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一、武术散打竞赛的形成与发展(1978年-1988年)
武术散手俗称散打,古代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等。
由于这种对抗形式是在规定的高台上进行的,又称打擂台。
民国时期,曾试图将打擂台这种形式以体育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但由于旧中国的内忧外患,政治的腐败,散打项目的开展,未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武术运动队,都强调发展武术套路,在相当程度上偏废了散打项目,虽然在民间有些人练技击功夫,大多不张扬。
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武术界也不例外,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加以创新发展,已成为武术界共同考虑的问题,许多人来信来电和上访,都建议国家体委开展技击项目:“技击中有许多武术的精华,是中国武术的根本,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开展技击运动能强身健体,自卫御敌,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大家的意见,1978年,原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散打调研组;同年在湖南湘潭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期间,听取教练领队及武术工作者的意见;此后又在北京召开了武术界代表及知名武术老师、教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开展技击项目的意见。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给国家体委的,《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国家体委领导研究后提出:“可积极、稳妥搞试点。
”这一方针,为武术散打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领导的支持,开始筹划散打的试点工作。
1979年,元旦运动司武术处组织了调研组,赴广州观摩粤港搏击表演比赛,录制了现场
比赛资料,中国香港教练员梁克明先生给我们调研组介绍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及有关训练资料。
为1979年的制定散打比赛规则,积累了素材,提供了经验等。
本着逐步积累经验的原则,国家体委决定,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以取得经验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同年5月,在南宁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三个试点单位做了汇报表演;9月,又在第四届全运比赛期间(石家庄武术赛区)与河北省选拔的武术散打队进行了公开交流表演。
在上述几个单位试验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散手竞赛规则。
竞技散打是一项体育运动,它不是用来制服敌人的,也不是拼死斗狠的运动。
比赛时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在比赛规则中规定了禁击部位、得分部位和犯规动作。
散打比赛是一项直接对抗、十分激烈的运动,为了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水平,以及竞赛组织、场地条件、医务监督等要求都很高。
1980年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上,李梦华主任再次强调:“散手运动,一定要把握住‘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
”散打的试点一直坚持这一原则。
从1981年开始,三个试点单位之间互相交叉进行比赛,使散打对抗性增强了,对裁判员水平要求也高了,促进了散打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1982年召开了散打对抗项目规则座谈会,进一步完善了比赛规则。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散打运动的春天。
1982年11月21至25日,首届“全国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太极拳推手)表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
参加太极拳推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川,陕西,甘肃,河南,
黑龙江,九个单位16名运动员。
在散打运动逐步发展的同时,一些非议接踵而来,有人还在国家体委门前贴了小字报。
一些人认为在散打比赛中,武术技术用的少,是拳击加腿加摔,缺乏风格特点,观赏性差。
外界对散打试验中的批评意见,调研组都认真研究对待,接受合理的建议。
1982年在研究修改规则时,鼓励运动员使用不同分值的武术动作进攻对手,舍弃一些在比赛中容易受伤的动作。
新规则修改,增加了“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在一场比赛中三次有效使用3分动作者为优势胜利”⋯⋯规则的修改尽量突出武术的技术特点,使比赛更有观赏性。
1982年在北京举行表演赛之后,分别于1983年在江西南昌市,1984年在山东潍坊市,1985年在山西太原市,1986年在山东潍坊市,1987年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1988年在甘肃的兰州市,分别举行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大会。
在兰州举行的散打表演赛中,第一次设擂台比赛。
至此,武术散打以擂台形式进行比赛被确定下来,体现了武术的特点和民族风格。
武术散打项目得到了各省市区体委的普遍重视和支持,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开展活动和参加比赛的单位不断增加,先后在成都,重庆,郑州,沧州,武当山等地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全国性的武术散打邀请赛。
为了保证武术散打项目沿着规范科学的正确方向发展,1989年国家体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武术散手比赛管理的通知》,促进了散手比赛的健康发展。
1988年,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浙江省体委、深圳市体委联合举办的国际武术节期间,在深圳举办了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三天的激烈角逐。
在比赛中中国队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武德,受到了好
评,获得了7个级别中的5个冠军,这一竞赛形式和办法很快被参加比赛的各代表队所接受。
从1989年开始,散打与推手单独立项比赛。
1989年正式出版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同年由国家体委武术处组织武术专家、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散手》,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十年间共重印了七次,在国内外武术界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1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第一本《散手裁判法》。
二、武术散打逐渐成熟完善(1989年至今)
国家体委决定,从1989年开始,将全国对抗项目(散手、太极拳推手表演赛)纳入全国计划内的单项锦标赛。
同年,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第一届武术散手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这次比赛正式采用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这是武术散手项目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从1994年开始,散手擂台赛列入全国武术锦标赛系列,原只设男子比赛,自1996年开始设女子表演赛。
散打比赛的蓬勃发展,在国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应和重视,国外武术界对散打比赛反应良好,认为散打风格突出,比赛安全规范、可行,可向国际推广。
不少国家和地区到我国学习散打项目,我国也应邀派出教练员出国任教。
为了推动散打项目在国内外的发展和满足外国武术界的强烈要求,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给体委领导写了《关于建议将武术散手列为七运会竞赛项目的请示报告》,建议“武术比赛中多设1块金牌,即散手的男子团体项目”,在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的支持下,1989年11月14日向国家体委送递的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准。
散手项目终于要在全运会上亮相了,这是武术界一件大喜事,为了这一天,大家努力奋斗了整整十年。
得到了全运会一张入场券,大家很知足,从无到有是质的飞跃,从少到多是量的积累。
第八届全运会散手设3块金牌比赛小团体,八运会女子散打也列入比赛项目。
1990年,国家体委正式公布实施《武术散手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14名散手武英级运动员。
中国武术散手裁判队伍,经过数年的实践和培训,已初步形成,且自成体系。
1990年经过考核,由国家体委批准了第一批国家级武术散手裁判员16人。
当今武术散手比赛的评分也采用了电子计分器,比以往的评分办法有了很大进步。
1991年5月17至21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河南焦作召开了首届全国武术散手训练工作会议,有14个单位35名代表参加。
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院长徐才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会后下发了“1991年全国武术散手训练竞赛工作会议纪要”。
自1988年在深圳举行首届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之后,1991年2月在北京举办了“讯华杯世界散打擂台邀请赛”;同年10月12〜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散打项目被列为表演项目;此后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开始增设散打比赛,至今已举办了14届世界武术散打比赛。
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也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已举行了八届。
1988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上,首次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首届只有武术套路比赛),至今亚运会已连续四届增设了散打比赛项目。
自2001年开始,国际武联决定,今后在各洲际的锦标赛和世界武术锦标赛、亚洲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世界运动会武术比赛等,都将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散打比赛,至今,这项赛事已举行九届。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特设
了武术套路和散打比赛,从而让世界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武术。
总体上看,武术散打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和竞赛的组织程序,有较完善的竞赛制度,以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推动了散打项目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散打项目走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