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最终版)

合集下载

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方案

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方案

精神病患者管控工作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基层治理工作要求,为加强对xx街道xx保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控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切实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严格管控,切实维护社会秩序。

二、组织领导成立xx社区精神病患者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三、工作内容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

对包保社区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2、加强对重点精神病人的监管。

协助社区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

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

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亲属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

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要与社区或当地管片民警建立管控制度,随时了解掌握情况。

3.加强信息报告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助社区随时关注重点精神病人动态,由精神病患者家属监护的,要随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随时接受患者家属、亲友的咨询、报警、求助,保持信息通讯畅通。

一旦发现患者有暴力、滋事等倾向,要快速反应,协助街道、社区妥善处置,避免造成恶劣影响。

四、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监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责任和人员,密切配合,细化工作措施,加强信息沟通,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杜绝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精神病管控计划及帮扶措施

精神病管控计划及帮扶措施

精神病管控计划及帮扶措施一、引言精神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精神功能障碍和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

精神病患者不仅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不良后果。

有效的精神病管控计划和帮扶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二、精神病管控计划1. 筛查与诊断精神病的精准识别是精神病管控计划的首要步骤。

筛查和诊断工作应当由具有执业资格的精神科医生负责。

对于高危人群或者已经确定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应当开展定期的随访和复诊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2. 医学治疗精神病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手段,但药物治疗应遵守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定期评估和调整药物剂量。

3. 社会干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环境对于病情的恢复和稳定也有很大的影响。

管控计划中应当包含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咨询、职业康复、社交训练等社会干预手段。

4. 综合管理精神病管控计划应该综合各方面资源,组织形成精神科专业医生、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民政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等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确保治疗效果和社会治安稳定。

三、精神病帮扶措施1. 家庭帮扶精神病患者通常需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

家庭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知识,能够开展合理的护理和监护工作。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减轻护理的负担。

2. 互助帮扶精神病患者还需要从社会角度获得支持和认可,诸如病友互助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组织都可以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医学帮扶对于较为贫困的患者,应当重视医疗帮扶措施。

政府可以开展免费治疗、减免药费等帮扶措施,切实保障患者的基本生存权和治疗权。

4. 精神抚慰当精神病患者经历精神危机,遭受心理创伤时,应当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精神抚慰,缓解其焦虑和痛苦。

四、结论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精神病管控和危机干预,同时也应该重视精神病帮扶,保障患者基本生存权和治疗权,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精神障碍人员管控措施

精神障碍人员管控措施

精神障碍人员管控措施
1.监护措施:对于危险性较高的精神障碍人员,应采取监护措施,确保其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监护措施包括住院治疗、定期随访等。

2. 药物治疗:精神障碍人员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稳定其情绪
和行为。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3. 心理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精神障碍人员的
重要治疗手段。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等问题。

4. 家庭支持:精神障碍人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陪伴。

家人应该
积极参与治疗,理解患者的处境,帮助其克服困难。

5. 社会支持:精神障碍人员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应
该加强对精神障碍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减少歧视和排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总之,对于精神障碍人员的管控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监护措施、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强化对精神障碍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不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 1 -。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信息收集与动态摸排:
全面收集精神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户籍信息、婚姻状况、受教育状况、监护人情况、患病信息等。

定期进行动态摸排,重点关注既往有过肇事肇祸的和可能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诊断与评估:
对新发现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初诊和危险性评估,必要时送往专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建议其近亲属送往专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分类管理与随访:
根据患者的暴力倾向程度建立分类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对居家监护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督促监护人履行好监护管理责任,定期进行随访和危险性评估。

救治与救助:
对危险性评估较高的患者,动员其进行住院治疗,并落实贫困患者的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

对危险性评估较低的患者,加强日常随访和服药治疗。

多部门协作:
卫健、公安、民政、残联、司法等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患者相关信息。

成立由监护人、村(居)委会干部、社区医生、民警综治(民政)协管员、残疾人联络员组成的管控专班,开展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和随访。

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模板

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模板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精神病人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精神病人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发病率,减少复发率。

2. 加强精神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3. 完善精神病人救治网络,提高救治能力。

