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的监管对策
农资市场现状与对策
农资市场现状与对策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从而影响着全国规模的粮食生产。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资市场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为了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农资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现状,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为农产品提供更好的灌溉、施肥、保护等需求。
目前,我国农资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市场环境不合理,价格过高。
在农作物种植、饲养业等各个领域,农资市场价格普遍偏高,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润和收入。
很多农民在采购农资时还要面临虚假广告、欺诈等问题,加剧了他们的不信任感和困难。
2、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品种质量差。
国内农业技术水平较低,落后设备和老旧农机等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同时,区域差异以及农村市场管理也还存在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农资市场现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农农资市场的监管,并严厉打击不合法商贸、欺诈等行为,从根源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提高农资产品的品质。
第二,积极发展农村市场。
发展农村市场是推进农资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力度,引进农资批发企业,推动农资市场规模的扩大,让更多农民受益。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质产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资企业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投资,鼓励优质农资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构建完整的农资服务体系。
聚焦农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健全的农资产品销售、咨询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和标准化管理。
建立一个健康的农资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引导和带动的同时,农资企业也需要通过推行新技术、改进营销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资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为农民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在保护农民利益、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农村市场监管维权工作新局面。
尽管红盾护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禁绝,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资经营主体监管不到位。
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作为国家规定的农资销售主渠道的供销社、农资公司、农技站等部门,由于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乡镇以下基本没有设立网点,造成多制并举经营的现象普通存在。
一是挂靠经营。
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打着供销社或农业植保站的名义,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
二是无证照经营。
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少数农村干部或种田大户以服务农民为借口,既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赊销。
三是超越范围经营。
有少数农村副食品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也经常偷偷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
挂靠经营、无证照经营、超越范围经营现象在目前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生存土壤,因此给工商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少数基层执法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农资经营主体不能完全得到有效规范。
(二)农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由于农资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少数经营者为贪图便宜,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显禁止生产销信的农资产品,还有一些农资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购销台账流于形式,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农资广告监管还未引起重视。
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私自印制虚假农资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任意夸大农资功效、用途,引发农民的购买欲望,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监管不到位。
由于基层农资市场多为小微企业集聚,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农民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资供应链条较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民购买农资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3. 信息不对称。
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缺乏有效的准确信息,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口碑,容易受到销售欺骗和误导。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 优化供应渠道。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资供应链的扶持力度,推动建设农资供应基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3. 提供信息服务。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资信息平台,提供农资产品的信息查询和对比功能,开展农资使用指导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资使用建议。
4. 建立农资合作社。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农资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提供农民所需的农资品种和数量。
总的来说,解决基层农资市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宣传和监督,共同推动基层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与农民生产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基层农资市场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以促进基层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准入条件和资质审核,对农资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和质量监控。
