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主题——雅丹地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主题——瑰丽的雅丹地貌
一、命名由来
在“雅丹”一词未被地学界广泛使用前,有诸多称谓。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中被称为龙城、白龙堆和龙堆,Stapff称其为“空气动力学地形(aerodynam ic landforms)”,此外还有“狮身人面像(sphinx hills)”,“剥蚀丘(bugravyduvanije;deflation hill)”,“沙漠城(shahr lut;desert cities)”,“泥狮(mud li-ons)”,“土阜”等不同命名。

1899年~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古湖周围成群分布,长数百米,高2~3 米以上,走向东北—西南,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按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

之后,随着他的著作《中亚和西藏》(Central Asia and Tibet)在国内外学界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被音译为“雅丹”。

从此,“Yardang(雅丹)”一词便正式被科学领域接受。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二、发育过程
许多学者利用第一种方法对雅丹地貌的发育过程做出了推断,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以下2种:
一是:夏训诚通过对中国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野外考察和理论推断,认为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表面风化破坏阶段,主要作用是风化作用,产生许多水平和垂直节理,使下伏的疏松沙层逐渐暴露地表,为外营力侵蚀创造有利条件;第二阶段为雏形雅丹地貌形成阶段,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在风力或流水作用下被搬运,使地表起伏不平,但相对高差不到1米;第三阶段是雅丹形成阶段,因地表起伏和节理扩大,更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使表层泥岩逐渐消失,沙层直接暴露在地表,侵蚀速度加快,低洼处不断加深和扩大,而凸起的部分因受泥岩保护而侵蚀相对微弱,形成相对高差数米到数十米的土丘与沟谷相间的地貌组合;第四阶段是雅丹地貌消失阶段,不断的外力作用使凸起部分的面积不断缩小,低洼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孤立的小丘,其下部的沙层因风蚀等被掏空,进而发生块体运动,面积逐渐减小,高度也不断下降,最后消失。

夏训诚,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二是:Halimov等通过对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的研究,认为在发育的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地貌形态,并且存在逻辑循环。

他们认为扇缘或古湖床平原面受构造隆升后,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方山状雅丹,再逐渐演化为长垄状、平顶塔状和金字塔状,平顶塔状最后也演变为金字塔状,在此过程中,雅丹地貌是逐渐增高的。

而古湖床平原面受盐构造褶皱影响,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犬牙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锥状,此过程中雅丹也是增高的。

另外,扇缘或古湖床平原面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逐渐增高的拱背状雅丹,此后高度降低,形成鲸背状雅丹,而长垄状雅丹和鲸背状雅丹进一步降低,形成低矮流线鲸背状,最后全部消失,形成新平原。

但Gutiérrez-Elorza等强调在该循环中应考虑构造因素,其将破坏这种循环过程。

三、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
1.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
乌尔禾雅丹又称魔鬼城。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

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

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1] 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2.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
白龙堆雅丹,罗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东北部,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在炎热的季节,环境十分恶劣,途经此地的人一般给养已用去大部分,若遇上数天沙暴,人就会被困住,不是饿死就是渴死,所以每年6-8月份,一般人不会进入此地区。

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有阳光时还会反射点点银光,似鳞甲般,故被古人将这片广袤的雅丹群称为“白龙”。

从远处望去,白龙堆就象一群群在沙海中游弋的白龙,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时隐时现,首尾相衔,无边无际,气势奇伟。

如今这一特殊地区已被国家地质矿产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3.最壮观的雅丹:三垅沙
三垅沙雅丹群位于玉门关以西的戈壁荒漠中,由于地处三垅沙雅丹边缘,因此被称为三垅沙雅丹。

三垅沙是一条横亘于罗布泊东部地区的流动沙丘带,至今仍受东北风的影响,随时游动。

这条沙漠带长约百公里,宽约数公里,在汉代土梁道的沙带最窄,约200米。

遇到起风,沙
如游蛇,在风口中行走,细沙会沿足盘旋到膝盖处。

民间有谚语道:急走流沙慢走水。

三垅沙雅丹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土台高达15—20米,大多土台可长达200米。

所有的土台都呈长条状东西排列,犹如茫茫沙海中的一群巨鲸,或联合舰队的一列列战舰在游弋,气势磅礴。

其成因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属洪水冲蚀为主,在加上风的作用形成。

土台的结构多已沉积层黄土形成,有不同的颜色,在早午
晚太阳的光线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色彩世界,奇幻无群。

四、考点展示
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雅丹地貌在新疆罗布泊东北部发育很典型。

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

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

据此完成1~2题。

1.罗布泊周围地区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排列方向是
A. 西北一东南走向
B. 南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罗布泊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雅丹地貌的形成
B. 雅丹地貌外力作用中既有风力侵蚀,也有流水侵蚀
C. 雅丹地貌的形成只受外力作用,没有内力作用
D. 雅丹地貌的形成也与沉积作用有关
【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1.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材料中“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及“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可以推测此地盛行东北风,因此,排列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故选D。

2.雅丹地貌受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形成,C不正确。

故选C。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 风力堆积形成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侵蚀残留
D. 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4.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 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 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 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3.B 4.A
【解析】
本题组以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以平顶山状雅丹顶部平坦、鲸背状雅丹两侧坡度差异为切入点,考查了区域特征、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成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组难度中等,需要解题者先从材料信息中获取雅丹地貌的成因后方能正确解题,雅丹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干旱区的河湖沉积洪水干涸或地壳抬升沉积物受风力或间歇性流水侵蚀而成。

3.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本题选B。

4.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A。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