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14讲两极世界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 美国 的控制,推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①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 民主改革 ,奠定了经济发
展的基础。 ② 朝鲜战争 使日本通过给美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 大量的“特需”收入。
③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
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 号。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美国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国家,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3)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援助 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
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4)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2.苏联的对策 (1)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
【答案】
C
1.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 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 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 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 A.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B.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 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解析:抓住“处于领导地位”、“美国总统今 天所担负的责任”,说明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 政策。 答案:A
①二战使 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恢复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进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 联邦德国 六国签 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
②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 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共体。
(3)作用
1.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经济强国,为什么不 发动“战争”却以“冷战”的形式来称霸世界,遏制共产 主义? 答:(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同时苏联 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强,美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国家已成为其争夺霸权的障碍,必须予以压制。 (2)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 装对抗形式。 (3)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到经济上的竞争。
(2009年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 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 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
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
B.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则的理解。解 答此题抓住题干材料表述中的“道德力量”、“和 平共处原则”,这符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A、C、 D三个组织与材料所述原则、宗旨皆不相符。
3.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
的要求,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各国希望能 在两极格局下发展自己,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作 用。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的强大和发展,希
望能在两极格局下发展自己。所谓的不结盟是指不与
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国家还是 结盟的。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 秩序是不结盟运动追求的政治、经济目标。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
【答案】
B
2.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
“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
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 办法”。可见,当时不结盟国家认为( A.两极格局的“冷战”威胁了国际和平 B.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 C.和平共处可以避免两极分化现象 D.核灾祸是人类面临的惟一灾难 )
(3)国际关系由两极化时期的相对封闭走向多极化时
期的开放,这一形态上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 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一、全面认识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
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
3.表现:造成西欧依附于美国、东欧依附于苏联
的局面。
4.影响
(1)造成国家分裂。
(2)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发生,使世界不 得安宁,如 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等。 (3)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3)影响: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 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
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 举行。
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 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2009年江苏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 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
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
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 映了( )
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
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 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 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 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
二、分析比较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 动兴起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 1.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 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 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都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 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 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 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 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 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试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及时代背景等 方面说明欧洲能够走向统一的原因和条件。 答:(1)历史渊源:实现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 的愿望。 (2)地理位置:西欧各国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各国 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宗教意识形态等。 (3)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一 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 (5)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西欧各国希望能保持他 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摆脱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 要求强烈。首先在经济上联合起来,走向一体化。
2.主要表现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整个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随着欧盟、日本、
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 进一步加强。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 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美苏两国在 社会制度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 加剧。
(4) 二战后,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 美国 的敌视。 (5)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2.过程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①“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战争 ②表现:a.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b.经济上:实 施 计划。c.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马歇尔 。 (2)苏联应对表现:①经济上: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②军事上:成立 。
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六国在莫斯
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 经济领域的“冷战”。
(2)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为打破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
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 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 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 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3.你如何理解不结盟的含义? 答:不结盟运动是不同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 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 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4.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 影响? 答:(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历史特征 (1)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 系格局。
(2)美苏之间由二战时的同盟合作关系发展到“冷战”
对峙和在世界范围内争霸,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2.主要表现 (1)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盟友合作关系破裂。
(2)美国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
(3)政策和目标
①奉行非集团和 不结盟 的政策。
②把反对 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把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为行动纲领。
(4)作用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
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冲击着 两极 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
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
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
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
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都是从经济
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
策,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 织等措施。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组建了经 互会、华约组织以示对抗,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两极格局形成。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历史特征: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 趋势。 2.主要表现:在两极格局背景下,20世纪六七十年 代,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并向政治 大国迈进、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等都冲击着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强。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历史特征 (1)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多极化趋势加强。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意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 信息“分歧克服”、“和平合作”、“有助于 加强世界和平”可知赫鲁晓夫意在使苏联与美 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材料信息,从所述内容来 看,说明不结盟国家认为世界和平的威胁来自 于两极格局的“冷战”。B、C、D说法不符合 材料的主题。
答案:A
1.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只是 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能说明两极格局完全 形成。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 最终确立。 2.“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 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 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不能说当时世界上就 没有战争。在美国“冷战”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 发生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①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 民主改革 ,奠定了经济发