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建议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农资市场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农资市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农资价格波动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提高农资质量,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1.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制度,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
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和频次,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农资经营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2.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确保执法力度和效果。
3.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信用体系,对违规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并记录不良信用行为,限制其在市场内的经营活动。
二、加大农资质量检测力度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继续将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地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进行定期抽检,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
3.推广农资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把控农资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优化农资市场供应结构1.加强农资经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供需对接,引导农资经营企业根据农户需求合理安排农资调运供应。
2.加大对新型农资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资利用效率。
3.加强对农资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农资供应服务质量。
四、加强农资市场宣传和培训1.加强农资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2.组织开展农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能力,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3.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农资市场的舆论监督,曝光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农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国农资市场管理将得到有效加强,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为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安全的农资消费环境。
浅谈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有存在。
个别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多数为无照经营。
由于流动性较大,对于监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前置许可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
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散装种子经营方面:部分农药经营户利用其销售渠道,擅自配送化肥到经销商中;部分种子经营户超范围销售农药;部分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散装种子;部分土产用品单位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膜。
(二)农资外在包装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
通过检查发现市上经销的化肥,特别是小厂家生产的化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要的标注;有的标注的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即使有合格证的也无生产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俄罗斯、美国等外国原料加工或原产地的其实为国产,确没有标注具体的国产分装企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有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量;有的复混肥将总养分标注很高,实际上把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它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有的外包装上竟标称一次施肥,无需追肥;有的明明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有的有机肥在其宣传材料上称含有多种物质,而其产品外包装上却没有标示。
这些行为都将严重误导消费者,存在明显的虚假标注和欺诈行为。
二是农膜“三无”或合格证问题标注存在问题。
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购买廉价农资的心理,从游商或外地购进价格相对低廉的“三无”农膜。
这些农膜既没有厂名、厂址、商标,更不要说有合格证;而有的只标有某某企业荣誉出品的字样,这些都属典型的“三无”产品。
农膜的合格证是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但部分农膜的合格证却缺少生产日期和规格及执行标准等必要数据,有的甚至出现了与外包装所标注的生产厂家不相符的情况。
这些问题农膜往往因价格低廉,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却会使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极易造成减产或绝收的情况,会严重伤害农民的权益。
浅析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和农药 化肥 等混合 经 营 , 农 民消费者 的 生命健 康带 给
来 安全 隐患 。
二 、 资 市 场 监 管 出现 难 点 的原 因 农
( ) 管手 段 相 对 落 后 , 业 专业 知 识 缺 乏 一 监 农
理整 顿 的形势依 然 十分严 峻 商行 政管 理部 门的工 工
作任 重而 道远
部 门才 有经 营主 体资格 , 部分个 体经 营户 为 了达到 但
经 营农 资 产 品 的 目的 , 靠 农 业 部 门等 单 位 从 事 农 挂 资经营活动。
( ) 正 当竞 争 问题 比较 突 出 三 不
一
农 资 经 营单 位 “ 两账 两 票 一卡 一 书 ” 进 销 货 台 ( 账、 进销 货发 票 、 保 卡 、 质 承诺 书 ) 制度 的建立 和 公示
费 。由于其 流动 性强 、 隐蔽性 大 , 品种 质量 、 后服 务 售
均无保 障 , 对种子 市场 安全 构成极 大威 胁 。
( 农 资市场经 营不够规 范 二)
有 的农药 夸 大 产 品作 用 .在包 装袋 上 冠 以欺 骗 性 的名称 , 瞒 消费 者 ; 的农 药有 效 成分 和实 际含 欺 有 量 不 达 标 , 假标 识 , 料 标 注 虚 假 含 量 , 大 总养 虚 肥 夸
工 商行 政 管 理 部 门对 农 资市 场 的 监管 一 直沿 袭 着 靠组 织 大规 模 整顿 , 经 验 、 觉 、 观 执法 , 管 凭 直 感 监 手段 相对 落后 , 以承 担 当前农 资市场 经 营主体 多元 难
一
、
农 资 市 场监 管 工 作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化 、 营方式 多样 化 的监 督 管理 。在对农 资 产 品的鉴 经
农药市场的问题及监管对策与建议
用 档 案 .实 施 信 用 等 级 分 类 监 管 ,并 实 行 动 态 管 理 。每 年 评 选 一 批 诚 信 经 营 店 铺 ,定 期 不 定
2 1 3 开展 联合 执 法 ,严 惩 违法 行 为 ..
为 了加
期 向社 会 进 行 公 布 。对 违 法 店 铺 实 行 定 期 通 报 并 列人 “ 黑名单 ” .并对 其 实行重 点 监控 。
药 基 本 常 识 和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知 识 ,使 农 药 经 营
2 2 2 变普 通商 品管 理 为特 殊 商 品管 理 ,完 善 ..
对 农 药 经 营 者 购 销 行 为 的约 束 农 药 经 营 者 在
者 合 法 经 营 ,守 法 经 营 ;二 是 要 求 各 农 资 经 营
能 ,形 成 以农 林 局 为 主 体 ,组 织 公 安 、工 商 、 农 委 、纪 检 、供 销 及 技 术 监 督 相 配 合 的正 规 企
业 参 与 的监 管 体 系 ,不 定 期 开 展 农 资 市 场 执 法 交 叉 专业 大 检 查 .取 缔 无证 无 照 农 药 经 营单 位 ,
2 1 2 加 强 对农 药 经 营人 员 的业 务 培 训 .倡 导 ..
