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检测鉴定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检测鉴定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王晶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事业突飞猛进,对建筑检测鉴定运作提出了更高
要求。

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建筑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现实需求,灵活运用
多样化方法路径,全面提升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水平,保障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取
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房屋;检测鉴定;问题及建议
引言
既有大型复杂建筑的主体结构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容
易导致建筑安全性降低。

但目前建筑的安全性需求随着经济水平同步提升,为保
证建筑的实际使用年限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性能,需要对建
筑主体结构的检测和鉴定技术深入研究。

根据当前技术研究进度可知,在安全模
糊综合评价过程中,融入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提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数个主要部分,针对每一部分建立安全性
评价指标。

1.房屋检测鉴定中的若干问题
1.1缺乏检测设备管理保养观念
目前,在建筑施工单位普遍缺乏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的观念,由于检测设备
采购费用较高,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都会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建筑质量检测,部分具有检测设备的施工单位因为缺乏设备管理和保养理念,在使用过程当中容
易出现过度使用设备情况,每次使用设备时间都在多个小时以上,导致检测设备
磨损过于严重,部分连接处会出现零部件卡顿的情况,导致最终检测数据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设备维修保养,并没有配备相应的维修保养人员,在检测设备使用过程如果出现了小的故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故障区域就会带动大片的零部件错位,直接影响检测设备的运作,还造成了较大的检测设备维修难度。

1.2现代化手段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建筑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特征,只有精准有效地引进现代化手段,才能使相应的工作水平有所提升。

实践表明,部分建筑检测实验室未能配置先进的现代化手段,无法对计量认证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统筹校核,数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水平不足,不利于取得更高质量的建筑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成效。

由于现代化手段运用不足,无法将先进工作模式转换为提升计量认证工作水平的重要驱动力。

1.3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从现阶段检测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检测单位并没有定期对检测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导致检测工作人员对建筑检测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专业技术能力水平较差,在现场检测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实际情况,对检测方案的选择也不够科学、合理,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偏差,甚至会出现某项施工环节的错误检测或者遗漏检测。

建筑检测工作需要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检测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房屋检测鉴定的内容
2.1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简称回弹法规程)第4.1.3条规定,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第4.1.4条规定,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
于5个。

对于补资料鉴定工程,尤其是2010年之后的工程,由于泵送混凝土的
质量相对稳定、现场质量控制相对较好等因素,采用上述检验批抽样数量及测区
数量,既增加了检测工作强度,又造成委托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相关条例规定,当对工程进行正常验收检测时,批量检测抽样数量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的相关要求确定;当检测结果作为处理工程
质量问题的依据时,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


第4.1.2条规定,当按批量检测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对泵送混
凝土构件测区数量一般为3~5个,对非泵送混凝土构件测区数量不应少于5个。

这样,对于泵送混凝土工程的补资料鉴定,就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费用。

2.2损伤普查、承载力验算复核
民用鉴定标准相关规定,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承载位移和裂缝宽度、其他损伤等4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个受检构件的损
伤等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在实际工程中,部分砌体结
构存在温度、收缩、变形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损伤,按不适于承
载的位移和裂缝检查项目评定,不能达到民用鉴定标准相关规定的cu级或du级,而在检测承载能力项目中又没有考虑该损伤状况对安全系数的折减,这会影响房
屋安全等级的评定,造成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在民用鉴定标准修订时,考虑
混凝土构件损伤状况,对构件承载力安全系数进行适当折减:裂缝宽度小于1.0mm 时,可不考虑折减;裂缝宽度为1~3mm时,折减0~5%;裂缝宽度为3~5mm时,
折减5~10%;裂缝宽度大于5mm时,构件按损伤状况而非承载力进行评级。

实际
应用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控制后,房屋安全性评级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3.房屋检测鉴定技术的应用
3.1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无损检
测技术,能够对压实以及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检测,在建筑行业无损检测中具有非
常高的价值。

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依据的原理是超声波在传播时会遵循波传
递的原则。

在进行物体的检测时,需要超声波发生仪器和超声波接收仪器。

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将超声波发射到被检测物体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后会被另一侧的超声波接收装置探测,此时根据超声波传递速度、位移变化等数据,判定被检测物体的基本情况。

3.2红外热像技术
红外热像技术主要是指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物体发射红外线,任何比绝对零度高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当物体内部存在缺陷结构时,物体本身的热传导作用会发生变化,物体表面温度也会相应变化。

只要物体本身具备一定的温度,就可以在红外热流传播过程当中反射出热传导率,热流在物体表面会进行传递,遇到有缺陷的物体结构部分会出现热传导扩散和热传导分布不均匀情况。

因此,可以根据热传导率判断房屋建筑中的缺陷部分,将每一处物体温度差异位置记录下来就可以直观了解房屋建筑的缺陷部位。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可以将检测到的热量数据精准量化,并且形成高清晰度的热量图像,检测人员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对房屋建筑缺陷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

红外热线检测方法具备以下优点:一是可以应对复杂的检测环境,各地区的天气气候状况不同,许多房屋建筑建设在高温高压地带,这些地带对于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红外热像检测仪器可以适用于多样的复杂气候地理环境,尽量有效地隔绝外在异常情况对于红外检测数据结果的影响。

