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哲学
编者:袁国正巫晓燕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目的:这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由于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学生与外界新生事物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实践少,阅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贫乏,就哲学这门课来说,高中是第一次接触,同学们涉及的资料较少,且那些哲理比较晦涩难懂,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哲学功底,特意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趣味哲学。

课程特点:这门选修课以一个“趣”字为线索,贯穿于这个课程之中,这个“趣味”融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趣为一体,相互渗透,使一门高深莫测、铭言晦涩并且枯燥无味的哲学学问趣味化,把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其通俗易懂化,就像《庄子》一样,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而是因为庄子的哲学尤其是一些精深的佛理,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明的,使人们对一个故事有所感悟。

哲学也类似,虽不能如《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能准备板着面孔给学生讲原理。

所以,本课程将突破往昔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趣闻的形式,希望能使同学们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能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适合对象:高中阶段各个年级。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选这门课有利于为哲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开阔他们在哲学的知识面,促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进度: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
1,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4课时)
2,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2课时)
3,第三讲读寓言,思哲理;(2课时)
4,第四讲诵谚语典故,悟哲学道理(2课时)
5,第五讲赏古诗,析哲理(3课时)
6,小结哲学学习歌(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10字教学法,即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这个教学模式的提出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

1. 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在阅读前先给学生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让学生来了解和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议论
学生通过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程度,为老师接下来的讲解提供参考。

3. 讲解
针对学生在读书时或者在议论时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通过典故、寓言、趣闻轶事的形式来阐述其中的哲理,在获得理趣之余又能享受情趣之乐,使学生找到获得知识的背景意向、途径和方法。

若有不同看法者,允许反驳,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发展知识,主要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练习来体现,课后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去组织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每个专题之后,还会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

这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讨论中吸取知识,促进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
总结这节课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帮同学们疏清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评价方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总体评价,通过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上的积极性高低,完成做业的质量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综合参考。

考试形式:主要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采取开卷的形式,结合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以小论文的形式(1000字左右)以“挖掘生活中的小哲学”为题材,写一篇发生在自己身上活周围的事,揭示其中的生活哲理。

考试成绩并不作为期末成绩,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中其中一个参考方面,最终成绩将是一个总体评价的结果。

目录
前言-----------------------------------------------------------------2
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2
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22
第三讲读寓言,思哲理----------------------------------------------26
第四讲诵谚语典故,悟哲学道理--------------------------------------28
第五讲赏古诗,析哲理-----------------------------------------------36
小结哲学学习歌-----------------------------------------------------41
前言
在许多人看来,哲学是一门高深而又枯燥的学问。

究其原因,大概与哲学著作过分专业的表达方式有关,原汁原味的生活就这样被过滤掉了。

哲学是智慧之学,离不开人的灵性,离不开人的自觉。

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不能把智慧传给另一个人,一本书也不能。

这本小书当然不可能像《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准备板着面孔给人上课。

书中写了不少寓言、故事、趣闻,读者随手翻阅之余,也许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从而对平淡的生活世界多一份惊奇、多一份关爱。

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
什么是哲学,我们总觉得很玄。

其实,哲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不信?请看下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哲学,生活使我们聪明,生活使我们明理。

凶宅的秘密
某村一座刚盖好的农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

在这期间,这家住户也曾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

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原因的。

后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

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村子里的人对“凶宅”的认识是风水不好,其做法则是烧香拜佛,乞求
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而工作组的同志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了“凶宅”的秘密,终于真相大白。

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终生受益。

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对佛家教义的理解。

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

只有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

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

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

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辩证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不论你看见没看见,或承认不承认,它都铁一般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谁耍谁
星期天,妈妈带着明明去动物园看猴子。

妈妈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起一跳接住糖块,然后剥开来吃。

妈妈又拿出一切从严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

明明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不是一样吗?”妈妈说:“孩子,妈妈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猴子跳得多好看!这叫‘人耍猴’。


这边,小猴子也问猴子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跳那么高去接呀?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是一样吗?”猴子妈妈说:“孩子,如果妈妈不跳起来逗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吗?这叫‘猴耍人’。


究竟谁耍谁?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解释。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立场不同是造成人们意识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主观原因。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评价也就不同。

为此,人们要正确认识和评论客观事物,首先就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错死了人?抄错了文?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住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