资 料 , 目前 ,农 药 经 营者 多 且 自身 业 务 素 质 不
高 ,造 成 市 场 品种 太 多 ,价 格 高 而 乱 。建 议 提 高农 药经 营准 入条 件 。
诚 信 守 法 经 营 理 念 .规 范 经 营 行 为 一 是 每 年 定 期 为 农 药 经 营 人 员 举 办 培 训 班 ,通 过 学 习农
严 厉查 处 和 打击 违 法 违 规农 药 经 营 单 位 ,通 报 屡 教 不 改 的农 药 经 营 单 位 ,使 农 业 执 法 的影 响 面 和 威 慑 力 得 到 增 强 ,逐 步 建 立 农 药 安 全 监 管
农村工作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
农村工作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作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农产品市场监管随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健康和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对农村工作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基础是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市场监管系统的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全面、有力地监管农产品市场。
同时,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更及时地了解市场变化和风险。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是农产品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检测中心,加强对农产品的采样、检测和核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人们的需求。
三、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是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政府和消费者可以追踪到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四、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于农产品市场监管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
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训与教育农产品市场主体的素质和意识是农产品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农产品市场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六、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是农产品市场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主体的资质审核和监督,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
七、建立农产品市场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农产品市场投诉处理机制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农产品市场投诉处理的组织和协调,及时处理投诉,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主体的监督。
八、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是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和保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关于规范整顿农药经营市场秩序的建议
关于规范整顿农药经营市场秩序的建议摘要:农药市场秩序的规范整顿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从法律法规、行业自律、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农药经营市场秩序的规范整顿。
一、引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提高农业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农药经营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例如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乱象价格存在、擅自限制竞争等。
因此,规范整顿农药经营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法规层面的建议:1.加强农药经营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农药产品注册制度,加强对农药经营企业的审批和监管力度,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和安全。
3.加强农药品种的管理:立法明确农药品种的分类标准及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农药品种的审批和准入,确保农药品种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4.加大对非法农药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非法农药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遏制不法分子的行为。
三、行业自律层面的建议:1.建立和完善农药行业协会:农药行业协会应定期组织行业内企业进行交流研讨,并发布行业自律公告,引导农药经营企业诚信经营。
2.推动农药行业自律公约的制定:行业内企业应共同制定农药行业自律公约,明确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倡导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3.建立农药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农药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四、监管机制层面的建议:1.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机构:组建专门的农药市场监管机构,负责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确保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
2.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农药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3.完善举报机制:建立公众举报农药市场违法行为的渠道,并对举报者进行保密和奖励,便于监管机构及时采取措施,打击非法行为。
五、结论:规范整顿农药经营市场秩序是保障农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等多个层面上加强管理,对于农药经营市场的规范整顿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药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焉钟 一 } 霍理
P s cd ce c n d ns ai 2 1 .24 et ie in e dA miirt n i S a t o 0 13 ()
丧药市壤监管存在 问题及对策
付 祥 飞 ,王 体峰
( 齐哈 尔市农 业 委 员会 法规 处 ,黑龙 江 齐齐 哈 尔 1 1 0 ) 齐 6 0 6
了 制 售 假 劣农 药 坑 农 害 农 行 为 .净 化 了农 药 市 场 经 营秩 序 。作 为 农 资 市 场 监 管 的执 法 主 体 , 市 县 2 农 委 ,不 断 加 大 农 业 综 合 执 法 推 进 力 级 度 ,集 中行 政 处 罚权 。使 农 业 部 门有 专 门 的机 构 、专 职 的人 员 来 负责 农 资 市 场 监 管 T 作 。 目
管 、整顿难 以收到 实效 。
随 2 3 农 民辨 假 防假 能 力 低 给 监 管 带 来 了难 度 . 农
作 者 简 介 :付 祥 飞 ( 9 0 ) 男 , 龙 江 齐 齐 哈 尔 人 。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投 入 品 及 农 产 品 质 量 监 管 丁作 。 联 系 电话 :4 2 17 一 , 黑 05—
环 节 、 流 通 环 节 、 使 用 环 节 ,但 在 农 药 市 场 监
农 药 贸 市
场 、批 发 摊 点 、个 体 经 销 户 ,采 取 流 动 经 营 或 走 村 串户 等 形 式 贩 假 、售 假 , 由 于农 村 地 域 广
药 市场 监 管 的部 门主要 有 农 委 、T商 和 质监 3 个
部 门 ,为 保 障农 药 产 品 质 量 和 农 业 生 产 安 全 ,
要 分 布在 县城 和农 村 集 镇 .行 政 村 几 乎 没 有 代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资使用进行监管和执法。
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对农资使用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对农资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民和农资经销商对于农资的使用和销售情况也存在信息不对称,不愿意向监管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
2.监管执法手段不足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监管部门的监管执法手段不足。
传统的监管执法手段有限,导致监管效果不佳,无法对农资的使用和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和执法。
3.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监管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监管执法人员对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对信息化监管系统的使用不熟练,无法发挥监管执法的效能。
4.监管执法成本高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监管执法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等。
这些成本高昂,对于一些农资监管部门来说是一种压力。
二、对策1.加强信息共享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农资使用和销售信息的共享平台,让监管部门、农民和农资经销商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
2.提高监管执法手段针对监管执法手段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投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便捷化,让监管执法工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还应该加强对监管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监管科技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和创新,提高监管执法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3.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为了解决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强对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监管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能力。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常常使用劣质农资来追求低价销售,给农民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2. 缺乏专业指导: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农民在购买农资时难以判断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容易受到误导。
3. 缺乏良好的售后服务:一些基层农资市场的商家为了快速销售,忽视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农业生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的农资。
2. 建立专业指导服务体系: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或农技人员,向农民提供农资使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加强培训和宣传:政府可以组织农资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农资性能和适用性的了解。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4. 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农资市场的商家应当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以上的对策建议,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民获取农资的重要渠道,解决好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对于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和增加农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针对基层农资市场问题的对策建议,下面将详细阐述以加深理解。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是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同时,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惩罚,通过高额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手段确保商家遵守法规,不向农民销售劣质农资。
农药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P sc eSi c n d ns ao 21, (2 eti ce e d miirt n id n a A t i 013 1) 2
市 场监 管 工作奠 定 了坚实 的基 础培 训 ,倡 导诚 信 守 .
