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名方】乳蛾解毒汤
【组成】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锦灯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马勃5克,青蒿15克,薄荷6克,公英10克,黄芩6克。
【功能】解毒退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
频服,日1剂。
【方解】
重用金银花、公英、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解毒退热,消肿利咽;辅以赤芍、丹皮、马勃凉血活血,化瘀散结;青蒿、薄荷芳香清透,疏风退热;佐用玄参滋阴降火,以防毒热伤阴,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锊∷?V钜┫辔椋?苟窘馊韧耍?錾⒅紫??沧嗥湫АH舳救炔怀??蛉仁⑷飧??探岢膳А9时痉焦笤谠缬茫?蠹燎褰猓?救饶顺??br />
临床应用:高热者酌加生石膏、羚羊角粉。
化脓者可选加僵蚕、蝉衣、全蝎。
热退纳呆,选加炒三仙、鸡内金、藿香。
药后大便稀,超过日三次者,可减牛蒡子,酌加沙参、芦根。
对乳蛾解毒汤进行剂型改革而研制的乳蛾解毒合剂,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了130例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30例。
结果试验组治愈率69%,总有效率93%;对照组(银黄口服液)治愈率20%,总有效率86.67%。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乳蛾解毒合剂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药效学研究表明,乳蛾解毒合剂有明显的退热、消炎、镇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抑菌作用。
毒理学研究表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名医简介】
马新云,生于1919年,山东济南人。
现任河北中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农工□□□党河北省委主任委员。
马氏生于中医儿科世家,尽承家传,后又于天津名医陈泽东、郭嘉之门下受教,1940年悬壶应诊,迄今50余载。
马氏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擅长治疗儿科疑难杂证,对心肌炎、肾炎、肝炎、哮喘、厌食等病有丰富经验,临证注重保护小儿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生命之源泉,凡病无不涉及气血,而气血的盛衰又以脾胃为转枢,故脾胃健旺,方安五脏。
马氏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实用中药
学》、《中草药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编《河北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研究》(获全国优秀历史文献医学工具书铜奖),曾参加编写《中医儿科教材》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名医荟萃》,1986年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输入其治疗小儿肺炎\上感兼证、变证的经验,获科研成果奖。
【名方】与胃消食汤
【组成】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川厚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
【功能】与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
【用法】水煎服。
【方解】
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麦芽、砂仁、鸡内金消食健脾以化陈腐之积,共为臣药,三药同用,消各种食物积滞;佐以陈皮、川厚朴行气化滞与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与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与。
本方药力较缓,有消而不伤胃、化而不伤正之功,临床近十年千余例临床观察,治疗厌食患儿有效率达90%以上。
按:厌食,古人称为恶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日久精神疲惫,体重减轻而言。
其因多有乳食不节,痰湿滋生,胃阴不足,脾胃虚弱,古人有云:“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运化,胃失与降可致病,故以消食与胃为法,使其病愈,待饮食增加,舌苔变薄,即可2日1剂,直至病愈而停药。
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者酌加石斛、扁豆、元参、太子参,不要用黄芪、人参补之过急,令其中满,反受其害。
故治厌食一证应以运脾消食为主,切不可妄补,以免变生他证。
【加减】腹痛、腹胀为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加炒莱菔子5克以理气消胀;胃脘痞胀呕吐泛恶者为食滞中州,胃失与降,加枳壳4克、藿香6克、半夏6克以宽胸降逆止呕;身热而烦,舌红苔薄黄者为食积化热,加胡黄连4克以清热退蒸。
【病例】
许某某,男,2岁半,于1988年3月6日初诊。
患儿自2岁开始纳呆,厌食,时有腹痛、腹胀,嗳腐吐酸,口气臭秽,大便干结,2~3日一行,手足心热,虽多次服用“鸡内金散”、“大山楂丸”症情不减,且形体日渐消瘦,现体重11公斤,面色萎黄,皮肤松弛,舌偏红,苔黄厚,脉滑数,指纹紫在风关。
证属食积不化,胃失与降,故消导与胃为法,以与胃消食汤加减3剂而愈。
【名医简介】
钱育寿,生于1923年,江苏常州中医世家。