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

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
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条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秒一篇完事。

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
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书本理论和客观实际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真谛和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对待书本知识的正确态度。

与之相对的形而上学,则割裂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么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要么夸大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这则笑话里,表现为“唯书”是从,把书本知识看作是“万灵仙丹”,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吹友之力而包治百病,这是现实中的教条主义。

“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禅海珍言中有这样的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

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天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

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鞋的,小的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

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我女儿的鞋一定没人去买。

我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

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

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末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一些人生活的内容差不多,可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却大不一样。

有的乐观,整日笑呵呵的内心充满欢悦和满足;有的悲观,整天愁凄凄的,内心充满抑郁与烦恼。

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观察生活的解度不同。

对此,英国2伟大的剧作家肖伯纳说,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还有半瓶。

”他看到的是半瓶酒,这个人便是乐观主义者。

有人叹道:“糟糕!只剩下一半了”。

他看到的是半空,这个人便是悲观主义者。

同是半瓶酒,只是观察它的角度不同,便人乐观与悲观之分,这足以说明观察生活的角度是多么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人们的利益不同、立足点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

心境是一种由客观而导致主观的感受,虽说它离不开一定客观条件,诸如工作、际遇、交流、环境及个人对物质生活状况等,但主观的能动性常常对心境起主导作用,并且往往能够改变对客观的感受。

“哭婆”因“顿悟”而心境变了,便变成“笑婆
为什么不关灯?
水费电费涨了,妻子一再叮嘱丈夫出门前,一定要记得关灯,关水龙头。

但是有一天,妻子下班回家,居然发现灯亮着,水也流着。

更气的是,丈夫却坐在一旁无动于衷。

丈夫看到妻子回家了,慢条斯理的说:今天是你最迟离开家的,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现场。

丈夫的回答是一种教条主义,没有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出发,于是就有这笑话
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
一提起哲学,学生和老师都头疼:学生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

其实,哲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尤其是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俗谚俚语、古语成语、诗词对联、寓言神话、当代漫画中都可以发现哲学的影子。

下面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笑话,笑一笑,然后,想一想。

这是什么
年轻的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后,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这是什么?”
“屁股!”学生们齐声答道。

女教师哭着跑出了教室,并把状告到校长那里:“真是,学生们嘲笑人。


校长来到教室里,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而且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点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
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画的苹果确实像屁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则认为学生们欺负她。

还好,校长的最后一句话无意中肯定了学生们的看法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这才洗刷了学生们“欺负老师”的不白之冤。

各有解释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

对“打人与被打”,历史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教导主任的知识构成有所差别,都从各自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他们的反映又都是正确的。

求爱“傻话”经典
数学老师:你是正数,我是负数,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几何老师:以你为圆心,以我为半径,划一个圆,那就是我俩的小天地……
物理老师:你是阴极,我是阳极,我们一接触,便产生吸引力。

化学老师:你是氢原子,我是氧原子,我们若是结合了,便是纯净的水分子。

音乐老师:你是曲谱,我是歌词,我按你的旋律确定我热情的高低。

气象员:我从你脸上的表情,便知道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刮风还是下雨,同时也可以预报出我们以后几天的变化。

交警:我一直为你亮着绿灯,而不许别的车辆通过。

航海学家:你是指南针,有你在身边,我永远不会搞错航向。

糕点师傅:愿你的脸如奶油一样白,唇如蜜一样甜,脾气如面团一样柔软,而我对你的爱,则如烤炉一样火热。

建筑工人:你是水泥,我是沙,和你在一起,任何人也无法使我们分开。

篮球运动员:你是篮球,我是球网,我时时刻刻盼望你投入我的怀抱。

厨师:你简直如味精一样不可缺少,有了你,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点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

同样是求爱,不同职业的人说得都不一样,各有千秋,但都表达出了同样的主题。

苹果没洗
一位雍容华贵的太太在水果店里挑选水果,她的哈巴狗趁她不注意,用舌头舔着架子上的苹果。

店主很不高兴,但还是以礼貌的态度请太太注意她的狗。

这位太太以严厉的口吻对她的狗喝道:“杰西,不准再舔!这些苹果还没洗过呢。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论也会不同。

