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App开发者经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 Store生存:iOS开发者经验分享
我准备写至少两篇。
本篇为对iPhone的整体的看法。
以后会写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市场销售的看法,和在中国开发的看法。
先自我介绍。
我从08年9月就开始做iPhone。
之前做PC的软件,做得没有意思了,正好iPhone 的SDK上市,就尝试了一下。
当然一开始不懂App Store的各种销售方法。
但是那个时候的竞争少,一共就几千个app。
当然有iPhone的人也少。
做得最好的时候有一个app到了美国区的销售榜第 2(可惜没有到过第1)。
最高的时候每天的下载量为7千到1万左右。
但是很快就感觉到越来越难做。
花同样的工作量,销量远没有以前高。
而且,更让人难受的是没有黏性。
做PC软件,即使不更新,一样有很长时间的生命,销量慢慢下滑。
而在AppStore 上面,如果没有更新,销量很快会跌下去。
我对创业的看法是,一种创业只是自己有自己的工作,但是还是需要一直工作才能赚钱。
做为小开发者就是这种情况。
真正的创业是找到一个模式让这个模式自己增长。
所以,我从09年下半年就开始转型。
已经上的iPhone app和以前的PC软件都不大管了,而是在找一个可以持久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背景,以下是看法。
无论任何的创业,都需要考虑是否有门槛。
没有门槛的行业,即使一开始有钱赚,很快就会有竞争者。
你可以做的,其他人也可以做。
最后就是大家都靠价格竞争而导致都赚不到钱。
在做一件事以前,先考虑是否有门槛。
否则只能打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想法。
门槛有很多种。
技术的难度是一种。
如果技术实施起来不难,但是与众不同,则可以考虑专利。
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品牌商标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保护。
其它的可能的门槛为销售渠道,内容等等。
那么各位在想做一个软件的时候,请先想一下是否已经设置好门槛。
很多人想到一个点子,觉得容易做。
但问题是,如果对你来说容易,那么对别人来说也容易。
如果你的销量高,不需要一两周就会有山寨。
如果你的销量低,那做了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没有门槛的创意只是在为别人做先锋而已,不是长远之道。
这里我要讲一下对原创和山寨的看法。
第一,山寨不犯法。
第二,不只中国人山寨。
第三,很多山寨比最原创要成功很多。
第四,但是不要侵权。
山寨的正确做法是复制带创新。
你山寨,我山寨,大家山寨,所以最后需要创新才可以与众不同。
这个创新可以是功能,图像,技术支持等等。
不过你创新了以后别人马上可以山寨你的创新。
又是混战一场。
所以下面一点很重要,就是需要品牌。
举个例子是Camera+。
这个本身是个山寨产品,有些创新但不算是革命性的。
但是开发商(TapTap Tap)是最早的iPhone开发商之一,和各个有关iPhone的博客和新闻网关系都很好。
它充分利用了它的品牌优势。
这个圣诞的下载量是7万。
我敢 100%的保证,如果是一个无名的开发商,做出一个完全同样的app,没有这个品牌,销售量也就几百。
至于利用技术做门槛的我就不具体说了。
有不少 app,从08年就开始卖,卖得很好,就是没有人山寨。
所以如果想长期地成功,你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大,认认真真地投资,雇人,搞公关,做广告,把牌子打出来。
另一个是找技术门槛。
能够申请专利的最好(但是美国专利很贵),或者至少技术难度要高到别人很难山寨。
但是,我们做软件的,不要一边骂顾客用盗版,一边自己侵权(商标,版权,专利)。
这种做法更加是只顾眼前利益。
后果在其它(英文)的iPhone网站上看看就知道。
律师函要你下架是最轻的。
有些案例中,被侵权的要苹果把开发者账户中的钱转到他们手中。
甚至有个别案例,如果侵权软件卖得很好,结果被告到法庭,不仅所得全部被拿走,甚至还要另外出钱。
所以,如果你侵权,你最好希望销量不高。
高了以后一定会有麻烦。
记得,版权包括文字,图片,音效。
举个例子。
如果你做一个星球大战的app,包括图像,声音,然后叫它“Star Wars XX”,那么你有商标侵权和版权侵权(图片和声音)。
今天先写到这里。
有很多想法要写下来,以后一篇一篇慢慢写。
2. 机会成本编辑本段回目录
接着写。
有的朋友会说,我就想写些小应用或者游戏,只要能够比我打工挣得多就可以了。
感觉我在写市场经济而不是技术。
不过AppStore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无国籍的自由的市场,所以要想在这里竞争,一定要懂经济学。
上一篇已经讲过了,如果没有门槛,就是一场大家互相山寨的混战。
当然,如果你写代码的效率比别人高,那么理论上来说你可以比别人挣得多。
