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由于王明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2.情感目标: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和长征诗词,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坚贞、英勇,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3.能力目标:能积极主动地搜索资料、选择资料,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合作能力。

二、课前准备:1.长征故事的视频、图片资料。

2 .制作一张五次“围剿”的情况简表。

3.准备一份中国工农长征路线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带了一首毛泽东的诗送给大家,《七律·长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学生读诗词《七律·长征》.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关于什么的内容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出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走过的画面。

红军长征途中走过了千山万水,你看这是他们走过的高不可攀的五岭,险象环生的乌蒙山;这是他们渡过的浊浪滔天的金沙江,险桥横架的大渡河;这是他们爬过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这是他们走过的荒无人烟的水草地。

(二)长征的历史背景过渡: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样恶劣的环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1)读教材81页并回答。

老师总结原因。

(2)我们通过下面这张简表来看这四次反“围剿”情况。

(出示表格)a.从这张概况图你能看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b. 前面四次胜利是怎样取得的?(学生回答)毛泽东和朱德是怎样打的?(出示)面对四次围剿四次失败的结果,蒋介石甘心吗?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次敌我力量悬殊更大了。

如果你是当时的红军领导人,你准备怎样打?讨论并出示结果。

这时红军只有进行长征才能保存实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一首激励部队的优秀军歌,具有浓厚的革命斗志和强烈的奋斗意志。

通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历程,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

3.通过歌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增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3.图片素材(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展示图片素材,让孩子们看图片,问孩子们图片中的人是谁,孩子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场景,他们为什么要远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对于红军远征的印象。

2.学习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鼓励孩子们跟唱,同时讲解歌词的含义。

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革命斗志和奋斗意志。

3.学习红军长征历程通过展示图片,让孩子们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让他们知道红军长征是红军在敌人的追捕中进行的一次转移行动,强调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4.反思自己通过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孩子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经历了一些困难,而是否也像红军一样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红军的精神,把这种勇气和毅力用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和奋斗意志,增强他们的爱国观念,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气馁,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传递的革命精神,但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反思和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往往陷入互联网所展现的虚拟世界,失去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本次课程设计中,也强调了孩子们自身生活的反思,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历史与文化时,更深入地理解到自身的生活价值。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道法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发扬革命传统、努力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难点:探索、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七律·长征》朗诵视频,学生读《七律·长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课题(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简要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

师:远征到底有多远?是一条怎样的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伟大征程。

(板书:回忆征程)板块二回忆伟大征程,了解长征艰辛1.抓住“活动园”,引导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园中《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2.教师补充资料,直观地感受艰辛教师补充1934年11月国民党对红军主力部队连续进行三次封锁,红军战士锐减,伤亡惨重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师:长征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么多的艰辛,红军是如何排除万难的呢?这还得从那一次会议说起。

3.了解遵义会议及其党史上的重要意义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简介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师: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挥师北上,克服了万难,领导着红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突破极限。

几十年后,有位红军老战士还清楚记得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的内容。

25《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25《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25《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作为摄影师的学生课下搜集长征图片,做成幻灯片准备上课演示。

作为地理学家的学生课下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述。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

本节课教材通过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红军长征前后的形势,引导学生认识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红军长征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呈现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翻越雪山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师:听着这首熟悉的《七律·长征》,红军长征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今天就让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起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1.长征的历史背景。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征有哪两个特点?生:“远”、“难”。

师: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无数个艰难险阻,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远征呢?请同学们阅读59页大字第一段和小字部分内容。

学生自读教材第一节,思考并解决问题。

(幻灯片打出)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漫漫征途——重走长征路。

师: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点击观看长征动态示意图)。

以问题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问题1: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多媒体展示: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继续点击长征动态示意图:四道封锁线。

问题2:长征中,红军在什么情况下处于了危急关头?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渡过的?师:蒋介石早已获悉红军前往湘西的战略意图,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部队该何去何从?(多媒体显示党内两种意见: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建议改道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你支持谁?(学生肯定支持毛泽东。

)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强渡乌江,夺取贵州重镇遵义,在这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

问题3:请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教师提问: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提示学生从三方面思考:①危急关头;②生死攸关;③正确抉择。

