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图形—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
——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小组讨论、直观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图钉、细线、大小不同的圆、圆规、直尺、圆周率演示器、圆面积计算公式操作图片。

注意问题:
1、结合画圆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圆的位置和大小与什么有关。

2、注意让学生体会车轮设计成圆形的道理,车轴安装在圆心上的原理,发现并体会物体运动的轨迹只有是圆形的才能平稳,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3、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引导,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逼近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措施: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

3、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4、可以充分利用史料,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信息窗1、圆的认识(两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及圆的特征,充分理解同一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信息窗2、圆的周长(三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课时目标:
1、能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课时目标:
1、能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3、圆的面积(三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

第二课时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理解圆环面积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环的面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回顾整理(两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信息窗1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图钉、细线、大小不同的圆、圆规。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小组讨论、直观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随着科技地发展,人类社会地进步,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课件出示:书第2页上的情境图。


这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看了以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合作探索
1、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下面我们画一个圆来研究一下。

(1)让学生自找工具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可利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

(2)展示自己画的圆,并交流感受。

(3)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全班交流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5)你们认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圆的位置是由针尖的位置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两角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2、探索圆的特征。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

使学生通过对折明白:圆有无数条直径。

圆还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都是直径。

(2)画一画
让学生在圆上画出半径,通过画半径,使学生明白:圆有无数条半径。

(3)量一量
让学生在圆上量半径和直径,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白: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在同一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
2
1。

师板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 =2r,r=
21d 。

3、总结圆的特征
根据刚才的研究,谁能说说圆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都是直径。

4、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了吗?”
谁能先来说说车轴应安装在什么地方?(车轴应安装在圆心上)
谁再来说说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车轮上的任何一点到车轴(即圆心)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将车轮设计成圆形,不仅美观,而且在滚动的过程中能保持车身平稳;同时圆易滚动,能提高行驶速度。

三、巩固应用:自主练习第1—5题。

四、回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基础训练第1页“随课测评一”第1-2题。

选做题:“随课测评一”的“你完成了会更聪明”1、2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

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 =2r, r=2
1d 。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直径。

信息窗1第二课时:4页自主练习6—11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及圆的特征,充分理解同一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

此题综合了圆、数对、平移等知识。

练习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3、第8题。

这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让学生明确:只有设计成圆形的场地才比较公平。

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寻找较为理想的方法。

课后领学生在操场上选一个位置作圆心,先在绳子的一端系上粉笔,再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圆心上,然后拉紧绳子绕圆心转一圈,在圆上任意找出6个点,作为选手套圈位置。

4、第9题。

这是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明确解决第(1)小题的关键是明确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第(2)小题圆的直径是长方形的长,半径是长方形的宽,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5、第10题。

这是设计图案的题目。

练习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点评。

6、第11题。

这是选做题。

练习时,让学生明确第(1)小题是要求画出正方形的内切圆,且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第(2)小题是要求画出正方形的外接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7、“课外实践”。

这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操作,寻求测量的方法。

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点评。

重点让学生明确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测量方法:用直尺量碗口的直径,也可以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量碗口的直径。

8、你知道吗?通过文字介绍和直观图形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扇形。

二、布置作业:必做题:基础训练第1页“随课测评一”第3-5题。

选做题:“随课测评一”的“你完成了会更聪明”第3题。

信息窗2第一课时:圆的周长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细线、直尺、大小不同的圆、圆周率演示器。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小组讨论、直观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物,如:北京的
天坛就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十分宏伟的建筑。

课件出示:书第7页上的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作简要介绍。

根据祭天台和祈年殿的有关数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

二、合作探索
1、解决问题: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求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也就是求什么?(求圆的周长)
我们用一张圆形的纸片来研究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师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片,边演示边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

指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然后让学生也拿出一个圆形纸片,用手指出它的周长。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拿出一根线,用线绕圆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得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

然后在圆纸板的直径的一端画上箭头,使箭头指着刻度尺的零刻度,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这时箭头指着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圆周率演示器)
我刚才用两种方法分别量了直径是10厘米的圆的周长,量得的长度都是30厘米多一点。

(2)动手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板,选择方法,分组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纸板的周长、直径,并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观察、比较量得的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用滚动、线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比较麻烦,结果也不太准确,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3)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圆有大有小,圆的周长也就有长有短。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
教师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细线绕圆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让学生用刚才测得的表中的数据分组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观察数据。

有的小组计算出的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5,也有的小组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4、3.13。

在实验操作中允许存在这样的误差。

不管是3.13、3.14,还是3.15,都可以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也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

