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30道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学理论》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Q1:孔德作为实证社会学的开创者,他对于功能主义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早在社会学创始之初,孔德和斯宾塞在构建社会体系时就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把社会看作与生物有同样或相似的运动机理的有机体。

孔德把社会看作是一种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规律的整体,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和谐”。

孔德的社会学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作为整体应该如何,思考怎样重组社会才能使社会免于动荡和混乱。

在这样的基础上,孔德描绘了重建法国社会和一般人类社会的宏伟蓝图:建立一种道德共识,建立“人道教”,相信科学而抛弃信仰和教条。

因此,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研究社会的秩序或结构,后者研究社会进步或变迁。

不过孔德的社会学仍然是哲学似的运用演绎似的方式阐发对科学、社会以及两者关系的哲学思考。

真正完成社会学学科化的是另一个思想大师杜尔干。

//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致力于将社会学合法化,他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当时已经备受推崇的生物科学(与达尔文等有关)中借用术语。

他认为在社会有机体中,家庭是细胞,阶级(阶层、群体)是组织,城市和社区则是器官。

//社会静力学(socials statics)一、社会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学科。

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平衡和和谐被打破,就会出现社会病态,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病态的具体表现。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孔德强力反对把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而是把家庭看作基本的社会单位。

这充分体现了他方法论中的整体性观点,认为社会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性质,而且社会会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行为。

(2)人性假设。

人性具有三重品质,由情感、活动和才智构成。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决定着人的行为,具有利己主义和为他主义两个纬度。

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主题,包括军事阶段和工业阶段两个纬度,分别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才智是人们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孔德尤其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用利他心来抑制利己心,达到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

三、家庭。

1.家庭和个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具有整体性的性质,在家庭中,个人的利己主义受到了控制,达到了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和谐。

2.家庭和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形成部落,部落形成民族,是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四、社会共同体。

1.概念。

在孔德看来,社会有机体是由作为他真正成分的家庭、形成他真正组织的阶级和种姓,以及最有油作为他的真正器官的城市和乡镇组成的一个整体。

2.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

孔德经常通过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说明社会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品质,但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个体的范围局限在个体的皮肉之躯,由物质的界限和纽带;而社会有机体没有这种物质意义上的界限,只能靠精神因素实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孔德将其社会静力学界定为关于“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其基本任务就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社会有机体进行解剖式的分析,从而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各种组成部分,考察这些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协调以便维护社会存在的秩序,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和国家的形成过程。

孔德认为,从社会静力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家庭和社会。

第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小要素,个人的特性对社会的特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人和社会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它具有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因而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基础。

“但是在这方面,家庭生活仍将是社会生活的永恒学校,无论是服从还是命令都必须在其他一切场合尽可能接近这一基本模式。

”第三,社会是以家庭为其组成单位的一个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各器官不同功能的精密协作一样,社会有机体也是以不同分工的协作为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的。

随着家庭之间交往的增加,产生了劳动的社会分工和协作。

以感情为纽带的家庭培育了个人服从命令的社会性,当个人进入社会时就会在理智的作用下自觉地服从社会分工,并以各种手段自然地协作,努力实现共同的社会目标。

孔德说:“这显然是我们的社会有机体的固有特征,以及它高于所有个体有机体的必然优势的主要原因。

”随着具有共同职业的人们与其他职业的人们之间冲突的发展,为了干预和调解这些冲突以便保障社会的共同利益,于是就产生了政府和国家。

概言之,在孔德看来,社会的形成过程就是从受极端利己的本能支配的个人发展到具有初步社会性的家庭,再由家庭间的交往发展到分工协作的社会,直至形成协调各个职业群体利益的政府和国家。

孔德的“有机体类比功能主义”是社会学进展中的一块里程碑。

Q2:在斯宾塞的思想中,哪些论述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分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更是把社会假设为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并第一次提出了后来成为结构功能。

主义核心范畴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分化、同质性和异质性、功能相互依存等等。

斯宾塞认为社会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

这个有机体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

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组成的系统。

H.斯宾塞充分发展了社会有机体观点,也推进了功能主义理论。

1、社会与有机体一样会成长发育,从各部分相似的未分化状态成长为各部分不同的
分化状态; 2、当社会有机体在体积增大时,其结构也会增大,就是说,结构会变得比较复杂和有所差别。

结构上的分化同时伴随着功能上的分化;各种结构上的差别用来完成各种不同的功能。

(如大学)在简单社会中,没有分化意味着同一个人既是猎手又是战士;而一个结构复杂的有差异的社会意味着各种角色和功能的专业化; 3、一旦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变得不同,它们就相互依赖。

