼼肌细胞⾃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蒲肯野细胞100 50 40 25次/分⼼脏搏动受⾃律性最⾼的⼼肌细胞⽀配影响⾃律性的因素:(1)与⾃动去极速度成正⽐交感神经促进If & ICa-T(2)与最⼤复极电位成反⽐迷⾛神经促进IK(3)与阈电位⽔平成反⽐六.⼼肌细胞的⽣理特性有兴奋性、⾃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电图包括P、QRS和T波。
生理知识点
生理知识点
1.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供身体使用。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感知和处理外部和内部的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
5.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功能。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并将其排出体外。
7.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合成性激素以及进行繁衍后代的过程。
这些只是人体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实际上人体生理非常复杂,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值得深入学习。
如果你对特定的生理领域或主题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将尽力为你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的生理活动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在细胞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生理学研究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
神经生理学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控制、自主神经调节等。
3. 呼吸生理学呼吸是生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呼吸生理学研究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气体输送等生理机制。
4. 消化生理学消化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它涉及到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生理学研究了消化器官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以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过程。
5.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它包括肾脏、尿道、膀胱等器官。
泌尿生理学研究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排泄和调节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包括多个内分泌腺和内分泌激素。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了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在生理调节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7.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输送系统,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完成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循环生理学研究了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搏动、血管的张力和血液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生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体内多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通过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医学诊疗的原理。
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保健和医学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生理学要点整理
8、心脏泵血过程答:(1)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2)心室的射和充盈过程:①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特点:心室第一次密闭;室内压升高最快;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特点:由于心室收缩引起室内压提高,使射血得以完成;心室容积由最大至最小;射血速度由快至慢);②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特点:心室第二次密闭;室内压下降最快;心室容积最小,保持不变);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特点:由于心室舒张引起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使充盈得以实现;心室容积由最小至最大;充盈速度由快至慢)。
9、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机制。
答: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故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心肌的初长度: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心肌纤维初长(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即在生理范围内,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使血液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2)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心肌收缩能力是心肌细胞功能状态的一种表述,与心脏搏出量或每搏功呈正变关系。
搏出量的这种调节与心肌初长度无关(故又称等长自身调节),而是通过调节心肌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的。
(3)后负荷:心室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它的变化可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从而影响心搏出量。
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会直接引起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所以为克服后负荷的增加,必须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量,才能维持一定的搏出量。
(4)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增加每分输出量;但是当心率太快时(>180次/分),由于心室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降低,反而使每分输出量降低;而心率太慢时(<40次/分),心室的充盈量接近极限,充盈量和每搏输出量不再相应增加,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第二节体液与环境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2、血液又称全血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9、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10、等渗溶液:%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①运输O2和CO2②缓冲酸碱度变化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和叶酸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参与生理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2、血液凝固后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抗B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着4、室缩期占:①等容收缩期占: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A压即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射血期占: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积变小5、室舒期占:①等容舒张期占: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充盈期占: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房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快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②↓→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2、后负荷A血压①↑→搏出量↓→心输出量↓②↓→搏出量↑→心输出量↑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③↓→心输出量↓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6、第二心音;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第二节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㈠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①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00~120MMHG②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60~80MMHG③脉搏压即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④平均动脉压指在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㈡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①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②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或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③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储存大A中→大动4、脉扩张→①缓冲收缩压②心舒期大A回缩→①维持舒张压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续的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动脉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7、搏出量: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8、外周阻力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①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②负值—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如过敏→部分血浆蛋白漏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④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延髓『①心迷走中枢+②心交感中枢-→心输出量↓』『③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血压↓6、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呼吸第一节概述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4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吸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于: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②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5、胸内压=-肺回缩力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2/3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1项重要指标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三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2、CO2、H+、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①CO2:一定浓度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②0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③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二节机械消化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第三节化学消化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吸收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第五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①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着