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官职一览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官职一览表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

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

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

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

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

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

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

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

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

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

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

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

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

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

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

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

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

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

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

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

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

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

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

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
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

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

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

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

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
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

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

吴同魏制。

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

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

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

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

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

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

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

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

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

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

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

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

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夏侯敦曾任此职。

杂号将军之一。

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张飞曾任此职。

杂号将军之一。

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韩当曾任此职。

杂号将军之一。

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

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

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

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

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

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

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

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

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

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

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

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

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

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

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

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

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

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

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

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
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

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

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

位在关内侯之下。

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

位在名号侯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