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教材的根本结构:
这局部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那么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根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拟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
所以,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为此,教材在揭示除法的概念之前,先安排四道例题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平均分。
例1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把6个桃分成两堆,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例2引导学生按每几个分成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得到可以分成几份;例3引导学生按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得到每份是多少;例4直接提出“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操作和思考中进行两种分法的比拟,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这样的安排表达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特点,使学生头脑中的“平均分〞的概念既有具体的表象支撑,又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为认识除法奠定良好的根底。
2.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对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认识平均分后,教材通过例5、例6提出两个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联系操作和思考过程,揭示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局部的名称。
这样安排,使学生对除法概念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悟,除法概念的引入变得顺理成章。
在“想想做做〞中,教材还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不断丰富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初步体会相应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体会除法计算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例如,教学用口诀求商时,教材创设了“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的问题情境。
在引导学生列出“8-2〞的算式后,教材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求出商,而是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
根据除法的含义,学生可能想到用“8-2-2-2-2=0〞找到答案,也可能想到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找到答案。
而这些方法都不够简便易行,都不具备算法化的特征。
这时,学生就会自然产生探索新算法的心理需求。
在此根底上,再组织学生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自然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这样使新算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又直接为解决问题效劳,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又有利于他们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
4.注意通过比拟与交流,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特别重视以题组的形式组织学生的观察、比拟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比拟中逐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例如,学习平均分时,教材让学生根据同一幅场景图,完成相应的两组填空,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既可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把一些物体按照指定的份数去平均分,从而获得对平均分概念的更为透彻的理解。
认识除法后,教材让学生根据同一幅情境图写出相关的两道除法算式,或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认知体系,又能为接下来学习用口诀求商作些准备。
学习用口诀求商时,教材通过题组让学生自主发现可以用同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式题,使原有的认识得以完善和提升。
〔三〕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能根据要求正确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并能正确描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和掌握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除法计算。
评价时,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课堂观察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查。
例如,要考查学生是否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可以把相关的除法算式做成卡片,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看学生能否正确迅速地说出得数;也可以设计一些口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统计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完成6~8道题,且平均正确率在92%左右。
到学期结束时,每分钟完成8~10题,平均正确率在95%左右。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解答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
评价可以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要看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否正确收集和整理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描述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评价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
〔1〕李明有15元,如果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
〔2〕王红有18元,如果买三角尺,可以买多少副?买钢笔呢?
〔3〕张芳要买4支钢笔,准备20元够不够?
学生解题后,进行个别交流: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有哪些?第〔1〕题求李明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就是求什么?为什么不用15除以3?王红有18元,用这些钱买三角尺,或者用这些钱买钢笔,是买的三角尺多,还是买的钢笔多?为什么?解决第〔3〕题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以分析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作出比拟客观的评价。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主动参与操作、交流、探索等学习活动的心向;是否对数学问题感兴趣,对解决问题有信心;是否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