4. 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精神病人管理服务体系(1)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精神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精神疾病诊疗水平。

(3)推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动机制。

2. 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1)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3)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精神卫生工作社会关注度。

3. 严格精神病人救治与康复管理(1)规范精神病人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

(2)加强精神病人康复管理,提高康复效果。

(3)完善精神病人康复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康复。

4. 加强精神卫生队伍建设(1)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2)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5. 完善精神病人社会保障体系(1)落实精神病人医疗保障政策,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2)加强精神病人救助工作,保障基本生活。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神病人救助,形成多元救助格局。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 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成效。

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精神疾病患者管控计划

精神疾病患者管控计划

精神疾病患者管控计划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精神疾病患者管控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并减少患者对社会造成的潜在风险。

2. 目标- 提供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教育,以增加公众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和接纳度。

- 提供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快速寻求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 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以追踪患者的状况和治疗进展,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

- 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参与和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 加强精神健康福利机构和专业人士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 管控措施3.1 教育和宣传- 开展精神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播有关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 在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开展宣传活动,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污名化。

3.2 早期识别和干预- 建立一个全面的早期识别机制,包括定期筛查和评估。

- 增加心理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早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3.3 监测和管理- 创建一个患者档案记录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病史、治疗方案和进展等内容。

- 建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潜在风险。

3.4 社会参与和康复- 提供支持和康复服务,包括心理治疗、社交技能培训和职业重返计划等。

-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

3.5 专业能力提升- 提供定期培训和研究机会,以提高精神健康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

- 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和经验分享。

4. 结论本精神疾病患者管控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策略,帮助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以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精神健康环境。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1.精神病人员应该接受医学治疗和心理辅导,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2. 对于具有危险行为倾向的精神病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比如限制自由、隔离观察等。

3. 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员,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措施,比如安保人员、监控摄像、安全门禁等。

4. 对于出院后需要继续治疗的精神病人员,医院应该加强对其的跟踪和管理,确保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

5. 对于涉及到精神病人员的治安案件,警方和医院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处置措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

- 1 -。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对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
精神病人是精神异常者,患病伴有他们自身行为异常、思维紊乱、情感失控、行为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1、根据病情开展专业的医疗治疗:精神病应开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社会帮助等方案,精准针对患者的症状并根据治疗效果频繁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其对社会的危害。

2、建立有效的精神病人管控体系和机制:建立并把握精神病人的管控体系,使精神病失控行为得以有效防控,让帮助者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精神病人带来的危害问题,以便有效的管控精神病人。

3、精神病人的家属护理:制定合理的家庭护理计划,指导家庭对病人的日常护理,引入专业家庭护理服务,使病人的起居日常生活得以有效控制,同时积极提高家庭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素养。

4、引入社会资源:通过特设机构开展精神病人的社会补助服务,为精神病人提供心理、生活资助,防止精神病患者主动进行伤害或报复式违法行为。

提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专业服务,开展精准的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既能达到帮助患者,又能防止不可抗拒的危害。

管理精神病工作计划范文

管理精神病工作计划范文

一、前言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精神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精神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人民群众对精神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完善精神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精神病诊疗水平。

3.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降低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风险。

4. 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措施1. 组织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1)定期举办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授课,提高群众对精神病的认识。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精神病防治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3)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2. 完善精神病防治服务体系(1)加强精神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2)优化精神病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3)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康复效果。

3.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1)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档案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落实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加强患者日常管理和关爱。

(3)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严格落实精神病防治工作责任制(1)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精神病防治工作任务。

(2)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精神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精神病防治工作合力。

四、工作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精神病防治工作。

2. 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精神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

3. 人才保障:加强精神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待遇。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精神病防治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

五、总结本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旨在提高精神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为建设健康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精神病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2. 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减少歧视。

3.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4.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三、工作措施1. 完善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体系(1)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档案,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专科医院的有效衔接。

(3)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管理。

2. 提高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普及(1)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公民心理健康素养。

(3)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

3.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1)整合精神病患者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神病患者管理和服务效率。

(3)建立精神病患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风险。

4.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1)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精神卫生服务投入。