幼承庭训,1939年肄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继又随父同高公习医,1943年起独立应诊。
现为常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常州市第2~10届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等。
钱氏从医50载,擅长儿内科,有较深的理论造诣、精湛的医术、丰富的经验与良好的医德医风,颇受病家信仰,名闻苏常地区。
对小儿外感热病、发疹病、脾胃证、肺系疾患等的诊治经验丰富。
他总结的麻疹见形前五大特征用于发疹病的鉴别诊断、宣清降化法治疗外感咳喘、泻肝清肺法治疗百日咳、调气清化法治疗黄疸、疏与运化法治疗脾胃证等均有独到之处。
对许多疑难沉疴亦具慧眼,辨证精通,方药新颖而获显效。
先后撰写论文20余篇,在各级杂志发表或会议交流。
自1983年来,先后受江苏省卫生厅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举办儿科提高班近10期,学员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发展壮大我国中医儿科事业作出了贡献。
【名方】泻肝清肺汤
【组成】天竹子10克,浙贝母10克,黑山栀6克,黛蛤散15克(包煎),地骨皮10克,炙桑皮10克,炙百部10克,炙兜铃5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3克,鱼腥草30克。
【功能】泻肝降气火,消肺化痰热。
【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用法】以水煎成汤液,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4次服。
【方解】
百日咳即中医之顿咳,其痉咳期之咳嗽有特殊性:一旦咳起,则连声不绝,面目涨红,颈脉怒张,弯腰曲背,涕泪俱出,且有鸡鸣吼声,甚则呕吐痰食,始告平息;尤遇情绪激动,更易诱发阵咳。
分析病机,为肺蕴痰热,肝火上刑,此乃“木叩金鸣”之象,治当泻肝以降气火,清肺以化痰热。
不可用辛温宣剂,倘“宣”则气火越旺,痉咳更甚,火势炎剧则血络受损,易致眼部溢血,口鼻衄血。
泻肝清肺汤有泻肝火、清肺热之功。
清·严洁《得配本草》云:“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云:“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
张景岳、王圣俞等医家宗亦云:“浙贝母、天竹子既能止咳,有又可清肝火”。
故本方以山栀、白芍、黛蛤散、天竹子、浙贝母泻肝降火为主;配地骨皮、炙桑皮、炙兜铃、鱼腥草清肺泄热,炙百部润肺止咳;佐生甘草泻火解毒,缓与诸药苦寒之性。
诸药合用,使肝火平、痰热化则肺气清,痉咳自止。
【加减】目红胁痛者,加丹皮10克、龙胆草5克,益增泻肝之力;咽红痰多者,加射干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清咽消痰;咳剧呕吐者,加炒竹茹10克、金沸草10克(包煎)降逆与胃;眼白溢血、鼻衄、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15克、紫珠草15克凉血止血;
小溲黄赤者,加泽泻10克引火下行;大便干结者,加全栝楼30克、火麻仁10克润肠通便。
【名医简介】
王烈,1930年生,辽宁省盖县人。
王氏早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与长春中医学院,现为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委员、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吉林省与长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与长春市中医儿科学会主任等职。
为吉林省劳动模范与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与《中国当代医学专家集萃》等书中。
王氏临证擅长小儿肺疾之治,尤致力小儿哮喘的中医防治研究。
获有“小儿治哮灵治哮喘的研究”、“小儿止咳灵治咳嗽的研究”等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参编《中医儿科学》等著作5部,发表小儿肺系病证研究论文60余篇,王氏有关哮喘等证治疗经验,分别载入多种医籍。
【名方】小儿止哮汤
【组成】苏子15克,地龙15克,前胡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10克,黄芩10克,苦参5克,白藓皮10克,刘寄奴10克。
【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
【主治】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
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
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
为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
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用法】两日1剂。
水煎两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方解】
本方系王烈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系之疾的有效方剂之一。
小儿哮喘发作的原因古往今来均认为系外邪与痰积互结、寒热错杂、致开降失司。
王烈几十年来研治小儿哮喘,认为小儿哮喘是“哮”与“喘”之综合征,其发作时以“气壅、血瘀、痰阻”为病理改变。
故立法制方在注意止哮平喘的同时,还要活血化瘀。
血活络自通,瘀自去,瘀去气可行,壅可散,痰自化。
“小儿止哮汤”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制定的。
