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重组卷(一)(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重组卷(一)(含解析)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21·湘豫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言”“象”“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个重要命题,其间的关系得到了众多哲学家的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
老庄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道”,但由于语言的局限性,真正的“道”是“不可言的”。
庄子也用“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的寓言来说明这一问题。
然而,悖论却在于我们明明知道“道”不可言,但还是“不得不言”。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作为对“言”局限性的补偿,“象”成为了“尽意”的重要载体。
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成为了联系“言”和“意”之间的桥梁,在“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中,“象”成为了这一过程中的核心。
就文学作品而言,“象”是由“言”所塑造出来的,而“意”则是由这种建构起来的“象”来表达的。
然而,作为“尽意’’之重要载体的“象”也具有自己的有限性,在根本上也不可能将“不尽之意”完全表达出来。
所以中国古代哲学一方面强调“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要追求“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如何才能“超以象外”去追求“象外之意”呢?
从接受的主体来看,中国古代哲学就要求主体应该“澄怀观象”,做到物我两忘,在这样一种物我相融的状态中去感受和体验“道”的存在。
但从传播的过程来看,则是要求传播者努力实现
“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言”来建构“象”。
由于考虑到达“无尽之意”的目的,因此以“言”建构“象”时,一般只是对“象”本身进行粗线条式的大致勾勒,而不做太过细致的描绘。
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中虽然多有“物象”,然而却极少对这些“物象”做具体的描绘,而是点出辄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物象”的“形似”要让位于“神似”,而且对于“物象”的形的最高要求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古代文艺观中对“象”的这种要求,在限定“象”的同时尽可能弱化其限定性所带来的局限性,由此使得“象”本身具有了丰富的可供阐释的空间,从而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空间。
二是强调将“意”与“象”相融,形成“意象”,并在“意”的统领之下,强调“象与象之间的组合”,这种组合在中国传统诗画中经常被称为“意境”,而不尽之“意”则能通过“意境”得以较好地表达出来。
因此,无论是中国古典诗
词还是传统绘画,“意境”都是追求的重要目标。
这在中国古典诗词里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象与象”的组合实际上就构成了“意境”,而“意境”所能表达的丰富含义就大大超过了单个的“意象”本身,从而将“象”的表意功能大大强化,因此在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境生于象外”的说法。
(摘编自曹漪那、蒋忠波《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中,“尽意”是通过用重要载体“象”弥补“言”的局限性来实现的。
B.“象”的有限性使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立象以尽意”与“超以象外”这样看似矛盾的说法。
C.如果接受主体能达到物我相融的状态,传播者就不必追求“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
D.一般而言,以“言”建构“象”时,只对“象”本身进行粗笔勾勒,不追求其“形似”,使得“象”具有更多想象和阐释的余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言”的局限性切入,引出“象”在“言”“象”“意”三者融合过程中居核心地位的观点。
B.文章以中国古诗词大多对物象点出辄止为例,论证“象”本身具有丰富的可供阐释的空间。
C.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法,说理清晰透彻,充分有力。
D.文章在论述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言”“象”“意”的融合时,既联系中国传统诗画,又涉及中国古代哲学。
3.下列所举例子中,不符合本文“言”“象”“意”融合思想的一项是()
A.王维的山水诗择取山林意象构筑画面,营造出宁谧优美的意境,充满禅意。
B.当下图像传播强调图片、影像引起的视觉刺激,以直观性、现场性来吸引受众。
C.吴冠中的画作运用简练的水墨笔法,不重写实,以抽象形式和留白来营造诗意。
D.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用概括性语言描绘江南画卷,激发联想。
【答案】
1.C
2.A
3.B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传播者就不必追求‘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错误。
由原文“从接受的主体来看,中国古代哲学就要求主体应该‘澄怀观象’,做到物我两忘,在这样一种物我相融的状态中去感受和体验‘道’的存在。
但从传播的过程来看,则是要求传播者努力实现‘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可知,文章强调的是接受主体和传播者双方各自努力,并非一方的努力取代另一方的努力。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象’本身具有丰富的可供阐释的空间”错误。
此例论证的观点是“‘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需要用‘言’来建构‘象’”。
C.“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法”错误。
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D.“又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错误。
论述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言”“象”“意”的融合时没有涉及“中国古代哲学”。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图像传播没有“象外之意”,因此不符合本文“言”“象”“意”融合的思想。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21·安徽江南十校高三一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急剧城镇化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快速增长,但粗放式发展、过度开发等导致了流域生态功能退化,“黄金水道”应有的价值远未得到有效发挥。
党的十八大前后,长江流域发展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从2016年至今,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各项整改措施相继落地,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清船清网,禁捕退捕,生物完整性指数不断回升;腾退岸线,治理污染,流域生态功能持续恢复。
2020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将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摘编自田豆豆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7日)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为依托形成的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沿江11省市,下辖136个设区市(州),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GDP总量均占全国40%以上。