狗舔苹果会影响水果店生意,店主从自己利益的立足点出发,当然不高兴。

可笑的是这位太太竟然以苹果没洗喝斥她的哈巴狗,爱狗之心,溢于言表,完全是从自己利益的立足点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

妙答
一名游击队员正在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

他忽然向一个12岁男孩提出问题:“科诺普卡,假如你是游击队的指挥员,为了不让敌人使用铁路,游击队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科诺普卡站起来大声回答:“必须迅速占领售票处,并烧毁全部车票!”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从客观方面来讲,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游击队员和孩子们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一样,在12岁孩子科诺普卡的眼里,不买票就不能坐火车,就不能使用铁路。

因此当游击队员问他如何不让敌入使用铁路时,他就如此“妙答”。

把柄
丈夫喝醉酒回家,蹑手蹑脚地摸进盥洗室,找来一些橡皮膏,对着镜子,往自己酒醉闹事留下的伤口上贴,然后悄悄爬上床。

第二天早上,他被妻子摇醒了。

妻子叫嚷道:“你说再不喝酒了,可仍然说话不算数,昨日又喝醉酒了。

你瞧盥洗室里的镜子上,横七竖八地粘了多少橡皮膏?!”
【点评】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所有醉酒闹的笑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醉酒的人的大脑被酒精麻木,无法产生正常人的意识,也就无法具有正常人的言行。

逃跑
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

敌人很感动,就照做了。

不久他的右手也被截掉了,他也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

再后来他的左腿也被截肢,这一次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

他很不明白,问敌人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而这次就不行呢?敌人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逃跑。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此战俘的手脚因病而被截掉,被截掉的手脚也就失去了手脚的功能,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身体的一部分。

而敌人却否认整体是由部分有机构成的,并“郑重”地认为脱离了整体的部分还具有部分的功能,这与现实产生强烈地反差,因而搞笑。

婉转一些
妻子出国留学,由于学业繁忙,写信较少,这天她打电话回家,向丈夫嘘寒问暖,最后问道:“亲爱的,我那只可爱的小猫怎么样了?”“死掉了。

”“天啊,这消息太可怕了!这样悲伤的消息你怎么不婉转一点告诉我呢?比如说,小猫爬上大树去捉小鸟,不小心滑了下来,去了天堂,明白了吗?”“我懂了。


“亲爱的,老家有消息吗?我妈**病好些了吗?”
“她老人家也爬上了大树……”
【点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生与死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位妻子想回避它,迫使丈夫说话婉转一点而闹出笑话。

高速公路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专为顾客制作主页的网络公司里工作。

一天,他去一个大公司找生意,向那位老总讲了一个小时有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广告的重要性,当然还不忘把Internet狠狠夸了一通。

老总很感兴趣,最后拍板时问:“不过,你们到底是在广深高速公路还是在广汕高速公路上放我们的广告?”
【点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已是信息时代,这个大公司的老总竟然连信息高速公路都不懂,闹出这样的笑话。

这则笑话充分说明人的思想不能僵化,不能静止,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体会
一位哲学系师兄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点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这位哲学系师兄,把大一时的懵懵懂懂到大四时清醒地认识自我,用几句幽默的话高度精确地加以概括,确有“渐入佳境”之妙。

少了两公斤
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公斤。


“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化妆。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
当心葡萄
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果园时边走边吹:“我们国家的水果可棒了,桔子像足球,香蕉像铁塔,菠萝像……”
正当他得意洋洋时,突然绊倒在堆积如山的西瓜上。

一位果农大声叫道:“先生,当心我们的葡萄!”
【点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这位外国游客所说的桔子像足球,香蕉像铁塔,他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是违背客观规律,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而果农的妙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了外国游客的夸大其辞。

眼力
警察:“你说有辆车把你撞了就溜之大吉?你看清那辆车的车号了吗?”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牌子?”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颜色?”。

女士:“没看清。


警察:“开车的司机是什么穿着?”
女士:“下边穿的什么我没看见,上身穿的是铁锈红纯色雅茄呢新潮高领套头衫,脖子上戴的是镶宝石粉红三环珍珠项链,浅棕色哈罗兹公司精致高档貂皮披肩,头上戴了一顶俏式福特南垂边帽,帽上头还缀着好些花儿……”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那么,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体。

如果主次颠倒,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

在车祸中,对被撞者来讲,看清肇事车的车牌号是主要的,司机的穿着是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