师:遵义会议以后,红军一反以往的被动局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问题4: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红军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教师强调:四度赤水,声东击西,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最能体现毛泽东运动战的军事思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学教设计说明一、学教设计说明1.1.课改理念课改理念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同学收获不同的智慧。

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历史的情趣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2.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五步”即:导入新课—生生和师生交流自学内容—激发学生展示自我(提出问题、角色扮演、设置情境、影视资料、历史小品剧等多种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二、学教分析二、学教分析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2.2.对象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学教目标三、学教目标1.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霸州市第二中学史红冬一、课标要求: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当时的情况看,它保留了红军的实力,解决了中共当时面临的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遵义会议上,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使在今天,长征还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一种精神象征,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弘扬这一精神,这与当前推行新课程改革和弘扬人文精神也是一致的。

三、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历史与地图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与地理有机结合的方法。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件中图片和视频的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四、教法学法:教师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内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以欣赏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以歌曲的形式播放,等同学们欣赏完后,提出歌曲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从而导入。

以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目的是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设计方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方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导读】为符合八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和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同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创造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网络教学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技能,教师则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本教学设计方案,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能力和领会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模式”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融合有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方案呈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的路线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绘长征路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标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学生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论坛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创新目标:通过设置角度新颖的探究题、讨论题,让学生积极探究,各抒己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大胆想象,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物质财富,对当前我国西部开发的作用。

对应新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011年芜湖县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授课教师:翟笃成授课地点:芜湖县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6日单位:芜湖县红杨中学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兴起的最后一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本课主要叙述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遵义会议两个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相关视频材料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MTV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MTV歌曲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课堂教学设计】1.课堂设计:感受长征——探源长征——感悟长征。

2.课前导学: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并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3.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文字、音像等);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上”和“过草地”的图片。

〈问〉:这是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长征)。

还知道哪些故事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感受长征,了解长征进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感受长征〈学生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探源长征1、〈动脑筋〉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齐答:艰难。

2、〈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讨论归纳〉: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9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9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优质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2. 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好内容。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倾听红歌,初识长征1、同学们,请欣赏一首歌,播放《七律.长征》歌曲。

2、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吗?二、高度评价,引发思索1、出示 ppt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引导思考:他为什么给长征如此高的评价?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伟大的历史。

齐读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3、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难”和“不怕”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随手板书问号。

三、回顾征程,体会“长征难”(一)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

小组交流。

(二)走进第一个活动“回忆伟大征程”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指生介绍。

(三)多个角度体会“长征难”1、自然环境“难”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区,再说一说在自然环境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2)学生自己指着地图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分享。

2、其他困难长征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集体分享。

3、湘江战役之“难”介绍红军从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度过湘江。

对湘江之战的惨烈程度进行解说。

4、遵义会议的英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红军决定查找失败原因,改变策略,确立正确领导,召开了遵义会议。

指生读课本,介绍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播放视频,了解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带领红军冲出重围的英明。

5、红军老战士心中的“难”指生读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内容,走进百岁红军战士永不磨灭的回忆。

6、直观感悟长征的“难”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上了解长征的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500字本文是一份《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体验红军战士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从而实现情感、认知和实践的综合提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认识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

2.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感情。

3. 通过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展示一些红军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并询问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进行听唱。

再反复播放歌曲,鼓励学生跟着歌唱。

第三步:歌曲理解和情感表达1.师生三人一组,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意义和背景,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学生根据歌词,完成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所理解的歌曲。

第四步: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结合班级所在的区域,选择一条可行的路线,模拟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行跋。

2.学生一边行走,一边进行感悟和宣讲,模拟红军战士在走过他们的征途时的艰辛与顽强的精神。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先交流归纳他们的感悟,并确定他们关于“红军传统”与“今天的我”之间应该如何联系。

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欣赏歌曲,实践环节和讨论以及总结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全面领悟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品质及所表现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切实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增强对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品质的印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形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互动性,能够在集体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活动中,由学生组织并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小组领导力和凝聚力。

这种教学模式具备较多的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考虑教师们的耐心和个体差异,确保各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活,也能促进学生成为一名有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公民,进而塑造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科目,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通过线上讨论、情景模拟、历史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掌握红军长征前期战役的基本情况;•了解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分析红军如何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网上搜索和参考书籍了解长征历史事件;•开展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和不服输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学内容(1)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通过PPT演示、影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历史。