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④环境温度:在20~30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度2、体温的生理变异:①昼夜的变化②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③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④年龄⑤其他,肌肉活动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第一节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L160~180MG%第三节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B受体的阻断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第十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生理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6M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3、眼的调节:①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③双眼球会聚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6、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生理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①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鼓室气体振动→蜗窗又称圆窗→内耳②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协调②相互拮抗③允许作用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②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着增高、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②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③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第四节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第五节胰岛1、胰岛的生理作用:①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②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③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生理部分THEEND。
生理学重点整理
内环境:即人体的细胞外液,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其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for example:负反馈:降压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正反馈:分娩,排便排尿balabala贫血:人体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
贫血的6种原因:1)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造血原料如铁缺乏或营养不良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3)红细胞成熟因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肾病时引起EPO减少,引起肾性贫血。
6)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脾性贫血。
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沉降的距离,沉降速度越快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
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能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样状态的过程。
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
心率储备:加入搏出量不变,使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心输出量也会增加。
心率储备就是实测的最大心率(在实验室测定的)和静止心率之差。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流动血液的压力。
受多种因素尤其是血容量的影响。
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的侧压力。
初中生物人体生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人体生理知识点整理人体生理知识点整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
每一个细胞都有特定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互相协调合作,维持着我们的生命运行。
在初中生物学中,我们需要对人体的一些基本生理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重要的人体生理知识点。
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让氧气进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主要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呼吸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是气体交换,即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的毛细血管壁上通过扩散进行交换。
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
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消化过程中的关键是消化酶的作用,它们能够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到全身各个部分。
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推动血液流动,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产生、储存和排除尿液。
主要器官包括肾、膀胱和尿道。
肾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产生尿液,并将其储存于膀胱中,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主要器官包括脑和神经。
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们通过化学和电信号进行通信。
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处理和响应各种刺激。
6.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主要器官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胰腺和性腺。
这些器官产生的激素会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对其功能进行调节。
7.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负责提供身体的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
除此之外,骨骼还能够产生血液细胞,并帮助肌肉进行活动。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躯干骨和四肢骨。
8.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负责产生力量和进行运动。
主要肌肉类型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连接骨骼,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中,负责内部蠕动;心肌是心脏独有的肌肉类型,用于维持心脏的收缩。
运动训练中的整理活动与生理效应
运动训练中的整理活动与生理效应运动训练中的整理活动主要是指一些恢复性的、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调整的活动。
这些活动在运动训练后进行,旨在减少肌肉疲劳、增加血液循环、降低心率、调整呼吸节奏、加速废物代谢和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整理活动可以分为主动整理活动和被动整理活动两种类型。
在主动整理活动中,运动者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和伸展运动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轻松的散步、放松的跑步、徒手操等。
主动整理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废物代谢,减轻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通过适当的伸展运动,还可以释放肌肉的紧张和僵硬,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被动整理活动主要是指通过一些外部工具或方法来进行的身体调整。
常见的被动整理活动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等。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肌肉和淋巴系统来促进废物的排泄,缓解肌肉的疼痛和僵硬。
热敷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的废物代谢,放松肌肉。
冷敷则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的疼痛和疲劳感。
整理活动的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整理活动可以通过增加心率和血液流速来改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促进废物的排泄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2. 缓解肌肉疲劳:整理活动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和废物的排泄来减轻肌肉的疲劳感。
适当的伸展运动还可以释放肌肉的紧张和僵硬,缓解肌肉的疼痛和不适感。
3. 放松神经系统:整理活动可以通过促进神经系统的平静和放松来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可以帮助运动者进入休息状态,加快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4. 加速废物代谢:整理活动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工作来加速废物的排泄。
这可以减少废物在肌肉和组织中的积聚,降低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整理活动在运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调整,减轻肌肉的疲劳感,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者在进行运动训练后应该重视整理活动的进行,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整理活动方法。
生理笔记整理
生理笔记整理1,稳态:指通过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生理功能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阈电位:刺激引起细胞内正电位增加,使静息电位增大达到一定的临界值3,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4,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6,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其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反射弧被破坏,反射活动将不能完成7,体液调节是指体内产生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体液调节特点:反应慢,作用时间长,作用面广泛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例如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9,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10,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能减弱对控制部分的活动11,单纯扩散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例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乙醇,尿素,1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组织,在蛋白膜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13,主动运输指在蛋白酶的参与下,由细胞代谢供能,物质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14,入胞指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从膜外进入膜内的过程。
出胞指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15,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两侧的电位差1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可逆性,可传播的膜电位变化。