依托这条“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起始,途经以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直抵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游地段近年来获得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重庆、成都已被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长江经济带是个什么“带”?》,《澎湃新闻》2021年1月4日)材料三: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其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考虑流域特点和长江特色,重点体现以水为纽带的人、水、地关系。
“人”是指经济社会系统,“水”是指水域生态环境系统,“地”是指陆域生态环境系统。
对“人一水一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全方位刻画长江经济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注: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协调性的指标。
“人一水一地”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标准为:低度耦合协调0≤D<0.3,中度耦合协调0.3≤D<0.5,高度耦合协调0.5≤D<0.8,极度耦合协调0.8≤D<1.(D值为耦合协调度得分)(摘编自刘波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人-水一地”系统耦合协调效应评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8~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阶段性波动,其中,2011年降到低谷,2017年晋升为中度耦合协调类型。
B.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表明,2011年后国家及沿江各省市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逐步显现。
C.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三个流段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不同,但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中低阶段,可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普遍存在。
D.从流段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性指标“阶梯化”特征较为明显,呈中游一上游一下游递增,这与上游拥有区位优势、下游获得政策倾斜有关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面积广大,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与机遇,但也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区域发展失衡等挑战。
B.长江禁捕退捕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有效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则是通过立法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C.“人一水一地”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根据流域经济的特点,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整个经济带和三个流段特点等多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D.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在追求流域生态健康、保持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刚性约束下实现的最大兴利效益,是人、水、地相互作用而走向高等级耦合的过程。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答案】
4.D
5.C
6.①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②建立健全流域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③加强区域间协同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地区互动协作;④因地制宜,寻求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策略。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与上游拥有区位优势、下游获得政策倾斜有关联”有误,结合原文“长三角城市群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游地段近年来获得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重庆、成都已被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应为与上游获得政策倾斜、下游拥有区位优势有关联。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有误,原文是“重点体现以水为纽带的人、水、地关系”,可见“人—水—地”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是围绕“水”这一核心要素展开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人们已经认识到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材料一中先提出总书记的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长江流域发展问题得到总书记的关注,甚至亲自部署,“从2016年至今,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各地也纷纷让“各项整改措施相继落地,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可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人-水一地”系统耦合协调,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其高质量发
展要充分考虑流域特点和长江特色,重点体现以水为纽带的人、水、地关系”。
可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健全流域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材料二介绍了长江经济带的构成,“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起始,途经以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直抵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区”,这个经济带非常重要,“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其中有些地方发展很好,“长三角城市群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游地段近年来获得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重庆、成都已被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
可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加强区域间协同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地区互动协作;因地制宜,寻求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策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2021·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倔三爷与二维码
许福元
倔三爷面前的青菜,新鲜水灵琐碎丰厚。
小茄包、扁豆角、莴苣菜、白不老。
顶花带刺的秋黄瓜一小堆,心里美萝卜连缨子摆了一排,闪着露珠的细茴香用马兰草捆成小把,沾土气的紫根韭菜渗出水珠。
还有挂白霜的象鼻倭瓜,带软绒毛的青瓠子。
顺和花园小区东门外马路边,像倔三爷似的小地菜摊,不只七八份。
都是村民利用开发区墙外的零星土地,“捡十边”辛勤耕种收获的。
旁边卖梨卖栗子卖猕猴桃的外村人都用二维码收钱了。
三蹦子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
买的人只要用扫一扫,嘟的一声,就算付钱了。
倔三爷见了,觉得新鲜又怀疑,问:这就叫收钱了?那人很得意,收了。
真收了?
