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首先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字代替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字后来传遍世界,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对文化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C.计算起源于阿拉伯地区
D.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2.《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两个民间故事,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

这个国家是()
A.奥斯曼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3.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的等级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4.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但是,由于美洲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

这反映了美洲文明()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5.8世纪中期,帝国极盛之际,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然其疆域辽阔,为历史之空前。

这里的“帝国”
指的是()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埃及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一份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情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

”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7.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8.高丽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深远
B.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9.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

也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

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的文字。

由此可知()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10.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行幕府统治
C.进行大化改新
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1.2018年,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北部发现复杂的高架道路网,连接这一区域所有的玛雅城市,就算是雨季也能方便通行,而且路幅够宽。

专家还发现“惊人的防御设施”,包括围墙、防御墙和堡垒。

这说明当时玛雅()
A.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B.车辆人员往来不绝
C.城市之间战争频繁
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2.中世纪西欧的农业以推广三田制为主要进步标志,即将耕地的一部分秋播夏收(小麦和裸麦)、一部分春播秋收(大麦和燕麦),余下的部分休耕。

这主要是因为三田制()
A.扩大了庄园田地面积
B.可减少土地劳作强度
C.便于对干旱作物的管理
D.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
13.2019年日本政府宣布的日本新年号“令和”,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从“大
化”开始,日本使用过的247个年号中,能够确认出处的年号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古籍。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各种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政局趋向稳定
C.全面引进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

这说明()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15.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

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

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

担任“瓦利”职位的是() A.基督教徒B.印度教徒
C.穆斯林D.吠舍
16.文化传统、地理位置、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的巨大收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与当时东西方封建文明不尽相同的工商业繁荣局面。

无数的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从事的商业活动()
A.以农产品出口为主
B.以中介贸易为主
C.以加工贸易为主
D.以资本输出为主
17.在古代美洲,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的是()
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D.津巴布韦人
18.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

”此人是()
A.孝德天皇B.李成桂
C.穆罕默德D.源赖朝
19.查士丁尼一世执政了38年,其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了888年,其间共有七十多位皇帝,帝国的事业至少有过四次兴盛,整个帝国的巅峰也不在他的统治时期。

但历史青睐他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时间长而且承前启后
B.拓展疆域重塑帝国的辉煌
C.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
D.推动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后,积极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伊斯兰教为国教B.地方划分为行省
C.在中央设三省六部D.建立军事机构——幕府
21.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描述可能是()
A.突厥民族,骁勇善战B.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C.信仰真主,政教合一D.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22.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力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国家法院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23.笈多王朝(约320-约540)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
A.统治范围几乎遍及整个印度半岛
B.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C.佛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D.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24.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

这些措施()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25.古代玛雅人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

这一状况说明玛雅国家()
A.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生产资料尚未实现私人占有
C.具有氏族部落社会特征
D.完成了向集权国家的过渡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

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权范围内的伊斯兰教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行动起来,并准备为出征所需的一切东西。

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以上材料均摘自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概论》
(1)结合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针对遇到的困难,穆罕默德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

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上的大鸟时,他的观点开始改变。

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他眼里,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这些雕刻)绝不是非洲的。

——摘编自何新《希腊伪史续考》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

他郑重宣布:
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

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期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

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津巴布韦的文明成果。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

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

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

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

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

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金字塔石造建筑
材料三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

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证实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3)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8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

伍麦叶王朝第二任哈里发叶齐德的儿子哈立德,让人将一些有关医学、炼金术和星相学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从而拉开翻译运动的帷幕。

第十任哈里发希沙木则命人将有关波斯萨珊王朝的历史及其典章制度的书由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进一步推动了翻译活动的开展。

阿巴斯王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一些哈里发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学术翻译与研究,从而促进了翻译运动的蓬勃兴起。

第五任哈里发拉希德在执政期间,下令修建了一座收藏珍贵图书文献的书库,并把该书库命名为“智慧宫”。

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执政期间,耗资20万第纳尔,将“智慧宫”扩建成一个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

在麦蒙的鼓励和鞭策下,翻译家们将数百部各门学科的著作,由希腊文、波斯文、奈伯特文、古叙利亚文、希伯来文、印地文、科普特文和拉丁文翻译成阿拉伯文,使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达到鼎盛。

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从而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古代文化遗产。

他们在翻译、介绍、研究这些著作的基础上,通过消化、改造和创新,撰写了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促成阿拉伯文化的大发展。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阿拉伯翻译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

城市居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紧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

