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兄弟 。
• 大功
小功
缌麻
衣物:
熟麻布
丧期: 九月
衣物:
较粗熟麻布
丧期: 五月
衣物: 精细熟麻布 丧期: 三月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 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时聘曰问,殷覜(tiào)曰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 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 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以“子”为字。 仲由:子路 司马迁:子长 曹植:子健 苏轼:子瞻 杜甫:子美 袁枚:子才
表字和名为“并列式”:意义相同。 屈平:原。 颜回:子渊。 宰予:子我。 樊须:子迟。 张衡:平子。 陆游:务观。 曾巩:子固。 班固:孟坚。 孟轲:子舆。
表字和名为“辅助式”:意义相近。
• 梁鸿,字伯鸾。 • 陆机,字士衡。 • 郑樵,字渔仲。 • 李渔,字笠翁。 • 陈琳,字孔璋。
2、母族三:
母之父系一族。 母之母系一族。 母之姐妹嫁人者一族 。
母之父母: 外祖父的兄弟姐妹:外伯(叔)祖、外祖姑。 外祖母的兄弟姐妹:舅外公(婆)、姨外公
(婆)。 外祖父的父母:外曾祖父母。
母之兄弟:舅父(舅);其妻:舅母(妈); 其子女:舅表兄弟姐妹。
母之姐妹:姨(母、妈)、从母;其夫:姨夫 (丈);其子女:姨表兄弟姐妹。
唐以后:岳父、岳母。 称他人之岳父为泰山 。 书面语:女婿致岳父:姻子。
岳父致女婿:姻外舅(外父)。
夫称妻之兄弟姐妹:
兄弟:内兄、内弟、妻舅。 内子女为内侄、内侄女。 姐妹:姨、小姨。小姨之夫:姨夫。 双方为连襟,互称襟兄襟弟。 姨之子女称外甥、外甥女。
妻称夫的父母系
翁姑、舅姑或姑嫜。 夫之兄为伯、大伯; 夫之弟为叔; 夫之姐妹为大姑、小姑; 称夫之嫂为姒、姒妇或嫂; 称夫之弟媳为娣、娣妇。互为妯娌或娣姒。
1、父族四:
父系五代为一族 (高、曾、祖、父、己)。 姑母嫁人者为一族。 姐妹嫁人者为一族。 己女嫁人者为一族。
父系五代关系称谓(从自身往上数) 父亲:考;母亲:妣。 父之兄:伯(伯母→堂兄弟姐妹); 父之弟:叔(婶母→堂兄弟姐妹 ); 父之姐妹:姑(姑父→表兄弟姐妹)。
祖父辈:
父之父:祖父(祖母) 祖父之兄弟:伯祖父、叔祖父 (也称从祖 父、从祖母 )(→堂伯、堂叔、堂姑→从 堂兄弟姐妹 )、姑祖(→表叔、表姑) 。
• 以官爵相称: 杜工部、杜拾遗;王右丞;蔡中郎;三闾大夫; (杜甫) (王维)(蔡邕)(屈原) 贾太傅、高常侍、钱考功、张司业 (贾谊)(高适)(钱起)(张籍)
——《礼记·礼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 四方,不能转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 一献之礼:献—酢(zuò)—酬。 • 大飨之礼:天子宴饮诸侯来朝。 • 大旅之礼: 祭天之礼。
五礼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周礼·大宗伯》
五礼之 吉礼
• 五礼之首:祭祀之礼。 • 夏朝的祭祀之礼: • 殷商时代,祭祀吉礼 :
母之堂兄弟:堂(从)舅 母之堂姐妹:堂姨
姑表兄弟姐妹,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 妹,通称中表。
姑表亲关系最亲。
妻族二:
岳父之父母系一族。 岳母之父母系一族。
夫称妻: 妻:古代称 妇。 对外:拙荆、贱内 。(卿、娘子)
妻自称:妾 口头:
妻称夫: 郎、郎君、夫君、相公、夫子。
夫称妻子的父母
古称:外舅、外姑。 南北朝时:丈人、丈母。
• 思考: 宗法制度在当代社会依然有很多的影响,
就你观察到的文化现象,谈一谈这种影响的 具体表现,并思考其利弊。
第二讲 古代姓名称号
本讲提要: 1、古人的姓名和称号 2、古代帝王称号
第二讲 古代姓名称号
第一节 古人姓名 关键词:古人的姓、古人的名 、别号 、与
官爵、地望有关的称号以及谥号、数字姓名 第二节 古代帝王称号
关键词:国号、谥号、庙号 、避讳
一、古人的姓
▪ 姓在古代与宗族、宗法、门阀、身份等等 有密切关系。
▪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 氏:大姓后代繁衍趋多,分出若干家庭,赐
以支姓,即所谓“氏”。
先秦时期: 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
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 汉代以后: 姓氏逐渐合一,统称为姓或姓氏,平民也开始
表字和名为“矛盾式”:意义相反。
• 曾点,字皙。 • 朱熹,字元晦。 • 刘过,字改之。 • 王绩,字无功。
表字和名为“扩充式”:意义相顺。
徐干,字伟长。 曹操,字孟德。 赵云,字子龙。 陆羽,字鸿渐。 高明,字则诚。 于谦,字廷益。
表字和名为“延伸式”:意义相延。
• 李白,字太白。 • 杜牧,字牧之。 • 杨达,字士达 。 • 丘锡,字永锡。
2、韩养民:《秦汉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6年版。
3、熊铁基:《汉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 1992年版。
4、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正始之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5、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
古代区域文化研究的著作:
•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 版社,1988年版。
有姓。
姓氏的来源:
1、以动物为姓。 2、以封国封地为姓。 3、以官职为姓。 4、以职业为姓。 5、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 6、以居住地特征为姓。 7、少数民族多复姓,可能与译音有关。
古人改姓
二、古人的名、字
1、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疏》: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
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故冠而加字。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 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 上古时期人名举例: 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 小辛
• 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 《左传·桓公六年》“名有五,有信、有义、 有象、有假、有类。”
2、表字和名的联系
• 简单用例: 以排行为字:
孔子(行二):仲尼 孔子兄:孟皮 孙策(长子):伯符 孙权(次子):仲谋 孙翊(三子):叔弼 孙匡(四子):季佐。
——孔颖达《礼记正义》
• 五、阅读书目
1、《周礼》,《礼记》,《仪礼》,岳麓书 社,2001年。(文白对照)
2、朱筱新:《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商务 印书馆,1997年。
3、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北京 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第二节 古代亲属关系
九族
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合称:九族; 分称:三党。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 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 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 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周礼·春官·大宗伯》
《礼记·士昏礼》:
• 六个步骤: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宗法(中国古代礼制核心)
(一)几点概念的说明: 宗法: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
• 齐衰
衣物: 粗麻布 缝边 丧期及适用情况: 一年:
•齐衰杖期 :夫为妻,嫡 子为庶母。 •齐衰不杖期:侄为伯叔 父母、已出嫁女为父母、 男子为兄弟。
五月:曾孙为曾祖父母
三月:玄孙为高祖父母
已婚姑、已婚姐妹、 堂兄弟、已婚女为伯
叔父母及兄弟。
伯祖、叔祖、堂伯 外祖父母、岳父母、
叔父、从堂兄弟。
几点补充说明: •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 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
子)。
(二)宗法制的核心和作用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 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逐步的确立:夏 商 西周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不 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 不立,则人不知系统来处,古代亦鲜有不 知来处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 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 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 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 者对前者的服从。
• 大宗、宗子等概念在古代文献中的出现: 1、《诗经·大雅·板》 :
大宗维翰。 宗子维城。
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 权的人。
• 2、《礼记·大传》: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唐
3、名和字的用法
• 名为谦称、卑称,或用于上对下、长 对少。
• 同辈互称字。
• 两点特殊情况: (1)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
后名。 孔父嘉 叔梁纥 孟明视
(2)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 后“字”。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 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三、古人的别号
1、别号之风 ,源远流长 先秦:鬼谷子
孔颖达疏: 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云有五世则 迁之宗者,谓小宗也。
天子 嫡长子 天子
诸 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诸侯 嫡长子 诸侯
诸 子
别 卿、大夫 嫡长子 卿、大夫




