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实用word文档 (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
?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

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

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
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

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把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帮
助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价值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角度,对小学生问题意识
的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
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途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

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
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
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

问题意识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
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学
生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
争意识等融为一体。

四、支撑理论
创新教育理论。

“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
好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切创新
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
互作用而实现的。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

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
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差异。

五、研究的过程
(一)分解、申报,健全研究网络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其实施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层面,涉及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不同侧面。

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组分解、设定了四个子课题,将全区十五所小学划编为四个相应单元,各学校成立均课题组,根据申报获得的子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和需要,分解、确定子子课题,由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教师承担,负
责具体研究。

区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负
责对基层学校相应子课题和相关学科子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引领、服务工作。

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建立起了从区教研室 (教科室)→片区子课题组→学校子子课题组为线索的层级传递的三级管理网络和推进梯队,区教研室、教科室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整体推进。

每位教研员和教科员个个主持一
至两项子课题,各小学校校有课题,所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全部成为课题的研究者,理论研究自上而下,实践研究自下而上,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培训、指导,夯实研究基础
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

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将是盲目的、浅层面的、低效率的研究。

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做到先行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对课题组其他成员进
行培训。

根据可能涉及到的培训内容,区教育局、基层学校分别购置了相关的
书籍,供教师阅读。

各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有机联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
中研读教育专著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

作为理论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室还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围绕课题来我区讲学。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侧重于实践操作。

为了有
效指导、引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实验,教研员和教科员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
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作专题辅导讲座、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例评析等,就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途径、方法等现场说法。

课题研究期间,教研员
累计作专题讲座近六十场次,作教学指导、教学评析近六百场次。

教研室主任、教研员都亲自走上讲台为一线教师上示范课与研究课。

(三) 总结、反思,积聚研究成果
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理
性反思就是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对象,全面、深入地进行冷静的思考和
分析,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
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达到改进自己的教,教中学、学中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
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
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
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

《港闸教育》最近专门编辑出版
了“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专辑,编发了课题组成员的部分总结性、反
思性的文稿。

六、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上的初步收获
小学生——6~12周岁之间,被强制在学校接受6年义务教育的特定群体。


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他们的心智发展
还很稚嫩,自我独立意识薄弱。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
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
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

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

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
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促使
对象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特定活动。

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教
师通过长时间的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

实际上,面对原先就有着一定问题意识的小学生,我
们所理解的培养应该依次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保,即保护孩子好问的天性,使他们想问;二是松,即松开束缚孩子发问的枷锁,使他们敢问;三是还,即
还给孩子自由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多问;四是引,即引导孩子学会寻找
问题、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善问;五是帮,即帮助孩子
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设法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锻炼和激励,使
他们乐问;六是督,即督促孩子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在不断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从小养成“事
事问”、“时时问”的习惯,可见,“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
个极其复杂细微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即以
小学生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的
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
养成学生“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帮助小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上的积极尝试
讲究授渔、应用、收获,形成智慧头脑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获
得新知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课题组的老师努力进行了以下探索:
授之以渔。

陶行知先生们告诫大家“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
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 。

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授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把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最终乐学。

学习
的方法很多,课题组成员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出问题;可以从
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以及适用领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以从学习过程中
提出一个让大家动手、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个让大家必须用新知
才能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面对问题,教师鼓
励学生勇敢应对。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及时引导独立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自己获得答案,这正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
关键所在;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课题组的老师注意及时点拨新的途
径和方法: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师长等。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获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更赢得了思维的启迪、心智的发展。

多元收获。

课题研究实践告诉全体成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获的不仅仅
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他们一旦拥有了“问题眼光、问题头脑”,他们对学
习活动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智慧技能、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方法乃至他们的视
界都会有明显的改观。

学生的多元收获,丰富了学生的多元素养,促进了学生
的多元发展,智慧头脑的形成就指日可待了。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课题组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受主观视野、能力和水平所限,加上部分客观环境、
条件的制约,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

突出表现在:理论开
掘还不深、触角延伸还不广(限于学生的课堂、学校、学习生活,囿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触及
不多)、个性色彩还不浓(形成的大多是些普遍性的认识,地区尤其是城郊结合
部的地域特色还不鲜明)、实践成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
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的具体实施策略)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准备在今天专家鉴定、指导的基础上,将本课题
的研究继续深入实施下去。

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
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努力克服教育的功利意识对课题研究的弱化影响
从实践看,许多学生中普遍存在为问而问的倾向,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不能
成为教和学的主线,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和学的主要目标。

不少教师在
分析提问的效率时更注重于它对教的意义,迫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追求问
题解决过程的简单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疑、质疑、释疑的时间、机会
减少,空间受到挤压。

大量情况下,出于追求传
授知识速度、数量及效率的考虑,功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解决能力的提高关注度受得弱化。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有备而来,学生疲于应付。

强调学生问题意
识的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
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的
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
“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
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的教学态
度和更稳定的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各种表现形态;必须
形成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更深厚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

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问题意识蒸发的沙漠和陨落的汪洋。

3.努力发挥课题的深入推进对区域教科的综合功能
该课题是一项区域性、群体性的研究课题,其进展和成效对于全区教学研究和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引导和辐射作用,其拓展和深化应当成为我
区今后乃至一个时期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重点。

课题组要进一步搜集过
程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总结成功经验、深化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全
面分析、比较、论证实施过程各项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寻找出缺陷和问题,抓
住空白处和薄弱点,瞄准不足对症下药。

我们要根据上述不如人意之处,召集
更多的课题志愿者,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推进策略、提高推进效率,深化、细
化子课题研究,追求更科学、更实际、更有效、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努力彰
显它应有的区域研究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它更新教育理念的宣传
功能、整合各类资源的集聚功能、促进专业成长的强师功能、引领课题研究的
示范和导向功能。

∙荐口语交际课题结题报告
∙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荐语文结题报告
∙荐怎样写结题报告
∙荐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