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李 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李军
发表时间:2014-06-05T11:06:04.1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1期(下)作者:李军
[导读] 对于一个从事数学教学多年的老师来说,如何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培养尖子生并不是难题。

李军
(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威远 642462)
对于一个从事数学教学多年的老师来说,如何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培养尖子生并不是难题。

但是,每当我改到学生的作业或者试卷时,都会有些遗憾,我都会因为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而感到可惜。

由于他们的粗心大意,在计算中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看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

面对一处处错误,我不得不认真反思,分析学生爱出错的原因,这一反思使我有所感悟。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客观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脊柱”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那么,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

可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方式训练。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

我们还可以出一些改错抢答题,让学生自己找出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这必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迅速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乘法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并且导致结果错误。

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认真计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

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通过估算来验算。

时常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

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觉地检查和验算。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要求学生验算要做到“五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数位有没有对错位;五查结果是否算对和写上。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这是有益学生终身的好事情,这样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还能让学生学到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仔细的好习惯,我们必须切实抓好。

四、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一个微笑,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为了使学生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2.5 +66×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34+66)×2.5 。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依次出示:2.5× 28 + 72 × 2.5
28 × 2.5 + 720 × 0.25
28 ÷ 4 + 72 × 0.25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教师之间还要多交流。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计算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拥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