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力
摘要: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怎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表象积累、榜样示范和引导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表象积累榜样示范引导实践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又一次成为公众的焦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这些都告诉我们:仅仅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是不行的,必须在学生心田里及早播下创新的种子――联想和想象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感知和欣赏作品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视角、多方位
地再联想和再想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是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联想、想象是人的大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与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说,想象不可能凭空,想当然,而必须在一定的表象基础上进行。
因此,表象积累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
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积累更多的表象,教师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广泛积累表象材料。
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诸如在娱乐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形象,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如果没有这样观察积累,联想和想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这种生活的审美经验的获得。
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学校”。
其次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从感性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到读一些凝练的诗歌,再到读大部头的小说。
阅读范围越广,所获得的表象和情感体验就越丰富。
随着学生的观察力、情感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获得的表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质上都会发生变化。
这样,联想和想象才有了物质基础。
二、示范,是联想和想象的先导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语言交流者,其言行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个教师如果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并积极探求新事物,他的学生就能保持并发展对世界的好奇心;一个教师如果常常以赞赏的姿态欣赏学生的创意,他的学生必能不断地出奇创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在优秀教师眼里,学生的求知欲之所以从不熄灭,是因为他们总感到自己是知识的挖掘者,体验到因自己边思考,边工作而带来的愉快感。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要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首先就应当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长盛不衰的好奇心。
教师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保持着一颗童心对藐小微物好奇,学生便能对世界好奇。
其次,教师还需要丰富的表象储备。
一个阅读不多也不喜欢阅读的教师,是无法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的。
当教师心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储备,就能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那个红头发满脸雀斑喜欢讲故事的绿山墙上的安妮,那个一直在思考人生的小王子,那个积极探索秘密花园的小姑娘玛丽和科林,那个能读懂“大王书”指挥军队对抗“熄”的牧羊少年“茫”……当教师不断吐露着一些新奇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形象,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怎能不由此产生?再次,教师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想象力。
教师丰富多彩
的语言往往来自于积极的态度,来自于丰富的阅读。
她对于世界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她热情的想象,准确地外化出来感染学生,就能把学生带入情境。
可以这样说,教师的好奇,教师的赞赏是联想和想象力产生的原动力。
三、实践,是联想和想象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力的真正形成,关键还是实践。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审美观察的基础上,对所搜集的表象进行想象加工,再造出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联想和想象力的实践,不是一时的活动,而应该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一,在理清课文思路中培养联想和想象。
比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理清本文联想和想象的思路:诗人由街灯亮了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由明星想象这是天上的街市,然后联想街市上的物品和天上幸福生活的牛郎和织女。
根据这样的思路,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任何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语,通过几步递进联想建立联系:比如“钟表和事业”,由钟表联想时光飞逝,联想到到争分夺秒,由争分夺秒地工作联想到事业的繁荣昌盛。
这样按照合理的联想思路把“钟表”和“事业”两个相距甚远的词语联系起来了。
再如“月亮和钢笔”“水和桌子”等。
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
其二,由作品景趣情理丰富学生自身情感体验。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只用极其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教师边画买桔地形图,边引导学生由背影想象这位老态的父亲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气喘吁吁,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
从背影中似乎还可以想象父亲面对家道日衰时的表情和心情,也可以联想到在那个纷乱的社会中父亲苦苦支撑家庭的艰辛。
再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一男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父亲不顾自己牙痛,冒雨为我买止痛药,细心照顾我却不多言语,……父爱是没有声音的。
”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时不仅锻炼了联想和想象力,更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其三,在品味精美语言时开展联想和想象。
一个汉字,往往融会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一个词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情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推断汉字最初为什么造出来,要表达什么;在课文里作者又为什么用这个词,要表达什么。
例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就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描绘冬天的美景:写房顶上的雪时用一个“卧”字,让人联想什么,写小城的山景时,把山想象什么。
在品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可以引导学生看到什么,
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带着想象走入冬天里的春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相似之处发掘他们所蕴涵的联想和想象,随之扩展开来让学生想象春草、夏雨、秋风和冬雪,甚至秋月甚至夕阳等景物形象,扩大思维面,进一步认识事物,增强其情趣。
其四,在作品丰富的表现手法中提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每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都凝聚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解读体验这些表现手法,便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了。
清人林嗣环《口技》借助对声音的想象为我们描摹了一个生动的失火救火的场景。
这种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的作品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明湖居听书》体会刘鹗把听觉转换成视觉嗅觉感觉的艺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清香”化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然后,教师应让学生品味巧克力,把味觉转化为听觉或者视觉。
在听觉、视觉和感觉的转换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得以提升。
其五,在质疑解难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质疑与联想和想象能力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质疑解惑,不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早已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
在何处质疑,怎样质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生疑;有疑了,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的经验去
解难。
质疑解难的能力提高了,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便提高了。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问:为什么《窗》里的人都没有名字,能不能用靠窗病人的感受写来?《孔乙己》开头为什么要插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这句话?学生思维活跃了,想象天空也更加宽广了。
其六,在阅读拓展中强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课外阅读能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获得新知识。
例如刘心武在《错过》一文中谈到了面对错过要“习惯”要“品味”,更要有所行动,把握住最关键的最美好的。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经历了怎样的错过,态度怎样,结果怎样。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张晓风的《山昙花》,引导学生解读作家经历了怎样的“错过”,怎样面对这个“错过”的。
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去体会作者不同视角的妙处,并指导学生开展不同角度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这能够再次强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高尔基称:“想象是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具有奇异思维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习惯并多角度地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只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引起思维的腾飞。
这将有利于将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从浅层次延向深层次,从课内走向
课外。
这不仅仅是语文阅读的需要,更是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桂芳.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0(1).
[2]江清源.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
[3]孙武臣.是什么束缚了想象的翅膀.成才之路,2009(29).
[4]范利.重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当代教育论坛,2010(3).
[5]解爱景.谈语文教学如何丰富学生想象力.才智,2012(7).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