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借雨中潇洒前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外逆境 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 怀。
15.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 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词人面对人生苦难镇定从容,体现了他乐观旷 达的人生态度。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 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 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 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 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点冷,山 头偏西的阳光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 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结构图解】
定风波 (莫听穿林
打叶声)
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轻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胸襟,即使遇到再大的困 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我们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 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
【中考传真】
(2019年广安市) 12.古诗鉴赏(4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8.“山头斜照却相迎”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 析表达效果。
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 感受到了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9.请自选角度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①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 的一瞬所获得的感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也同样不足挂齿。表现出一种 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题解读】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醉琼 枝”“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因反对王 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 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他学 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 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 怀古》《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
旷达 乐观
【主旨点睛】
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 表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 的豁达心境,也暗喻词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 若、在痛苦中旷达乐观的情怀。
【写作特色】 (1)即景生情,语言诙谐,笔调风趣幽默。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 而泰然自若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②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含蓄地把自 然界的风雨同人生的风雨联系起来,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拓 展了诗歌的境界,丰富了读者的想象。
③吟啸徐行的诗人同雨中狼狈的同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 不畏自然与人生风雨的形象。
④“萧瑟”,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照应上片“穿林打叶声”。 “归”字,道出了词人此时对归隐的渴望,不想再理会官场阴晴 多变的心境。
6.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词句是:
一蓑烟雨任平生。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同行皆狼狈( 比喻艰难窘迫
)
(2)已而遂晴( 不久 )
(3)何妨吟啸且徐行( 高声吟咏
)
(4)何妨吟啸且徐行( 慢慢
)
(5)竹杖芒鞋轻胜马( 草鞋
)
(6)料峭春风吹酒醒( 形容微寒
)
(7)山头斜照却相迎( 傍晚的阳光
考点二:名句积累
1._回__首__向__来__萧__瑟__处__,归去,也__无__风__雨__也__无__晴__。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归途遇雨, 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高声 吟咏的句子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作者遇到突 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人生态度?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 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
或: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或: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挫折、困境无所畏惧的乐观 豁达的人生态度。
(只要能结合上阕内容描述,语言通畅即可得 分)
(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 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2分)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答到“乐观”“旷达”等相关词语均可得分)
【模拟演练】
一、阅读《定风波》,完成各题。
“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 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 其自然的意思。词人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 地强化了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 坷的超然情怀。
7.请自选角度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
①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 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 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 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的喜悦。 表现了词人的积极乐观与豁达。 ②“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 表现了词人的乐观,也说明他内心仍然怀有希望,觉得 “风雨”终会过去。 ③“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 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 ④这几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 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4.赏析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词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冲雨,从容前 行。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 喜悦和豪迈之情。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 形象?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 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 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2)以小见大。
词人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从生活小 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3)一语双关。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 生中艰难困苦的逆境和春风得意的顺境。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作者是__苏__轼__, 字_子__瞻__,号_东__坡__居__士__,__唐__(朝代)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__苏__洵_、弟 弟_苏__辙___合称“三苏”。
18.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 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 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睛的平常自然之景, 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 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 过去的人生哲理。
19.从这首词中你有何感悟?你以后准备怎样对 待自己的人生?
16.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回答。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 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 形象。
17.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 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 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
以小见大。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 一件小事,但从中却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 人生态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考点详解
目录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原文再现】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背景信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 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元丰五年,当时是苏 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 练副使的第三年,词人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 年春,词人与朋友出游,归途遇雨,心有所感, 遂赋此词。
【诗歌大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 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2分)
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 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 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 边思索人生。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 胜马”的自我感受,表现了他搏击风雨、笑傲 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3.词人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在泥泞中行走怎么 能比“骑马”还“轻”呢?
“轻”,并不是他“身轻”,而是他的“心 轻”,是他的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 鞋”代指闲适的隐居生活;“骑马”隐喻奔波 的官场生活。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 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 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 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__峭__春__风__吹__酒__醒__,__微__冷__,__山__ _头_斜__照__却__相__迎_____。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 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 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的喜悦。
莫听穿林打叶声, ຫໍສະໝຸດ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到了下雨,有人带雨 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 这么觉得。不久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倾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 咏,一边慢慢地行走。
1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体现 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一切政治风 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 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词人胸怀旷达、开朗、积极乐观 的性格。
13.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上片:描写雨中吟啸徐行的情景; 下片:描写雨后斜阳相迎的情景。
)
(8)回首向来萧瑟处( 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
考点四:文本品析
1.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莫听”“何妨”“谁怕”“任”。 用这些词语写出了词人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 的心态,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 乐观。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 他怎样的心情?
10.联系词人的政治处境,分析“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 的含义。
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 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1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
这三句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 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感悟和启示。“风 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 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无风 雨”和“无睛”表面上是说对天气的变化毫不 在意,实际上是指对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 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