(3)推广精神疾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完善精神病患者档案。

2. 第二阶段(4-6个月):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3. 第三阶段(7-9个月):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措施,持续提高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水平。

精神病患者管控措施

精神病患者管控措施

精神病患者管控措施发表时间:2020-12-16T02:30:19.304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9期作者:李杨修[导读] 近年来,各地区开始展开了对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和管控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公安机关在精神病防控过程中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会理县太平中心卫生院)近年来,各地区开始展开了对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和管控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公安机关在精神病防控过程中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结合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就医治、监护与关爱等多个角度作为入手点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彻底地解决当下精神病患者“无人看管、管理不严”的现象。

精神病是当前阶段以临床方面的显著个体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紊乱为特点的综合征。

通常是指在家庭、生活、社会、工作或其他重要活动中所出现的严重问题,这些相对严重的心理障碍症候群称为精神病,实际上就是指思维障碍和知觉障碍,也被大家称之为阳性症状。

诱发精神病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个体特征、先天遗传、器质因素、体质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另外,精神病患者还伴有错觉、幻想、妄想以及情感障碍等症状,并且在发病期间不会主动找医生进行控制和治疗。

目前较为常见的精神病类型主要有:狂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以及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精神病等多个种类。

由于人们对于精神病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经常会因自身认知有限而将神经病与一些心理疾病尤其是精神病进行联系,并且还经常以嘲讽的语气对他人说:“你有精神病吧”。

而神经病与精神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症,神经病是因中枢神经系统与其周围的神经系统发生了病变,能够直接通过医疗器械寻找到发生病变的位置。

所以需要分清楚究竟什么是精神病才能够有序地对其进行管控。

就制度方面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管控,需要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入手点进行控制:一是构建完善的摸底排查制度。

在进行排查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的卫生部门、民政部门以及社区残联等多个部门建立合作,对每一个区域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详细的排查和梳理。

精神病安全管理预案

精神病安全管理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自伤、自杀、伤人等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精神病科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家属。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精神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本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各科室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3.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范,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病房安全管理(1)加强病房设施安全管理,确保门窗、电源、电线等设施安全可靠。

(2)对病房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3)病房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等。

(4)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2.患者安全管理(1)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护理。

(2)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预防患者自伤、自杀等行为。

(4)对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实施专人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3.医护人员安全管理(1)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3)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疲劳、情绪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

4.突发事件应对(1)发现患者自伤、自杀、伤人等行为时,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报告上级领导。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本预案由精神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各科室应定期开展安全管理自查,确保预案落实到位。

3.医院将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精神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精神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另行规定。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方案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方案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方案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方案这事儿。

你说精神病人,他们就像是生活中一不小心走偏了的那群人。

咱得先明白,精神病人不是怪物,他们也是人,只是他们的脑子可能出了点小状况。

那咱咋管控呢?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啊!首先,咱得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他们。

你想啊,小孩子有时候也会闹脾气,会不懂事,精神病人不也一样嘛。

咱得有耐心,不能他们一闹,咱就火了,那可不行。

咱得轻言细语地跟他们说话,让他们知道咱是关心他们的。

然后呢,要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就好比给花儿一个适合生长的花园,不能有太多的刺激和危险。

家里的东西要放好,别让他们不小心伤到自己。

还要有人随时看着,就像看着宝贝一样。

再说说治疗吧,这可太重要了。

就跟人生病了要吃药一样,精神病人也得接受专业的治疗。

不能心疼钱,也不能嫌麻烦,这是为了他们好,也是为了大家好啊。

医生就像是他们的引路人,带着他们慢慢走回正常的道路。

还有啊,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不能少。

家人不能嫌弃他们,要给他们爱和温暖。

社会呢,也得理解他们,别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咱想想,要是咱自己不小心生病了,还被人指指点点,那得多难受啊。