二是可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红外热像检测可以针对房屋建筑的不同部位进行全面检测,根据房屋建筑结构所反映出的热量温度变化能够判断房屋建筑表面和内里缺陷状况,从而及时进行房屋建筑维修,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水平。

三是可以对复杂的房屋建筑进行无损安全检测,传统的房屋建筑质量检测方法或多或少都会对房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不但容易出现没有准确检测出房屋缺陷的情况,还会由于检测因素影响房屋的质量安全。

红外射线检测技术采用红外辐射强度进行质量检测,在检测过程当中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伤,同时还能够应对大范围复杂地形检测。

4.房屋检测鉴定完善策略
4.1健全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制度
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当中的重要指导方案,有助于强化企业员工对于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的重视水平,提高检测设备管
理和保养质量。

首先建筑企业需要严格监管设备保养采购工作,调查分析相关的
建筑检测设备使用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故障问题,采购一批常见故障设备替换配件,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设备故障修理。

其次需要明确检测设备操作人员
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标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开展
建筑检测设备管理与保养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奖金挂钩。

在日常的设
备使用管理过程当中,维修人员需要每日定时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查,记录设备使
用状况,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设备使用方案,控制设备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延长检测设备的寿命。

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即停止使用故障设备,
避免设备故障问题进一步扩大造成工作人员使用安全隐患,及时将故障原因、需
要使用的维修原料上报给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验收审核通过以后开展维修工作。

最后需要制定完善的检测设备保养方案,明确设备保养内容。

设置单独的库房储
存保养仪器设备,储存环境需要保持干燥和整洁,尽量避免将多样设备材料存放
于同一以场所,相关的维修人员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对收入仓库存放的仪器设备进
行每日的清洁和保养,保养内容包括定期进行连接处润滑,保证设备使用的流畅
水平,对振动幅度较大的设备连接处进行精度调整,保障设备连接的稳定性和使
用的精准性。

4.2有效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现代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建筑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相关人员在计量认证工作方法等方面更具选择空间,使得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完成的计量认证工作任务更具实现可能。

因此,应
搭建基于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计量认证工作平台,将相对零散的数据信息
进行集中控制,对不同类型的计量认证数据信息进行建模分析,构建形成具有层
次性与结构性的平台模型,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精准校核分析。

依托于信息化与
智能化技术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互享,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严格规范与提升计量认证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强化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档案资料是建筑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与反映计量认证工
作过程、目标与结果的关键要素,只有优化档案管理,才能使计量认证工作的整
体性水平得到提升。

一方面,应明确档案资料管理的具体责任,按照档案资料管
理的具体目标要求,对各类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定期跟踪,比对分析文件的
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高效化与精准化的档案资料管理。

另一方面,对检测仪器
设备进行有效分类,进行标识管理,准确标注其型式标识、制造商名称、维护记
录等信息,并严格有效管理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使各检测区间分布合理,
建立紧急应急预案。

4.3加强对检测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培训
建筑检测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支撑,检测行业管理也需要配备专业
的管理人员,但是现阶段与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员紧缺,现有的人员技术能力和管
理手段也有所不足。

因此,为了能够加强检测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检测单位需
要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课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检测
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培训中不断融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不断提升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参加完培训后,检测单位需要进行考核,确保工作
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优秀的工作人员能够对检测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对
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更好地帮助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施工,同时
还能够发挥出自身对工程监督管理的作用。

除此之外,培养优秀的检测工作人员,也是促进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相关单位对此加以重视。

结束语
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基础技术之一。


是既有大型建筑的结构过于复杂,现有的检测技术明显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针对
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现场检测结果计算主体结构承载力,结合安全性评
定指标体系获取安全性检测与鉴定结果。

最后将技术应用于建筑内进行安全性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但由于在进行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
的过程中尚未考虑到环境因素,未来需要根据影响因素的精确量化对技术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齐常军,杨骁,汪德江,张志刚.某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和墙体裂缝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32):130-133.
[2]李昊.某多层砌体房屋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要点[J].福建建设科
技,2019(04):28-31.
[3]李晋平.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鉴定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33):210-211.
[4]李韬.房屋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与加固[J].建材与装饰,2017(02):60-61.
[5]秦文.多重灾害下城市既有老旧砌体结构房屋检测鉴定[J].山西建
筑,2016,42(01):44-45.
[6]刘佳,李辉,申克常,于磊,蔡志,高小旺.缺少图纸资料的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安全与抗震检测鉴定若干问题探讨[C]//.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4:22-25.
[7]吉桂秀.老旧砌体房屋检测鉴定实例[J].科技与企业,2014(07):185-186.
[8]丁洪涛,王丽敏,粱兆强.无设计施工资料房屋的检测鉴定[J].广东建材,2009,25(08):187-188.
[9]郭鸣琴.抗震条件下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检测鉴定方法[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02):187-189.
[10]费广岭.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检测鉴定及加固[J].安徽建
筑,2003(03):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