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西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20世纪西方文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目标
20世纪西方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外国文学》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特别是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方法。
2.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些基本思潮、基本流派、代表作家以及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沟通中西文学的能力,从宏观视野和横向角度来总览世界文学的发展和相互影响。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球化的视域、多元化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评价和分析20世纪西方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理清和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对20世纪西方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联与相互影响有所认识和了解。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涉及到20世纪许多的哲学思潮,要求学生在学习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资料阅读。
2.讲课的过程中,采用比较文学的方式,深入分析20世纪西方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3.在具体问题的讲述中,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带领学生展开深度探究。
4.由于课程内容丰富,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三、先修课程
外国文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创作理论、创作特征的阐释和重点作品的分析解读。
20世纪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与各种西方哲学思潮的关系。
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式教学;同时,积极开展课后辅导答疑、布置作业、作品阅读、多媒体视频影视资料观赏等方式拓展教学活动。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有关论争;
(2)高尔基的文学史地位与主要创作成就;
(3)巴威尔是如何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4)如何看待“解冻文学”、“暴露文学”、“回归文学”。
第三章其它欧美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1.教学内容
(1)概述英、法、德、美四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及代表作;
(2)海明威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永别了,武器》。
2.重、难点提示
(1)海明威创作中的“冰山原则”与“硬汉精神”;
(2)《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
(3)如何看待“硬汉性格”;
(4)海明威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因素。
第四章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述(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教学内容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重、难点提示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非理性哲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4)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5)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后期象征主义文学(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教学内容
(1)后期象征主义的诞生与生成;
(2)后期象征主义创作概况;
(3)后期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艾略特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荒原》。
2.重、难点提示
(1)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艾略特的文学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3)《荒原》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4)传统文学中的象征手法与象征主义文学中的象征手法之异同;
(5)后期象征主义文学与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表现主义文学(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1.教学内容
(1)表现主义文学的孕育和生成;
(2)表现主义文学创作概况;
(3)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卡夫卡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变形记》。
2.重、难点提示
(1)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卡夫卡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创作成就;
(3)《变形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4)如何理解《城堡》主题的多元性。
第七章超现实主义文学(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1.教学内容
(1)超现实主义的孕育与生成;
(2)超现实主义创作概况;
(3)超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布勒东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娜佳》。
2.重、难点提示
(1)超现实主义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超现实”;
(3)“自动写作法”;
(4)布勒东的《娜佳》的主题与创作特征。
第八章意识流小说(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和3)
1.教学内容
(1)意识流小说的孕育与生成;
(2)意识流小说创作概况;
(3)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乔伊斯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尤利西斯》。
2.重、难点提示
(1)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2)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3)乔伊斯的文学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4)《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5)作者是如何采用神话模式进行创作的。
第九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教学内容
(1)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重、难点提示
(1)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存在主义、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3)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章存在主义文学(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1.教学内容
(1)存在主义文学的孕育与生成;
(2)存在主义文学创作概况;
(3)存在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萨特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禁闭》。
2.重、难点提示
(1)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大原则;
(2)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3)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萨特哲学在当代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影响与创作成就;
(5)《禁闭》的主题;
(6)萨特的“境遇剧”。
第十一章荒诞派戏剧(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和3)
1.教学内容
(1)荒诞派戏剧的孕育和生成;
(2)荒诞派戏剧创作概况;
(3)荒诞派戏剧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贝克特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等待戈多》。
2.重、难点提示
(1)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
(2)荒诞派戏剧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荒诞派戏剧的“荒诞”;
(4)荒诞派戏剧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贝克特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特征;
(6)《等待戈多》中“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第十二章新小说(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1.教学内容
(1)新小说的孕育与生成;
(2)新小说创作概况;
(3)新小说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4)罗布-格里耶的生平创作与代表作《橡皮》。
2.重、难点提示
(1)新小说的基本特征;
(2)新小说形成的原因;
(3)如何理解“新小说”之“新”;
(4)罗布-格里耶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特征;
(5)《橡皮》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第十三章黑色幽默小说(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和3)
1.教学内容
(1)黑色幽默小说的孕育与生成;
(2)黑色幽默小说创作概况;
(3)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理论与基本特征;
十、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十一、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20世纪西方文学》,亢西民、李家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罗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都著,三联书店,2003年;
[5]《20世纪欧美热点问题》,曾繁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特里·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现代主义”的再审视》,盛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8]《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第2版),曾艳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9]《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曾艳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