真收了,那还有假?卖猕猴桃的人有点卖弄,倔三爷,您倔过时了。
您应该与时俱进。
倔三爷呵呵一笑,用老树根似的手,指着木板上的“豆腐块”问:那叫什么玩意?二维码。
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我看是“二百五”。
话音刚落,真来一个“二百五”,黄毛,公鸡头,脖子上吊着金链子,臂上纹着龙,土豪范儿。
骑一辆大摩托,呜地停在车槽帮前,车也不灭火,也不问价,嚷一声,来一百块钱的!
卖主很高兴,赶紧将称好的猕猴桃用塑料袋装了,放到他摩托车前边小筐里。
那买主掏出,划拉几下,照二维码一扫,说了声:看好了,钱给了。
一踩油门,屁股冒烟就颠了。
那卖主看一眼,摩托车都跑没影了,还扬手扯着嗓子喊:没扫上,没扫上!
倔三爷见了,嘿嘿一笑。
一个留着大胡子,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很有艺术家暴发范儿的老男人蹲在倔三爷面前,指着象鼻倭瓜问,多少钱?两块五。
大胡子又指长青瓠子问:多少钱?两块五。
那好。
一共五块。
大胡子掏出问:是我扫你,还是你扫我?倔三爷哈哈笑:我没有扫帚。
我不扫你,你也甭扫我。
做买卖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面银子对面钱。
你不会用二维码。
也好。
大胡子很大气,从腰兜成沓的百元大票中抽出一张,捏住往空中一抖,递过去。
倔三爷没接,说:对不起,买卖刚开张,没零钱。
麻烦你跟别人换一下。
旁边人很热心,立刻将整钱兑换成零钱。
大胡子左手递过去五块钱,右手要抄倭瓜和瓠子。
倔三爷没接五块钱,两只手却拢住倭瓜和瓠子。
一手钱,一手货,你给我两块五毛钱,我给你一根象鼻倭瓜;你再给我两块五毛钱,我再给你一根青瓠子。
这不是挺整齐的账吗?
噢!噢!大胡子给弄得哭笑不得,好!好!只好就范。
大胡子走后,旁人问:倔三爷,您干嘛犯倔?
倔三爷低头眯眯眼咂滋味乐,我就瞅这小子别扭!
您看他哪儿别扭?倔三爷这才一一道出:老爷们梳个娘们头,要是我的儿子,我得给他个大脖拐;腰包里露出零钱,偏抻出百元大票显摆嘚瑟;弄个“苹果” 在我眼前晃悠,我还有“小米”呢。
我就是没学扫二维码。
我摆的摊是鲜瓜水菜,现拔现卖。
不用二维码,照样卖得快。
但很快,用现钞买菜付款的人越来越少了。
倔三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与压抑。
不认识倔三爷的买菜人态度很干脆,同质同价谁有二维码就扫谁的;和倔三爷半熟脸的人为了照顾一
下他的面子,也间或用现钱意思意思;当庄姑奶奶尚存老礼,不怕麻烦,坚持与倔三爷现钱交易。
而那些新娶的媳妇,新一茬的姑娘、小子可不论这些。
只要方便快捷,亲爸亲妈都不论。
倔三爷搓着木锉般双手,无奈地摇头轻声叹息。
远房侄女快言快语,当面数落:三叔,只有我能当面说您,您的菜挺好,价不高,为什么卖不动?现在谁不用扫码,就是老土;再说,您收钞票,怕收假钱,还要举着让阳光照一照;您数钱的时候,抠抠索索,票子揉成苦麻菜了,多耽误工夫;您找钱时,黑手指,灰指甲,蘸唾沫……
一连三天,倔三爷没出摊。
第四天,倔三爷清清爽爽,隆重出摊了。
摊位上摆着三块木板,贴有三张二维码。
旁人逗他,倔三爷,您怎么不犯倔了?是不是觉得“谁不紧跟时代,时代把谁淘汰”?倔三爷用大手搔着花白粗硬的短发,眼神有点软,腼腆害羞般苦笑着,厚嘴唇说出掏心窝的话:为了这二维码,乡亲们都迁就我,这是人情啊!人情重于山。
我不愿欠——人情债。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详细描绘倔三爷面前各种蔬菜,形象逼真,突出了蔬菜鲜嫩水灵的特点,营造了充满蓬勃朝气的氛围,也暗示摊主倔三爷入市很早。
B.第二段内容属于插叙,交代了前文菜摊蔬菜的来历,揭示了蔬菜新鲜水灵的原因,原来是当地农民利用零星边角土地见缝插针辛勤耕种所获。
C.小说表现骑摩托车的土豪范儿、大胡子老男人、远房侄女三个人物形象均采用了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D.作者许福元系北京顺义区农民,农民写农民,别具匠心,不仅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而且将极富地方特色的生活画面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8.有人说倔三爷这人倔,但也不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读来令人感到饶有趣味,请简述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案】
7.C
8.倔的表现:(1)观念守旧,不能与时俱进。
不相信二维码能收钱,卖菜坚持收现金不嫌麻烦。
遇见看不惯的人,他会故意“犯倔”为难对方。
(2)做人坚守底线,不愿欠人情债。
不想再给乡亲们买菜添麻烦,贴出了二维码。
不倔的表现:用现钞买菜付款的人越来越少,倔三爷搓手摇头无奈叹息,经远房侄女开导后,认识到了错误,也贴出二维码出摊。
9.(1)人物语言个性化。
人物语言不多,但倔三爷的淳朴厚道、骑摩托土豪范儿的贪小便宜、远房侄女的直率爽朗跃然纸上。