祖士
嫡长子 士
诸 子
平民
诸 子
嫡长子 平民
奴隶 嫡长子 奴隶
继 别 为 宗, 继 祢 者 为 小 宗。
•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一系为大宗,余子 孙为小宗。天子之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称 大宗;余子对天子为小宗。诸侯之位亦由 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对诸侯 为小宗。卿、大夫、士、庶人,皆遵循此 制度。
2、 别号的特点 时代印记: 青莲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 惺惺道人 、雪松道人 抒情色彩:放翁 、六一居士 、诚斋
深刻寓意 :八大山人 、朱衣道人 、石屏山 人 运用特定名词:先生 、公 、子、老人 、叟 、 翁、渔、樵
3、外号、绰号 :《水浒》诸人
四、官爵、地望 、谥号
• 称官爵、地望,是古人认为这是最能表示尊敬 的方式。
•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四川人民 出版社,1986年版。
第一讲 中国古代礼制与宗法
本讲提要: •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和特点 • 中国宗法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古代礼制
关键词:礼仪、五礼、宗法、“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 第二节 古代亲属关系
关键词:九族、三党、五服
了解礼仪
“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 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 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 吊礼:它国或挚友遭受某一灾祸,派遣使 者去转达安慰。
• 禬(guì)礼:对被敌国侵犯的同盟国的一种 抚慰。
• 恤礼:当邻国遭受外侮或内乱时,给于授 助和支持。
丧礼之 五服:
一、斩衰

