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立项
篇一:《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市级一般课题结题报告
编号:2014-ZJKYB-X05-127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课程更富创新和活力——
市级一般课题“对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作者:于文志王海静任爱凤
单位: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桥小学
时间:2015年5月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课程更富创新和活力——市
级一般课题“对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教育为了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
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
教学中要对本地和本校的资源,对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以及“客观存在的事物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来拓展学习空间,使语文课程富有创新和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臵方案(试行)》提出:课程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还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元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可见,教学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是检验教师驾驭教
材的舞台。
农村语文教师更应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让学生学会搜集、筛选、整合各种生活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挂图、工具书、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等。
也就是说一切自然风光,事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都是语文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农村学校状况更甚。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虽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因素等。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堂,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
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量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研究旨在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打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和困扰。
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新天地。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念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它的伦理观是“高度重视学生”,它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课题真正收到实效。
活动内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跨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语文学习的机会;努力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注重开展当代社会调查,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课程资源。
2、实践性原则
语文教学要始终贯彻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原则。
教师的主体性不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处于学习良好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在于关注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成功经验,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面向社会,从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课题研究一定要立足于本校、本区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养成在实践中学习,把广阔的现实生活纳入语文教学的视野。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课程资源中体现的文学性、哲学性和科学性,能使学生感受到古今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热爱中华文明,形成健康美好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4、让语文教材发挥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立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广义解释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合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它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比较重视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篇二: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探索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探索
作者:李素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4期
一、挖掘文本——出新资源
1. 活用教材资源。
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可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实地考察爬山虎的特点,写观察日记,进行口语交际等。
这样,化静为动,学生主动参与,效率高、效果好。
其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
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增删、补充、链接教材所提供的内容。
第三,要通过教学给学生传达教材中渗透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接受思想的熏陶。
2. 置换生疏资源。
由于区域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熟悉的、感兴趣的。
尤其是某些“城市内容”素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生疏的。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组的主题是“异域风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学生自身资源等资源。
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盛开的鲜花,写片断,以表达赞扬花之美的情感。
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领略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组织学生进行滑板花样比赛。
学生现场做记录,即兴进行口语交际、写片断等活动。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农村现实背景,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 用好教材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或情景图),这些插图(或情境图)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可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可进行看图复述、背诵课文训练,也可进行创新训练。
因此,充分利用插图或情境图,对理解文本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学习《触摸春天》一文,学生观察插图,让图中的线条、色调、姿态等形象地表达生
活,可实现互动交流。
4. 重视教材延伸。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于课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的练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和延伸,使之为教学服务。
如,学习《蝙蝠和雷达》时,文中思考题“怎么配合的呢?”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环境下,学生口述蝙蝠飞行时嘴和耳朵是怎样互相配合的。
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办一期关于仿生学的手抄报。
二、走进生活——探寻资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农村生活,探寻地方生活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蕴藏在生活之中。
1. 探寻学校生活资源。
农村学校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现象作为教学资源,都与语文、有一定的联系。
选择这些生活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另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都是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如,学生写校园四季美景、好人好事、校园各种活动等,开发利用学校生活资源。
2. 探寻社会生活资源。
走进大自然,走进广阔的农村,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热点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信息,利
用这样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新农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农作物管理”等都是求之不得的当代农村生活资源。
除此以外,农村中的许多土特产都是制作教具、学具的好材料,农村里那美丽的山川和田园风光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3. 探寻家庭生活资源。
农村家庭生活中的种植、养殖、家庭活动等蕴含着许多语文知识,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三、重视活动——引用资源
1. 引用读书活动资源。
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或建议,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学习知识,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阅读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扩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2. 引用节日教育活动资源。
节日、纪念日,都是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把以节日教育活动为主线开展的系列活动作为习作材料引进习作教学中或者以节日教育活动的情景设计课的引入或者设计习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轻松进行习作和学习。
3. 引用实践活动资源。
依托农村小学和广阔的农村生活,
大量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能够展现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体现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模拟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读书读报、游戏、竞赛等,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四、用好远教——借鉴资源
篇三: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阶段总结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主持人刘玉君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农村语文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科书、教参、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等课程资源,一般农村学校都有,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些资源,努力做到: 1、以教材为蓝本,开发课程资源。
以往,一些老师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语文,使语文与生活脱节。
本次课改,虽然还把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向课外拓展延伸。
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语一年级下册是围绕专题组织内容。
课文的第一组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该组把各项内容完整地组合成了一个有机体。
学习了这组课文之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仅局限在课本里,而要作课外延伸。
语
文教师可让孩子们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
2、以活动为载体,开发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好胜心切的心理特点,适时组织竞赛活动。
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正体现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一、二年级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积累”要限一定的量,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可让学生一天记住一个成语或格言警句,平时也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什么的。
这样,日积月累,积累的成语就多了。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课内,还应在课外。
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语文,语文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如:“你今天学了什么?”“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你能不能把今天学过的课文背一背?”……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口语交际训练。
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都要提醒家长注意,如有不当,
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就可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城里的孩子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报刊等,而农村的孩子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
比如学生可通过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等等。
学生的识字欲望增加了,看到实物“玉米”就问“玉米”该怎么写,看到实物“扁担”就要想“扁担”二字是什么样子……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要关注学生,重视对学生状况的研究,从学生身上找资源。
例如“留守孩子”现象,通过召开座谈会,谈谈自己是怎么做
个好孩子、乖宝宝的。
又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围绕“温馨的家庭”这一主题,用三字经形式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
”“家爱我,我爱家。
”教师可将传统的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
三、乡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村虽然没有健全的文化设施,但有丰富的乡土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语
文知识。
从对联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字,而且积累了许多成语:“吉祥如意”、“万象更新”……还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在我们农村问题上的反映。
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农村“破坏耕地、滥采矿石资源”现象、“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获。
2、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可利用各种节日、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历史传统、人情风貌、文化习俗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语文素养。
清明节,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邯郸给烈士扫墓,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
物,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可参加民俗风情节,使学生在热闹的活动气氛中感受农村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农村学生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生活经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出发,联系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读后感、观后感、现实性观察日记,写调查笔记,写游记,写乡村的变化,写畅想乡村的未来等。
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实现各学科甚至是各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如此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全面提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肯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