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训练。
(29分)
1.看拼音,写词语。
(8分)
lǜ tǎn yī shang chén jiù diǎn zhuì
( ) ( ) ( ) ( )
bèn zhuō wǔ mèi yījīn dé xíng
( ) ( ) ( ) ( )
2.辨字填空。
(8分)
迂( ) 参( ) 芭( ) 蒙( )
辽( ) 渗( ) 笆( ) 朦( )
冕( ) 曳( ) 琼( ) 娑( )
免( ) 电( ) 晾( ) 姿( )
3.填空。
(6分)
一( )千里襟飘带( ) 硕大无( )
心( )神往顾影自( ) 孤( )自赏
4.选词填空。
(7分)
宽广辽阔到处遍地
(1)在( )的内蒙古草原上,( )是肥壮的牛羊。
(2)沙漠( )无边,( )是高高低低的沙丘。
清澈清新清鲜
(3)秋天是大自然色调的真实展现,( )淡雅。
(4)( )的小溪里,带着不同花纹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5)雨过之后,空气很( )。
二、能力提升。
(19分)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4分)
无论……都……既……又……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1)桂花( )香气迷人,( )还有很多用处。
(2)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3)( )杭州的桂花也非常香,( )母亲总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4)秋天( )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2.发挥想象,照例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6分)
(1)留心生活,处处有风景。
晨风中一株带露珠的小草是风景;校园里一声亲切的问候是风景; 是风景; 是风景。
(2)例: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
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好比,;
书籍如同,。
3.读下面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注意使用分号,体会分号的用法,并试着补充句子。
(9分)
(1)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2)老橡树上居住的动物越来越多□小松鼠来了□他们在树枝上跳优美的舞蹈□小猴子来了□他们在树杈上荡快活的秋千□小白兔来了□他们在大树下采雪白的蘑菇□
(3)春天来了,田野里,绿油油的麦子像;山坡上,;果园里,。
三、阅读乐园。
(22分)
(一)课内阅读。
(9分)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2分)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含义。
(3分)
3.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2分)
4.你知道哪些关于丁香的诗句吗?写一写。
(2分)
(二)课外阅读。
(13分)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
寂寞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室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林野百合倔强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
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
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
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
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
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
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
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
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初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
在人们抬头仰视她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她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1.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2分)
2.野百合为什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1分)
3.请找出文中两个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
(2分)
4.文中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3分)
5.从这株野百合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3分)
6.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合适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2分)
A.有权势的人
B.有钱财的人
C.普通人
D.弱势群体
四、妙笔生花。
(30分)
围绕暑假生活,将你所做的事或在游览风景名胜时从中得到的收获与体会写成一篇习作,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参考答案
一. 1.绿毯衣裳陈旧点缀笨拙妩媚衣襟德行
3.碧舞朋驰怜芳
4.(1)辽阔遍地(2)宽广到处(3)清新(4)清澈(5)清鲜
二、1.(1) 不但而且(2)无论都(3)虽然但是(4)既又
3.(1),;,。
(2),,;,;,。
三、(一)1.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
扣。
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
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3.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4.例: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二)1.野百合原本生长在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里,那里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寂寞是那里唯一的主题。
后来,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了平原,野百合站在一座山的顶上。
2.因为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
所以野百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3.物换星移、海枯石烂。
4.野百晶莹纯洁,美丽使它不甘寂寞,但它没法选择环境,只能待在这个孤芳自赏的地方,这使它不能“释然”。
当它看到自己充满独特的气质和纯洁清澈的形象时,又“释然”了。
5.不管外部环境有多么恶劣,让“坚韧、恒心、希望……”陪伴在身旁,永不放弃自己,就能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
6.D重新认识备课
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对自己学科思想的阐释,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更是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以及所涉及的时间、内容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投高的过程。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基础。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中,我们依然对备课在思想上存在误解,在行为上存在偏差。