展的基础。 ② 朝鲜战争 使日本通过给美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 大量的“特需”收入。
③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
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 号。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美国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国家,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3)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援助 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
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4)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2.苏联的对策 (1)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
【答案】
C
1.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 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 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 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 A.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B.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 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解析:抓住“处于领导地位”、“美国总统今 天所担负的责任”,说明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 政策。 答案:A
①二战使 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恢复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进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 联邦德国 六国签 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
②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 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共体。
(3)作用
1.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经济强国,为什么不 发动“战争”却以“冷战”的形式来称霸世界,遏制共产 主义? 答:(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同时苏联 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强,美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国家已成为其争夺霸权的障碍,必须予以压制。 (2)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 装对抗形式。 (3)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到经济上的竞争。
(2009年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 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 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
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
B.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则的理解。解 答此题抓住题干材料表述中的“道德力量”、“和 平共处原则”,这符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A、C、 D三个组织与材料所述原则、宗旨皆不相符。
3.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
的要求,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各国希望能 在两极格局下发展自己,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作 用。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的强大和发展,希
望能在两极格局下发展自己。所谓的不结盟是指不与
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国家还是 结盟的。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 秩序是不结盟运动追求的政治、经济目标。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
【答案】
B
2.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
“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
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 办法”。可见,当时不结盟国家认为( A.两极格局的“冷战”威胁了国际和平 B.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 C.和平共处可以避免两极分化现象 D.核灾祸是人类面临的惟一灾难 )
(3)国际关系由两极化时期的相对封闭走向多极化时
期的开放,这一形态上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 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一、全面认识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
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
3.表现:造成西欧依附于美国、东欧依附于苏联
的局面。
4.影响
(1)造成国家分裂。
(2)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发生,使世界不 得安宁,如 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等。 (3)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3)影响: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 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
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 举行。
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 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2009年江苏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 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
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
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 映了( )
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
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 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 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 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
二、分析比较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 动兴起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 1.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 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 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都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 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 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 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 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 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试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及时代背景等 方面说明欧洲能够走向统一的原因和条件。 答:(1)历史渊源:实现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 的愿望。 (2)地理位置:西欧各国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各国 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宗教意识形态等。 (3)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一 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 (5)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西欧各国希望能保持他 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摆脱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 要求强烈。首先在经济上联合起来,走向一体化。
2.主要表现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整个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随着欧盟、日本、
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 进一步加强。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 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美苏两国在 社会制度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 加剧。
(4) 二战后,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 美国 的敌视。 (5)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2.过程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①“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战争 ②表现:a.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b.经济上:实 施 计划。c.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马歇尔 。 (2)苏联应对表现:①经济上: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②军事上:成立 。
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六国在莫斯
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 经济领域的“冷战”。
(2)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为打破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
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 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 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 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3.你如何理解不结盟的含义? 答:不结盟运动是不同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 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 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4.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 影响? 答:(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历史特征 (1)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 系格局。
(2)美苏之间由二战时的同盟合作关系发展到“冷战”
对峙和在世界范围内争霸,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2.主要表现 (1)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盟友合作关系破裂。
(2)美国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
(3)政策和目标
①奉行非集团和 不结盟 的政策。
②把反对 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把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为行动纲领。
(4)作用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
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冲击着 两极 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
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
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
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
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都是从经济
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
策,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 织等措施。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组建了经 互会、华约组织以示对抗,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两极格局形成。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历史特征: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 趋势。 2.主要表现:在两极格局背景下,20世纪六七十年 代,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并向政治 大国迈进、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等都冲击着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强。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历史特征 (1)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多极化趋势加强。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意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 信息“分歧克服”、“和平合作”、“有助于 加强世界和平”可知赫鲁晓夫意在使苏联与美 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材料信息,从所述内容来 看,说明不结盟国家认为世界和平的威胁来自 于两极格局的“冷战”。B、C、D说法不符合 材料的主题。
答案:A
1.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只是 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能说明两极格局完全 形成。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 最终确立。 2.“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 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 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不能说当时世界上就 没有战争。在美国“冷战”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 发生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