板书:圆周率
○2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3指导学生阅读书第8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并让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板书:π=3,1415926……≈3.14 ○4让学生阅读书第9页上的“你知道吗?”,再次了解我国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已知一个圆的直径,应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C =πd
让学生从刚才填的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你会计算出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C=2πr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4深化理解,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下面的说法对吗? 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6)让学生计算出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教师指出:(1)、不必写出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2)、π取两位小数为3.14,以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

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可以选择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

这里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结果除不尽时,得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应用:自主练习第1—2题。

四、回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基础训练第3页“随课测评二”第1-2题。

选做题:“随课测评二”的“你完成了会更聪明”第1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直径
圆的周长=圆周率
d c =π C=πd C=2πr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直径缩小2倍,圆的周长也缩小2倍。

()
2、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各圆的半径。

(1)c=56.52厘米(2)c=43.96分米(3)d=9.6米
3、火车车轮的半径是0.75米,如果每分钟转300周,每小时可行多少米?
二、巩固练习
1、第4题。

这是一道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要让学生观察钟面,弄清计算时针针尖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12厘米的圆的周长。

而分针走1小时尖端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为18厘米的圆的周长。

2、第5题。

这是一组辨析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地判断并加以解释。

第(4)小题可借助于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一半的区别,即半圆的周长=πr+d,圆周长的一半=πr。

3、第6题。

这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3.第7题。

这是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交流时,组织学生讲清楚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求解。

三、布置作业:必做题:基础训练第3页“随课测评二”第3、4((1))题。

选做题:“随课测评二”的“你完成了会更聪明”第2题。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给一棵大树做一个直径是4米的护栏,用多长的铁条能绕护栏5圈?
2、铜丝绕线圈,线圈半径为2厘米,绕100圈需要多铜丝?
二、巩固练习
1、第8题。

这是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题目。

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硬币的直径必须小于投币口的长度才能放进。

2、第9题。

这是综合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第(1)小题求最多能制作多少个铁环,需求出每个铁环需要多长的钢筋,也就是先求铁环的周长。

这里要启发学生注意要统一单位,最后的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第(2)小题解题思路与第(1)小题相反,最后的计算结果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解答完后,可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最多”与“至少”的含义。

3、第10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1)求水池的半径应先求水池的周长;(2)要联系以前所学的“植树问题”使学生明白在水池四周种树就是在封闭的圆上种树,种树的棵树与间隔数相同。

4、第11题。

这是求组合图形周长的题目。

引导学生明确:跑道的一周长,就是两个半圆长(即一个圆周长)与长方形两条长边之和 。

5、第12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

教师可以画一个横截面图,帮助学生理解铁丝长度与钢管直径、周长的关系。

使学生明白:捆扎铁丝一圈的长分为线段长和曲线长两部分,一段线段部分长为钢管直径的长,一段曲线部分的长为钢管周长的4
1。

三、布置作业:必做题:基础训练第3页“随课测评二”第4((2)-(5))题。

选做题:“随课测评二”的“你完成了会更聪明”第3题。

信息窗3第一课时:圆的面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剪刀、圆面积计算公式操作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直观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神舟”五号已成功发射,这是件令国人骄傲和世人瞩目的事情,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出示:书第12页上的情境图。


谁来说说看到“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看了信息后,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2、“神舟”五号飞船实际降落的范围有多大?
3、神舟”五号飞船实际降落的范围比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二、合作探索
1、解决问题:““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1)求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就是求以设定降落点为圆心,以10千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2)(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3)第一次交流,确定思路。

请你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呢?(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就是说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了困难,回忆一下,以前我们要研究一个新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可以试一试。

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和准备的工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我看你们小组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有初步想法的学生进行交流:如把纸对折得到4个扇形,求出一个扇形的面积,再乘4可以得到圆的面积。


大家觉得这样行吗?
把扇形当成三角形求出面积可以吗?
(学生质疑,如怎么求扇形的面积?学生发现扇形面积不会求,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扇形的面积不会求,但是扇形象我们学过的三角形。

如果让扇形面积接近三角形面积就好了。


怎样让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接近一些?(把表示4
1个圆的扇形纸贴在黑板上)一会儿可以继续研究。

虽然这个小组折出的扇形不太像三角形,可老师觉得这种方法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他们是想把圆通过折一折转化成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出圆的面积(板书:折一折),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研究。

(学生发现扇形面积不会求,但是扇形象我们学过的三角形。

如果让扇形的面积接近三角形面积就好了)
我看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谁代表你们组说一说?(学生交流)
多有创意的想法呀,这个小组先把圆剪成4份,又重新拼成新的图形(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