随着分化的发展,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性也在增大,其结果产生了系统的整合,形成一个与单个有机体一样的集合体;斯宾塞提出社会的三大系统:生产系统:生产社会必需品,工人阶级承担。

/分配系统:分配必需品,商人阶级承担。

/
调节系统:协调控制社会,统治阶级承担。

4、进化的发展使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更显重要,各种功能的配合协调更趋密切。

在简单社会中,各部分基本相同,它们可以简单地相互替代。

而在复杂社会中,一个丧失功能的部分不能由其它部分代替。

5、在复杂社会中,随着各部分相互依赖性的增大,社会结构的整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并协调各部分行动的“管理系统”。

社会会发展出最高以及各级从属的管理中心,以便处理外部事物,同时对内进行控制和协调。

例如中央和各级政府、各类职能管理部门等。

6、与生物有机体不同,社会有机体必须依赖各种符号和权力系统,才能完成社会合作和整合。

其中的符号系统主要指语言。

他对于功能主义的产生做出了哪些贡献?斯宾塞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

即: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吸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生物那样由简单到复杂进化。

自然选则原则(即适者生存原理:那些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动物更易于存活和繁衍)适用于解释社会内部进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认为那些能更好适应其环境的社会比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社会更易于生存和发展。

社会的特征,包括不平等都是自然进化原理的结果。

因而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社会是超级有机体,是个体活动和族类活动达到相互一致的整体状态。

社会像生物体一样具有完备的器官构成和内部功能系统。

社会的器官包括家庭制度、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

社会的功能系统由支持系统、分配系统和调节系统组成。

社会的支持系统即社会的生产系统,主要有工人、农民等劳动者组成;社会的分配系统主要由商人阶级及其活动组成;社会的调节系统由管理阶级、统治阶级及政府活动构成。

这些器官和功能系统相结合发挥作用,使社会成为有机的整体。

有机体论对后来功能主义社会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分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主要观点:1.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斯宾塞是从唯实论立场出发来解释社会的,他说:“我们有充分理由把社会看作是一种实体,因为尽管它是由分工的个体组成,然而在世代相续的每个社会所占有的地域范围内,这些个体群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普遍相似性,这恰恰表明由个体组成的集合具有一定的实在性。

” 2.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就有与组成它的个人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使它与生命有机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⑴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处在不断的生长和发展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⑵随着发展,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结构都会日益复杂化;
⑶无论是社会有机体还是生物有机体,结构的分化都伴随着功能的相应分化;⑷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的同时,有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日益密切;⑸随着有机体进化程度的增加,其内部组成部分也不断趋向有机化,成为相对独立的小有机体;⑹由于内部组织单位的独立性,当有机体整体生命遭到损害时,其个别组成部分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3.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机体,而是一个超有机体。

它与生物有机体存在着以下差别:⑴构成生物有机体的一切成分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它的个人都是或多或少自由而分散的;⑵在生物有机体中,精神和意识的功能分化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某一部位。

而在社会有机体中,它分布于机体的各个部分,所有个体都能体验到喜怒哀乐;⑶在生物有机体中,组成机体的众多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的。

而在社会有机体中,社会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他认为,任何生物有机体都有营养、循环、神经系统,负责摄取能源、分配能源、调节行为。

社会也是如此:首先是生产组织,它向社会提供必要产品,相当于生物体中的营养系统。

其次是商业、交通、通讯、银行组织,它们是社会的调节系统,负责把产品、信息输送到社会的各部门,相当于生物中的循环系统。

最后是以国家为首的社会政治组织,它类似于生物体的神经系统。

从以上观点出发,斯宾塞把社会中的人分为三类:从事生产活动的是工人、农民;承担分配职能的是商人、银行家;工业资产阶级和政府、僧侣负责社会的调节。

生物有机体的均衡靠各器官、功能系统的相互配合,社会也要靠各阶级间的合作,各种人都要安分守已,各司其职。

Q3:在涂尔干的著述中,哪些方面体现功能主义的影响?迪尔凯姆则成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他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强调社会整体层次的需求必须通过其内部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满足。

//埃米尔.涂尔干,又译为迪而海姆,杜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着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其独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提供社会学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社会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的恰如其分的批评,通过引进社会失范、社会整合和有机团结这些关键概念,涂尔干对现代社会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只有他的同代人德国的马克斯•韦伯能够与他相媲美。

”——科塞的评价.//涂尔干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
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