咱小区就有个精神病人,他的家人就做得特别好。

每天都陪着他散步、聊天,那耐心劲儿,真让人佩服。

而且周围的邻居也都很理解,没人嘲笑他,反而有时候还会帮着照顾一下。

精神病人管控,其实就是一场爱心接力赛。

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

他们不是负担,他们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

咱不能因为他们生病了就把他们丢在一边不管,那可不是咱善良的中国人该干的事儿。

咱得拉他们一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大家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精神病人的世界不就会变得更美好了吗?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享受阳光,享受快乐。

这难道不好吗?所以啊,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精神病人的管控出一份力吧!。

精神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精神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精神患者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精神患者在医院、社区等场所发生意外事件,确保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社区等医疗机构和精神康复机构中,对精神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组织机构1.成立精神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本制度。

2.精神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各科室、各部门应设立专人负责精神患者安全管理,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四、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精神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家属联系方式等。

2.严格执行出入管理制度,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身份验证,登记基本信息;出院时,应核对身份,确保患者安全。

3.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设立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对易发生意外的物品进行隔离,如刀具、绳索等。

4.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行为,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5.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情绪,减少患者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6.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7.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精神患者安全管理。

五、责任追究1.对违反本制度,导致精神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对在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导致精神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对发现安全隐患不报告、不整改的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由精神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精神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精神病人化解稳控措施

精神病人化解稳控措施

精神病人化解稳控措施
精神病人的稳控措施,旨在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干预。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稳控措施:
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精神病人认识到自己的疾病,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调整思维方式,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它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艺术治疗、咨询等形式进行。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减轻症状,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精神病人稳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医疗团队支持等。

这些支持可以提供精神病人所需要的情感支持、实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4.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也是稳控精神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包括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减轻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精神病人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减轻症状。

总之,精神病人的稳控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 1 -。

精神病患者管控制度

精神病患者管控制度

精神病患者管掌控度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本制度旨在规范精神病患者的管控工作。

凡在医院接受精神病治疗的患者均必需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 精神病患者的分类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安全性,精神病患者可分为以下三类:2.1 低危患者低危患者指病情稳定、无自残、损害他人倾向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以自由行动,但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规定,如遵守医嘱、不随便离开医院等。

2.2 中危患者中危患者指病情相对不稳定,有轻度的自残、损害他人倾向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行动,必需时可以采取限制其行动自由的措施,如固定床位、依据不安全性配备专人陪伴等。

2.3 高危患者高危患者指病情紧急,存在严重的自残、损害他人倾向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全天候监护和限制其行动,必需时可以采取管束具、分散等安全措施。

3. 管控措施3.1 低危患者管理低危患者的管理要求如下:•低危患者在精神科病房内可以自由活动,但需要经过医生或护士同意才略离开病房。

•低危患者需要遵守医嘱,定时服药,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低危患者不得私自离开医院,在外出就医或其他特殊情况下,需由家属陪伴。

•低危患者在病房内不得私藏任何可能危害本身或他人的物品,如尖锐器具、药品等。

•低危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得干扰其他患者的正常治疗。

3.2 中危患者管理中危患者的管理要求如下:•中危患者的床位需要固定,以防止患者离开或攻击他人。

•中危患者需要有专人对其进行全天监护,防止突发情形的发生。

•中危患者的就餐、用卫生间等行为需有医护人员陪伴。

•中危患者不得携带随身物品,如针、药等可能危害本身或他人的物品。

•中危患者应遵守医嘱,定时服药,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3.3 高危患者管理高危患者的管理要求如下:•高危患者应布置在特定的高危病房内,全天候接受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

•高危患者的行动需由医护人员全程陪伴,并采取限制管束具,确保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最终版)第一篇: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最终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求,预防和减少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江安县公安局积极发挥公安机关在精神病患者管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从医治、监护、关爱入手,创新推出重型精神病人“四个一”管控机制,即:“建立一条绿色救助通道”、“开通一条生命热线”、“成立一个救助协会”和“确定一名爱心使者”,有效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无人管”、“管不实”的问题。

建立一条绿色救助通道。

县委政法委每季度将排查出的重型精神病人情况发送到公安、民政、残联、乡镇党委政府报备。

一旦辖区内精神病人有发生正在危害社会的肇事行为,迅速开通绿色救助通道,由公安机关先行送往县人民医院治疗,随后通知乡镇民政办办理相关手续,并与县社保、卫生、民政部门接洽,办理相关医疗费用的报销事宜,同时由乡镇政府牵头对精神病人开展困难援助工作。