(2)叙事语言口语化、生活化,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幽默诙谐,使人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到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变。
(4)描写环境和人物多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生动活泼,灵动风趣,文采生辉。
【分析】
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远房侄女三个人物形象均采用了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错误。
“远房侄女”只有语言描写,文中未见其外貌和动作描写。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有人说倔三爷这人倔,但也不倔”,“倔”与“不倔”是小说主人公倔三爷性格的两面。
首先理解“倔”与“不倔”的内涵,“倔”在文中指的是观念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倔”指的是做人坚守底线,不愿欠人情债。
再结合文本分析倔三爷“倔”与“不倔”的表现。
由“倔三爷见了,觉得新鲜又怀疑,问:这就叫收钱了?那人很得意,收了。
真收了?”“真收了,那还有假?卖猕猴桃的人有点卖弄,倔三爷,您倔过时了。
您应该与时俱进”“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我看是‘二百五’”可知,倔三爷对使用二维码收钱这一新鲜事物不理解,也不愿改变自己,顺应潮流;由“倔三爷没接,说:对不起,买卖刚开张,没零钱。
麻烦你跟别人换一下”“倔三爷低头眯眯眼咂滋味乐,我
就瞅这小子别扭”可知,倔三爷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从不迁就。
这是他“倔”的表现。
由“一连三天,倔三爷没出摊”“第四天,倔三爷清清爽爽,隆重出摊了。
摊位上摆着三块木板,贴有三张二维码”“为了这二维码,乡亲们都迁就我,这是人情啊!人情重于山。
我不愿欠——人情债”可知,倔三爷在远房侄女一通“教育”后,改变了从前的做法,用二维码收钱,不愿欠乡亲们的人情,这些都是他“不倔”的表现。
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小说语言饶有趣味的角度简述作品的语言特色,主要从语言风格和运用的手法等角度分析。
从小说人物语言看,“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我看是‘二百五’”“也不问价,嚷一声,来一百块钱的”“看好了,钱给了”“远房侄女快言快语,当面数落:三叔,只有我能当面说您,您的菜挺好……您找钱时,黑手指,灰指甲,蘸唾沫……”这些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小说叙述性语言看,“小茄包、扁豆角、莴苣菜、白不老。
顶花带刺的秋黄瓜一小堆,心里美萝卜连缨子摆了一排,闪着露珠的细茴香用马兰草捆成小把,沾土气的紫根韭菜渗出水珠。
还有挂白霜的象鼻倭瓜,带软绒毛的青瓠子”长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灵活;“三蹦子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
买的人只要用扫一扫,嘟的一声,就算付钱了”这些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地域化特点明显,有浓郁的地方语言风格。
从语言风格看,“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我看是‘二百五’”“个留着大胡子,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很有艺术家暴发范儿的老男人”“弄个‘苹果’ 在我眼前晃悠,我还有‘小米’呢”,这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表现正在变革时代中的人物形象。
从运用手法的角度看,“顶花带刺的秋黄瓜一小堆,心里美萝卜连缨子摆了一排,闪着露珠的细茴香用马兰草捆成小把,沾土气的紫根韭菜渗出水珠”运用排比修辞,“纸上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老树根似的手”“公鸡头”“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一踩油门,屁股冒烟就颠了”运用比喻、夸张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增强了作品语言的表现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