涂尔干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杀与越轨行为:功能主义的解释。

a.自杀及犯罪:社会整合的风云标。

犯罪是正常的。

只要社会的自杀率或犯罪率保持一定比率,它就是社会实际状态的正常反应。

社会的反常并不是出现了自杀或犯罪,而是原有的自杀率或犯罪率发生了迅速的变动,这种变动是社会整合程度发生变化的标志,或许是社会危机的风向标。

b.越轨行为:功能主义的解释。

形形色色的越轨行为:自杀、酗酒…越轨行为不仅不可避免,还对社会有着确定的功能,能够为加强社会团结所依赖的道德价值提供一种机会。

越轨的存在与人们确立的正常的行为的标准有关,而对越轨的惩罚则强化了社会的道德规范。

///社会事实的研究策略:社会学方法论。

a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它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

根据个人的功利动机、意愿、模仿行为来解释社会事实,会将社会学还原到生物学或者心理学,忽视社会本身的突生性。

b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的区分。

解释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解释,历史分析(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

功能分析:特定的社会事项会给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运作带来什么结果。

涂尔干:功能分析的范例,社会事实对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c社会学研究求证的准则:比较的方法。

——求证过程的基本步骤:假设—推测—检验。

比较是连续这三个步骤的中介。

社会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比较科学,比较社会学并不是社会学的特定分支,它就是社会学本身。

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看法:社会的整合与团结尽管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必然状态。

无论在机构团结的社会还是有机团结的社会,社会团结都可能受到威胁。

//对社会秩序维系观点的认识。

迪尔凯姆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

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

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

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

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

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

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

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

迪尔凯姆认为,民族越进化,其成员间的差异越大。

这种趋势甚至反映在体质上。

从大脑容量上看,同一种动物的脑量相互差别小,而人与人的脑量差别大;就人类而言,土人与土人相比,其脑量较之文明人更为接近。

文明人在其他方面(如服装、思想)的内部差异也很显著。

因此,近代社会是差异的社会,又是有机团结的社会。

//埃米尔•涂尔干力图建立一种“科学的宗教”,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一致”。

为此,他使用了先辈奥古斯特•孔德的研究方法,把古代社会当作参考和对比的蓝本。

涂尔干注重研究一个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结构中所发挥的功能。

在博士论文《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中,他提出了“机械关联”和“有机关联”两个概念。

前者概括的是一种由于彼此相似而形成的关联,在这种关联形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例如原始氏族和部落)里,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大,个体意识几乎完全相同,整个社会是协调一致的;后者是建立在个人分化基础上的关联,这时个人之间彼此有别,各司其职,整个社会经过个体的彼此努力和合作也会协调一致,现代工业社会就是这种典型的“有机关联”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他认为,从“机械关联”发展到“有机关联”的标志是社会分化(包括分工的发展),而社会分化的原因在于“生存斗争”。

由于人们交往的扩大,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愈加激烈。

社会分化作为生存斗争和平解决的办法,使一大部分人分化,从而在一派和平友好的气氛中,个体同全体停止了竞争,变得坚持岗位,安分守己了。

可见,涂尔干是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角度来考察社会的。

在涂尔干的思想中,社会是一崇高、巨大的物质性(他用“事实”这一概念来表述)力量,甚至可称之为“神”。

他在博士论文中指出,社会的这种巨大力量是通过集体意识来表现的,而所谓“集体意识”是指“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它在本质上并非个体意识的机械相加。

法律通过惩罚等强制手段,达到了表现集体感情的力量,从而表明了社会这一实体的尊严和强大,以使个体经常地、井然有序地相处,达到社会的协调一致。

在《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里,涂尔干认为,宗教也不过是社会面貌的变形而已。

图腾、上帝、天主等,无非都是社会力量的化身。

宗教不是“一种幻景”,“空虚的幻景怎能对人们的意识熏陶得如此有力,又如此长久呢?”归根结蒂,宗教不表现社会中不存在的东西,宗教崇拜的不过是“变了形”的社会本身。

通过对集体意识的分析,涂尔干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个人诞生于社会,而不是社会诞生于个人。

这一论断看似荒谬,其实不然。

涂尔干强调的是:离开了社会,个体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尤其是在“机械关联”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我们看到的是集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单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涂尔干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整体优先于局部、社会优先于个人原则”。

在确立了这一原则以后,他还分析了一些社会现象、个
人行为与社会总体的关系。

他认为,不能忽视总体结构中个别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都在结构总体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例如狂热的宗教仪式的功能就在于会使人忘记了自己,使每个人都分享到集体的力量,涂尔干强调,通过对个别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总体。