有真正牛的朋友。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是用蛮力。
做技术的是吃青春饭的。
你现在可以熬夜,每周写70小时代码。
但是等你有女朋友呢?结婚了呢?有小孩了呢?而且,你可以用蛮力,别人也不比你差。
所谓的“nerd”,在美国俄国欧洲都有得是。
不是说你牛,别人就差了。
所以现在要讲一个概念,就是机会成本。
简单的讲,就是如果你为人打工可以得到的收入。
如果你的机会成本超过iPhone上的收入,你会放弃 iPhone。
反之,会坚持。
比如说,一个美国人,他可以找到一个每月1万美元的工作。
那么如果他全工做iPhone但只挣9千就不核算了。
而一个中国人,打工工资2到3千美元(1万到2万人民币吧),那么如果能在iPhone 上挣4千,就很happy。
这样,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在一个完全自由和平等的市场,如果大家都做山寨式的,没有门槛的竞争,那么从那些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小开发者会逐渐推出。
在这方面,中国的开发者占据优势。
你一定要想到,有其它国家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比如,可能在越南,一个程序员只能赚500美元(假设了,我也不知道)。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要想开发软件,是有一定成本的。
要买Mac,还至少要一个iPod Touch,还有99美元的IDP。
很多穷国家,虽然机会成本低,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钱来买这些硬件,所以就无法加入竞争的行列。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比较适合个人开发者的。
但是先要警告,随着其它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不断会有其它国家的开发者加入竞争。
中国开发者在机会成本方面相对欧美的优势,在三五年内会丧失给其它的第三世界国家。
这个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软件业和电影业的共同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先声明,不是马甲。
CocoaChina我上得不多,一般我只上一个英文的iPhone开发网站。
看看我发帖的时间。
我在美国加州。
这几天松散,写点码也写点文章。
我写这几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因为我看到很多朋友开发的程序用不正规的竞争方式(侵权),以及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App Store上的软件的寿命很短。
没有计划的,写到哪儿算哪儿的开发方式,按照我的说法是浪费生命。
下面继续。
----
很多很多年以前(2000年左右),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说软件产业和电影产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依靠”hit product“。
这几年的经验证实如此。
电影业每年出几百部作品。
有的根本发行不了。
有的几万票房,几十万,几百万…上亿。
绝大多数电影都挣不到什么钱。
大电影公司每年投几十部,只要有几个非常成功就可以了。
这个实际上和VC投资的概念也差不多。
做软件也一样。
你可能写几个,十几,甚至几十个。
绝大多数是不挣钱的或挣小钱,但是也许你会碰上一个热销的就全值得了。
所以大家做软件开发的时候,可参考好莱坞电影业的做法。
几点:
1:如果是人们已经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票房就自然有保证。
电影业方面的例子是哈利波特。
软件的例子,比如一些精典的游戏(比如吃豆豆)。
但是这条路需要版权授权。
小公司和个人
开发者根本就不要想。
2:创意。
这个创意可大可小。
当然,大公司可以做大创意,投入高,收益也高。
但个人也可以实施的。
但是要注意,前两篇已经探讨过,这个创意必须要有门槛,不容易被山寨。
毕竟,电影的周期是至少一两年,即使是个小创意(比如Blair Witch Project)也不大可能被山寨。
而多数iPhone软件的开发周期只不过一两周到一两个月。
所以又回到这个门槛。
如果你唯一可能创造的门槛是技术,那么就要注意有长远的积累的计划。
iPhone的SDK是比较完善的。
一般的应用都费不了什么事。
很多朋友的误区是,因为觉得容易开发所以进入这个市场。
但是就因为容易开发,所以就难以筑造门槛。
但是想像一下,如果你在某方面有特有的技术,花了你一年时间来开发,这个时候再出app,会有人山寨你吗?你会说,我怎么可能花一年时间来赌一个软件呢?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的成功率,如果这个失败,这一年不完全白费了?
