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以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墨导电
B.
甲烷燃烧
C.
葡萄酿酒
D.
菜刀生锈
2.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C.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
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乙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5.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Cl B.O2﹣C. D.
7.铝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C.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化学式为AlCl3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8.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镁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镁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
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石油铁生锈氧化铝
Y 氧化反应化石燃料缓慢氧化合金
A.A B.B C.C D.D
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8分)
11.便携式灶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图是一款便携式灶头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当按下点火开关时,产生的电火花的作用是.
(3)当旋钮至“关”位置时,火焰熄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4)贮气瓶中储存了大量的燃气,这说明气体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填“大”或“小”).
(5)液氨(NH3)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其理想产物是两种常见无毒物质,你认为这两种物质是和(填化学式)
12.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为了保证实验成功,采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石灰水变浑浊,(填“能”或“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已经发生,原因是;(3)装置B的作用是,尾管处系一个气球,说明该反应还有可能生成气体;
(4)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看到固体粉末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还能看到红热现象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
13.资料显示,将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率快,所需时间
短.
(1)写出a仪器的名称;
(2)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3)请你指出图丙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改进以后的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4)写出图丙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5)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反应:曲线画在图丁上)
14.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
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
15. M 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 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 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 、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查阅资料】氧化铜、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化合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 >Cu >M ; 小强的猜想是Al >M >Cu ;你的猜想是 .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 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 丝插入试管①

钢丝插入试管
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
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通过分析,同学们认为试管③中铝丝开始时无气泡,后来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 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设计一个该影响因素有关的验证实验.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实验室探究氧气的性质需要一定质量的氧气.我校一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氧气的性质需,用
托盘天平准确称取3.16g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加热制取和收集氧气,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称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84g.请你参与计算:
(1)在锰酸钾中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比为;
(2)3.16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收集的氧气的质量为(理论值,不计损失);
(3)在剩余固体物质中,由于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获得纯净的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在上述反应中,最多可回收多少二氧化锰?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以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墨导电
B.
甲烷燃烧
C.
葡萄酿酒
D.
菜刀生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S、P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Ⅰ、Ⅱ两类反应,分别是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燃烧的生成物、发生缓慢氧化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缓慢氧化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S、P在氧气中燃烧,分别产生蓝紫色火焰、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Ⅰ、Ⅱ两类反应,分别体现了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发生缓慢氧化,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Ⅰ类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Ⅱ类反应发生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C.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
【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
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步骤Ⅲ加入液氯,可以杀菌、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步骤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乙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
A、根据乙酸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根据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
A、根据乙酸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2=1: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Cl B.O2﹣C. D.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会使微粒带电,从而变成离子.离子变成原子,则反之,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A、Cl表示氯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是失电子;
B.O2﹣需要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原子;
C.图中表示的是镁离子,需要得到两个电子变成原子;
D.图中表示的是氟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是失电子;
答案:C.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
7.铝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C.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化学式为AlCl3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无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镁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镁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镁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铜>银,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镁>铁>铜>银,铁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当铁粉量不足时,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仍有硝酸银剩余,故A正确;
B、在硝酸银与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先与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当滤纸上有铜时,说明硝酸银全部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B不正确;
C、当铁粉适量时,能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故C正确;
D、当铁粉过量时,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铁有剩余,故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石油铁生锈氧化铝
Y 氧化反应化石燃料缓慢氧化合金
A.A B.B C.C D.D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概念关系型;化学规律的类比;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石油属于化石燃料;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氧化铝是化合物,合金是混合物.【解答】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包含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C、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是包含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D、氧化铝是化合物,合金是混合物.二者是并列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例如由图中可知,X和Y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解: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g+(20g﹣8g)=20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10g﹣1g=9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20g﹣9g=11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X的值为11,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
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8g,二氧
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1g×=8g,两者的质量和为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g﹣8g=12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W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错误;
D.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8分)
11.便携式灶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图是一款便携式灶头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
(2)当按下点火开关时,产生的电火花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的着火点.
(3)当旋钮至“关”位置时,火焰熄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4)贮气瓶中储存了大量的燃气,这说明气体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大(填“大”或“小”).
(5)液氨(NH3)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其理想产物是两种常见无毒物质,你认为这两种物质是N2和H2O (填化学式)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故填:不锈钢.
(2)当按下点火开关时,产生的电火花能使温度达到可燃的着火点,故填:使温度达到可燃的着火点.
(3)当旋钮至“关”位置时,火焰熄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4)贮气瓶中储存了大量的燃气,这说明气体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大,故填:大.(5)液氨(NH3)理想产物是两种常见无毒物质,这两种物质是氮气和水,故填:N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为了保证实验成功,采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目的是使用颗
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
2Cu+CO2↑.
(2)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已经发生,原因是可能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温度冷却,C中液体倒吸,尾管处系一个气球,说明该反应还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4)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看到固体粉末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还能看到红热现象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物质接触面积越大反应就越充分,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是合理的;
(2)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已经发生,还有可能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