例如在《自杀论》1897)中,涂尔干探讨了自杀问题。

他分析道:任何社会都存在着自杀现象。

除了病理的原因(作为社会学家,他对此不感兴趣)之外,很多自杀行为都是由于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而引起的。

由于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一定的自杀率的存在就是正常的;只有当自杀率大幅度上升时才显示了社会的不正常,说明社会染上了某种病症。

假如我们以“自杀只是极少数人的病态行为”为由而忽视对不同的自杀现象的研究,把它推给精神病专家,那么我们实际上就关闭了一扇了解社会之窗。

他具体分析道,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着“社会潮流”,其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

现代人由于对集体的依存关系不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因此极易卷入这种“社会潮流”中,“自杀潮流”就属于这种“社会潮流”,它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支配着个人的自杀现象。

很多人由于慑于集体的威力才随“潮流”而走上绝路,从而成了集体力量的玩物。

这说明,社会本身与个人是不同质的,有些现象和力量的支柱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机械相加。

但是,只有在对个人及其行为的研究中我们才能把握社会,也只有在对个别构成要素在总体中所发挥的功能的考察中我们才能认识总体结构。

/ 涂尔干的这种独树一帜的方法论后来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以及莫斯和列维•斯特劳斯等人运用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从而创立了人类学中的重要流派——功能主义人类学和结构主义人类学。

//涂尔干功能主义理论或者说整个经典社会学理论的观点,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把社会作为一个结构或组织,认为人的行为就是这种结构或组织的产物。

宏观的社会结构与组织在决定人们的活动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功能主义将人的行为视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必然产物,把人的行为看作是与行动者是无关的,人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再合理只是一个被动者。

他对于功能主义的是如何进行批判的?文化与结构的战争:涂尔干主义的判断。

否认社会分工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

他强调,一个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因在功能之前。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财富,但这要在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比中才能显示出来。

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

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

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的先驱之一。

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功能与原因,这对功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批判传统社会中的共同意识。

迪尔凯姆在早期著作《社会分工论》中还批判了传统社会中的共同意识,认为这种共同的信念接近于宗教,带有强制性,并渗入到一切社会生活中。

他预言,共同意识和宗教维系社会的功能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

成熟期的迪尔凯姆在继续研究人类社会的整合问题时,放弃了《社会分工论》中贬低共同意识的思想,转向强调共同意识和宗教的社会作用。

///杜尔干是法国社会学的实际奠基人。

杜尔干走的是与孔德所思考的庞大体系不同的研究路径。

尽管杜尔干的很多著作哲学色彩很浓,但他却是把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人,并使之成为社会科学的独立学科。

//杜尔干对社会学的重要贡献在于:第一就是使社会学研究具体的社会现象。

他研究自杀问题是把自杀看着是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用社会的原因来解释。

他在其重要著作即博士论文《劳动分工论》中对社会分工现象的分析讨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机器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细致的劳动和职业分工,因此怎样才能使掉入专业化陷阱的人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保持协调一致,进而使社会保持整合状态呢?杜尔干关注的一个核心命题是社会何以整合在一起的。

他相信,社会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而联系在一起的。

在著作里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分类概念。

当社会成员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个体之间差异不大、人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的时候,人们之间很自然就是一致的,没有理由去寻找另外使人们协调一致东西,人们共同的生活的基础就是社会团结的纽带,这就是机械团结,农业社会就是这种社会协调机制的典型代表。

但是,当机器工业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后,人们不再干同样的活,也不再因此有同样的生活基础,并且不再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个体之间开始分化,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到人们的协调一致性,社会必须有使差异在社会的层面上保持协调和一致的机制,这就是有机团结,使得差异就像有机体的器官,一方面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变成有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论那种社会整合,都有所谓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一致,杜尔干称之为“集体意识”,即“一般社会成员共同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在杜尔干看来,集体意识虽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东西,但并不等于个体信仰和情感简单的相加,集体意识外在于个体,扩散于整个社会空间。

个体会消失,但集体意识不会。

因此,“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有着自己的特性、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式。

”这里杜尔干找到了个人的而非个人的东西。

第二,杜尔干论述了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和方法论原则。

即确立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从而把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1895年杜尔干发表《社会学方法论》,系统的阐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可以说是社会学的独立宣言,使社会学成为有自己方法论的学科从而使社会学彻底从哲学和社会哲学中脱胎出来。

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那就是社会事实,社会学从外部去观察社会事实,并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物的、心理的特征去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