所以,这里需要短期和长期的配合。
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找一个专注的领域。
比如说,专门研究陀螺的应用。
开发短期的小应用(有收入但别指望靠它们变富),通过开发来积累你的class library。
到了一定程度,会水到渠成。
好,以后可以随手拿来放在其它的项目里。
这个要积累,要时间。
一旦你有一套自己的代码,从中衍生出新的项目是非常容易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会想到的),联网下棋。
你最一开始可能花很多时间做出非常完善的中国象棋,一旦做出来之后,再做国际象棋,日本象棋,泰国象棋(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种吧?),斗兽期等等等等就是小菜一碟。
另外,有所专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产生品牌。
还是以棋类为例,如果你把所有的棋类都做了,而且在每个app中向用户推荐你的其它棋类,这种凝聚力和网络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是长久的。
----
写来写去,三篇从经济写到技术,就是谈这个”门槛“。
下一篇写中国市场了。
这一点软件和电影不一样。
一部电影拍的镜头只能这部电影用。
而你写的代码,如果整理的
4. 中国市场攻略:正篇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于中国市场,我会写两篇。
第一篇为正篇,是指传统的,卖App应用或游戏的商业模式。
第二篇为奇篇,会讲一些其它的商业模式。
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个字,“不成熟”。
如果做20到30美元的PC软件,以Shareware的模式,免费试用,完整版收费,欧美正常的conversion rate为1%到2%。
在iPhone上,付费版如果为99美分,这个百分比应该为10%到20%。
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为0.05到0.5%,比欧美相差1到2个数量级。
原因是多方面的。
美元结算,付费不方便,还有中国文化中对盗版的容忍。
付费方面,如果苹果肯下功夫,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是两年多了,苹果一直没有动静。
因为他们有数据,知道即使付费这方面调顺了,销售额也不会上升多少。
但是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中,盗版是一个阶段。
就像女人买包,开始买盗版,山寨,但是有钱了以后又会去买上万的正版LV。
我小时候在街头买MJ,警察和威猛的翻版录音带,后来都买了正版的CD。
就在几年前,大家看电影(即使是好莱坞大片)是街头买DVD(10块人民币)。
这两年,电影业发展得好了,人也有钱了,就去影院看80块钱的电影(比美国还贵)。
讲一下心理学。
一般说来,一个人平均要三次认真的考虑后才会采取行动,而需要九次有效眼球才会真正考虑。
意思是,人是很懒的。
买了iPhone,把这个用户从不购买者转到购买者有一个过程。
他看到9个吸引他的软件后,会第一次认真考虑是否设置他的iTunes账户来购买。
平均3次认真考虑后才会真正行动。
那么他需要看到27个吸引他的软件才会做第一次购买。
这个数字,由于盗版的原因,在中国只会更高。
欧美人早就没有了这个槛,是因为音乐。
iPod早已经成为欧美人音乐生活的一部分,一般人都已经有一个iTunes的账户。
实际上我不认为99美分的价格是超出国人消费能力的。
这只是两瓶水的价格。
而且一旦一个人做出第一次购买,第二次,第三次就比较容易了。
但是针
对国内市场开发的软件并不多。
所以有效眼球并不多。
这个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大家都在等。
苹果在等。
开发者在等。
用户也在等。
这就变得很有意思。
如果你想在中国市场成功,就必须有耐心,要等,而且我们不知道真的要等多久。
但是可以一边为欧美用户开发(多数中国开发者都是这样的),一边为中国市场做准备。
这个准备包括技术,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创意。
有些针对中国的创意,你不一定要现在做,但是一定要把技术准备好。
还有,我认为中国市场起飞的时候会有一个特色,就是客户群会和欧美不同。
欧美的主要客户群是十几二十几的青少年,卖得最好的是游戏和娱乐类。
中国最早一批的 iPhone拥有者是IT界的年轻人,男性为主,也喜欢游戏和稀奇古怪的应用,但是对欧美类的娱乐软件就不感冒。
当iPhone成为大众消费的时候,开始的主要用户会是70后,小资状况,有车有房。
他们的主要兴趣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健康,旅游等等),投资和家庭经济的管理,以及子女教育。
当然,长久地说(比如5到10年后)的主客户群也会和欧美接轨成为青少年。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女性会占更高比例。
这个只能算是我的观察。
有不少朋友给老婆卖了iPhone,然后买app都是老婆主导的。
所以app要做得精致。
这里要提倡大家不要总是宅在家里。
多出门,多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创意。
另外,多问问老婆或女朋友的想法。
最后针对教育讲一点。
如果自己没有小孩,不要去尝试针对小朋友的软件。
有很多事情,没有小孩的时候是想不到的。
比如,小孩的视力到6到7岁才发育好,不应该从小就盯着屏幕看。
(中国小孩近视的不要太多哦)所以做这个5岁前年龄层的软件,一定不要用小字体,不要用很细致的图像,应该用大块的色块。
甚至界面上应该完全不用字,而是用图标来表明功能。
等等等等。
这些有孩子的人会有体会。
5. 中国市场攻略:盗版篇编辑本段回目录
谈到中国市场,就必须对盗版有个研究。
