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定风波》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 「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陶渊明《归去来 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 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芒鞋: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 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 蹄忙」者。
有人认为这句透露出苏轼经得起挫折, 不计较地位得失的暗示。 你的看法又如何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 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 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 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 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 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 苏”。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 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 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 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那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 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感情把握 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 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
探讨: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应该怎样读?
莫听、何妨、任、归…….. 欣赏视频 ,体会情感
众说纷纭:
的谈各 一你抒 句 最己
喜见 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
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 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 起人生这一场雨,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 世界就行了。
拓展阅 读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 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 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
说:「已而遂睛,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 下,却是点睛之笔。「已而遂睛」,仍牵带 着原先的风雨。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睛, 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沙湖:在黄冈东三十里处。 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 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县) 已第三年。因自然现象, 谈人生哲理。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东坡 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 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 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 澜。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 suō 烟雨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 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 好,阳光四照也好。
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 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 的人生思考?
讨论场:
有人认为这一句透露出苏轼认为“政治 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作 一个老百姓”的思想。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 州--定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官黄州是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的 政治打击,但是他能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来面对。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 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 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形成了 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 “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这首词写得是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返回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 面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 广。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 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 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 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