绿色救助通道的建立,减少了公安机关对精神病人的送治过程中的反复联系和协调环节,使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迅速履行责任,防止推诿、扯皮,使可能或正在发生社会危害的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解决了精神病患者医治“管不实”的问题。

畅通一条生命热线。

将乡镇卫生院、地方派出所、“110”报警电话印发成“生命热线联系卡”,交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和监护人,随时接受患者家属、亲友的咨询、报警、求助以及其他相关病理理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部门和人员,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无人管”的问题。

成立一个救助小组。

专门成立重型精神病人救助工作小组,成员由各乡镇派出所、综治办、民政办、乡卫生院和村组干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辖区重型精神病人实施掌控,落实具体的监护、就医和社会扶助任,参与重型精神病人病发时的处置和收治工作。

救助小组的成立,小组成员工作职责的明确,使得精神病患者的救助从“你不管我不管”变成了“大家管一起抓”。

确定一名爱心使者。

由公安、民政、综治、卫生等部门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一对一负责对精神病患者的日常联系和帮扶。

其日常主要工作是关心重型精神病人的生活状况,协调解决社保、医保、低保和治疗的相关事宜,协助监护人员开展监护工作。

爱心使者的确立,将精神病患者的救助与帮扶“落到了人头”、“管到了具体”,既促进了救助工作的落实,又融洽了患者亲友与救助小组的关系。

营口西市公安分局建立四项机制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访问次数:86][发布时间:2012-06-27 16:23:09][文章来源:营口市公安局信息服务中心](警务动态)西市今年以来,西市分局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管控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不脱管、不失控。

一是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全面清理。

积极会同当地卫生、民政、残联和社区等部门,对辖区精神病人开展全面排查梳理,采取家庭、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核对方式,彻底摸清辖区内精神病人的基数和基本情况,全面建立个人档案,并全部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情报研判平台”系统。

二是建立分级管控机制,动态管控。

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分级管控机制。

对有现实危害、正处于发病期严重肇事肇祸病人,积极做好其家属和所在社区的争取工作,落实必要的经费送专业医院强制约束和治疗;对有肇事肇祸既往史、病情不稳定,可能造成现实危害的,督促其监护人、近亲属或单位、社区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对病情较稳定、精神状态较为平稳的一般精神病人,以家庭、社区看护为主,督促其家属、单位严加看护,密切监护其言行,并安排民警经常上门走访掌握情况;对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派出所在110接处警、路面巡逻以及群众提供线索过程中发现后,依照有关规程移送民政、卫生等部门落实临时救助和安置措施。

三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整合资源。

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与卫生、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管理合力。

由区综治办牵头,建立健全由卫生、公安、民政、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协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措施,切实做好精神病人调查、通报、治疗、救助、日常管理、紧急处置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服务工作。

四是建立责任分解机制,加强督导。

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由为主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民警直接抓的管控网络,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明确凡因监管不落实、处置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民警的责任,确保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近年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害公共安全事件日益突出的实际,涪城分局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作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日常摸排管控,落实各项关爱救助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性。

一、建立排查走访机制。

分局积极协调区综治、民政、卫生、财政、区残联等部门成立了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以乡镇、社区(村委会)为单位,建立由社区区民警、村(居)委会干部组成的走访小组,对辖区精神疾患人员进行统一排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逐片区、逐乡、逐镇、逐村地毯式摸排梳理,采集相关信息,建立专门台帐,做到“四清”,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状况清、精神状态清,全面掌握精神病人的动态。

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患有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的人员48人。

对排查出的人员,均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档,并及时录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系统”,为日常管控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二、建立分级管控机制。

根据精神病人对社会危害性的不同,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实行分类管理,切实掌握工作主动权。