我下面写的不是从业者或者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
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盗版,以及预计国家决策方面的变化。
我们不谈女人买的包,只谈知识产权。
主要的盗版有PC软件,游戏机软件,音乐,影视和书。
在90年代底,中国人的收入还很低。
电脑在那个时候还算奢侈品。
相对来说,软件的价格是高得离谱。
对盗版PC软件的默许是中国电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可以说,如果没有盗版软件,就没有联想等国内知名的电脑企业。
另外,软件的盗版养活了一大批的装机者。
同样,对影视DVD盗版的默许是对国产影视硬件(电视,DVD机)产业的支持。
可以说功不可没。
几乎一两年时间,DVD机就到了各家各户。
DVD的盗版也养活了不少小商小贩。
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盗版是利益的转移。
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需要内容提供者(软件公司,影视公司,作家,音乐家等)和渠道,最终到消费者。
盗版的效果是把内容源头的利益无偿的供给渠道。
在这里利益转移的过程中,会对经济的架构产生影响。
至少在初期,盗版软件和影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正的,因为被盗的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和影视企业。
利益从他们的手中转到了国内的下层民众,同时支持了国内的硬件厂商。
但是,从长远来看,负面效果也不可低估。
比如说,我们IT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国际上能打得出牌子的软件企业。
同时,就是我的圈子,就知道四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只是一个壳,全部的技术都放在国内做。
这表明,我们在技术能力上不比国外差,但是因为国内软件环境(主要是盗版),只能给国外公司打工。
国内
的影视界也是如此。
这么大的市场,但应该说大多是低成本的劣质作品。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如果盗版猖獗,都会对内容源头产生抑制作用。
软件是最典型的例子。
音乐也不例外。
十年前被盗版的主要是港台歌手,最后结果是国内的音乐界停滞不前。
90年代还有中国的原创摇滚。
现在这些人大多另谋生路。
除了炒出来的但毫无原创精神的超女,中国音乐界能拿得出手的有几个人?
游戏机游戏的盗版更加对国内的产业毫无帮助。
最后得益的是索尼和任天堂。
中国的盗版者只能赚些小钱。
但同时,国内有技术可以做自己的游戏机硬件平台,但是没有人敢。
这种盗版实际上对索尼和任天堂是个保护。
国家在对盗版DVD的打击方面的力度有些加强。
实际上就是在美国,大家看影碟主要是租而不是买。
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视频。
这一方面我比较乐观。
因为网流的成本,一个视频网站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未来一定是付费观看,或者像
IPTV里点播。
所以影视界现在有复苏的迹象。
即使仅仅是要扶持几个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国家也会继续打击盗版DVD,而且支持这些网站像付费观看授权影视转型。
书业的盗版本来也需要出实体印刷书。
盗版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差,而且错字和乱章多,所以并不过分。
现在转入电子书时代。
随便什么书,都可以网上找到,因为读书还是手上拿着的好,所以虽然有影响,出版业还可以过得去。
但是今后几年是掌上电脑,手机,和电子书硬件的时代。
在iPhone或iPad上读电子书甚至比实体书更舒服。
如果继续容忍电子书的盗版,会对国内的出版业和文学界有致命打击。
我可以预测,如此下去,文学界会布软件业和音乐界的后尘。
所有这些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盗版。
中心思想就是盗版在某一阶段是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但是如果长期允许,会造成源头干涸而对经济和文化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我认为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会渐渐改变,保护的力度会增加。
我曾经读到过(好像是创业家杂志),App Store在中国的销售额为全世界的0.N%,而10%的利润是中国开发者的。
我在第二篇里面讲到过机会成本。
根据那里面的逻辑,我认为这个比例还会增加。
这个时候,打击盗版是保护国内开发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国外开发者。
另外,苹果每一次升级,破解都越来越困难。
国家政策和苹果技术的双重挤压会使得 app盗版越来越难。
另外99美分相对大多数的小资并不算过分。
综合所有的因素,我对国内的市场的前景是看好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自己盗版。
现在很多产权所有者还对App Store不了解不重视,但是一旦这个产业起飞,可以想像各种传媒的报道。
到时候大家都会要分一杯羹。
那个时候如果你用了盗版的内容或者商标,后悔也来不及。
这一篇放在正篇之后。
孙子兵法说,“以正和,以奇胜”。
盗版奇正都不算。
因为没有可持续性,所以不可能胜。
我把它归类于“自杀性攻击”。
下一篇会讨论些另类的商业模式。
6. 中国市场攻略:奇篇编辑本段回目录
做任何行业都要有个宏观的意识。
不要只盯着你自己的app和竞争者。
世界上iPhone的量有多少?增长多少?开发者有多少?增长多少?