方中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有通宣开肺、降气平喘之功;地龙有开肺解痉之力;苦参、黄芩、白藓皮有宣肺清热之效;川芎、刘寄奴、地龙有活血通络之用。
方中一宣一降、一清一活,配伍甚妙,使哮喘发作时所致气壅逆于上及血瘀之病理状态得以改善,邪去哮喘自止。
按语:哮喘一证发作时多本虚标实,本方喻意攻其邪,故喘平方即止而当补其本。
王烈此时多用自拟“防哮汤”调脾肾固本。
【加减】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着重用地龙;痰盛者加栝楼、葶苈子、胆南星祛痰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
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病例】
患儿苏某,男,3岁。
病历号165。
1991年1月7日初诊。
罹患哮喘2年,年年皆作。
此次发病,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早晚尤甚,痰多难出,食欲尚可,大便稍干,小便略黄。
检查所见神烦,面微赤,口唇略青,舌尖暗红。
心音钝,节律整,心率106次/分,双肺满哮鸣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脉沉微数。
胸透双肺纹理增强。
白细胞8×103/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47%,嗜酸细胞3%。
诊断:哮喘发作期(热哮)。
治法:止哮平喘、活血化瘀。
拟小儿止哮汤,经治4日,哮喘缓解,咳减,有痰。
继服2剂4日,症状完全缓解,不咳,不喘。
改服自拟“防哮汤”连用4周,患儿状态好,体力增强,偶有外感,哮未作。
【名医简介】
吴正石,生于1940年,江苏省昆山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父江苏名医吴玉文的熏陶,196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贵州毕节工作至今,198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班,受贵州名医袁家讥、王祖雄教授的精心辅导,从事基层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
历任毕节县医院院长,现任毕节地区中医院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分会副秘书长等职,是国家二部一局批准的第二批享受zhengfu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老中医药专
家。
行医30余年,颇负声誉,致力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重视理论与临床结合,努力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博采众家之长,无门户之见,融会新知,精选方药,简便廉效,特别适用农村。
擅长治疗肝病、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对疑难病亦有研究,曾因运用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麻痹两次获省科技进步奖。
妇儿科疾病亦有经验,善于补脾扶正。
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当代中医论坛》《当代中医类案》等书的汇编工作。
【名方】小儿厌食方
【组成】太子参15克,炒扁豆10克,淮山药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云苓15克,炒苡仁15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石斛10克,枳实3克。
【功能】健脾与胃。
【主治】小儿厌食、拒食、消化不良、慢性咳嗽、大便粗糙或挟不消化残渣、大便不成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剂两煎,头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煎至50毫升。
分3次服,连服3剂。
【方解】
方中太子参、淮山药益气健脾、与胃补中,扁豆、苡仁、云苓为渗湿健脾之要药,陈皮、法夏理气化痰与胃,神曲、麦芽消食化积,
枳实下气化滞消满,石斛生津益胃、清热养阴,可防陈皮、法夏之燥。
诸药合用健脾与胃、理气助运、虚实兼顾、补消并行、补而不滞、燥湿而不伤阴。
按: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加之家长缺乏育儿保健知识,片面强调给予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孩子的脾胃正常运化能力,或过分溺爱孩子,乱投零食,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或进食不足,生活不规律,皆致脾失健运、胃不思纳、脾胃不与而成厌食症。
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
故饮食失调,必伤脾胃,胃阴伤则不思纳,脾阳伤则运化失职,故治疗需脾胃兼顾,不温不燥不滋,此方健脾养胃、助运、脾胃兼顾,燥湿不伤阴,健脾而不碍脾运。
寓消于补,攻补并施,故临床效佳。
【加减】伤肉食者加山楂、连翘;少眠者加龙骨、钩藤;腹痛者加玄胡索、乌梅;便秘者加火麻仁;腹泻者加车前子、草寇;虫积者加使君子;患淋巴结核者加猫爪草。
【名医简介】
徐小洲,1919年生,上海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上海川沙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徐小洲的父亲徐丽洲先生,系申城一代儿科名家,善治儿科“热、咳、吐、泻”,尤以“痔、痘、惊、疳”为擅长,闻名大上海。
小洲