二、齐衰


三、大功


四、小功


五、缌麻

• 斩衰
衣物: 粗麻布、不缝边、哭丧棒、草鞋 丧期: 三年 适用于: 子女为父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
——张载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上》
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 务,不用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 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 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有德,若逆设其刑, 则是君不知贤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 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祭天神、祭地祗、祭人鬼。 • 周代吉礼的基本内容:
祀天神,祭地祗,祭人(享 )
五礼之 凶礼
• 丧葬之礼 (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 ) • 分类:
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
五服
• 丧礼 :以不同关系为准则,用不同 的形式 和等级表达不同程度的哀痛。
• 荒礼:某国家或地区发饥馑、疫病,诸侯 和群臣以减膳等形式表示同情。
曾祖父辈: 祖父之父母:曾祖父(曾祖母)。 曾祖父之兄弟:曾伯祖、曾叔祖(→族伯祖、
族叔祖→曾孙则为族兄、族弟。
高祖父辈:
曾祖父的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
平辈的称谓: 平辈亲属:兄、弟、姐、妹。 兄之妻:嫂,弟之妻:弟媳或弟妇,姐妹之
夫:姐夫、妹夫。 别人的兄弟姐妹:前加“令”。 合称别人的兄弟:“贤昆仲”。
中国文化史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
给大家开列的一些参考书:
通史: 1、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教出版
社,1988年版。(1989年台湾版出书, 1997高教社出增订版) 2、金毅:《中国文化概论》, 广电出版社, 1995年版,(二册)
断代史:
1、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8年版。
兄弟之子女:侄儿侄女,(古称:犹子、从 子。) 兄弟之孙:从孙。 姐妹之子女:外甥、外甥女。
本人之子:儿(儿媳) 女、女儿之夫:婿,在他人面前称:小婿。
对方之婿:令坦。
子之子女:孙(孙男或孙女),其配偶:孙 媳、孙女婿。
孙之子女:曾孙、曾孙女。 曾孙之子女为玄孙、玄孙女。 以下:来孙、昆孙、仍孙、云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