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寒化证、治疗禁忌——附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寒化证、治疗禁忌——附思维导图




281

原文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
这段主讲:少阴病脉证提纲。

解释:
主症和病机:脉微细,微者,薄也,微脉,指脉来微弱无力,脉搏波动幅
度极小,似有似无,轻取尚未感到脉搏的波动,稍重按,便会将脉管压
瘪,仍然不能感到脉搏的波动,只有在浮沉之间仔细诊摸,才可以感到脉
搏微微的搏动,这是由于心肾阳衰,鼓动无力所致。

细者,小也,细脉,
指脉形细小,细如发丝,这是由于心肾阴液精血虚少,脉道不能充盈所
致。

但欲寐,就是终日只是昏沉困顿,精神萎靡,神志恍惚,意识淡漠,
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反应能力低下的精神状态。

这是由于心肾阴精阳气
虚衰,精神失养所致。

据现代研究,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要消耗人体
20%左右的能量,如此但欲寐的精神状态,提示了正气大衰,精神失养。

本条一脉一证,概括了少阴病心肾阴阳气血俱虚,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
主要病变特点,故可以作为为少阴病的提纲。

配图

282

原文: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
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
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2)
注释:
欲吐不吐:想吐而无物吐出。

小便色白:指小便清长。

下焦:此指肾脏而言。

这段主讲:论少阴寒化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解释:
本证成因:素体少阴阳衰阴盛,邪入少阴,从阴化寒。

主症和病机:对于“欲吐不吐,心烦”的病机,一般多认为,肾阳虚衰,浊阴上逆则欲吐,但胃腑空虚,无物吐出,故又不吐;心烦为阴盛于下,虚阳上扰所致。

我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这可能是邪入少阴后,虚弱的阳气奋力和阴寒相争,而又无力将阴寒驱出体外的一种正邪相争的机体反应,如果其证进一步加重,就是干姜附子汤证的肢体躁动不宁。

但欲寐,则是少阴阴精阳气两虚,精神失养,神疲不支的表现。

自利而渴,为少阴下利的特征,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则下利,其下利的特点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肾阳虚衰,气化失司,不能蒸化津液,津不布达,则口渴,也就是下文仲景自注所说的“虚故引水自救”。

但这种口渴是喜热饮,而且不能多饮。

这和热盛伤津的大烦渴不解,或渴喜冷饮是完全不同的。

小便色白,就是小便清长,为少阴阳虚寒盛的辨证依据之一,是少阴阳虚,不能温化水饮所致,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至此,少阴阳虚寒盛之象已确诊无疑,故以“少阴病形悉具”来概括,并自注云:“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以上所述,对临床辨识少阴寒化证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可以将本条看成是少阴寒化证的辨证纲领。

鉴别:①欲吐不吐,自利而渴,下利清谷,为少阴虚寒下利;腹满而吐,自利不渴,大便稀溏,为太阴虚寒下利,二者应当鉴别清楚。

②心烦,但欲寐,为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心中烦,不得卧,为少阴热化证的临床特征,二者不得混淆。

③自利而渴,下利清谷,小便白,为少阴虚寒下利的辨证要点;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渴欲饮水,小便短赤,为厥阴湿热下利的辨证要点。

配图第
283

原文: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1]咽痛而复吐利。

(283)
注释:
法当:理应当。

法,犹理也。

这段主讲:论少阴寒盛伤阳证。

解释:
本证成因:寒邪伤少阴肾阳。

主症和病机:脉阴阳俱紧,阴阳是指尺寸而言,阴阳俱紧,实际是泛指寸关尺三部脉俱紧。

紧脉主寒,如属太阳伤寒,其脉当浮而阴阳俱紧,并见无汗、恶寒、头痛、身疼等症。

今不见太阳表寒的特征,应为寒邪伤于少阴之里的表现,因此其脉当寸关尺三部脉俱沉紧。

反汗出,为寒盛伤阳,阳不摄阴所致,从而提示此并非太阳表寒,而属少阴里寒。

咽痛为寒伤少阴之经的表现,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阴寒循经郁结于咽喉,故咽痛。

吐利为寒伤少阴之脏的表现,寒盛伤阳,阴寒内盛,升降紊乱,故见吐利。

鉴别:①少阴病,以正虚阳衰为主者,其脉当见微细;以寒盛伤阳为主
者,其脉则见阴阳俱沉紧。

前者病情沉重,不积极救治往往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后者真阳未泯,如果阳复寒退,或可有自愈的转机。

二者虽皆属少阴寒化证,但是预后却有很大差异。

②脉紧为寒邪盛的表现,在《伤寒论》中,太阳病和少阴病都出现过脉阴阳俱紧,但太阳病是脉阴阳俱浮紧,提示寒邪在表;少阴病是脉阴阳俱沉紧,提示寒邪在里。

配图第
285、286

原文: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5)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6)
这段主讲:论少阴里证禁用汗下。

解释:
脉细沉数,沉主病在里,细主阴虚,数主有热,似是少阴阴虚有热的热化证的脉象。

少阴热化证,应当育阴清热,如果误用辛温发汗,就有可能出现伤阴动血的变证,因此应当禁用汗法。

微脉主心肾阳衰,属少阴寒化证的脉象。

证属里虚寒,故不可用辛温发汗。

误发其汗,就有可能导致亡阳之变。

脉微更兼尺脉弱涩,尺以候里,候肾,弱涩是阴血不足的征象,这样的脉象主阴阳俱虚,此证不但不可发汗,也不可攻下。

误汗则亡阳,误下则竭阴,所以汗下之法均当禁忌。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