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实践课论文
论文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中国有近8亿农民,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才能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

从农村实际情况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二、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

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而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

目前,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

一种倾向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

另一种倾向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院有关专家认为:城乡有别因地制宜有特色者生存。

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1、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

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

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2、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3、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三、几个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其质量。

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

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养老保障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此文来源于是文秘家园本性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
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对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把祖国大地建设得无比美好,让每个农村面貌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劳动力的缺失
现在农村的经济模式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好象无工不富。

2、重工商轻农业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而现在,则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

甚至,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驱使劳动力思想上的对农业的轻视,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

3、养儿防老观念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性,人老后不能象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

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大前提下,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社会地雷。

这些都制约了我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减慢了我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
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快国家发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篇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文化建设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文化建设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以江西省湖口县为例
摘要:在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果说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那么文化建设则应当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把文化的种子植入乡村新农村的沃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定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持续的智力源泉,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发展天空,谱写出崭新的民族团结与和谐的时代乐章。

关键词: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于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体现了国家对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改革的坚定决心。

其中,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建设的难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及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安徽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深入乡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座谈讨论。

对湖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

本文是对江西省湖口县调研后形成的报告。

一、调查说明
(一)受访地区的基本情况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土地面积669.3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占22.01%,水域面积占20.8%,耕地面积占25.1%。

长江与鄱阳湖交汇于此。

户籍人口276769人,男143720人,占51.93%;农业人口218339人,占78.9%。

全县居民总户数80549户,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

下级行政5个镇7个乡。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面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其中,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以发放《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问卷》为主要调研方式,大量接触了受访地区的普通群众和部分基层干部,力争获取客观全面和真实有效的信息,为总结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提出对策建议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我们从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民文化需求的总体状况、农民文化需求的分类状况、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新农村文化建设巾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情况、村民受教育情况以及受访者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四)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向14个郊区(市)县和2个城区共61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90%。

清除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93.3%,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中青年人,因此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主要以20—59年龄为主,占总样本的88%。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一)受访村民情况
高中及大专以上仅占4.7%。

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可能成为制约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阻碍因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意见为文化建设在农村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其获取方式可以反映老区文化传播渠道。

统计结果显示,村民有关新农口头传播,而通过听广播、看报纸、学习文件等其他形式获得的信息却很少,仅为5%.这说明看电视与口头传播相结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是值得的,但孩子上学读书的费用还是难以承受。

另外,有部分农民反映村里学校师资力量差,教师水平低,这也让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不下什么知识,所以上不上学无所谓,这也是影响农民接受教育的因素之一。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受访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偏低,主要以初中为主,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受访者比重为4.7%。

另外还有少部分文肓或半文盲的农民。

这表明受访地区的文化建设要从基础抓起,不能贪大求洋,同时也表明了在受访地区农民的教育程度偏低的条件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长久性和艰巨性。

农村文化建设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结果显示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在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方面仍有较大差
距。

同成都市委宣传部2005年针对3123名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农民的主要文化活动方式的集中度相当高。

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88.9%,高于城市居民;但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比农民更丰富,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城市居民喜欢比例超过20%的有9种,在农民中比例超过20%的仅有5种。

二是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

调查发现,许多农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牌桌上度过的,每当下午2点过后,村里的茶馆几乎都是满座,有些农民甚至上午就开始坐在茶馆打牌。

男人斗地主,女人打麻将,成了习惯 1.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文化消费仍然不旺盛。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98元,为年人均收入的7.5%。

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下。

而根据去年对于成都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为年收入的15%,1600元左右。

所以,相比起来,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仍然比较低。

但是,在受访者中年文化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有7.3%。

这说明在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少数高消费群体开始出现,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逐渐先“富了起来”。

(1)农民信息获取渠道呈多元化的趋势
调查显示,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凭借信息量丰富、便捷等特点,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时,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态势,随着手机使用率和电脑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也开始成为我市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

有13.1%的农民和10.1%的农民开始将手机短信和上网作为日常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但是,这种多元化趋势与城市居民相比,程度还不高,发展较缓。

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极高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这与农民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较低密切相关。

(2)有线广播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呈现萎缩状态与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相比,村里的有线广播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特别是传播一些当地的信息有更为方便、快捷的优势。

但是,过去在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线广播目前则处于没落的趋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依靠有线广播获取信
息的比例低于手机短信,仅高于上网。

调查人员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地方已经没有有线广播,即使有有线广播的,也有不少处于闲置状态。

(3)大众传媒与农民文化需求呈良性互动趋势这种良性互动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近年来逐步纠正了“城市中心主义”,制作了大量的农村题材作品;另一方面,农民日益重视媒体传播知识、满足娱乐的作用。

长期以来,大众传媒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主要面向具有消费能力的城镇居民,传播的内容也更多地服务于城镇居民,这种“城市中心主义”曾一度造成农村文化的日益边缘化。

此次调查中,对于“报纸、电视、广播里说的都是城里人的事,跟咱农村人没什么关系”这种说法表示赞同的农民只有18.3%,表示不赞同的有64.7%。

这些数据说明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批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传媒作品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同,“城市中心主义”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得到了及时缓解。

三、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我们了解到部分领导干部为搞政绩工程,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不
予重视或是重视不够。

众所周知,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有了繁荣的经济,才能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和良好的物质保障;而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因此,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应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应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在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认真履行职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与建设新农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文化建设与建设新农村同步协调发展。

2、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从2003年开始就提出整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新的职能定位。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从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出发,要保证基本投人,完善基础设施,要建立专业的队伍,从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村级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人手,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应该尽快建
立农村公共文化投人的效益评估机制,透明、公开国家用于新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扶持费用,实行二号款专用,防止地方政府将此挪为他用。

(3)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建立小型农民培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农业科技、各种艺术类培训;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村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为农村培养各类科技文化人才,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化层次。

(5)完善农村有线电视、互联网网络。

开设电脑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先进文化向农村辐射,拓宽农民群众获得知识的渠道,丰富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多渠道确保群众求知娱乐。

(6)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修建体育活动场所,增加体育基础设施,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3.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普及法律知识
(1)要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新时代文明礼让、遵守社会公德的新型农民形象。

(2)教育农民自觉抵制迷信和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鼓励农民积极参加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

加大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搞好普法活动。

要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并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等,以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鸿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的关联研究[期刊]-农村经济
2008(2)
2. 刘福兴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期刊论文]-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10)
3. 傅安平当前江西省农村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4)
4. 张亚.朱锋皖北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30)
5. 李云.LI Yun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
思考[期刊论文]-榆林学院学报2007,17(1) 6. 梁颖萍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期刊论文]-新农村(黑龙江)2021(12)
篇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献分析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学号:年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社摘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以在其实施过程中必存在一些问题,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并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措施,意义
引言:党的十八大已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们的党的宗旨体现。

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在知道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查阅以往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现存问题,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许多学者和文献资料得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