重新认识备课,理解其完整内涵,把握其新理念,对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备课存在的问题
审视当前现实中备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对备课中的种种不足加以警惕,并尽力克服,从而实现备课的有效、高效。
1.对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但很多教师对备课的性质理解不正确,对备课的目的理解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
有调查表明,很多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
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
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
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二是教师片面地认为备课就是“背课”。
教师经常把上课的每句话、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甚至哪里需要停顿、哪里是重音等都写在教案上,将教案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在课堂上照“案”宣科地上课。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是“眼中无人”,整个就是自己在“背课”。
2.以“三中心”备课,心中无生
尽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普及,但是受传统思想及考试压力的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往往还是过分地突出了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备教材。
只注意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就是“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备”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和建议。
教师通过精心地“两备”,充分吃透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精神,领会其中的要求与指示,并把它们作为“圣旨”,在自己的教案当中加以贯彻和执行。
二是只备知识。
仅以认知目标为教学目标取向,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教学的认知目标,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为知识而存在的认知体,而不能关注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
三是只备“教”。
即以教师活动为主线编制教学程序,具体的表现就是“备”教学程序、“备”标准答案。
所谓教学程序,即“准备——复习——新授——练习——小结”的教学过程;所谓标准答案,就是还没有开始上课,教师已然在备课中写出了他所假想的学生应该回答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不仅正确无误,而且还是唯一确定的。
这样的备课最为致命的局限在于,首先是对教学中“人”的忽视,其次是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较为简单。
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还比较缺乏用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教学作出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3.“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
有些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时,常常不是注意在教学中体现教育的本质追求,而是关注一些外在的表面形式,把各种新的理念以“贴标签”的方式进行简单的一一相加,使课堂教学形式化、割裂化,华而不实,没有教学效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非常期望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但是,在新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教师自身往往难以意识到这个鸿沟的存在,也不知道怎样跨越这个鸿沟,所以只能以“贴标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新理念的追求。
这种备课,在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并不少见,甚至还颇受青睐。
4.割裂预设与生成,课堂走向两极
备课是一种“预设”,是对即将要实施的教学活动的假设和预备,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许多教师往往把教学设计中的预设与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割裂开来,把二者的关系孤立地对立起来,要么一味地执行预设,要么片面地强调生成,把它们当作是一对矛盾的关系来加以思考和解决。
于是,在当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言一行都不折不扣地按照教案来执行,整个课掌古板死气,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而有些教师,只是把教案当作摆设,可有可无,教学过程在否定预设的前提下放任自流地展开,课堂教学表现出盲目和随意的状态,有的课堂甚至出现学生“满堂跑”的现象。
局限于预设和盲目生成的课堂,要么是“万马齐喑”,要么是“天马行空”,都很难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发展。
5.靠网络备课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弊端也随之而来。
很多教师备课并不是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而是通过网络下载、复制、照搬别人的教案、课件,很多教师写教案就等于“复制十粘贴+打印”,制作课件就等于下载课件或组合课件,学校的集体备课就等于分工搜索下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或者从网络中搜罗各种信息,不加分析批判,一股脑儿地搬到教案中。
很多教师一旦上不了网,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备课上课了。
“网络”无疑是教师们工作与学习的得力助手,但当备课上课只剩下“网络”时,教师们就彻底沦落成了知识的搬运工。
6.重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
有的教师单个课时教案齐全,但缺少单元备课。
有的即使有单元备课,也备得不到位,不实用。
这是由于有的教师受教学水平的限制,不知单元备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及怎样解决,搞不清该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找不出一个单元中各章节、各框架标题之间的关系,挖不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不出单元知识框架,从而使单元课有形式无内容。
7.备课改革形式化,教案教学两张皮
当前,改革备课的呼声很高,各种备课的形式、方法,以及教案的格式、写法层出不穷。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改革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集体备课,结果所有教师的教案如出一辙;有的对教案的格式严格要求,要用“点缀的教案来彰显其备课”,教师备课要符合某种“规范和格式”,结果,教师只好去追求检查标准,从而出现了有形无神的备课。
一些教师为证明自己的备课有特色、与众不同,不在备课的内容上花费心血,却在备课的形式上大做文章,有的备课本就变成了书法练习本和美术绘画本。
还有的教师故意在教案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涂涂画画,哗众取宠,徒有备课之名,
而无备课之实。
备课变得言之无物、言之少理或言之无理,其教案根本不能用于教学,教案教学是“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