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龙海二中期末考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耍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2.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3.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位学者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中国的闭关锁国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
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B.贺南京陷落C.救民于水火D.欢呼胜利
6.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干扫干净屋子再清客”政策
B.参加日内瓦会议D.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前提和立场D.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8.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棱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颁布“解负令”B.实施陶片放逐法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组成“四百人会议”
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
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1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 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11.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
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12.观察漫画《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l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解释错误的是
A、冷战时期保障了世界的相对安全
B、当地人的冷战思维依旧存在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美国试图独霸包办是出现图中局面的原因
1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1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5.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
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
“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16.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中国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这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的实行
C.民众的审美观发生变化D.生活水平的提高
17.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18.有人认为:“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
”文中的“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9.1944年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B.统一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标准
C.确立了世界各个国家的货币汇率D.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秩序
20.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
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
”对这一观点最准确的解读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21.“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破坏。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抵制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B.防止发达国家的经济渗透
C.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D.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联合
22.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23.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转变为以右官居上,而且发展到连科举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
而到了明朝,又恢复了尚左的传统。
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左右观的变化具有时代特征C.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B.左右观的变化与其民族文化有关D.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24.某高校教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论文。
下列材料可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④《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
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5.取消各种混合色,在画布上只并列不同纯色,让观者凭自己的视觉,自行加以调合的做法,可以保持每一种纯色的新鲜和光彩,从而创造出更为强烈的发光度。
下列作品中属于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捧果篮的男孩》B.《日出·印象》
C.《坐在椅子上的女人》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其中,第26题19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2分。
26.(19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固却是在汉代。
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摘自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材料二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
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在改革开放的关犍时期,邓小平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作了深刻阐述。
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摘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并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
(8分)
(3)材料三中所提的两次思想解放指什么?其中国社会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进步思想文化出现的条件。
(2分)
27.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1
同。
(6分)
材料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一书中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6分)
材料三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
发展方针。
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
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
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
……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2011年10月《中国国家新闻周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分析其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7分)
29.(12分)法制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云私恩”。
“法不阿贵,别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遣匹夫。
”
——摘选自《韩非子》
材料二《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
从表面上看。
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新中国宪法有关农村集体经济部分的规定: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八条(第一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概括材料一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宪法规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宪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
(5分)
(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5分,28题19分,共50分)
26(1)
(2)
(3)
(4)
27(1)
(2)
(3)
28 (1)(2)(3)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龙海二中期末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Array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9分,27题19分,28题12分,共50分。
26.(1)政治上结束: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束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分)
文化上结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2分)
(2)一致性:科举制下,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培养的是效忠朝廷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分)
差异原因: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在思想上发生分化。
(2分)
表现:①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倡导暴力革命。
(4分)
(3)思想解放和影响: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开始改革开放。
(3分)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分)
(4)条件:经济的发展或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社会危机或矛盾的出现。
(2分)
27.(1)领域:中国是古典科技;欧洲是近代科学。
(2分)
方法:中国通过整理传统典籍与总结历代经验;欧洲通过实验方法。
(2分)
作用:中国推动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欧洲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分)(2)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分)
②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
③思想: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2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
(3)特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处世界先进行列;发展过程有失败与曲折;走向国际市场,具有经济意识;由侧重军事到关注民用。
(任答3点,即给3分。
)
影响: ①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②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③提升国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其中两点,即4分)
28.(1)主张:主张法治,法律的公正平等。
(2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有利于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分)
(2)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实现了人治走向法治。
(3分)
(3)变化: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证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