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
一、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地球的运动》是七上第一章第二节,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这些知识后而编排的,这样由浅到深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球的运动是研究地球由于运动而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等相关知识,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奠定知识基础。

此外,学习本节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提高学生的综合整体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地球运动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所以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2.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为两大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这两大部分下分别包含旋转周期,旋绕中心,方向以及引起的地理现象四小部分内容。

3.重难点分析: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这些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所以现在学习地球自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2.地球的运动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3.这节内容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地理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

4.这节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学生动手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学生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年龄小,以感性认识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
提高;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运用信息及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尚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点拨。

四、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说出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2.能够解释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现象产生的原因。

3.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或者公转的关系。

4.运用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初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而初中的孩子此方面的能力尚且不足,所以在该课时内运用了大量的动图进行演示,并采用演示法和讲授法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虽然使分为两部分讲解,但是这两个运动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在开始即点明这一点,随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常识或者日常感受入手,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更容易理解。

讲解过程中重难点突破采用动画演示或者实际操作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取得最佳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