想像一下整个App Store的市场为一个大蛋糕。
这个蛋糕是增长的,我的估计是每年翻番。
但同时,开发者的数量增长得更快,每年3到4倍。
所以虽然蛋糕大了,每个人分到的更少。
有些人会说“那么就靠广告”。
但是广告的蛋糕有多大呢?
整个经济中广告的市场的大小是被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所限制的。
一般一个公司,可以把收入的15%投入到市场开发,包括渠道开发,公关,广告,网站等等。
广告这一块,又再细分到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手机等等。
手机这里再分iPhone,Android等等。
当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出现的时候,这个广告业的大蛋糕是不增长的,而是多了一个分享者。
每一次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原有的某些形式必
然会被挤压。
这个在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已经体现。
报纸业承受的打击最大,现在所有的报纸都亏本。
再过几年,可能会进入无报纸的时代。
我的意思是,虽然iPhone上广告的整体会增长,但是当这一产业成熟以后,这个增长率不会超过iPhone拥有量的增长。
在app中加广告的开发者的增长率会比这个高得多。
大家的广告收入也会越来越困难。
我把付费软件和广告看做为iPhone软件业的两个正途。
要成功,我前面已经讨论过,要技术,经验,创意的积累。
下面讨论的是奇途,为不一样的操作形式。
App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思是,不要把自己框在软件业。
眼光放开些,把iPhone app做为其它行业的商业工具。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些例子。
比如苹果自己的Remote,是它iTunes系统的一个部件。
其它还有iPhone QQ,Amazon网店,Kindleapp,招商银行的掌上银行,等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免费,无广告,目的是把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框在自己的系统里面。
那么你会说,这些都是大公司,和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任何大小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可以把iPhone加入到自己的服务之中。
继续把这个概念延伸,我们可以考虑新的创业机会,甚至对已有行业有颠覆性的。
我说的创业,不要仅限于IT。
你可以考虑餐饮,娱乐,零售等等。
例子包括用手机点餐,预定,KTV点歌等等。
大家自己去想吧,我有些具体想法会留给自己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往这方面发展,就不能够只限于iPhone平台。
Android,WP7和Nokia 都需要在考虑范围之内。
要求你对行业熟悉(不是说 IT行业,而是你app支持的那一业)。
既然平台多,技术上的工作量也大。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门槛高,竞争少,而且黏性大。
在这条路上继续延伸,大家也可以考虑做硬件。
利用iPhone的接口或蓝牙连接到其它的平台,而试用app提取和传递信息。
这方面我可以讲几个例子。
比如汽车警示灯亮,修理厂第一件事是用一个手上的ODB-2(汽车数据分析仪)来读错误信息。
美国很多人自己都有,小问题就自己修了。
这个东东很容易做成连接
一个iPhone的附件+软件(实际上至少有两家已经做了)。
商业模式是卖硬件送软件。
再举一个医疗器械业的例子,很多的医疗仪器都可以转换为iPhone附件。
比如说,有一种24小时的心电图,带了一天以后要送回给医生来看。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小机器把信息用蓝牙发给iPhone,再通过iPhone在软件内分析寻找异常,发现异常的时候直接发给医院,对病人和医生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要想在这个方向发展,开发者必须把自己的行业定位于IT之外。
你不可能整天宅在家里幻想出来一个创意。
需要走出家门,多和朋友聚会聊天,观察生活,才能会发现机会。
而且当找到机会以后,你必须有社会关系(或者雇人)来了解你本来不懂的行业。
好处是,当你真正地起步,那会是一个真正的创业。
当App Store上卖软件越来越难,甚至用广告赚钱都有向下趋势的时候,这种另类的app会逐渐增多,为开发者提供就业和收入机会。
甚至长远(5到10年以后)来看,这一类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