个 方 面 问题 :未 检 出标 明有 效 成 分 ;有 效 成 分 含 量不 足 :销售 过有 效期 农 药产 品现 象等 。 2 做 好 农药 监管 工作 的 思路 与对 策 2 1 加 强领 导 、 开展 联 合执 法 . 近年 来农 药市
时 会 同工 商 、质 监 、公 安 、供 销 等 部 门 ,对 农
药 市 场 特 点 及 现 状 进 行 了认 真 分 析 ,确 定 了工 作 方 案 和 重 点 区域 。在 开 展 整 治 过 程 中 ,执 法 人 员 秉 公 执 法 ,严 肃 清查 ,突 出重 点 ,不 留死 角 ,尤 其 在 高 毒 、高 残 留 药 查 处 上 实 行 主要 农 领 导 负 责制 ,发 现 问题 。一 查 到 底 ,确 保 了农
抵 制 假 冒伪 劣 农 药 的 自觉 性 和 主 动 性 ,为 农 药
一
5 一
开 展 了声 势 浩 大 ,广 泛 深 入 的宣 传 活 动 ,边 宣
药 市 场 监 管 工作 放 在 保 护 农 民利 益 、保 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的 高度 上 常抓 不 懈 ,奠定 了市 场 管 理 较 为 坚 实 的 群 众基 础 。按 照 法 定 程 序对 农 药 经 营 手 段 和 经 营 人 员 进 行 长 期 监 控 ,基 本 杜 绝 了无 证 无 照 经 营 现 象 :引 导 群 众 在 农 药 消 费 上 增 强 自我 防 范意 识 ,看 产 地 、看 有 效成 份含 量 、
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超范围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由于春耕存在季节性因素,部分个体农资经营业户受短期利益驱动,尽可能增加经营品种,致使超范围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如核准经营种子的业户经营了饲料,核准经营复合肥的业户经营了化肥,还有的经营非农资产品的业户经营了农资产品。
在我市查处的农资市场违法案件中,超范围经营占40%。
二是部分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
农资商品经营主体比较复杂,农资公司、供销社的很多经营点被个人承包,他们临时建店,售完就走。
进货的渠道也不明晰,有的连进货发票都没有,销售的农资产品多数不明码标价,因此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部分农资经营者和生产厂家在经营中还存在虚假广告宣传,随意改变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欺骗消费者,有的还利用农民鉴别能力差、农村检测水平低的现状,低价抛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
三是种子管理中存在漏洞亟需弥补。
目前新的种子品种上市较快,品种审定滞后于推广,大量新品种种子未经审定就进入销售市场,增大了监督管理难度,加上部分种子经营业户购销台帐不完善,销售的种子来源不清,去向不明,带来很多种子质量安全隐患。
四是行政监管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近年来工商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城镇农资经营市场的经营秩序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但是由于农资经营户多数分散在农村,点多面广,执法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仅仅依靠清理整顿,难以收到理想的监督管理效果。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一要把握“三个结合”,全面加强监管。
即将农资市场清理整顿行动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与“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与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相结合,将农资市场整顿工作列为上述三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推进,一起检查,一起督办。
二要加大“六个力度”,从严实施监管。
一是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准入把关力度。
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方案5篇
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方案5篇一、工作思路紧紧围绕XX年全县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的原则,狠抓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大农资产品质量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强化违法案件的查处,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依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全县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引发的农业生产损失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假劣农资重大案件查处率达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达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100%;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加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1、种子:在生产关键季节,县农委(林业局)将会同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狠抓生产基地整治,组织拉网式检查,打击无证和侵权生产、套购等行为。
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淘汰存在严重缺陷的品种,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情节严重的吊销企业种子生产许可证,捣毁生产黑窝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狠抓经营主体综合治理,打击无证无照和侵权经营等行为。
在供种高峰和生产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市场和生产基地检查,打击侵权套牌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
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提高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覆盖面。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高结案率,防止以罚代法,对于大案要案、跨区作案实行联动机制,一查到底,不留隐患。
2、农药:严厉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包括非法隐性添加未登记农药成分),尤其是添加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和高毒农药成份等违法行为。
严厉查处无农药登记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的行为。
3、肥料:严查复混肥、商品有机肥、硼肥、磷酸二氢钾、各种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无证生产经营行为。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使用进行监管和执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已成为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问题一:信息化水平不够,监管执法难度大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在农资监管执法中,由于农村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监管执法的难度大、效率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覆盖不广,信息化硬件设施不完善,使得监管执法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对策一: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效率针对信息化水平不够的问题,需要加强基层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投入资金,修建和改造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完善信息化设备硬件设施。
加强基层农业从业者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以提升监管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二: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难以开展工作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