同时,让学生明白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当前的影响。

(2)红军长征前期战役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知道长征前期红军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战役筹备和参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战略转移等等。

通过PPT演示、历史实物、标志性图片等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

(3)长征中的重要事件,红军如何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讲述长征的历史事件,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如何在艰苦环境下,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的历程。

其中,最好可以加入情景模拟或者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更好地融入到历史场景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中心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成功在缘由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抵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据大城市,还遭到严峻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气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依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后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心革命依据地动身,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长征。

(布置同学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头和遵义会议1、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依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xx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xx年。

)b. 比较这前xx年与后xx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xx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消失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xx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正确领导下,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c. 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成功1、指导同学完成63页“练一练”(老师在黑板上依据长征路线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同学对比着课本标注出来。

)a. 红军经过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b. 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

(瑞金、遵义、吴起镇)2、“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提示同桌同学要相互协作,一个找课文,一个找图例,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在老师主持下进行“接龙”嬉戏:a.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硬仗,损失惨重。

b.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c.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方案。

d. 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今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e.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布置活动,巩固新课1、依据65——67页活动课三《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篇导游词,通过网站《史海撷珠》的留言板上传,老师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

2、提示同学预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班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叙述了党中心和中心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别地位。

(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2)本课也是我们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把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宏大意义。

通过引导同学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成功的缘由,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育同学读图,填图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育同学将课外学问与课内学问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学习红军战胜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3. 八班级的同学对红军的长征应当说有肯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依据同学这一状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心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宏大意义。

2)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有三)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争论法激发同学爱好,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有二)(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学问的联系,分析比较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2)小组争论法主要目的是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思维拓展,巩固练习。

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1、导入新课,我采纳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洁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呈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大事?同学回答后,老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受了哪些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成功?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爱好。

2、学习新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首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老师完成本节课的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同学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a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要求同学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

边把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老师做随堂指导。

b 提出问题独立思索、发觉问题要求同学在初步把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

c 探究争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老师将同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同学,组内合作沟通,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学问题向全班展现。

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育同学独立思索,发觉问题的力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同学自学为主设计活动,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2)、整体感知、建构体系在同学自学的基础,老师和同学一起做一个学问性的总结,并进一步关心同学突破重点和难点:a、读图添图突破重点对中心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纳读图填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进一步关心同学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并培育同学读图填图的力量。

b、比较分析突破难点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让同学对比遵义会议前后,中心红军遭受的结局的不同,得出结论。

然后出示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同学能够深化分析正确评价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

出示纪念长征的图片,提出问题,我设计的意图是贴近同学生活,点名纪念长征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4、巩固练习练习题我节选了影视资料《长征七律》。

选择这一材料有三点好处(1)渲染气氛,升华感情,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操;(2)这段材料的歌词既是巩固练习的材料,真实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同学将学到的学问加以巩固,培育敏捷运用的力量;(3)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改精神;明确老师的职责和同学的任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全部问题都力争在课堂上解决,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对纷繁简单的学问体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关心同学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3一、设计目标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有利于同学学习的历史场景,突出“活动”、“探究”、“生成”的新课改理念;从历史学科的课程特点动身,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同学的全面进展。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缘由、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力量目标:从红军成功──失败──成功的史实中培育同学找出因果关系。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喜爱党、喜爱人民军队、喜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供应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加式学习,构建同学充分参加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中充分考虑到同学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识的故事,加入吸引同学的电影片段,不仅增加他们对长征的感官熟悉,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把握了长征的相关学问,并通过谈体会、模拟导游等同学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学问的“发觉”和“接受”,真正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预备本课课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等软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作搭配。

同时,老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同学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胜利导入新课。

1、了解红军长征的缘由、过程。

[多媒体投影显示]flash课件“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老师提问:长征的缘由是什么?同学回答后,老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同学回答后,老师依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

反思:奇妙地将flash动画嬉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的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2、叙述红军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

[多媒体投影显示] 留在雪山草地的故事老师提问: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同学回答并简述后,老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大家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下面老师也给大家预备了一个故事。

[多媒体投影显示]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时老红军勇救小红军的视频片段。

影片放完,全班同学为之动容,气氛达到了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