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

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

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

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市,米兰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

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三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

君主
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

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简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和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从0到9的计数法经阿拉伯人改造后传遍世界,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对文化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医学的发展情况。

2.D
【解析】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两个故事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D项正确。

3.D
【解析】
题干中所述及的“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这一等级序列符合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而这一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故选D项;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比较发达,没有出现题干中所排列的等级序列,排除A项;近代俄国所出现的是农奴制,而不是封君封臣制,排除B项;古代印度所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而不是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

4.C
【解析】
材料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可见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故选C项;印第安文明交流很少,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对印第安文明的限制,没有体现出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排除D项。

5.D
【解析】
据材料“8世纪中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可知,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选D项;波斯帝国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没有涉及亚洲,排除B项;埃及帝国与“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不符,排除C项。

6.B
【解析】
从题干中的“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可知这是缴纳实物地租,从“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这是缴纳劳役地租,故B项正确。

7.A
【解析】
“教皇为皇帝加冕”体现的是法兰克国王必须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这种君权神授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A项正确。

8.A
【解析】
从材料“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选官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

9.D
【解析】
材料信息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发明以及融合外来文字,另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阿姆哈拉文在欧洲部分地区的传播,故D项正确。

10.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646年,学习中国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C项;A项日本实行民主政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日本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11.C
【解析】
材料表明玛雅城市有复杂的高架道路网,且路幅够宽,可以连接这一区域所有的玛雅城市,同时存在防御设施,说明出于防范战争的需要,玛雅城市修建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故C项正确。

交通便利不代表当时商品经济非常发达,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不能得出车辆人员往来不绝的结论,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也未强调所有的玛雅城市是否有统一的中央领导,因此不能得出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故D项错误。

12.D
【解析】
由“秋播夏收”“春播秋收”及“休耕”等信息可知,三田制实质上是轮作制的一种。

可见,三田制的推行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适应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实行三田制并不能扩大庄园田地面积,排除A项;B、C两项与三田制特征不符。

13.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日本仿效中国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故D项正确。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天皇大权旁落,故A项错误;大化改新后,社会矛盾得以缓和,但这不是实质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有选择性地向中国学习,不是全面引进中国的制度,故C项错误。

14.A
【解析】
由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以看出非洲文明是与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正确。

15.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利”是德里苏丹国的行省长官,德里苏丹国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C项正确。

16.B
【解析】
根据材料“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商人从事以中介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7.A
【解析】
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的是玛雅人,故选A项。

18.C
【解析】
根据材料“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推动了阿拉伯民族的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孝德天皇、李成桂和源赖朝都没有创立宗教,排除A、B、D三项。

19.C
【解析】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一世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它也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故选C项;A、B、D三项不是查士丁尼一世被历史青睐的主要原因,排除。

20.C
【解析】
本题考查高丽王朝的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效仿唐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C项正确;
A、B两项说法均符合德里苏丹国,排除;D项说法符合古代日本,排除。

21.C
【解析】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真主,政教合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人信仰天主教,信仰耶稣,不符合“中亚”,排除B项;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理性,追求民主,排除D 项。

22.B
【解析】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
园的秩序,故排除A,B符合题意;元老院是古罗马的政权机关,公民大会是古希腊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故C、D不符合题意。

23.D
【解析】
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大部分地区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4.D
【解析】
印加帝国所采取的措施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目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极权主义色彩,故D正确,A 错误;材料仅仅是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并未体现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故B、C错误。

2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国家的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这说明玛雅国家具有氏族部落的特征,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26.
(1)遭到麦加科里希特贵族的排挤和迫害。

(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27.
(1)变化:起初认为津巴布韦文化是非洲的,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津巴布韦文化受到了地中海文明的影响。

(2)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文明。

(3)绘画、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梯田、水渠等。

28.
(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

(2)作用: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国王或首领;传播宗教;等等。

(3)理解:从南部非洲内部考察,地处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较快,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是曾经发展到比较高水平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踪。

美洲文明一度繁荣,但是美洲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中,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因此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29.
(1)特点:由政府组织和主持;人力、物力投入巨大;持续时间长;译书范围不断拓宽;组织性增强,目的性扩展;等等。

(2)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被征服地区文化差异较大;统治者重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成果的借鉴;帝国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大批知识分子的支持与推动。

影响:体现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有利于稳定帝国内部的统治秩序;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大发展。

30.
(1)地位: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天主教在西欧各国享有特权;拥有庞大的经济势力。

影响:引起各阶层(人民群众、城市居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的反对;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