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对策二: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对于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专业课程,帮助监管执法人员提高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的工作要求。
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问题三: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制度不健全,监管执法难以落实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工作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持,但目前在一些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落实。
对策三: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工作针对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执法职责和权限,强化农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农药肥料安全使用监管措施
农药肥料安全使用监管措施
农药和肥料的安全使用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
农药和肥料的安全使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药和肥料使用的标准和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应涵盖农药和肥料的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等环节,以确保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2. 严格执法监管
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执法监管力度,重点监督生产、销售和使
用环节的合规情况。
对于违规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以提高使用
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农药和肥料使用的监测体系,确保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和
使用方式符合安全要求。
监测体系可以通过抽样检测、定期监测等
方式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提供培训和教育
加强农民的农药和肥料使用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安全使用
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农民传达正
确的农药和肥料使用知识,引导他们按照科学、安全的方式使用农
药和肥料。
5.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
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科学研究,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
研究解决农药和肥料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监管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安全使用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安全质量。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监管不力、数据管理混乱、监管效率低下和信息安全隐患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数据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和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监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确保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问题分析,监管不力,数据管理混乱,监管效率低下,信息安全隐患,对策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数据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率,信息安全防范。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资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农资市场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资监管和执法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农资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复杂多样,监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如监管不力、数据管理混乱、监管效率低下、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确保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挖掘监管不力、数据管理混乱、监管效率低下、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促进农资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民和农产品的安全。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数据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推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3 研究意义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升农资监管的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资市场的监管对策
作者:何锦松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3期
何锦松
(景东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云南景东 676200)
农用物质简称农资,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和农产品的
安全,也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工作重点。
为此,根据景东县农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对策以促进全县农资经营行业及农业产业健康、稳步
发展,使农资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资经营现状及监管成效
(一)农资经营基本情况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农资市场开放,景东县农资市场迅速发展。
至2018年底,全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门店323家,其中农药化肥(企业)门店133家,种子经营190家,取得
农业投入品经营上岗证的有433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
经营主体由原来的以供销系统和农技系统为主转变成供销、物流、农资公司、个体经营为主的农资经营市场,没有
形成统一的供货配送网络。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国家新的法律法规、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
农资使用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农资经营网点多而规模小,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
不断加剧造成的不良价格竞争,不良经销模式竞争等已成为影响全县农资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
(二)农资市场监管成效
景东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至2018年查办农资经销违法行为案件共计123件,出动执法人员2905人次,检查农资市场200余个,查处违法经营农资25余t,罚没收入达18.3万元。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网点分布多而广
由于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经营市场逐步开放后,农资经营办证手续比较简单。
种
子经营者只要取得种子经营委托书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以经营,农资经营者只要办理工商