先生18岁起在父亲身边侍医,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治病经验;1943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悬壶沪上,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并于1951年研修西医基础及西医儿科知识,业务水准如虎添翼,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954年放弃了私人开业的丰厚收入,参加上海市第七联合诊所工作,担任中医儿科医师;1956年又邀至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前身),就任中医儿科医师。
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祖国医学,不仅将父亲的学术思想、医技全面加以继承,且受其父医道影响,富有开拓精神,不墨守陈规,不拘中西,不分学派,善于在临诊中,融会贯通,立足破旧,自创新方。
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腹泻病、消化障碍、口腔炎、遗尿、癫痫等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深受病家信赖。
1956年起担任历届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实习带教工作,指导多届西学中学员的毕业论文书写,由于工作出色,1982年、1983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先进工作者,1983年还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徐氏著有《儿科拾遗》,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名方】遗尿速愈汤
【组成】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
【功能】温肾固摄,宣肺开窍。
【主治】遗尿。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煎熬,合并药液约300毫升,每日分三服,宜空腹饮,7剂为一诊,四诊为1疗程。
【方解】
遗尿的病因多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等有关。
徐氏认为,是由于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
欲纳其肾,先温其阳,所以治疗此症,首选补骨脂。
此药为中医历来治疗遗尿的要药,性温,入肾经,补肾壮阳,配以金樱子加强固摄下元作用。
《景岳全书·遗溺》:“治小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
徐氏说:肾气与肺气密切相关,肺在上焦,通调小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肾在下焦,主水液,司二便,为水之下源,肺气盛则宣降正常,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二者互相影响,所以又在方中重用防风、藁本,二药入肺与膀胱经,有较强散寒、祛风胜湿作用。
可散膀胱寒湿,兼可宣肺发散;浮萍性寒,能宣发肺气,通调水道,与温燥药寒温相配,使本方温而不燥。
肾阳不足者,心阳不振,致使患儿睡眠过深,叫唤不醒,或遗尿不自觉,投用石菖蒲芳香化湿,开心窍,有助于遗尿早愈。
【加减】久治不愈者,加麻黄6克;尿色偏黄赤者,苔薄黄腻,舌偏红,加知母10克、黄柏5克;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者,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
【病例】
周某某,女,10岁,1985年3月18日初诊。
患儿因“尿床7载,反复未已,近周来每夜遗尿3次”前来求诊,诊断:遗尿。
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苔薄白,质偏淡,脉细而无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内,X 线平片检查,显示隐性脊柱裂。
中医辨证属肾气虚弱,膀胱失约,投“遗尿速愈”加味,7剂后,1周内仅1夜尿床1次,再追加7剂,1周内无尿床,孩子与家长甚为欣慰,继续服药14剂,以资巩固,未见遗尿,随访2年,多年病愈未发。
【名医简介】
张子维,1918年生,主任医师,1933年从师学医,曾在长春汉医学会进修,1940年开始临证。
1941年任丰滦迁联合县zhengfu 三总区人民治疗所所长。
1949年任丰润县王官营地区医联会主任,1953年任丰润县医联会副主任。
1979年负责创建丰润县中医院,并任该院院长。
现任该院顾问,《河北中医》杂志编委,唐山市中医学会顾问。
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科研工作迄今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
擅长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尤对少阳症与不育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1952年研制了解痉镇咳法“僵藤汤”,成为治疗百日咳的良方,疗效显著。
自制的“安中饮”、“定中汤”、“中与汤”治疗各种胃病均获得良好效果。
研制“平屑饮”治疗牛皮癣,1987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专家评为治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著有《燕
山医话》、《燕医传新录》,并发表论文20余篇。
近撰写《燕医摘著》一书待出版。
【名方】僵藤汤
【组成】白僵蚕6克,钩藤12克,清半夏4.5克,川贝母10克,麦门冬12克,生甘草6克。
【功能】解痉止咳,清肺化痰,理气降逆。
【主治】顿咳(百日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所用之量是以4周岁为准,用时可根据年龄差异酌情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