17,血细胞比容男性正常值40%至50%,女性37%至48%18,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19,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20,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65---85g/L球蛋白为15----30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为1.5-----2.521,血浆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组成22,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四点零至五点五乘以十的十二次方每升,女性为三点五至五点零乘以十的十二次方每升,新生儿红细胞数可超过六乘以十的十二次方每升23,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24,成人每天红细胞的生成需要20---30mg的铁25,DNA合成减少,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减慢,使红细胞的生长停止在初始状态而不能成熟,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6,正常人体内储存的维生素B12有1000----3000ug27,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一百至两百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28,血液凝固的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原的过程29,正常起博点:是指由于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是控制整个心脏兴奋和节律收缩的中心。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单纯扩散这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转运方式,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扩散。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代表是钠钾泵,它通过分解 ATP 来实现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差。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形成。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具有“全或无”特性、不衰减传播和脉冲式发放等特点。
二、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质,溶质包括血浆蛋白、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血液的携氧能力有重要影响。
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型和输血也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ABO 血型系统是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划分血型。
输血时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三、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是血液循环的核心。
心动周期是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输出量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所以能影响两者的因素均可影响心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 ① 前负荷:正常引起心肌初长改变主要是静脉回心血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搏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受心室充盈持续时间及回流速度的影响。
6、尿量变化
1.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尿液增多。
(1)血液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 压升高,滤过增多。(主要因素)
(2)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尿液增多。
(3)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 器,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使抗 尿激素(ADH)的分泌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
7、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1.肾小管中溶质浓度是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小管内糖浓度增高,妨碍水分重吸收,形成多尿,这称为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利尿原理也如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抗利尿激素是调节尿量的重要激素,能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痛刺激等。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称为水利尿。
下丘脑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障碍时,出现尿崩症。
3.醛固酮也是调节尿量的重要激素。
(1)生理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对Na+、Cl-、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分泌。
(2)分泌的调节: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循环血量减少分别通过兴奋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交感神经,使近球细胞肾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增加含量增加,刺激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发挥保钠排钾的作用。
2、为什么吸入CO2后,呼吸运动会加强?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每当动脉血中 PCO2 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且在一分钟左右达高峰。随着吸入气中CO2 增加,提高了血中PCO2 浓度,使呼吸加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调节呼吸中枢的活动。但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5. 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溶液3毫升,尿量增多
给家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3毫升,使家兔短时间内增加了1500毫克葡萄糖。如一只体重为2·0公斤的家兔,按其血容量200毫升计算,每100毫升血中增加了750毫克葡萄糖,加上家兔本身血糖浓度100毫克/ 100毫升血,此时,血糖浓度达到850毫克%。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肾糖阈 (160~180毫克%)。使得肾小管液中出现较多葡萄糖,肾小管内溶液渗透压增高,防碍水的重吸收,水随糖一齐排出体外,于是尿量增多,即为渗透性利尿。
(4)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刺激增强,通过神经上传使ADH分泌和释放减少。
2.刺激迷走神经,尿量减少。
刺激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Ach,Ach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出现心率变慢、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的效应,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生成减少。
3. 静脉注射 1: 10000去甲肾上腺素 ,尿量减少。
由于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这样,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压和血量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少,原尿滤过减少,尿生成减少。
4.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减少。
垂体后叶素含有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成份,影响尿量变化的是抗利尿激素 (ADH),ADH可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加快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DH用量大时,还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减少。
(2)心率: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心率超过180次/min时,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在40次/min以下时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5、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
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逆性可扩步的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实际上就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现膜的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前者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其波形分为上升支和下降支;后者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峰电位上升支是由NA+通道内流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而下降支则由K+外流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负后电位亦为K+外流所致。而正后电位则是由于生电性NA+泵活动增强造成的。
神经骨骼肌接头和突触传递均为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两者共有的特征是: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容易疲劳4.易受药物或内环境改变的影响5.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均为局部电位,都具有局部电位的特征。
主要不同之处:接头传递能保持1:1的关系,而突触传递不能,通常为多:1或者1:多的关系。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常与其他多个末梢构成突触,其中有的产生EPSP有的产生IPSP。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像整合器一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改变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突触后膜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即阈电位水平才能触发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故其传递不能保持1:1的关系。接头传递之所以能1:1是因为:1、一次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能使多个囊泡释放ACH,由此引起的终板电位大约引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所需阈值的3-4倍。所以每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可引发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2、接头间隙中和终板膜上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将一次神经冲动所释放的ACH清除,不致引起多次肌肉兴奋和收缩,保证里接头传递的1:1关系。
② 后负荷:当动脉血压升高即后负荷加大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射血期可由等容收缩期延长而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由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静脉回流若不变,心肌初长由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而加长,进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③心肌收缩能力 :与心肌初长改变无关,仅以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改变而增加收缩力的调节。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增加;而乙酰胆碱、缺氧气、酸中毒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
生理整理.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1、试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和突触兴奋传递有何异同点。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
②血K+浓度升高(主要刺激因素)或血Na+浓度降低,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4.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也能影响物质的重吸收。
5.球—管平衡: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6. 注射速尿后,尿量增多
速尿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快速的强利尿剂,它可选择性地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该段Cl- 的主动重吸收,由于Cl- 重吸收的减少 致使Na+重吸收也随之减少,使外髓高渗状态遭到破坏,尿液浓缩减弱,减少了大量水分的重吸收,以致尿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