营业执照就开始经营,致使景东县农资经营网点数量多、分布广,给监管工作带来压力。
(二)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存在
个别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部分农资经营户游串
跨区经营、走村串户销售等形成贩假、售假、无证照经营。
由于流动性较大,对监管有一定难度。
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许可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种子经
营方面,部分农药经营户利用其销售渠道擅自配送化肥,部分种子经营户超范围经营散装种子。
(三)农资外包装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
通过检查发现市场经营化肥,特别是小厂家生
产的化肥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外包装上没有生产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
要的标注,有的标注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即使有合格证也无生产
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外国原料加工或原产地,其实为国产,但没有标注具体的国产分装企
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量如复混肥;有的复混肥将养分标注
很高,实际把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他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有的外包装上标称一次施肥无
需追肥;有的明明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有的有机肥在其宣传材料上称含有多
种物质,而其产品外包装上却没有标识。
这些行为严重误导消费者,存在明显的虚假标注和欺
诈行为。
二是更换包装,制售假种子行为存在。
由于利益驱使,有个别不法之徒私自包装,加
工生产假种子谋利;有的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相符,特别是有的进口种子没有中
文标识。
三是农药标识存在扩大范围现象。
虽然对制售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行为已经上升到法
律的高度,经销商已经不敢经营销售,经营销售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农药随意扩大使用作物及防治对象的问题较为普遍。
有的农药产品登记1种作物及1~3
种防治对象,标签上标明几种甚至是多种,标识为“专家推荐”的使用作物和防治对象或作物
及病虫图片等。
部分违法厂家为吸引农民,扩大产品销量,在标签使用说明中有意降低使用剂量,误导农药使用,这些问题对农民来说很难防范,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引导规范。
(四)农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在执法检查中通过肉眼看不出农资质量问题,但在对农资检查抽检时内在质量检测结果却
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种子高标注发芽率和纯度,检测结果种子发芽率、纯度不足等;农药虚
假标注成分和含量,检测结果与农药名称不符合,纯属假农药;化肥真假混销,有的经销商将
低养分或串袋后的肥与真肥掺在一起销售,让消费者和监管者很难发现。
(五)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防假技能不高
农资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农民,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
大部分农民对
真假种子、农药、化肥的鉴别能力较差,只图价格便宜;购买无包装的散种子,有的不注意辩
认包装和商标是否正规;部分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时不注意索要正规发票和有关销售凭证,当
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六)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对农资市场监管能力较弱
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执法素质整体不高,适应新形势农资市场监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执法人员有的原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
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不敢执法现象。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少,景东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从2012年至今,尚未得到充实而农资市场散且广,农资销售季节性强,监管难度大,加之农业执法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预算,
执法经费面临严重紧缺,农资质量抽检费用等支出没有保障。
农资市场监管条件不完善,执法
手段落后,对农资产品监管只能凭手摸、眼看,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执法力量分散。
三、农资经营市场的管理对策
(一)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引导
一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及
经营者的法律法规意识;二是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农资售前售后服务能力;三是引导农民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
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执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突出市场的整治重点,在执法整治中,紧紧围绕种子、农药等重点。
以农资代销店、不定
点的游摊、无固定门店的流动商贩为重点整治对象,对未取得证照,经营“三无”、假劣、过
期失效农资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和打击。
对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形成强大舆论态势,以震慑农资销售违法行为。
(三)开展检测,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
农资质量检测是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的关键环节,是发现案源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省、市
安排计划,认真开展好种子、农药等疑似问题农资的检查与抽检。
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资要加
大清查力度,对经营严重不合格农资的行为予以重点打击;将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发布
消费警示,引导农民放心消费;积极实施不合格农资召回、下架、退市制度,坚决把不合格的
农资清除出市场。
(四)加强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在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执法准确,培养一只
高素质的农业监管执法队伍是关键。
农业执法机关应先从强化执法队伍素质入手,通过邀请专
家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农资产品知识、农资抽检方法、
农资案件查办等方式,使执法人员在农资市场检查中做到有问题能查出,有案件能查准。
(五)提高农药经营准入条件
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审定标准,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
目前景东县农药经营
者多,且自身素质不高,农药品种太杂,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信息闭塞,对品种知之甚少,农
民购买农药主要靠零售经销人员的推荐介绍。
如果零售经营人员不懂专业知识,那零售人员向
农民推荐品种好比“瞎子牵瞎子走路”。
因此,对经销人员一定要提高准入条件。
(六)建立健全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全面落实市场监管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执法人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完善“两帐一卡一书”制,实现农资可追溯管理,确保农民购买放心农资,健全经营许可证年检制度,让不符合规定的农资店通过年检,自然淘汰出局,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收稿日期: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