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单位:赣榆县城头小学邮编:222135 作者:顾芳芳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之重要。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知识的内存,学习优秀的表达技巧;多写——在反复历练中体味揣摩写作要领,使写作技巧熟练,各种文章常写常通。
这样,有感悟,有实践,才能有所得,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广泛地汲取写作的能量,以教材为写作借鉴的主要阵地,从课文中积累写作能量,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习作相辅相成桥梁日积月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却难上加难。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
即使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记流水账,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
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之重要。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十分清楚地道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读
和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两者不能互相脱节。
换句话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促进阅读的分析。
那么,怎样才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怎样才能搭建起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间的桥梁呢?
一、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知识的内存,学习优秀的表达技巧
教育专家金振邦教授说过:“阅读是人类接受前人文化的最基本手段,这种学习使自己获得巨大的进步,人们通过阅读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增加思想的源泉,使自己充满生活的活动,可以说世界上任何杰出的精神产品,都是写作的创造性产物。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阅读其实就是习作的先锋。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阅读与写作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
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沟通、交流,阅读主体通过阅读活动与古今中外的知识、思想、情感、事物建立联系,从而充实、丰富、提高、美化自己,在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内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成功的阅读为写作的进行和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坚实的平台。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显示出体验的示范性,以自己凭借主观体验把握阅读文本的准确让学生识大体,抓关键,跳出阅读时常常出现的乱麻缠绕般的状态。
同样,教师要强调写作的探究性,并不是在写作教学上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实施。
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认识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善写必须多读阅读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并催熟思想,激活写作激情。
人的精神境界越高,精神内涵越深。
写作的思想便越深邃,写
出来的文章立意也就越深刻。
阅读还是人们获得语言矿藏的重要途径。
人们在写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语句,多数是从阅读文本中吸收来的。
多读,积累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
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善写还须善读多读是量的积累,有益于扩大知识的外延;而善读则是质的提高,有益于挖掘知识的内涵。
怎样才能做到善读呢?首先,阅读内容须择优、择美。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善读的原则。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认真审慎选择的,它们文质兼美,各有所长,皆为典范。
其次,还要恰当地处理好泛阅和精阅的关系。
泛阅比较自由、舒展,不拘一格,不守定规,不计快慢,随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浏览。
精读是把成品融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须精读课文、范文和经典文献,这不仅有益于增长知识,还有益于提高写作水平。
善读的方法很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读书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者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以读促写古人早就强调“能读千赋则善赋”、“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
书本中的某种特定的情境可以唤起读者潜在的情感,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与欲望,以情入文,有感而发。
实践证明,读可促写。
反之,写亦可促读。
作文的甘苦,只有在动笔之后才能体味到。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对阅读产生更迫切的要求。
阅读是吸收营养,写作是释放能量。
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使我们得到人生必须的智慧。
人的一生无法亲历一切,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智慧,必须吸收前人的智慧,大量的阅读如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我们看得更高更远。
若能辨证地看待并自主地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多写——在反复历练中体味揣摩写作要领,使写作技巧熟练,各种文章常写常通
作文教学最怕急功近利,小学生刚学作文,教师马上就灌输“凤头猪肚豹尾”,如何开头如何布局如何收尾,最好马上能在作文刊物上发表。
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功利性太强,要想改变这一症状,应该引导学生多写、勤写、愿写、乐写。
读和写的训练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的沟通,必须让练笔挤进课堂。
那么,如何设计随文练笔呢?
1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小练笔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关键是要会用,会用了自然就理解了。
可以是用词造句,更有效的是让学生用几个词写片断作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运用和表达的能力。
2 、抓住课文写作方法的“典型”处进行仿写练习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到中年级后,就开始怕写作文。
每次上,尽管挖空心思,还是觉得无从下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
作文课如练书法,先从描红开始;学绘画,先从临摹开始;同样,要想掌握写作方法,仿写则是必经之路。
教学课文的时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写练习,
以达到学习知识向形成技能转化的目的。
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凭借课文“典型”段落的写法,使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强化了写的技能训练。
3、给课文补白,使小练笔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无材料可写。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素材,进而使获得的素材变为练笔的内容,学生会兴趣倍增。
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了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4、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续写
课文为了表现中心的需要,往往会采用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有些内容甚至一笔带过,这给我们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教学时,可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续写。
如在《三袋麦子》教学中,当学生读到“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根据土地爷爷的夸奖“你真聪明!真能干”,想一想:小猴是怎样耕地、播种以及收获的?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详细地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并写下来。
阅读教学后进行适当的改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
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努力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素材积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因素,为学生搭建起阅读
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学生的作文意识才会不断加强,写作才会由被动到主动,由“怕写”到“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