对隐性精神病人,由派出所出面,委托其家庭所在村的村干部和周边邻居做好日常监测,如有发现病情复发、情绪不稳,活动范围反常等情况,及时报告,果断采取强制治疗措施;对病情轻微病人,采取社区民警与监护人签订协议的方式,责令监护人对患者做好日常看管,必要时进行医学治疗,确保不闹事、不肇祸;对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狂躁型精神病人,强制送进精神病康复医院进行治疗。

按照“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要求,社区民警对摸排出来的精神病患者做到人人见面、个个摸底,并逐一确定其监护人,并明确监护人的日常看护管控职责,同时与所在单位、村社、监护人逐一签订责任书,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入户访查,密切掌握精神病人症状动态,防止监管工作脱节失控。

三、建立快速处置机制。

分局制定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应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明确综治、民政、卫生、残联、公安等部门职责分工,做好人员、车辆、药物等处置准备工作,组织民警开展有关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民警的现场控制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严防事态扩大、恶化,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三川派出所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针对辖区内精神病人众多,难以管理的实际,采取警民联动,多部门协同,多举措、多方式、重点管控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建立起了辖区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新机制,有效地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永胜县三川镇辖19个村委会,人口约68000人,是滇西北人口重镇。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口近7万的大镇,派出所民警仅有11名,肩负着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管理等各种稳控工作。

由于三川坝区内人口多且集中,重性精神病人也较多,据统计,辖区内仅重性精神病人就约有100人次,特别是部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给当地的治安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三川派出所根据辖区现状,结合当地重性精神病人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系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管控工作。

首先,通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摸底排查,力争底数情,病情明;然后,通过对排查下来的人员信息,多次由所领导组织开展分析研判工作,以信息情报为依托,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积极协调,形成派出所—村委会—病人家庭三方联动的管控机制。

重性精神病人一般情况都有家属专门管护,但仍然有管护不严或无人管护的情况存在。

了解情况后,派出所民警们主动上门,积极组织协调,从家庭开始,再到村委会,全面掌握重性精神病人的一切生活动态,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使之将该类人员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

——对重性精神病人分门别类,多项措施并举,加大对肇事肇祸病人的管控力度。

对有明显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三川派出所定人定责进行管控。

例如,在三川镇三友村委会有一间歇性精神病人,每年三、四月份发病,俗称“桃花疯”。

一旦发病,就会前往三友小学朝教室乱扔石头,曾多次砸坏了学校的部分玻璃,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该所针对该病人的情况,由三友村委会社区民警专责对其进行管控。

未到发病前夕,民警就定期定时到该人员家中走访,了解病人病情。

一旦有发病的趋势,家属及村委会人员就积极主动联系该所民警,开展相应的管控工作。

视情况,视病情,一方面进行家属看管,一方面采取固定空间控制,病情严重时,则采取强制器械的管控。

——对重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一星期一见面”的亲情管控。

重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社会潜在危害性极大。

针对这一类病人,三川派出所从本来就紧张的办案经费和紧缺的警员里抽出专门资金和专门警员对这类精神病人进行了重点管控。

辖区有一精神病人于2006年发病时将同村村民打死,后因精神病免以刑事责任释放在家由家属管控。

为确保该病人的管控,该所专门打造了铁锁铁链将其困锁在家,嘱咐其家人严加管护。

同时,与村委会一道,一星期一见面,掌握其动态,并还时常由民警为其换洗衣服,深得坊间好评。

据了解,迄今为止,此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从未因该所的管控不力而再次肇事肇祸中国江西网法治频道严海平记者傅海荣报道:今年以来,河下派出所按照上级公安工作的工作要求积极行动,采取四项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共排查出精神病人9余人,保证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不脱(漏)管、不失控,以确保两会期间社会、政治稳定。

一是做好汇报工作。

派出所及时将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要求,向河下镇政府做了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安排部署此项工作,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做好排查摸底。

派出所会同河下镇政府综治办、民政、卫生、村委会等部门,在辖区范围内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精神病人,派出所逐一登记造册,并按照要求录入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集、录入数据及时鲜活。

三是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个民警的身上,并由派出所牵头,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派出所所长、民警、乡镇干部、村委会工作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员、家属或监护人共同管控的“五级”管控机制,有效预防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神会治安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