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四位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
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由此再引出例题,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

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虽然没有创设情境,却有不断的矛盾冲突,而且环环相扣,所以还是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的大脑不断思考。

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我移植了以前看到的一节录像课,虽然自己不能设计出好的课,如果找到欣赏的课,实践自己的课堂,也未尝不可。

“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如果依然“听听时,怦然心动,回来时,一动不动”,那结果是原地踏步,一无所成。

第二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

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
2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

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三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
教材第66-69页。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90×4520×3190×7 460×6230×4
第四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

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2.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3.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改进方法: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第五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160×3106×
3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

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

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简便算法。

强调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4、练一练:220×40= 360×25=
想一想: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针对360×25的书写进行比较,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通过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学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㈡、学习例二(2)
1、出示例题:106×3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与第一个算式有何不同,你会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3、巩固练习。

205×40 306×1
5三、梳理计算方法
议一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校购买图书108箱,每箱40本,学校共购买图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总结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