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第二课时
1、通过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歌曲唱法技巧。
2、通过歌曲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
对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情感的体会,对反复记号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唱出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哪些关于生日的歌曲?我们今天学的也是一首生日歌,它的名字叫做《今天是你的生日》。
二、教学《今天是你的生日》
1、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纪念歌曲。
2、作者简介:谷建芬1935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
她1942年随家人回国。
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
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著名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3、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4、教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若干遍。
5、学生自己练习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6、教师矫正学生歌唱中的问题。
7、学生齐唱两遍《今天是你的生日》。
三、总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四、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第2单元华夏乐章(三)
第一课时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生:赞美船夫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船夫的歌。
)
师:太地道了。
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2)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陕北方言。
“我晓得”的“我”,唱成“e”。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教学后记
尝试着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4、通过课堂上学生感受以石头为器材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俗音乐的魅力。
5、通过欣赏《石鼓》,感受、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作者如何描绘“石头的音乐”与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文化。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动手动脑交流谭盾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背景简介: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
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
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化蝶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4、播放《石鼓》,讨论音乐表达内容
5、作品简介
《地图》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之邀而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首演于2003年2月,由谭盾亲自担任指挥,著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担任大提琴独奏。
谭盾将许多民间的、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影像加入到传统的指挥、大提琴、乐队三者关系中,将协奏曲变为大提琴、乐队、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和应答。
《石鼓》是《地图》其中具有特色的一个乐章。
6、活动
尝试用“石头”敲一敲《石鼓》中的几个典型节奏。
三、总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了美丽的蝴蝶,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向天空,飞向希望。
纷飞的彩蝶,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了全世界,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
最后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化蝶》,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欣赏吧。
(播放歌曲《化蝶》)。
第3单元爱的奉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3、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知识,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启发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师生问好歌》把学生带入课堂。
2、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为主题的视频。
要求学生找出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画面,并说出理由。
3、是呀!一幅幅画面体现出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的安全而奋不顾身;我们中国人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无私奉献;连小孩也知道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这就是爱。
爱有很多:父爱、母爱、同学朋友的友爱、社会的大爱等等。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那就是《爱的奉献》,请听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老师简单的介绍歌曲。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
A:掌握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
B:师唱旋律,学生用“啦”模唱出来。
C:学生跟老师的琴声哼唱第二段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小
节“啊”的时值)
D:找出这段旋律的特点,(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
)老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多次对比,防止学生混淆。
3、学生跟老师的琴声用“啦”哼唱结束句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啊”的时值)
4、跟音乐的伴奏来完整的哼唱旋律。
5、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其他的学生跟着伴奏用“啊”或者“啦”唱旋律。
(老师发现缺点并指出纠正)
6、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歌词唱出来。
A: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前两行歌词唱出来。
B:给接下来旋律的歌词唱出来。
C:给最后的旋律填上歌词。
7、歌曲学完了。
师: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深情的、激情的)
8、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情绪给歌曲划分乐段,你认为应该怎么划分?分组讨论,再小组汇报(第一乐段从开始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剩下的为第二段)。
师:为什么这样划分?
生: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9、学生跟伴奏深情地演唱歌曲,同时老师对没有唱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爱的奉献”,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学会去关爱身边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知道“爱的奉献”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孩子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满怀深情地再次唱响这首《爱的奉献》。
师生用手语表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结束整堂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边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提出问题
师:《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来表演一遍。
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
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生答:前三拍半空着不唱。
师:对,它属于弱起拍。
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师:咱们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准确,下面听老师弹琴,你们用“啊”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琴轻声填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弹琴同学们添加歌词,注意用轻声唱。
5、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
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我们用这首歌来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所有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能基本学会歌曲。
2、通过学唱,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欣赏姊妹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对欣赏的两首作品旋律有较深的印象并能进行哼唱。
教学重点:
能让同学有感情的演唱,从中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激发我们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奋斗在抗洪第一线,用血肉之躯战天斗地。
词曲作家邹友开、孟庆云亲临抗洪
第一线,目睹战斗在那里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用血肉之躯战天斗地的感人场面,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回到北京后含泪写下了《为了谁》这首歌,赞颂了抗洪前线的英雄,讴歌了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了谁》这首歌曲。
二、歌曲学习
1、欣赏歌曲《为了谁》。
2、刚刚我们欣赏了《为了谁》,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歌的歌谱,同学们能说说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各表现了什么吗?
生:2段。
师:歌曲前段是深情的叙述。
后段是对战友激情的呼唤和期盼,最后音区下行,低回婉转,表达了对英雄不尽的赞美。
3、下面我们就先来学唱歌曲的前一段,这一段时一个复乐段,它里面有很多重复的旋律,下面我们来学习。
4、学生分男女声对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了谁》。
三、拓展小结
1998年,抗洪抢险;2004年,抗击非典;2008年,大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解放军的身影。
他们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铸就了我们幸福生活的钢铁长城。
让我们怀着对解放军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演唱《为了谁》。
四、下课
第4单元世界民族之声(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结合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
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
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三、学习、感受与探索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相同)
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
3、根据拍号和第一小节,讲授弱起小节。
4、师范读。
集体练习(读一读,拍一拍)。
四、总结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来改变它的风格特点?情绪情感。
因此,我们在演唱音乐作品时应该先认真分析作品,格外注意音乐要素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唱歌曲。
五、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非洲音乐的好奇与喜爱之情。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制作简易的鼓。
教学重、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及风格选择鼓,并为音乐伴奏。
2、与同学合作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对于“鼓”这种乐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我国民俗音乐中,鼓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鼓的世界,去了解非洲的鼓文化。
二、新课教学。
1、欣赏《鼓声》。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学生回答:……
3、教师领唱,学生跟教师反复至熟练歌曲演唱。
4、分组教学,学生个人演唱。
教师注意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演唱时要注意速度和节拍的把握。
5、感悟歌曲,体会情感。
师:这是一首歌颂家乡的非洲歌曲,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6、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如桌、铅笔盒等)跟随音乐节奏敲一敲,练习节奏。
三、制作简易的鼓。
师: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纸杯、塑料盒、可乐筒等),请你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然后敲一敲,再用自己创编的节奏与他人进行交流。
1、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的鼓,老师巡视指导。
2、各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进行交流。
3、学生分组展示作品。
4、师生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人类用鼓声传达着情感,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对非洲鼓有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第5单元七彩管弦(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了解《阿尼特拉舞曲》的主题内容以及《培尔·金特》组曲的音乐魅力。
3、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了解《培尔·金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体味《阿尼特拉舞曲》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